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後我躺平了_將月去 068
獨自生活的第五天
行人來來往往,
行色匆匆。
有人會在小吃攤前駐足一會兒,走的時候拿一個油紙包的包子,或是在攤鋪上買塊兒餅,
一邊走一邊吃。
這會兒天還沒亮透,街上人就不少了。
盛京除了本地人,
還有外地來的商人、工人,而且屬這些人居多。盛京繁華,
來這兒做事賺的錢多,但遠走意味著漂泊,離父母妻兒極遠,
早中晚連頓熱乎飯都吃不上。
幾個男人合夥租個院子,但就是個落腳的地方。
男人嫌做飯麻煩,
就在外麵對付一頓,隨便吃點包子、燒餅、麵湯……早飯就吃過了。
薑棠一到這裡就在永寧侯府,見的都是世家娘子夫人吃茶赴宴。
早起慢悠悠地收拾,
梳妝打扮,
去正院請安問好,當然陸錦瑤因為有身孕不必請安,
但薑棠在正院那段日子,
見韓氏三人日日過來。
赴宴、看賬本、打理府中內務……
薑棠有時甚至以為,那纔是盛京人生活的常態。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生活纔是常態。
盛京為官者並不多,多的是捕快羽林軍,各種領著皇家飯但並不多的人。
緊趕著乾活,
怕耽誤時間。在攤位麵前跺著腳,
時不時搓下手,
等包子拿好,
立馬付錢走人。
街上最便宜的是素包子,白菜餡兒的,一文錢兩個。
肉包子一文錢一個,煮雞蛋也是一文錢。
第115節
薑棠早上來過兩次,就在街上走走看看。
有人捨不得花錢,吃最便宜的素包子。但也有人捨得,坐在攤位上喝碗豆腐腦,吃碗陽春麵,再來屜小籠包,十文錢就花進去了。
在古代一文錢的購買力並不低,十文錢能買很多東西。
薑棠訂的價錢,豬肉餡兒的餛飩價錢最高,就是十文一碗。
到了攤位,劉大嫂一把抓住薑棠的手,“妹子,我一個人不成的呀。”
來的路上薑棠說了,劉大嫂先一個人賣,她在暗處看著。
早晚一天劉大嫂得自己賣,先試著,不行薑棠再過來。
餛飩提前包好了二百個,來了客人直接煮就行了,劉大嫂還有功夫再包。
薑棠不管賣餛飩,這也是一早就說好的。但劉大嫂就是犯怵,她沒賣過東西。
劉大嫂這輩子都沒做過生意,街上的賣吃食的攤子都很少光顧,今兒真的是頭一回。誰知道能不能賣出去,哪怕不是她的攤子,劉大嫂心裡還是希望可以多賺點錢。
薑棠賺得多,她賺的就多。
左右都是小吃攤子,已經有生意上門了。
薑棠安慰道:“沒事兒,嫂子你一個人也成的,就算賣不出去虧得也是我的錢,不關嫂子的事。”
好說歹說,劉大嫂總算點頭了,一個人一邊燒水一邊包餛飩。
她打扮的乾淨,頭發用布巾包著,板車上的小桌子放了不少調料,鍋碗瓢盆都鋥亮,再加上都是新的東西,很快就有客人來問,但一聽十文錢一碗,搖著頭就走了。
魚肉餛飩還八文錢一碗,八文錢,再加點就能買一條兩斤重的魚了。
劉大嫂心裡急的恨不得降價賣。
擺攤有一刻鐘,一個客人都沒有,鍋裡的湯都開了幾回了。
劉大嫂在心裡長籲短歎,怎麼就沒人買呢,彆的攤子都賣出去好幾份了,她想跟彆的攤主一樣吆喝,又張不開嘴,等著人來問價,聽見價錢就全走了。
又過了好一會兒,她遠遠看見薑棠走過來,原以為薑棠是幫著賣餛飩的,誰知一開口竟然問起了價錢。
薑棠道:“這餛飩都是什麼餡兒的。”
劉大嫂直結巴,“我……魚肉的八文錢一碗,豬肉的十文錢一碗。”
薑棠道:“那有什麼區彆嗎,為何你家餛飩比彆處的貴。”
其他客人聽見價錢就走了,沒問過為什麼。
劉大嫂忽然就反應過來了,反應過來薑棠乾什麼來了,“因為我家餛飩用料好呀,早上天還黑著就拿豬肉和魚,姑娘你看看這煮餛飩的湯,魚湯和骨頭湯,喝了養身體。還有這些小料,油辣子、香醋、麻醬……彆看價錢貴,但味道也比彆處的好吃實惠呢。”
薑棠身後多了些人,她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然後道:“那給我來一碗魚肉餛飩吧,錢我放進匣子裡了。”
隻聽叮鈴鈴一串響,空蕩蕩的錢匣子裡就多了八枚銅錢。
劉大嫂趕緊煮餛飩,然後薑棠又看著小料問:“這些都能加嗎?”
