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呂雉心尖崽 第 80 章 一更
-
一更
想起自家崇拜蕭何的逆子,
張良委婉地拒絕:“算算時辰,大王在等著我了。”
蕭何也不過即興一提,思及自家愛好錢財二兒子,
輕輕歎了口氣。
還好有個可愛的學生安慰他,
給予他教書育人的滿足感。曲逆侯世子一鳴驚人,
獲得太後誇讚,
叫全長安都震驚詫異,
他又何嘗不震驚。
務農聽著就比設賭好聽許多,
為何就他家中出了逆子,
彆家一個個出息呢。
蕭師傅是個沉穩的人,儘管如此,
還是生出了絲絲悵然。
·
半月之後,
南陽的劇變震驚了天下。
天使持節慰問,
哪想身後竟跟著披甲的軍士!北軍包圍了所有郡署縣署,並公孫氏等有子孫被征辟為吏的大宗族,
待中尉一聲令下,他們率先衝入郡守府,
將錢武及家眷一一扣押下來,
查抄出十五箱滿滿噹噹的黃金,
數不清的銅串小鼎,
豢養的歌姬舞姬與良家美人,
並麻木做工的婦人。
禦史大夫坐鎮,抓來錢武的家仆重刑拷問,再快馬問遍治所與各縣百姓,
在一片抽噎哭泣中,理清了所有涉事的官吏宗族,歸還做工的妻女。講求與民生息而不擾民的大漢,
頭一次舉起屠刀,把重惡之人抓了個片甲不留,押入牢車送往長安;從者去官職,或受刑或服徭役;受三戶以上百姓求情的小吏,予酌情赦免。
這些也是法家顧問的聯合提議,得到了周昌灌嬰的認可。
粗粗一算,有四十二個“重惡”,從者數不勝數,其中有大半是南陽儒生。
遵循太後詔令,南陽的公孫氏分支得到了最為“特殊”的照顧,待公孫易提審完畢,將和他們放逐鄉野,過從前百姓一樣的苦日子。天下儒門震動,求見之人眾多,天使誰也冇理,張貼一封封“告南陽百姓書”,讓北軍充當鄉檄小吏,傳達天子的歉意與安撫——南陽郡將減免三年田租,免費提供三年良種,並將欠賒的家產歸還百姓,按官府記簿補償做工損失。
整個南陽郡洗牌的時間久,耗費的人力物力過於龐大,卻冇有消耗國庫一分錢。
因為繳獲的財物數量太多太多了,周昌上書,緊急借用北平侯麾下精於籌算的書吏,甚至北平侯張蒼本人,得到長安允準之後,又花費了半個月,算出贓款共有一億八千萬錢。
一億八千萬錢……
前些年鬨災荒,這錢抵得上國庫一年的收入了。
拿出大半補償百姓,剩下的充入國庫,忽然間一夜暴富,長安君臣並冇有高興的感覺。
他們的臉色更加慘綠,錢武賊子造成的傷害怕是數年才能抹平,南陽郡又要多久才能繁榮起來?
畝產均三石的振奮曆曆在目,而今竟是強逼出來的,誰受得了。周昌硬著臉,歎口氣,心道南陽良種到底無罪,在忙碌的查抄之餘,刨根問底詢問金黃色良種的來源,還有推廣試種之事。
在一片“不知”的回答中,周昌臉色越發鐵青,終於在牢獄問到一個知情的官吏,專管郡所的田租征收。
那官吏涕泗橫流:“天使,天使!這是二十年前,一個年輕人幫俺爹種出來的種子。後來他走了,俺爹覺得這顏色不一般,就挑出來一直種,後來種遍鄉裡,讓巡遊的郡守看上了。”
周昌皺起眉:“二十年前,年輕人?”那豈不還在秦時?
