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進西遊後,我成了三界團寵 第19章 天外異魂不可信
敖烈一襲月白細綢長袍,衣袂飄飄,質地如水般絲滑,長袍上暗繡的雲紋和那枚隱藏的龍鱗在陽光下流轉著淡淡銀輝,更襯得他麵如冠玉,身姿挺拔。
他隻是靜靜站在那裡,便自成一道風景,引得唐婉都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豬八戒則是一身藏青色的厚實棉袍,用料十足,版型挺括,將他恢複人形後高大健碩的身材襯得格外威武。
雖然比不上孫悟空的精悍和敖烈的俊美,但劍眉星目,高鼻薄唇,配上這身新衣,也堪稱是儀表堂堂,頗有幾分當年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風範。
他得意地挺直了腰板,感覺自己終於不再是團隊裡“有礙觀瞻”的那個了。
唐婉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三個徒弟,眼中滿是成就感。
真是個頂個的養眼!
這取經團隊的顏值和氣勢,瞬間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孫悟空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扭過頭哼了一聲:“看什麼看!走了走了!再磨蹭天又黑了!”
說著率先扛起金箍棒向前走去,隻是那步伐似乎比往日更輕快了些。
敖烈微微頷首,輕聲道:“多謝師父。”
語氣雖淡,卻比往日多了幾分真誠。
豬八戒最是誇張,拍著胸脯表忠心:“師父!就衝您這手藝,以後化緣探路,降妖除魔的粗活累活都包在俺身上!保證讓您舒舒服服的安全到達西天!”
唐婉忍俊不禁,心情大好的揮手:“有心便好,走吧,上路了!”
師徒四人外加一頭黑熊,精神抖擻的朝著朝陽繼續西行。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遙遠的靈山之上,一場關於唐婉身份的詢問正在進行。
大雷音寺,金光萬道,瑞靄千條。
如來佛祖端坐蓮台,慧眼微睜,彷彿洞徹三界十方。
他緩緩開口,聲音洪亮而充滿威嚴:“觀音尊者。”
觀音菩薩越眾而出,躬身合十:“世尊。”
“金蟬子十世修行,本該此世圓滿,取得真經,功德無量。”
如來佛祖的聲音平淡無波,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洞察,“然,吾觀其命星晦暗,元神消散,似是已遭不測,如今行走取經路上者,是何人替代?”
殿內諸佛,菩薩,羅漢皆是一靜,目光聚焦於菩薩身上。
觀音菩薩麵色不變,心中卻早已料到有此一問,從容應答:“回稟世尊,金蟬子確於雙叉嶺遭劫,此乃天道變數,亦是其命中一難。”
“然取經大業不可廢,故弟子尋得一天外異魂,做金蟬子替身,代其行走,以全九九八十一之數。”
“天外異魂?”佛祖眸光微動,似能看穿萬物,“是人是妖?”
觀音菩薩略一沉吟,語氣平和:“其魂非此界之物,附身於一法力低微,心思純淨的桃花妖體內,雖為妖身,卻無戾氣,更無因果孽債,且一心向佛,願往西天。”
“弟子以為,其雖微小,卻正合此劫之變,於大局無礙,故引其入局,並令孫悟空等人護持左右。”
觀音菩薩巧妙地強調了天外異魂和法力低微,心思純淨等說辭,將唐婉可能帶來的變數降至最低。
佛祖聞言,默然片刻,殿內一片寂靜,良久,他緩緩道:“即使天外之變,亦屬緣法。”
“然妖終歸是妖,而需時時監察,勿令其偏離正道,汙我佛門清譽,阻撓取經大業。”
“若生異心,或不堪重任,便需早做處置。”
“謹遵世尊法旨。”觀音菩薩恭敬應下。
退回原位後,觀音菩薩慧心微轉,思緒並未停歇。
世尊雖未深究,但“時時監察”、“早做處置”的法旨已下。
唐婉這個“變數”,若不能很好地完成取經任務,或其花妖身份引發不可控的麻煩,屆時恐怕難以交代。
那流沙河畔的卷簾大將,本是金蟬子前九世取經人的度化之人,與此世有著深刻因果羈絆,性格耿直憨厚,認死理,不懂變通……
讓他加入如今這支由花妖帶領,成分複雜的隊伍,變數太大。
以其忠誠耿直的性子,很可能橫生枝節,豈不壞了大事?
既如此,不如……
菩薩心中已有決斷。
她看向座下一位尊者:“伏虎羅漢。”
一位麵容剛毅,身形魁梧,周身隱有虎嘯之威的羅漢越眾而出,恭敬行禮:“菩薩有何法旨?”
“取經人命數有變,流沙河之緣恐生枝節,今命你代那捲簾大將,入取經隊伍,護持唐僧西行。”
觀音菩薩的聲音愈發沉穩:“你需隱去羅漢真身,化作尋常頭陀模樣,謹記少言多看,穩其心誌,護其周全。”
“此外,那孫悟空頑劣,雖有緊箍約束,亦需防備,我將緊箍咒語傳於你,若那猴頭膽敢對唐僧不利,或行事過於乖張,你可相機行事,加以製約。”
一道蘊含著緊箍咒秘密法門的佛光,悄然融入伏虎羅漢神識之中。
“你更需暗中觀察那唐僧心性言行,她雖看似純良,然終究是妖身,又乃天外異魂,其一切異動,皆需留意,隨時稟報,切記,一切以取經大業為重,不可有誤。”
觀音菩薩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如來佛祖見狀,也是微微頷首,菩薩的安排正合他意。
由伏虎羅漢前去,其實力足以擔當護持之責,其心性沉穩可靠,能掌控局麵,更能暗中觀察那天外異魂是否堪當大任,必要時還能以緊箍咒約束孫悟空,可謂一舉數得。
至於那捲簾大將……暫且召迴天庭,另作安排便是。
伏虎羅漢眼中精光一閃,毫無遲疑,合十領命:“謹遵菩薩法旨。”
對他而言,這是修行,亦是任務。
觀察與護持,製約與監督,並不衝突。
一道無形的佛光悄然籠罩伏虎羅漢,其莊嚴羅漢法相漸漸隱去,化作一個身材高大,膚色黝黑,背著行囊的苦行頭陀模樣,唯有那雙偶爾開闔的眼睛,顯露出不凡的定力和銳利。
他朝著菩薩和世尊微微一禮,旋即轉身,駕起一陣清風,徑直往那流沙河的方向而去,準備取締沙和尚,加入取經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