劉大嫂道:“都行都行!紅色的是油辣子,褐色的是醋,棕黃色的是麻醬,還有這個是糖蒜和辣白菜,都是自己做的!”
劉大嫂一股腦兒介紹開來,然後衝薑棠笑笑,“隻不過我們這湯就很鮮美了,放太多調料就不好吃了。”
薑棠這回不說話了,就站在攤子前等餛飩煮好。
劉大嫂這個人平日說話做事很麻利,但沒做過生意或是很少出門的,賣東西就會害怕。
不敢叫賣不敢喊。
但吃食,又不是香味特彆大的,在這一片攤子裡埋著,更不是金子銀子,誰知道你家的好不好吃。
薑棠當一回托,也不必說餛飩多好吃,就讓劉大嫂把餛飩是什麼做的,湯是怎麼煮的說出來。
買一文錢兩個素包子的人多,花十文錢吃一頓早飯的也多。
價錢定的貴,也是為了過濾掉一部分客人。
賣得越便宜,買的人就多,人一多就容易出亂子。
大約是因為有人過來買了,攤子煮了餛飩,湯的香味混著熱氣騰騰的煙飄進人群中。
包好的餛飩各個餡大肚圓,鍋裡的隨著湯汁起伏,擺的小料看著也好吃。
等薑棠的那碗餛飩煮好,又有兩個客人點了餛飩。
一份豬肉的一份魚肉的。
煮餛飩的鍋是高腰大鐵鍋,裡麵還有幾個竹子編的大漏勺,用繩子拴著,就掛在鍋邊的鉤子上。
一勺一碗餛飩,也不會跟彆人的混了。
薑棠的餛飩煮好,她往裡麵放了勺油辣子,還有一筷子辣白菜。
沒有桌子,就坐個小板凳在旁邊的空地上吃。
薑棠也沒急著吃,捧著碗先把餛飩夾開一半,露出裡麵白嫩的魚茸來,魚肉裡麵放了點蝦仁兒,增加口感,吃著有嚼勁,不至於那麼嫩。
沾著魚湯和油辣子,看著滋味彆提多鮮美了。
攤子前頭的人翹首以盼,又有人掏了錢,“我要一碗魚肉的!八文錢是吧,我給放匣子裡了。”
劉大嫂立刻停下手裡的活,盯著收錢。
錢的事兒可不能馬虎,數著銅板把錢收了,這才繼續包餛飩。
薑棠吃完餛飩,就把碗放簸箕裡了。
帶過來五十隻碗,早上賣完回去收拾東西中午再過來,勉強能夠用。
劉大嫂偷偷給薑棠遞了個眼神,這比她早上張羅一大家子的飯菜輕巧多了,薑棠直接走吧,她能行了。
薑棠看看沒事就離開了,一個人在街上轉了轉。
看剛才生意還不錯,就是不知道一會兒什麼樣。
她打算先這麼慢慢做下去,等這邊回本了再找人投彆的生意。
贖身之後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現在九月下旬,馬上十月份了,再冷一點估計就下雪了。
現在把生意穩定下來,一個多月,下雪就能貓冬了。
租鋪子倒是不急,像位置好的鋪子,一個月租金就幾十兩,押一付三,沒個一百多兩銀子還真租不下來。薑棠就算有錢,也不可能剛做生意就把錢全投到租房子上。
這樣做生意不用她自己出麵,一個月能有十幾兩銀子的進賬。一個攤子是十幾兩銀子,那五個攤子十個攤子呢。
那她隻管把著方子,采買肉菜,把著大方向沒問題就行了。
也不必跟彆人的生意比,自己把自己的做好就行了。
至於錦棠居那邊,薑棠算上個月的蛋黃酥利潤,有幾十兩銀子。
過了第一個月,利潤肯定沒那麼高了,但一個月四五十兩銀子的利潤也是有的。
