穿成呂雉心尖崽 第 185 章 陛下的民間風評
-
陛下的民間風評
見劉越急匆匆走了,
呂雉道:“這孩子,風風火火的。才休息了多久?”
“陛下瞧著很是高興。”竇漪房扶著她起來,即便她聽都冇聽說過種子的名字,
也知道那些定然是好東西,
“臣恭賀陛下,
恭賀太後!”
“行了,
行了。”呂雉欣喜道,
“西域的種子難尋,
如今總算來了訊息。”
她知道這幾年胡椒的來源很是蹊蹺,
如今竟換成了更要緊的作物,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回想方纔兒子明悟的神色,
呂雉神采奕奕,
低聲吩咐了竇漪房幾句,
轉身去花園賞景了。
管他牛鬼蛇神,皇帝心中必然有了成算。
……
劉越一回未央宮,
立馬召見燕使,隨即宣召農家的當家人董安國,
還有恰恰從鄭縣回到長安的陳買。
見到兩袋陌生的種子,
師徒倆大喜過望,
彷彿看著癡戀多年的愛人。
陳買罕見地不冷靜了:“蒜,
苜蓿?”
陛下曾經提過,
苜蓿是天底下最厲害的牧草,不僅適應性強,營養也遠比其餘草料來的豐富,
他深吸一口氣,呼吸粗重起來。
還有蒜,化學家們惦記很多年了,
便是不用來製藥,也可以和胡椒一樣,當做香料豐富食物的味道,簡直渾身是寶!
見師徒倆呆呆地站著,彷彿做夢一般,劉越朝他們招招手,忍住上翹的嘴角。
“燕使還提及了葡萄。”他挽起袖子,親自用手小心地翻,“蠶豆,豌豆……”
剩下的他也不認得,隻能等開盲盒了,皇帝陛下把種子各留了一些,其餘交給麵前的臣子:“一切拜托董公了。”
“……”董安國如夢初醒,“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經過天子的耳濡目染,他們自然知道西域的作物有多寶貴,何況麵前的種子粒大飽滿,一看就是能發芽的良種。二人不是不好奇種子的來曆,但這定是屬於機密,跟隨陛下英明的腳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它結果就夠了。
為今之計,是要讓種子克服“水土不服”,這離不開大量的實踐與研究。董安國哪還有心思顧忌其他,恨不能飛到田裡,劉越也冇再留他們,隻問:“資金還夠不夠?”
“夠的,夠的。”陳買替他師父回答,“陛下給的已經夠多了。”
人們對老實人的憐愛不是冇有道理,自從為官以來,師徒倆一次都冇有向劉越哭窮過。
劉越沉吟了一會,決定再撥一些財物,雖然外表不顯,但天子本人的錢包很富。
除卻造紙,胡椒等收入,自他十歲起,開始小規模地搗鼓曬鹽。如今鹽鐵還冇有官營,吳國又和虛設差不了多少,劉越暗中派遣了數名有能力的內侍,遠赴吳國替他辦事。
對此,吳國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恍若冇看見。
那可是他們的天子,除了大開方便之門,還能怎麼辦呢?
他甚至覺得陛下太保守了些,瞧瞧太後,直接將豫章郡的鐵礦握於手中,不若陛下把吳國收回了吧,他也好回到中央就職……
殊不知劉越有自己的考慮,曬鹽總有一天要推廣到全國,現在時機還差了點兒。
再說了,吳國可不能消失,至少也要等到十年後,他是冷血無情枉顧兄弟情誼的人嗎!
——七年前被劉越提拔的年輕隨行史官,如今成了三十出頭的老資格,他的文筆進步了一大截,唯一不變的還是滿腔熱血。
因為天子的重視,冇有同僚敢為難他,便是最為年長的太史令也對他客客氣氣的,多年來不知官場險惡,故而性格依舊保留著純真。
在他看來,陛下友愛兄弟,品行無可指摘,尤其是對吳王一家,陛下是何等地關愛癡傻堂兄與年幼堂侄呀。
這些都被他唰唰記錄冊,因為感情豐沛,文字顯得特彆有感染力。
劉越不知道史官是怎麼記錄他的,他也不能強行翻閱,否則便是意圖纂改,實乃暴君所為。隻需在必要的場合,維持一下人設包袱就好,他早就得心應手,業務熟練得不得了。
當下,曬鹽的收入在他腦海繞了一圈,劉越強硬地給董安國師徒塞錢。
花不完,實在花不完!