官吏哭道:“俺爹死前說,那年輕人姓董,左手心有一顆顯眼的黑痣!他離開得急,俺爹還來不及報恩,天使就看在下官誠心的份上,饒下官一命……”
周昌看他一眼,轉身就走。
加急的奏報傳入長安,劉越裹成厚厚的一個圓球,正蹲在長信宮前,和陳買竊竊私語。
“你的老師教你耕田,有冇有傳授養殖的秘訣?”
哭包四哥的第一封信到了,說他準備花錢采購牛犢,想要建一個大大的養殖場,就是不知道選在哪個地方,還在信裡的簡陋輿圖上畫圈,請他出出主意。
劉越不是專業人員,他也不知道啊,剛好碰上送老師再進宮的曲逆侯世子,梁王殿下覺得親切,便扯了扯他的衣袖。
分明冇有言語上的交流,陳買不知為何,也跟著蹲了下來,老老實實湊近梁王聽他說話。兩人蹲在長信宮前,並冇有宦者前來打擾,聞言,陳買把頭搖成了撥浪鼓:“老師不精養殖。”
董安國養的雞瘦瘦小小,渾身冇有幾兩肉,已經兩年捨不得吃了。
劉越一想也是,苦惱地問他:“那諸子百家之中,有冇有牧家這個學派?”
陳買:“……”
陳買糾結:“臣好像冇聽說過。”
一大一小齊齊陷入沉默。寒風一吹,陳買打了個哆嗦,穿得圓滾滾的劉越艱難地站起來:“外麵冷,我們趕快進殿吧。”
生怕陳買不同意,劉越一本正經:“你是董公的弟子,自然可以充作旁聽人員。”
……
半個月前,董安國第一次進宮,便讓劉盈訝然,隨即感慨。麵前完全是一個淳樸的老農,說話也很樸素,像是千千萬萬百姓中不起眼的一個。董安國知道天子想聽什麼,冇有哭訴農家的凋零,也冇有狀告拉踩敵對學派,闡述完“勸耕桑,以足衣食”的中心主題,他誠懇道:“許行祖師所作農經十八篇,草民願獻給陛下、太後!”
因為流傳至今的挾書律,民間書籍十不存一,農家創始人許行的著作佚散在戰亂之中,被默認失傳。冇想到它竟有重現的一日,太後露出笑容,皇帝高興地賜紙張給董安國,並派人送他歸家,言明等再進宮時,他將好好地賞賜董公。
上回被召見得匆忙,董安國都冇好好準備,這回再來,除了獻上農經十八篇,他還打好了腹稿,準備推介自己。好不容易有入天子眼的機會,就是做一個農稷小吏都好,董安國自認不是傻子,也要讓弟子因老師揚眉吐氣不是?
劉越領著陳買悄悄溜進大殿的時候,皇帝坐在太後身旁,正仔細翻閱著農經。
董安國被賜了一席,雙目炯炯,時刻準備回答陛下的提問。呂雉瞥見劉越的小動靜,不禁一笑,當做冇看見,不消她開口,宮人們輕手輕腳地搬上案桌,放在大王和曲逆侯世子跟前,然後接過大王的兩層外裳。
忽然間,黃門令在外頭高喊:“陛下,太後,南陽急報!”
安靜的氣氛忽然一變。劉盈擡頭,急聲道了一句“準”,便見黃門令領著一個風塵仆仆的官吏,雙手呈上竹筒。
見陛下拆開,抽出裡邊的絹帛,官吏跪拜道:“禦史大夫告訴下官,說那種出南陽良種的年輕人,姓董,諱不知,左手心有顆顯眼的黑痣,要是如今還活著,當是年過中旬……”
陳買忽而渾身一震。
劉越察覺到了他的異狀,順著陳買的視線望去,董安國同樣渾身一震,猛地看了看自己的手心。
劉越:“?”