但看陸錦瑤的意思,這陣子應該不打算上新點心,她剛從自己這兒買了藥材,也花了不少銀子呢。
對薑棠來說,藥材留個保命的就行了,她更希望自己這輩子都用不到。至於那些首飾,薑棠沒有那麼喜歡,有了是高興,畢竟能換銀子。大約是以前的社會沒人滿頭珠翠,她不太習慣戴。
薑棠打算找泥瓦匠蓋一個麵包窯,做點心做菜都方便。
到時候自己吃也好送人也好,比去買強。
而且麵包窯,不做麵包還叫麵包窯嗎。
她試著做做麵包,等做好了,薑棠想給陸錦瑤鄭氏和顧見山送一份。
陸錦瑤對她很好,關係常走動才能維係,顧見山那邊就是想送。
這樣的話錦棠居的分成可以存下置辦田產。
有莊子了就可以自己養豬養雞養魚,地裡還能種菜,到時候莊子產的菜就能供上吃。
粗略算下來她每月賺的錢比在侯府拿月銀多。
沒了高額獎金,但自己賺的也不少,能養活自己,還有大筆餘錢。
腦子裡亂七八糟的思緒捋一捋,薑棠心裡鬆快多了。
腳步加快,就去找工匠打了麵包窯。
麵包窯一天還弄不好,乾完今天的活師傅就走了。
薑棠去隔壁院子看了一眼,發現劉大嫂還沒回來呢。
薑棠不太放心,出門找了一圈。
劉大嫂還在原來的地方,正笑著給客人煮餛飩呢。就一個客人,她一邊煮一邊包,一會兒功夫又包了好幾個。
薑棠跑過去,“嫂子。”
劉大嫂眼睛一亮,對著客人道:“我妹子過來了!”
薑棠道:“嫂子怎麼沒回去,做生意也有時有晌的,彆太累了。”
劉大嫂一個人做這麼多活,薑棠也不放心。
“我這賣著賣著就忘了啥時候了。”劉大嫂嘿嘿笑了兩聲,要不是客人在這兒,她指定告訴薑棠賣了多少碗。
早上那會兒人最多,後來客人漸漸少了,劉大嫂是想收拾東西回去。
但隔一會兒就有人過來買餛飩。
要是給她一天十幾文工錢,她指定不賣了。
但多賣一碗她就多拿一文錢,那可不得賣嗎,多賣一碗都是賺的?
“你妹子可真心疼你。”客人笑著道。
客人是個三十多歲的嬸子,早上她夫君買了碗,帶家裡去了,孩子非要鬨著吃。
她就過來看看。
家裡有公婆,又不能隻給孩子買,她就要了兩碗。
還是自己帶碗過來的。
薑棠看碗已經用完了,都在簸箕裡等著洗。
劉大嫂嘿嘿一笑,“那可不,行了,你的煮好了,沒給你盛太多湯,小心點端。小料自己加,油辣子辣,家裡孩子多的話彆吃太辣的。”
第116節
等客人走了,薑棠跟著劉大嫂一塊兒收拾東西。
劉大嫂一個勁兒說不用,“我自己來就成,妹子你扶著車。”
薑棠:“過來擺攤辛苦,我力氣大,跟你一塊兒推著。”
“這才哪到哪兒呀。”劉大嫂把東西收拾好,兩人推車,很快就到巷口了。
薑棠去劉家喊人搬東西,劉大嫂的幾個孩子一窩蜂衝了出來。
劉大嫂往裡卸東西,一邊卸一邊道:“妹子你看看要不再買點魚和肉,我看不太夠賣呢。這邊不用你了,我去刷碗包餛飩。”
離正午還有一個多時辰,劉大嫂能把這兒好好收拾一下。
薑棠也沒攔著,“成,我再去一樣買幾斤。賣不出去也沒事,我家裡也吃肉。”
劉大嫂高興地嘿嘿直笑,小聲和薑棠道:“上午賣了七十碗呢,中午晚上指定更多!”
