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到六零當團寵 > 第二十四章 讀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到六零當團寵 第二十四章 讀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這提倡學習無用的年代,宋向文和宋大誌卻反其道而行之,讓看著就不怎麼聰明的宋立夏提前入學。

一瞬間,說什麼的都有。

宋向文和宋大誌卻絲毫不理會,不僅讓宋立夏“脫產”學習,還天天檢查學習內容和學習效果。

那認真勁,讓相熟的幾家人都覺著不太對勁兒。

怎麼想都沒有想明白的三奶奶,仗著自己的輩分高,又和宋向文一家“相熟”,直接上門打聽了起來。

宋向文也不藏著掖著,直截了當的說道:“誰說讀書無用了?

用處大著呢!

買個油鹽醬醋還得算個賬,看個紅寶書還得會識字,出個門還得會認路……

工廠招工、部隊招兵,不都得看學曆,要考試?

立夏讀書再怎麼沒有天分,也不能做個睜眼瞎吧!”

三奶奶一琢磨,好像的確是這麼一回事兒,連忙一溜小跑回了家,當天就帶著學費,把家裡的小一輩全都送去了峰山小學。

有了三奶奶帶頭,峰山小學這一屆的報名人數直接達到了峰山小學的曆史巔峰。

隻是,小半年後,當大多數家長拿著自家娃不及格的成績,被要求留級的時候,這個巔峰瞬間一去不複返。

反倒是被宋小滿和宋南星血虐了大半年的宋立夏,在自己這一群同學的身上,找到了久違的自信。

兩科98的成績,那可是傲視群雄,勇奪第一的存在,必須牛氣哄哄的叉會腰。

宋小滿同學一看這個情況,坐不住了,嚷嚷著也要去讀書。

被壓製了大半年的宋立夏怎麼會答應?

親親熱熱的兄弟倆,生平第一次產生了分歧。

宋南星小朋友瞥了一眼鬨得不可開交的兩個哥哥,默默的歎了一口氣,口齒不清的背起了湯頭歌。

“一、補一唧唧(補益之劑):

是雞子湯(四君子湯)……”

宋向文淡淡的抬頭看了一眼宋小滿,冷聲道:“小滿,你的湯頭歌背到哪兒了?”

宋小滿虎軀一震,蔫頭耷腦的坐到了宋南星旁邊,宋立夏也默默的放下了腰間的小手。

家有天才,多智近乎妖!

比不了!

根本比不了!

他才把人體經絡圖給記牢,宋南星已經能把湯頭歌倒背如流了。

但這並不是宋南星小朋友的極限。

自打背熟了湯頭歌,宋南星就開啟了新的篇章。

從《本草綱目》到《黃帝內經》,從《傷寒雜病論》到《金匱要略》,甚至於《溫病條辨》、《醫宗金鑒》和《傅青主女科》。

隻要宋向文敢教,宋南星就敢學,短短兩年時間,宋南星就能把這些中醫學書籍倒背如流。

此時,宋南星才三歲,宋向文雖然欣慰不已,自覺後繼有人,可卻不敢拿病人給宋南星試藥啊!

最多,隻能讓宋南星把把脈。

等病人走了以後,探討一番而已。

隻是,峰山大隊小,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個人,一次兩次還好,時間一久,宋南星便提不起什麼興趣。

比起跟宋向文留在家裡坐診,宋南星更樂意拿著宋大誌特地給她打的小藥鋤,在房前屋後、犄角旮旯裡麵種一些常見的藥材。

什麼白芷、金銀花、藤三七、車前草、夏枯草……

宋向文看她樂在其中,也由得她去。

沒想到一個不注意,這小丫頭居然拉著兩個哥哥種出了規模。

除了供宋向文自用,還買了不少到公社衛生院,賺了不少零花錢。

彆的不說,宋立夏的本子和鉛筆,全都是他自給自足不說,還收羅了不少小人書回來看。

彆看宋立夏一讀書就犯困,但看小人書,他三天三夜都不帶累的。

小人書也是書!

宋向文和宋大誌還能怎麼辦?

當然是,鼎力支援咯!

不過,卻下了一條禁令:

在家看可以,不能帶出去,看完以後更是要藏好,不能被人給發現了。

三不五時就會溜達到公社衛生院賣藥材的宋立夏,也算是見識過“世間險惡”的,哪會不懂宋向文和宋大誌的擔心,自然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並且嚴格落實。

為了防止被彆人發現,兄妹三人還擁有了一個“秘密基地”,後山某個小小的,卻極其隱蔽的樹洞。

有了小人書的誘導,宋半夏的數學雖然還是不太行,但語文基本上還是能趕得上趟。

雖然還是比不上宋南星和宋小滿,但製霸峰山小學絕對沒問題。

彆的不說,就那詞彙量,就根本沒有人比得上。

眼看著宋立夏有點飄,宋向文微微一笑,把滿了六歲的宋小滿也送進了峰山小學。

期末考試成績一出,看看宋小滿的雙百分,再看看自己八十七分的數學,九十三分的語文,宋立夏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宋南星小朋友眼疾手快的掏出一顆水果硬糖遞了過去,宋立夏的哭聲立刻戛然而止。

看著這一幕,家裡的三個大人齊齊搖頭。

九歲的孩子居然需要四歲的小朋友來哄。

真是,倒反天罡啊!

宋小滿也跟著搖了搖頭,考慮到自家大哥脆弱的自尊心,默默的放下了跳級的念頭。

看到宋立夏兄妹三人“發財”,宋家村的其他人可就坐不住了,也學著他們三個“找”起了藥材。

隻是沒人指導,又不會製藥,大多數人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辛苦半天,連個鹽錢都賺不到,自然也就放棄了。

隻有宋巧姑家的贅婿張仁德看出了那麼一點道道,拎著一盒桃酥找上了門,正兒八經的想要跟著宋向文學采藥。

宋向文考慮了許久,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隻不過,帶張仁德采藥的,卻不是宋向文字人,而是四歲的小朋友宋南星。

好在張仁德是個識趣的,並沒有因為宋南星年紀小就輕視於她,反而做到了宋南星指哪他打哪。

有了張仁德的配合,宋南星涉足的地方可就更寬了。

張仁德雖然身材矮小,乾不了下力氣的活,但他動作靈活,攀高踩低不在話下。

在宋南星的指點下,還真混上了一口飯吃。

時間一久,張仁德也意識到,宋家三兄妹之所以能夠“采到”比旁人更多的藥材,不是偶然,也不是運氣,而是實力和“辛苦耕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