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當團寵 第九十五章 搗藥罐
宋向文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再三叮囑大家小心行事。
尤其是,宋南星!
這丫頭,年紀最小,心眼最多,搞事最厲害,武力值最低,家庭地位還最高。
必須再三叮囑,耳提麵命!
宋南星還能怎麼辦?
當然是,積極認錯,死不悔改咯!
鑒於付卓那個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宋南星的逃跑計劃正式宣告結束。
年一過,宋南星隻能跟著宋大誌,包袱款款的回到了桃源縣,繼續她的坐診生涯。
一瞬間,宋南星覺得自己的命比黃連還苦。
從此,宋南星過上了在桃源縣和宋家村輪流坐診的日子。
宋南星那叫一個悔不當初。
要知道,距離宋立夏到桃源縣來,可是還有足足兩年半的時間,自己那麼著急乾嘛?
累得宋大誌放下手裡的活,陪她到桃源縣來坐診,把一家人活生生拆散在三個地方。
想想就虧的慌!
反倒是宋大誌,想得比較開。
在確定宋南星安全的情況下,還給自己找了個活計--替縣城糧店的女店員曹二金搬糧。
糧店裡的售貨員一般都是男的,隻有頂替她男人工作的曹二金是個例外。
糧店的工作是個體力活。
需要拿著鐵皮製的大簸箕,彎腰從米或麵櫃裡一次蒯起一簸箕糧食(二、三十斤)放到秤上稱,再倒進顧客的麵袋。
如果是買五十斤,就要蒯起兩次。一天裡要重複幾百次這樣動作。
如果隻是這樣,曹二金也能堅持堅持。
可送糧的汽車來了,售貨員是要去卸糧的。
一袋五十斤的麵還好說,那一麻袋(二百斤)米,曹二金實在是扛不動。
男人折了一條腿,家裡兩個孩子等米下鍋,曹二金可捨不得這份工作,隻能找外援。
訊息靈通的熊立誠,一聽到動靜,立馬想到了“老實本分”、又把子力氣、又缺工作的宋大誌。
兩邊一牽線,這事就這麼成了!
遠遠的看到運糧車,宋大誌就立刻上崗,肩膀上搭上白毛巾,一次性扛起的一袋米或者四袋(同樣二百斤)麵,“嗨”的一聲小跑到店裡,整齊碼放到糧跺上。
按件計費,雖然錢不多,但現款現結,宋大誌也挺滿意。
空閒的時間,宋大誌也沒有閒著,伺候前後院的園子,箍木盆、木桶,去清江邊釣釣魚……
沒辦法,宋大誌不在家,工分絕對不夠吃用,隻能想辦法賺錢換工分咯!
宋大誌這個“一家之主”要臉,乾不出讓兩個兒子和閨女貼補家用的事兒。
雖然,他們賺的比宋大誌這個老父親多多了。
幾個孩子也不是那種不懂事兒的,賺的錢大部分都上交給了宋苗統一分配,隻留下了一點點“零花錢”而已。
隨著腰包越來越鼓,宋苗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眼瞅著家家戶戶都養豬,豬肉供應過剩,都開始動員鼓勵民眾,尤其是城鎮居民購買滯銷豬肉,宋苗立馬放棄了養豬吃肉的苦差事。
每天除了賺工分,就是編篾貨,包括並不限於竹蓆、簸箕、背簍……
賣是不可能賣的!
除了拿來和十裡八村的鄉親們換糧食,就是讓宋大誌帶到縣城去。
至於是自用、送禮,還是拿去“換了點日用品”,隻有宋大誌一家子自己清楚。
宋苗是個勤勞的人,有把子使不完的勁兒。
年初來桃源縣的時候,宋大誌就挑了一擔篾貨過來。三月初的時候,宋苗又讓宋立夏騎著自行車,送過來了兩背簍。
後麵,宋立夏還是坐車回去的,自行車和篾貨,他是一樣都沒有帶回去。
人還撂話了,不夠的時候給他帶個信,他再送過來。
至於什麼不夠?
那就得看宋南星了。
好好一個診療室,直接成了展櫃:宋南星一個醫生,硬生生成了個見不得光的“投機倒把分子”她找誰說理去?
不過,最搶手的,不是宋苗那堆篾貨,也不是宋大誌精心打造的木盆、木桶,而是宋立夏和宋小滿自己組裝,並由宋立夏親自送過來的自行車。
停在院子裡不過三天,就被熊立誠用一百二十塊給“換”了去。
聽說,熊立誠轉手就賺了三十,但宋大誌和宋南星父女倆都覺得那是人家的本事,一點都不帶羨慕的。
麵對宋家父女始終如一的態度,讓熊立誠不由得高看了他們一眼,對宋家父女愈發推心置腹了幾分。
縣城甚至於省城有那些緊俏貨,熊立誠總有門路搞到手。
到貨第一時間,熊立誠總不忘帶給宋家父女挑一挑。
宋南星對於海魂衫、的確良、黃挎包、絲巾之類的“時尚單品”完全不感興趣,倒是把火柴、手電筒、暖水瓶、搪瓷杯之類的日用品全款拿下。
熊立誠見狀,一個勁兒的誇宋南星會持家。
女兒控如宋大誌,默默的瞥了一眼牆角的大鍘刀,沒吭聲。
“知父莫若女”。
宋南星一看宋大誌那架勢,就知道大鍘刀這事兒,怕是一輩子都過不去了。
宋南星乾脆破罐子破摔,拉著宋大誌商量道:“爹,我賺了錢也不知道往哪兒放,總覺得放哪兒都不安全。
要不,咱們再買個藥碾子?
那玩意兒沉手,不容易被偷。了;又不好出手,容易找回來,……”
要是宋立夏和宋小滿這麼說,宋大誌毫不猶豫就是一個腦瓜崩,脫口而出就是“我看你像藥碾子”。
可麵前立著的是小閨女,宋大誌即便腦瓜子嗡嗡的,也隻能委婉的規勸一句:“這玩意兒用處不大,要不,你再考慮考慮?”
為了宋大誌的身心健康,宋南星到底還是沒有去買藥碾子,而是偷偷摸摸的拎了一個銅搗藥罐回來。
彆看這銅搗藥罐不大,重量也遠不及藥碾子,但這玩意兒的價格可沒比藥碾子便宜。
要不是縣城的患者給得多,宋南星還真不一定能把這玩意兒給拿下。
看著手裡所剩無幾的小錢錢,宋南星一咬牙,一跺腳,就給宋立夏帶了信過去。
聽說自行車三天就給“換”了出去,進賬一百二十塊,宋立夏週末又騎著自行車進了一趟城。
好在這一次,馱的不是篾貨,而是父女倆的口糧,宋大誌的臉色這纔好看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