把東西推進家裡,劉大娘問:“都賣出去了?生意咋樣?”
劉大嫂伸手噓了一聲,“進屋說進屋說……”
她住薑棠家的左手邊,左邊還有人家呢。
劉大娘立刻捂住嘴,看這意思是賣了不少。
啥生意能這麼賺錢呀。
婆媳倆進了屋,讓幾個孩子自己去玩兒。
劉大嫂看了眼小閨女,笑得更開心了。
她把錢匣子給婆婆看。
一底的銅板,估摸著得有好幾百文。
劉大嫂小聲道:“賣了三十四碗豬肉的,四十五碗魚肉的。好幾個人都是兩碗兩碗過來買,生意不是特彆好,但一直都有人。”
劉大娘算數慢,這麼多錢腦子已經轉不過來了,“那得有多少錢。”
劉大嫂也緊張,“應該有七百文,娘你數數,彆差錢。”
差錢得和薑棠說,一回兩回是沒事兒,誰都有疏漏的時候,但次數多了肯定不成。
劉大娘手哆嗦了一下,“一個早上七百文?那咱家能分多少?”
劉大嫂一邊數錢一邊串,一百文串一串,“除去一半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潤,利裡有一半填成本買菜,剩下的我能拿二成。”
劉大嫂在心裡算了半天,遲疑道:“得有三十多文錢吧。”
這還隻是一半,等回本了,還能翻個倍呢。
三十五文錢,跟劉大嫂今兒經手的錢一比,小巫見大巫。
但這是她自己的錢。
盛京有護城河,碼頭的工人一天也就十文錢,還有蓋房子的,一天也就幾文錢,沒一個頂上她的。
她一個女人,賺的比男人多多了。
就連劉捕快的俸祿都比不上她。
三十五文錢,那可是三斤肉。
“這就一個早上,就這麼多錢了!”劉大娘根本不敢信,錢哪兒有那麼好賺。
劉大嫂:“還多虧了薑妹子,開始我都不敢賣,她裝成客人買了第一份。”
後頭她就敢了。
劉大娘還懵著,“這麼多錢,一天下來不得一錢銀子。”
一錢銀子,足夠養孩子了。
劉大嫂把錢全放匣子裡,“那可不是,薑妹子可幫了咱一個大忙。娘,我想好了,就跟薑妹子乾,以後忙了你跟我一塊兒去,要麼讓大郎跟著去。我拿分紅,賣的越多賺的越多。”
劉大娘拍拍心口,“那肯定的,我看她也不像普通人,好好乾,彆貪心。這麼多錢咱家就夠了,沒她咱家啥都沒有。”
有一瞬間婆媳倆想,要是自己做生意,一天就是一兩多的銀子。但這個念頭很快就打消了,沒薑棠,他們啥都不是,再說,薑棠指不定有啥背景,可得罪不起。
婆媳倆數完錢就去刷碗刷鍋包餛飩了。
高湯得換,煮了一個早上餛飩,湯裡全是麵。
剩下的湯薑棠不要,劉家自己留著喝了。
到了中午,劉大嫂又去出攤,這一天忙忙碌碌,晚上東西賣完了纔回來。
薑棠又帶了七斤多的餡兒,今兒賣了二百大幾碗。
要問劉大嫂累不累,當然累,但她也是真的高興。
等晚上分了錢,明兒就能給孩子買隻燒雞吃。
她的小閨女生下來之後也沒吃過什麼好東西,乾乾瘦瘦的,也得補補。
薑棠跟著劉大嫂的兒子過來接人,三人一道回去的。
薑棠:“嫂子,以後看著天色晚了就彆賣了,戌時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你帶回去給侄子侄女們吃。”
劉大嫂不願意,都是賣錢的東西,自己吃哪兒成。
薑棠又勸:“身體最重要,等以後生意好了,賺的更多,難不成覺都不睡了?”
