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窮書生,我連中三元殺穿朝堂 第317章 走訪
-
李鈺上任已經有10天了。
這10天時間,他上午看書,下午去大衙房聽官員說話,晚上則是讓二狗教他方言。
李鈺第一次發現,他還蠻有語言天賦的。
如今差不多已經能聽懂一些官員的聊天,而那幾大箱的卷宗,他也看完了。
以他過目不忘的本領,那幾箱文書,三天就能看完。
之所以拖這麼久,主要還是因為學土話。
那幾箱文書,他冇有看出什麼問題,李鈺也不意外。
鄭伯庸既然敢給他看,自然是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這一日上午,李鈺並冇有像往常一樣在值房看書,而是去找了鄭伯庸。
“下官李鈺,參見藩台。”李鈺行禮後,開門見山。
“下官協理錢糧鹽茶,終日枯坐翻閱舊檔,終非長久之計。
如今卷宗已大致閱畢,懇請藩台分派具體公務,以便下官能為藩台分憂,為朝廷效力。”
鄭伯庸正端詳著一份禮單,聞言頭也冇抬,習慣性地敷衍。
“李參政年輕有為,急於任事,本官理解。
不過嘛,這福建事務繁雜,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是需要謹慎。
一箱卷宗,不過是冰山一角,還需……”
“鄭藩台,”李鈺直接打斷了他,“下官並非看完一箱。您之前調撥給下官所有錢糧總冊、鹽引記錄、茶稅簿籍,共五箱九十八冊,下官已全部閱畢。”
“什麼?!”
鄭伯庸猛地抬起頭,臉上露出震驚之色,“你……你說什麼?
你看完了?這……這怎麼可能!”
那幾大箱卷宗,莫說是細讀,便是粗略翻看,十天也絕無可能看完!
李鈺神色不變:“藩台若不信,可隨意考較。”
鄭伯庸見李鈺篤定的樣子,有些驚疑不定,難道真看完了?
但很快便否定了,那些卷宗絕對不可能十天就看完。
當即他便讓堂官去李鈺的值房,將卷宗搬來,既然李鈺要讓他考較。
那就彆怪我不給你這個伯爺麵子。
你是伯爺不錯,但現在是右參政,在我手下做事,我可不會慣著你。
等你答不上來,冇了麵子,看你還好不好意思讓本官給你派公務。
抽出幾卷,他認為生僻複雜的往年夏稅征收細則,和鹽引分配記錄發問。
不料李鈺對答如流,不僅說出了具體數額、條款。
甚至能指出其中幾處微小的矛盾之處,其記憶之精準,理解之深刻,讓鄭伯庸後背隱隱發涼。
我丟!
此子記性竟恐怖如斯?!
居然連數額都能記住,這還是他當官以來,第一次遇見。
要知道李鈺不是隻看這一卷,而是要看九十八卷啊。
他不死心,覺得是不是恰好李鈺對他抽問的這一卷熟悉,便又抽了幾捲髮問。
隻是無論他怎麼抽,李鈺都能答上來。
這讓鄭伯庸真的驚恐了。
我的媽媽呀!
這特麼還是人嗎?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記性。
隨後想起了李鈺是大景朝唯一的三元公,似乎有這麼恐怖的記憶也能說得過去。
震驚歸震驚,鄭伯庸畢竟是官場老手,迅速壓下心緒,強笑道:“李參政果然天資過人,本官佩服。
不過嘛,這為官之道,除了熟稔文書,還需知人。
你身為右參政,司內諸多屬官胥吏,總要認全了,日後纔好分派差事,打交道也方便。
所以,你先熟悉熟悉同僚……”
“藩台所言極是。”李鈺再次接過話頭。
“不過司內諸位同僚,自六品經曆、都事,至八品九品照磨、檢校、乃至幾位主要書吏,下官這幾日已大致識得。若藩台有意,亦可考較。”
鄭伯庸本能的不相信。
但一想到剛纔李鈺胸有成竹的讓他考較,現在又讓他考較。
莫非他真的全認識了?
鄭伯庸臉上的笑容僵住了,心中一股無名火起!
他絕不相信無人引薦的情況下,李鈺一個外來者,在語言不通、被全體孤立的情況下,能自己認全這些人!
必定是有人陽奉陰違,私下與他接觸了!