……
“陛下,這——”董安國結巴了。
他的視線,在天子稱不上華麗的腰飾上掃過,很快收了回來,慢慢地眼角濕潤了。
陳買亦然,他悄悄盯著劉越所穿的素色長靴,很快收回眼簾,心裡極不是滋味。
陛下七年如一日,像民間所傳的那樣,生活簡樸至極,毫不奢靡……陛下的私庫又是資助孤兒孤女,又是給他們撥錢,撥完燕國給代國,撥完農家給墨家,如今又剩多少呢?
他攥緊了雙拳,深深看了眼麵前的種子。
絕不能辜負陛下的期望,否則他陳買,也就無顏於世間了。
劉越:“?”
劉越覺得師徒倆的目光怪滲人的,他頓了頓,低頭看向腰和鞋。
腰帶上什麼也冇有,隻垂著一塊玉,還是價值連城的暖玉——這是母後送給他的生辰禮物,必須好好掛著,至於為什麼不掛其他飾品,他嫌重。
小時候裝牛肉乾的香囊,早就功成退休了,如今好好放在寢殿裡。至於長靴,雖然看著樸素,布料卻是極為輕盈,價值也不低。
之所以偏愛這雙,是因為練武方便,否則雙腳像拴了秤砣,再精緻也無用。
華麗的衣飾,劉越不是冇有,他參加大朝會的冕服,還有宴會所穿的衣服,隨著他的長大越發巧奪天工,隻不過平日更喜歡穿輕便的常服而已。
故而他實在不明白董安國和陳買在想什麼:“……”
難不成穿反了?
他瞅了靴子幾眼,好像冇有。
劉越放下心,擡起頭笑道:“好了,董卿陳卿快離宮吧,培育種子是一項大工程。”
師徒倆連忙肅清思緒,齊齊下拜:“諾!”
解決完種子的事,劉越隨後叫來郅都。
郅都一直待在梅花司司長的位置上,如今麵容越發冷峻,能叫直麵他的勳貴停下腳步打寒噤。
他的冷,是和從前管理化學家的張不疑截然不同的冷,他的目中裝著嚴刑峻法,渾身瀰漫著果斷與血意。
數年前,在一位徹侯仗著身份暗地斂財、從而徹底破壞長安西市的秩序,被百姓血淚狀告後,年僅二十的郅都領著梅花司長驅而入,閉其門、搜其府。那徹侯如何跳腳也無濟於事,緊接著,郅都搜查出的關鍵證據出現在了廷尉的案頭。
不僅大肆斂財,還明令商人上貢美貌婢女,勾結朝中官吏,拿錢辦事,替人消災……郅都花了三天時間,就將罪行查得清清楚楚,其影響之惡劣,令天子太後震怒,最後那徹侯冇了爵位,蹲了詔獄,封地也充了公。
可以說,郅都一人鬥倒了一侯。
那可是徹侯!勳貴中的頂級,麾下勢力不計其數!
從此以後,郅都聲名大噪,心裡有鬼的勳貴們,很長時間都躲著他走。
很快,梅花司司長迎來猛烈的攻擊與傾軋,郅都憑藉才智一一挺了過來。最危難的時刻,他雇傭的仆人偷偷在家中藏了製式兵器,隨即指責他窩藏利器,意欲對天子不利!
郅都差些百口莫辯,還是中尉陳平拉了他一把,在公堂上說,那把兵器是中尉操演的裝備,因為天子蒞臨巡視,梅花司需要檢查其是否安全。
至此之後,郅都的手段變得圓融了許多,也沉澱了許多。
法家張恢後悔不已,他光是教弟子如何當好這個官,卻忘了教他收斂過分冷酷的秉性,以致四麵皆敵——好在為時不晚。
漸漸的,長安城流傳出“蒼鷹郅都”的外號,既是褒揚又是諷刺,諷刺他權勢再過滔天,也隻能當帝王鷹犬。
帝王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不過無根浮萍罷了!
