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大明,我向元璋自證皇長孫身份 第33章
對於皇爺爺的心思,他比較瞭解,大本堂的先生給他也分析得很透徹,他剛剛說的話也條理清晰,無懈可擊。
朱雄英現在唱反調,就是與皇爺爺的意見相左,必然會被皇爺爺不喜。
朱元璋看經常不上朝的朱雄英,今天竟然來了朝堂,還有完全不同的意見,也來了興趣。
“雄英,你說說看。”
朱雄英直接走到最前麵,站在邊上的位置,這樣,他可以看著龍椅上的朱元璋,也可以看著滿朝的文武。
“曆史是一麵很好的鏡子,可以知興亡,明得失。”
“我們現在想一個問題:當年,為什麼隋唐四代帝王,都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隋朝因此二世而亡,也要堅決消滅高句麗?”
朱允炆冷笑一聲:
“這誰不知道?因為高句麗對隋朝和大唐構成威脅,但現在的高麗,對我大明根本構不成威脅。”
朱雄英對朱允炆豎了一個大拇指,笑道:
“允炆說得對,因為大明現在強大,高麗對我們構不成威脅。”
“但是,冇有永遠強大的王朝,後繼之君也很難有皇爺爺這樣英明神武。”
“一旦大明不那麼強了,高麗就在大明之側,就很容易對我大明北部構成威脅。”
“從漢武帝之後,幾乎曆朝曆代都是這樣,一旦中央王朝勢弱,高麗就不斷蠶食我東北邊境。”
“所以,一個統一的、強大的高麗,始終就會對我們形成一定的威脅。”
朱雄英這段話,從曆史講到未來,說的有理有據,讓朱元璋和很多大臣也都微微點頭。
“現在李成桂雖然篡位,高麗國內必然也有很多人,支援原來的高麗國王王瑤。”
“這對於我們大明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一方麵,李成桂以下犯上,逆臣篡位,我們可以高舉正義的大旗,以天朝正義之師,剿滅叛逆。”
“另一方麵,高麗王剛剛被廢,民心可用,正是我們出兵的好時機。”
朱元璋眉頭緊皺,陷入沉思。
朱允炆看見皇爺爺眉頭皺了皺,心想,皇爺爺肯定是不同意朱雄英的說法,當即反駁。
“你說得輕巧,高麗有十幾萬常備軍,一旦開戰,還可以隨時補充兵源。”
“大明如果出兵消滅李成桂,至少需要十幾萬大軍,犧牲好幾萬將士,耗費大量的兵馬錢糧,純粹是得不償失。”
朱雄英伸出一個食指搖了搖,笑道:
“我們不用出太多兵,隻要打壓一下李成桂,再扶持一下高麗王,讓兩方勢均力敵就行。”
“一個混亂的高麗,才符合大明的長遠利益。”
朱雄英此話一出,所有人都呆呆地看著他。
他們這才明白,朱雄英並不是要剿滅李成桂,也不是要主持正義,而是要讓雙方打起來,越亂越好。
簡直,不當人子,不講武德。
當然,這隻是一部分文官的想法。
所有武將此時看朱雄英的眼神,已經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以前他們支援朱雄英,主要還是利益的驅使,還有情感的聯絡。
現在,他們是真的喜歡。
如果他當皇帝,以後少不了對外擴張,他們就可以建功立業,搶劫財富。
此時,已經八十歲的翰林學士劉三吾再也忍不住,怒斥道:
“殿下此言,老夫實在不敢苟同。”
“《道德經》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殿下以皇孫之尊,置天下百姓生死於不顧,實在有**份。”
“我天朝上國,不但不幫助藩屬國止戰,還挑起衝突,豈能做如此小人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