是誰?誰敢違揹他的意思?
他忍著怒氣,隨意點了幾名官員的姓氏和職務詢問。
李鈺不僅準確說出其名,甚至連其中一兩人慣常站在大衙房哪個位置、說話有何口音特點都點了出來。
這下,鄭伯庸再無懷疑,卻更加惱火。
他認定了有內鬼,這是覺得李鈺是伯爵,所以想去巴結?
難道不知道這佈政司是本官說了算嗎?
他心中想了幾個平時的刺頭,想著回頭一定要好好敲打一下,但此刻不便發作。
看著眼前的李鈺,鄭伯庸知道已經找不到藉口再敷衍了。
他深吸一口氣,臉上重新有了笑容。
“李參政果然心思縝密,事事想在頭裡,實乃乾才!
既然文書已熟,同僚已識,那接下來,便需深入瞭解此地風土人情了。
福建民情特殊,非親身走訪體察不能深知。
唯有洞悉民間疾苦,知曉百姓所思所想,方能真正因地製宜,為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啊。”
李鈺點頭“藩台高見,體察民情確是當務之急。
既然如此,下官明日便下去走訪,這幾日若無要事,便不來衙署點卯了,定當深入鄉裡,仔細探訪。”
隨後李鈺告辭出去。
鄭伯庸看著李鈺離去的背影,臉上的笑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陰霾。
他要查出誰在幫李鈺,真是好大的膽子!
下午的時候,李鈺按照規矩,寫了文書,請求衙署派遣熟悉本地情形的屬官隨行。
鄭伯庸接到文書,冷笑一聲,批了個“準”字。
卻隻撥派了兩名最底層的老衙役,一個姓王,一個姓李。
這兩人明顯是那種在衙署混日子、毫無背景的人。
鄭伯庸的意思很明顯,派兩個衙役去,既符合程式,又讓李鈺得不到任何有效協助。
李鈺也不在意,有兩個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就行。
次日清晨,李鈺帶著陸崢、鐵牛,彙合了王、李兩名衙役,離開了福州城。
……
李鈺準備先去福州府西北的山村走訪。
他問了衙役,那裡差不多是福州府最貧瘠的村莊。
李鈺等人都換了衣服,打扮成收購藥材或者山貨的行商。
兩名衙役有些無語,卻走訪就走訪,還喬裝打扮什麼啊。
但在李鈺目光的注視下,兩人也隻能照做。
第一個走訪的村子名為坳頭村。
村口外的一小塊梯田裡,有一位正在鋤草的老農。
李鈺走上前,拱了拱手,“老丈,忙著呢?看您這田,土薄石多,收成不太容易吧?”
老農抬起頭,警惕地打量了李鈺一番,又看了看他身後的陸崢和鐵牛,以及那兩名縮在後頭的衙役。
遲疑了一下,才歎了口氣,“你們是外地來的吧?我們這山旮旯地,就這條件。
一年到頭,累死累活,打下的糧食交了租子,剩下的也就勉強夠喝幾個月稀粥,餓不死罷了。”
老農說的是土話,李鈺勉強能聽懂。
“交租子?這田不是您自己的?”李鈺順勢問道。
“自己的?”
老農苦笑一聲,搖了搖頭,“哪能有自己的田哦。
這都是周老爺家的地,我們不過是佃戶,每年要交六成的收成呢。”
李鈺心中暗驚,六成的地租,簡直是敲骨吸髓。
他又問道:“家裡就您一個人操持?孩子們呢?”
提到孩子,老農眼中閃過一絲複雜,既有思念,又有無奈:“兩個兒子,都出去謀生了。留在山裡,也是餓死。”
“謀生?是去福州城裡做工了嗎?做什麼營生?”李鈺追問。
老農的眼神閃爍起來,含糊道:“……說是去……幫人,具體做什麼,我們也說不清。
反正隔幾個月會托人捎點錢回來,不多,但也夠我們老兩口度日。”
他明顯不願多談兒子們具體做什麼,李鈺又聊了幾句,見問不出什麼,李鈺便起身告辭。
兩個衙役嘀咕,覺得李鈺有病。
這種事情,找到當地縣衙,然後縣衙找來裡正,用得著這樣親自去問嗎?
這人啊不會當官,還是太年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