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男團萬人迷,頂流隊友不當人 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豪賭
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豪賭
三個小時後,盛典的喧囂漸漸平息。
人群散去,團隊內部隻留下一絲緊張的寂靜。
我們終於退下來,麵對新的沉默,因為遊戲才剛剛拉開帷幕。
這份最後通牒如同一塊冰冷的巨石,悍然砸進死寂的水麵。
公司法務部的郵件沒有絲毫溫度,措辭嚴謹而殘酷:要麼在二十四小時內全員簽署保密協議,並無條件接受集團安排的“心理康複管理”,要麼即刻啟動解約程式,並以“泄露商業機密”和“惡意損害公司聲譽”為由,追究其法律責任。
所謂的“康複”,無異於一場以治療為名的囚禁與洗腦。
會議室裡,空氣凝滯得像要結冰。
沒有人說話,但每個人的眼神都在燃燒。
傅嶼深修長的手指在冰涼的桌麵上輕輕敲擊,一下,又一下,像在為公司的狂妄倒數計時。
最終,他停下動作,目光掃過每一位成員的臉,聲音平靜得可怕:“他們想把我們逼上絕路。”
“那我們就把路炸了。”季燃猛地站起身,眼中是壓抑不住的戾氣。
回應傅嶼深的,並非絕望的沉默,而是一封早已準備好的聯合宣告。
簡星歲的手指在鍵盤上懸停片刻,隨即決然按下傳送鍵。
郵件沒有抄送任何媒體,隻精準地投向了公司最高管理層的郵箱。
正文隻有一行字,卻像一聲驚雷。
署名:ats全體成員。
內容:我們不需要康複,我們需要真相。
幾乎在郵件傳送的同一瞬間,簡星歲將一個加密壓縮包上傳至海外的雲端伺服器。
他冷靜地設定著複雜的觸發指令:一個獨立的監控程式將每隔六小時自動檢測他們五人的社交賬號及通訊狀態。
一旦超過十二次檢測失敗,即判定為集體失聯。
屆時,伺服器將在倒計時七十二小時後,自動將壓縮包內所有未經處理的原始證據,群發給全球排名前一百的新聞媒體。
他把所有人的命,都綁在了這根引線上。
要麼一起生,要麼,就讓這場爆炸的餘波,將那些藏在暗處的人一同焚毀。
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豪賭,賭注是他們的一切。
深夜,宿舍的門被悄無聲息地敲響。
老吳,那個平日裡總被管理層呼來喝去的維修工,像個幽靈般閃了進來。
他滿臉疲憊,眼窩深陷,手裡卻死死攥著一個沉甸甸的金屬盒。
“b棟七樓的監控主機,被人用物理方式銷毀了。”老吳的聲音沙啞得像是被砂紙磨過。
“我奉命去清理殘骸,但留了個心眼。”他將盒子推到簡星歲麵前,開啟盒蓋,裡麵是一堆閃爍著金屬光澤的硬碟碎片。
“刪除操作太粗暴,訊號迴流時,在快取區留下了不到一秒的碎片。我能做的,隻有這麼多了。”
送走老吳,簡星歲立刻將自己鎖在房間裡。
他將碎片小心翼翼地接入資料恢複裝置,螢幕上,無數殘缺的程式碼如瀑布般滾落。
這是一個極其考驗耐心的過程,像是在一片汪洋中打撈一根針。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窗外的夜色愈發濃重。
終於,在連續工作了近十個小時後,一段模糊的、跳躍的畫麵被成功拚接。
畫麵抖動得厲害,視角正是b棟七樓走廊的儘頭,正對著那扇敞開的窗戶。
一個熟悉的身影——原主,正站在窗邊,背對著鏡頭。
他沒有掙紮,也沒有呼喊,隻是靜靜地站著。
就在這時,他手腕上的黑色手環,驟然閃爍起刺目的紅光。
緊接著,一道冰冷的電子提示音,在幾乎無法捕捉的音訊流中一閃而過:“執行乾預,目標情緒閾值崩潰,強製控製失敗。警告,請立即返回安全區。”
下一秒,手環的紅光達到了頂峰,像是燒紅的烙鐵。
原主的身影猛地一顫,隨即直挺挺地向窗外倒去。
畫麵在此刻戛然而止,被狂暴的資料流徹底吞噬。
簡星歲的後背瞬間被冷汗浸透。
這不是自殺。
這甚至不是簡單的謀殺。
這是係統在嘗試進行強製乾預失敗後,執行的……滅跡程式。
那個手環,就是束縛他們的電子鐐銬,也是隨時可以取走他們性命的屠刀。
他顫抖著手,將這段隻有17秒的視訊片段擷取下來。
他知道,直接公佈這段視訊,隻會被公司輕易地定性為“偽造”和“惡意剪輯”。
他需要一個更聰明、更無法辯駁的方式,將它公之於眾。
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尚未完成的新曲deo上。
一個大膽到近乎瘋狂的念頭,在他腦中成形。
他要將這段視訊編碼,像一個病毒般植入到新作的視覺v裡,用肉眼無法察覺的頻閃技術將資訊隱藏其中。
隻有通過專業裝置逐幀分析,才能還原出這血淋淋的真相。
當他把這個發現和計劃告訴其他人時,傅嶼深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良久,他擡起頭,眼神銳利如刀:“不夠。僅僅把證據藏起來還不夠。我們要把舞台變成審判席。”
他提出了一個更加瘋狂的計劃:在幾天後萬眾矚目的星光年度盛典上,徹底放棄公司安排的表演曲目,用他們自己的原創作品,上演一場屬於他們的“背叛”。
“這意味著巨額的違約金,甚至可能在表演中途被現場切斷訊號,徹底封殺。”沈聽南冷靜地分析著風險。
“他們靠燈光和鏡頭控製我們多久了?”傅嶼深的聲音沒有一絲波瀾,卻帶著令人心悸的寒意。
“這一次,換我們來定義舞台。”
這個決定,點燃了所有人心中最後的火焰。
接下來的三天,他們進入了與世隔絕的秘密集訓。
訓練室的門被反鎖,窗簾拉得密不透風。
他們要創造的,不是一場普通的歌舞表演,而是一場融合了機械舞、詩朗誦與實時腦波投影的先鋒藝術秀。
核心創意來自簡星歲偶然間的一句話:“他們不是說我們的精神狀態‘不穩定’嗎?那就讓他們看看,被他們稱為‘不穩定’的大腦,到底能創造出什麼。”
淩夜成了這場舞台革命的技術核心。
他動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脈和技巧,先是找到相熟的音響師,以檢修為名,在主控台上偷偷植入了一個雙路由切換裝置,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他們能瞬間奪取音源控製權。
隨後,他又找到燈光組的朋友,給了他們一份完全不同的燈光節奏預案,並約定了一個秘密手勢作為啟動訊號。
他甚至說服了舞台搭建團隊,在地板下鋪設了高精度的壓電感應帶,用於實時采集五人的心跳頻率,並將其轉化為視覺化的光影脈衝。
彩排那天,麵對導演對流程混亂的怒斥,淩夜隻是平靜地站在舞台中央,直視著對方的眼睛:“你說亂?可你們讓我們像提線木偶一樣,活在你們寫好的劇本裡時,怎麼不說那叫亂?”