劉大嫂道:“妹子說的也對,我儘量給賣完。”
劉大郎使勁推著車,薑棠也跟著使勁兒。
劉大嫂:“明兒讓我夫君來接,妹子你就不用來了。”
薑棠點了點頭:“我早上去買肉和菜,一早給嫂子送過來,嫂子多睡會兒。”
等過幾天生意穩定了,知道每天要多少了,薑棠想找人買,或是讓肉鋪老闆送。
劉大嫂沒爭這個,“成。”
薑棠看著力氣大,幾十斤的東西不在話下。
到了巷子,三人把車推進劉家,劉大嫂抱著錢匣子去薑家了。
一共賣了二百多碗,具體多少劉大嫂也記不清了。薑棠總共買了三十八斤肉,也差不多三百碗的餛飩。
一天的流水有兩千四百六十文,成本算五成,一半填置辦東西的成本,填夠四兩銀子為止。
按照這個勢頭,沒幾天就能回本。
分給劉大嫂的是一百二十三文錢,薑棠數了一遍,又讓劉大嫂數一遍。
對數了才給她。
劉大嫂也不知道說啥好,“那明兒我早起剁餡兒包餛飩。”
薑棠:“嫂子等會兒,今兒買肉,肉攤老闆多給了兩塊骨頭一副豬肝,給你一半,回頭給孩子們吃。”
薑棠去廚房拿東西,劉大嫂怔怔地接過,“我咋好意思總要你東西,你還給我錢呢。”
薑棠:“做生意是一碼事,咱們是鄰居,那是另外一碼事。嫂子也幫了我不少,鄰居間不就是這樣嗎。”
劉大嫂看著薑棠,眼睛裡有光芒閃爍,“那倒也是,妹子我先回去了。你明早去買東西,我讓我婆婆還有大郎跟你去,你一個姑孃家,不安全。”
薑棠哎了一聲,然後和兩隻小狗把劉大嫂送到門口,一直搖尾巴。
等人走後,她把門鎖好,又看看牆角的老鼠夾。
賺的不少,挺出乎她的意料的。
就是小本生意,容易被人盯上。這上薑棠自己沒法子,隻能托陸錦瑤顧見山。
以她的經驗,能安穩賣上半個月。
跟著劉大娘出門,好歹有個伴兒。劉家是體麵的人家,但與人相交,除非真的信任,否則不能全盤托出。
拋去成本,今兒一共賺了一兩二錢銀子,不算少的。
這是她贖身之後賺的第一筆錢,完全靠自己還能賺錢那就證明她可以在這個時代活下去,以後找人談生意也有底氣。
書裡的結局離她已經很遠了。
次日一早,薑棠趕著天還沒亮就去訂肉。
劉大娘和劉大郎跟著一塊兒去的。
劉大郎說:“我也有勁兒,能背東西。”
他昨天吃了炒豬肝,有勁兒,要是賺錢天天有肉吃,他啥都樂意乾。
劉大娘道:“彆看老婆子年紀大了,但身子骨好著呢,今兒這孩子跟他娘一塊兒去賣。”
薑棠摸摸他的頭,“你可真是你孃的好兒子,弟弟妹妹們的好哥哥。”
早起肉攤人很多,都是來買肉的。
薑棠昨兒來隻有一個肉攤,今兒又多了一個。旁邊的肉攤老闆聲音莫名熟悉,她分神看了一眼,切肉的是春台。
在一旁看著兩大扇豬的是穿著短打的顧見山。
顧見山原本是坐著的,見狀站了起來。
春台吆喝著,“賣肉了!豬肉十文一斤,比街上便宜兩文錢,雞鴨五文一斤,還有雞蛋鴨蛋,咱這兒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