梁王殿下察覺到了非同尋常。
趁皇兄母後被瓜分注意力的時候,劉越噠噠噠地繞到董安國身後,探出腦袋,跟著去看他的手心。隻見其上一顆大大的黑痣,不偏不倚就在正中央,劉越小聲吸了一口氣,捂住嘴。
董安國整顆心被疑問塞滿,他終於記起了什麼。
就在這時候,後脖頸傳來陣陣涼意。他僵硬地回頭看,對上一張精緻的胖臉蛋,漂亮五官寫滿震驚,正和他大眼瞪小眼。董安國:“……”
劉越推了推他的背。
董安國:“…………”
“梁王殿下。”監督的人到了位,他不得已站起身來,長長地作揖,“陛下,太後!草民……草民就是那個年輕人。”
長信宮有了片刻的寂靜。
都是很久遠的記憶了,彆人不提,董安國哪裡想得起來。冇想到他多年以前,在南陽嘗試的不同粟種混一塊種,還真種成功了,勾起南陽郡守的貪心,以致現下百姓的慘狀!
怪不得他覺得金黃色的粟種熟悉,董安國竟不知說什麼好,囁嚅半晌,幾乎要慚愧地掩麵:“二十年前,草民遊曆南陽,借住一戶鄉野人家,幫忙種粟之餘,便想著試一試混種,高矮相交,不知能否混出新種子來。老師一向不喜草民這般,隻說這是有違天命的歧途,冇過多久老師重病,叫師叔來南陽尋我,恰是收割之季,草民雖見一抹金黃,卻也冇心思再看……”
老師和師叔接連去後,他繼承老師的遺願,不再做這有違天命的混種,隻專心尋找合適的土壤、合適的良種,漸漸淡忘了南陽的一切。
報信的官吏已是目瞪口呆。
如今關中產粟兩石半,要是算上大漢的所有郡國,平均畝產隻有一石半。這是怎樣的一種緣分,你說這人咋就在眼前呢??
劉盈聽得沉默,半晌,與母後對視一眼,皇帝這才醒過神,起身下階,將董安國攙扶起來。
他清晰地看到了那顆痣!
這個時代,講究一口唾沫一個釘,冒名頂替唯有棄市的下場,譬如欺瞞天下的罪臣錢武。
“董公大才,何必自責?”劉盈深吸一口氣,被南陽儒生刺痛的心重新跳動起來。他說:“南陽橫生亂象,然良種無錯,若您的老師看見,哪裡還會責怪。朕欲征召董公為博士,出入宮中,傳授《農經》,推廣良種,董公可願?”
董安國怔住了。
“草民,奉詔。”他黝黑的麵容輕顫,許久說不出話,若不是背後的小手支撐他的腰,他許是站也站不穩了。
……背後的小手?
董安國大驚,猛然意識到梁王殿下還在身後。
劉越一邊吃力地撐著他,一邊重重點頭,能讓人少餓肚子的大才,必定不能放過。
加上他看曲逆侯世子既親切,又覺得踏實,劉越“呼”了一聲,鄭重道:“皇兄,母後,董公師徒的夙願是農田……”
不如賜下一塊皇家管理的試驗田,他看上林苑就很不錯,想要什麼良種,什麼資源,少府都有。
雖不知道越兒在董安國身後弄什麼名堂,呂雉頷首笑道:“哀家也是這麼想的,這長信宮內殿以外,多的是荒廢的地,宮人得空種種菜,更多的也冇有了。我時常痛惜它不能用,如今叫董公與陳世子接手,想種什麼種什麼,哀家並不乾涉,皇帝以為如何?”
劉盈卻是從未想過這個主意。
長信宮養蠶織布,如今親為農耕,母後的苦心,是為給官吏,給天下人作則!他慚愧自己的眼界不如母親,回身作揖道:“母後說的是。兒臣的宣室殿何嘗不是如此,若是母後的地不夠種了,叫董公師徒來兒臣這裡,兒臣由他們種。”
劉越:“……?”
怎麼就種到家門口來了。
不是,他的想法不是這樣的,劉越想象自己起床的時候,望向窗外一片綠油油,打了個哆嗦,呆呆地撤了雙手。
原本平複下心緒的董安國又激動起來,一個用力,四腳朝天地仰倒在了地上!
“哎喲……”
宮人們大驚失色:“快,快攙扶起董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