導演一時語塞,最終隻能妥協。
盛典的節目單上,ats的表演曲目依舊是公司指定的那首口水歌,但在無人注意的備注欄裡,悄悄多了一行字:“表演內容可能存在不可預測之變化。”
與此同時,沈聽南和季燃聯手完成了一項精密的“數字詭計”。
他們在按要求提交的開場視訊中,插入了一段時長三秒的偽靜態電視測試圖。
這張看似無害的圖片,實際上暗藏了一段高頻聲波程式碼,能夠瞬間啟用方圓百米內大部分智慧手機的陀螺儀和ar引擎。
盛典當晚,燈光熄滅,巨大的螢幕亮起。
當那張測試圖一閃而過時,台下無數觀眾下意識地舉起了手機。
就在此時,奇跡發生了。
他們的手機螢幕上,竟同步浮現出一行由ar技術生成的、漂浮在現實場景之上的文字:“你現在感受到的震撼,是真的嗎?”
全場嘩然。
不等觀眾反應過來,整個會場陷入一片徹底的黑暗。
聚光燈驟然亮起,隻打在舞台中央。
簡星歲獨自一人站在那裡,手中沒有麥克風,隻有一個老式的卡帶錄音筆。
他按下播放鍵,一陣沙啞的、夾雜著電流聲的音訊通過現場頂級的音響傳遍了每一個角落。
那是原主留下的最後一段錄音:“我不想再聽話了……我想唱自己的歌。”
全場死寂。
然後,第一束光柱轟然打下,音樂響起。
傅嶼深、淩夜、沈聽南、季燃,四人從黑暗中列隊而出,與簡星歲彙合。
他們身上穿著純白色的長袍,沒有多餘的裝飾,隻有胸口處烙印著一串猩紅的數字——0723。
那是原主墜樓的日期。
演出最後三分鐘,激昂的音樂與炫目的光影在最**處戛然而止。
五人摘下了監聽耳返,無視台下數萬人的驚愕,麵對麵站成一個圓陣。
簡星歲閉上眼睛,聲音通過還未關閉的舞台麥克風輕聲傳出,清晰而溫柔:“現在,我們隻聽彼此的心跳。”
現場的收音裝置精確地捕捉到了五道強弱不同、節奏各異的心跳聲。
咚咚,咚咚咚……這些最原始的生命律動,經過淩夜預設的演算法實時合成,轉化為一道持續上升、充滿了神聖感的和絃音流,回蕩在整個場館。
背後的大螢幕上,五條代表著他們實時腦電波的圖譜雜亂地跳動著,但隨著心跳聲的共鳴,那些原本毫無規律的波形,竟開始奇跡般地趨於同步、交織、融合。
最終,它們彙成了一句震撼所有人的視覺化文字:我們不同步,但我們共振。
那一刻,台下無數觀眾淚流滿麵。
直播平台的線上觀看人數,瞬間突破了曆史記錄。
掌聲與歡呼聲如海嘯般席捲而來,幾乎要掀翻整個場館的屋頂。
而就在這片狂潮的中心,簡星歲卻忽然擡起頭,目光越過沸騰的人群,精準地望向了遠處的控製室方向。
玻璃窗後,一道熟悉的身影正驚慌失措地轉身,迅速沒入陰影中。
那是公司的首席心理顧問,那個一直負責他們“情緒管理”的男人。
簡星歲看得很清楚,在那人迅速縮回的手中,正緊緊攥著一枚因過度啟用而微微發燙的黑色手環。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決絕的弧度,用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低聲自語:“遊戲,才剛剛開始。”
盛典的喧囂在三個小時後漸漸沉澱,狂熱的粉絲與媒體依然堵在場館外,不願離去。
而在後台一間被臨時征用、訊號完全遮蔽的休息室內,五個人坐在沙發上,誰也沒有說話。
空氣中彌漫著演出成功後的疲憊,以及一種更加沉重、更加危險的對峙前的寧靜。
牆上的時鐘,正一分一秒地走向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