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代_不留遺憾 第234章 雜交水稻麵世
-
孫玄和孫逸回到家後對孫母講述了今天分自留地的事情,還有孫父留在村裡的事情。
孫母對自家分自留地了還是很高興的,但聽到孫父要留在村裡種地了,心裡還是有幾分擔憂的。
“小逸、玄子,你爹他一個人留在村裡種地能行嗎?要不我也回去吧。”
“娘,你可不能回去啊,你回去了佑安和小軍就冇人帶了,爹在村裡就種咱們家的自留地不會去上工的,地種完閒暇的時候爹肯定會來城裡的,一段時間不見他的大孫子他能不想嗎?”
聽到孫逸的話後,孫母點了點頭不再多說什麼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孫玄每天往返於單位和家中,這一段時間除了交任務的時候孫玄出去溜達幾圈,剩餘的日子就在辦公室摸魚。
今天是1963年的九月一日,暖陽灑在這座北方小城,像是給它披上了一層希望的薄紗。災年的陰霾正緩緩散去,日子終於有了新的起色。
吃完早餐後孫玄就騎著摩托車去辦公室了,到了中午十點的時候辦公室的同事們都激動的歡呼了起來。
在睡夢中的孫玄也不由得被陣陣歡呼聲給吵醒了,孫玄好奇的接過報紙,這才明白到底發生了啥。
1963年9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袁隆平和他的團隊終於成功培育出了還特彆提到,這一成果將徹底改變中國糧食短缺的局麵,為人民帶來福音。
孫玄看完報紙後,心裡既激動又欣慰,他知道,自己悄悄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了。
“這雜交水稻真能增產那麼多?”有人不敢相信地問道。
“報紙上都寫了,還能有假?”另一個人興奮地回答,“以後咱們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袁隆平的名字從此家喻戶曉,而那個匿名寄信的人,卻始終冇有出現。
多年後,當袁隆平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及最初的靈感來源時,他感慨地說道:“那封信,像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我不知道是誰寄的,但我永遠感激他。”
孫玄聽著廣播裡的采訪,默默笑了笑。他知道,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時代的人民。而他,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推動者。
而在村裡孫父此時也從廣播上聽到了這個訊息,“特大喜訊!特大喜訊!雜交水稻研發成功啦,糧食產量有望翻倍。”
大隊長孫永年當時正坐在田邊,手中握著一把稻草,聽到這個訊息,他先是一愣,緊接著淚水不受控製地奪眶而出。
他站起身來,望著遠方,彷彿看到了無數人因這一成果而能吃飽飯的幸福場景。
村裡的人們也都沸騰了,老人們停下手中的活計,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驚喜;孩子們則在田間地頭歡呼雀躍,雖然他們可能還不太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但大人們的喜悅情緒感染著他們。
訊息很快傳到了各個城市,工廠裡的工人們聽到後,紛紛停下手中的機器,互相奔走相告;學校裡,老師中斷了課程,向學生們宣佈這個好訊息,教室裡爆發出陣陣歡呼。
而在科研所裡,袁隆平先生看著那一片金黃飽滿的雜交水稻,眼中滿是欣慰與自豪,他知道,這其中除了團隊日夜的努力,那封神秘來信寄來的資料也起到了關鍵的啟發作用。
他心中默默感激著那位不知名的“助力者”,同時也堅定了繼續深入研究,讓雜交水稻造福更多人的決心。
從這一天起,人們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大家都期待著未來能收穫更多的糧食,過上富足的日子。
而孫玄,也在這個時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他決心繼續憑藉自己的知識,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改變。
到了中午的時候縣政府的工人們魚貫而出,以往,他們總是腳步匆匆又神色疲憊,如今卻截然不同。
縣政府的食堂裡,熱鬨非凡,打飯的視窗前排起了不長的隊伍,大家不再像災年時那樣,眼巴巴盯著視窗,滿臉焦慮。
老張端著餐盤,裡麵盛著熱氣騰騰的饅頭和一份冒著油星的青菜炒肉片,找了個空位坐下。
旁邊的同事羨慕地瞅了一眼,“老張,今天改善夥食啦?”老張笑著點頭,“可不是嘛,日子好起來了,食堂裡也能給咱加點油水咯!”
汽車隊的王剛吃完飯後走在最前麵,臉上掛著一抹滿足的笑,拍了拍自己微微鼓起的肚子,對身旁的吳師傅說:“嘿,今天這頓午飯,可算吃飽了,乾活都更有勁兒了。”
吳師傅也跟著樂嗬,“是啊,王師傅,前兩年肚子老是咕咕叫,哪有力氣乾活,現在可不一樣了,現在讓我開車多跑幾次外省我都感覺冇有一點問題啊。”
孫玄和王二林吃完飯後也興奮的聊著天,“玄子,現在的日子可算是過起來了,災年過去了,大家也不用擔心餓死了,你看看現在大家的臉上可都有了笑容。”
於此同時在鋼鐵廠的孫逸,出了食堂的他慢悠悠的朝著辦公室走去,突然一個聲音在他背後響起,“孫科長,今天的報紙和廣播上的訊息你說是真的嗎?”
“哈哈,張科長,那肯定是真的啊,要不也不會這樣大肆的傳播了,畢竟糧食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啊,這種敏感訊息如果是假的,那肯定說不過去啊。”
“還是孫科長有見識啊,現在的日子真的好起來了啊,孫科長老張我就不打擾你了,我去車間轉一圈。”
孫逸點了點頭就和張科長兵分兩路了。
現在的孫逸已經不是副科長了,已經被提拔為後勤部采購科的正科長了,這其中孫逸自己可冇少努力。
張科長到了車間後,看著車間裡機器的轟鳴聲不再沉悶壓抑,反倒像是奏響了一曲充滿活力的樂章。
工人們手腳麻利地操作著機器,互相交流著工作心得,時不時還傳出陣陣笑聲,以往瀰漫在車間裡的那種壓抑和沉默,早已消失不見。
下班鈴聲響起,工人們結伴走出工廠,夕陽的餘暉將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大街上也漸漸有了人氣,孩子們攥著零花錢,興奮地挑選著糖果和零食。大人們則聚在一起,談論著最近添置的生活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