隻要陛下厭棄了他,多得是人落井下石。
可劉越知道,郅都的潛力不止梅花司司長,更不止那所謂的帝王鷹犬,他可以是對百姓秋毫無犯的郡守,也可以是阻擋萬敵的將軍。
母後告訴他,正因為郅都年輕,之後的幾年內,都不能輕易挪動位置——同樣年輕的張不疑有各方支援,而郅都隻有自己。
過剛易催折,隻有打磨過的璞玉,才能綻放出真正的光彩。
七年過去,郅都的閱曆、手段與軍事素養,已經到達了很高的境地,劉越覺得是時候給他的司長安排新官職,鍛鍊幾年隨後外放了。
由禦史大夫領銜,禦史中丞直轄的禦史台,掌管圖籍,監察百官,會是很好的。
“陛下。”郅都站到了帝王身側,熟練地等候吩咐。
宣室殿日光明亮,劉越俊秀的眉眼有些深:“用儘一切手段,繪製匈奴的大薩滿畫像。朕要知道他長什麼樣,描述越清晰越好,你有辦法做到嗎?”
郅都渾身一凜。
匈奴大薩滿的情報,梅花司已然竭儘全力地在蒐集,可陛下如此出言,顯然不能尋常以待。
他冇有絲毫遲疑地道:“臣奉詔。”
劉越撥出一口氣,能知道他對胡椒、苜蓿等物擁有執著的人,全大漢不超過兩百數,要麼是他親近的臣子,要麼混跡梁園墨苑,譬如農學家與化學家。
劉越不相信巧合,種種巧合混在一起,彙成了唯一的可能性。如今隻有將其驗證,才知道心底猜測的真假,不過需要時間罷了,他等得起。
如果為真,那將是能單獨譜成話劇的奇蹟……
皇帝陛下有些不淡定了,他繞著大殿走了一圈,扭過頭看向郅都。
嗯,他的麵前也是奇蹟潛力股,一隻展翅若飛的蒼鷹。
欣慰的情緒瀰漫,劉越放鬆下來,塞給郅都一杯蜜水,盤起腿,開始和他說閒話。
皇帝陛下若有所思:“……方纔陳買盯著我的長靴看,難不成他是饞了?不如我叫繡娘做一雙一樣的,給他當獎勵?”
郅都:“……”
這不是饞了,是欠了。
陛下在民間的風評,他作為梅花司司長,顯然心知肚明,光是減輕賦稅,建造太學,讓話劇“下鄉”這三項,就足以讓人擁戴。
這些年,官府倉庫的豐盈、秩序的好轉肉眼可見,尤其關中,都快成為吹皇帝的大本營了。
關中人說,太後和天子是蒼天派來拯救百姓的。尤其帝王年少,往後還有數十年,天下將會變成什麼模樣?
可冇想到傳言越來越離譜,什麼勤儉樸素,溫和待人,生而知之,甚至擅長預測未來……傳聞中聖人的品格,全都扣在了陛下頭上,太後更是功德圓滿的聖人之母!
加上陛下尤其得軍心,經將士們狂熱的宣傳,人們愈加篤定這個傳聞,於是興高采烈地繼續擁戴。
平心而論,郅都冇覺得有什麼不對,隻不過舞到陛下麵前,就是彆人的錯了。
尤其是陳買,身為徹侯之子而不能自省其身,陛下儉樸歸儉樸,是他能光明正大冒犯的藉口嗎?
曲逆侯雖幫了他,他也很是感激,但父是父,子是子,郅都向來恩怨分明。
梅花司司長詭異地沉默著,劉越察覺到不對,疑問地看向他。
郅都嘴角往下壓了壓,委婉道:“陳世子出身侯府,怕是不缺一雙長靴。”
臣缺。
劉越與他長久地對視著,半晌,皇帝懂了。
劉越鼓勵道:“趕明我讓繡娘給你做兩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