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不造反_難道等過年 第798章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
見唐風點頭,杜國清又繼續說道。
“本官接手之前,吳大人應主公要求。”
“在三郡之地統計能工巧匠。”
“這項工作本官也在繼續推進。”
說著他便拿出一摞冊子,“這時已經統計出來,並且已經核實的名冊。”
“請主公過目。”
唐風接過杜國清呈遞過來的名冊,大致翻看了一下。
便沉聲說道,“三郡之地要發展,需要大量的工匠。”
“以後器械坊也會牽頭,鼓勵民間興修工坊。”
“同時對於一些不重要的技術,也會下放到民間。”
說完之後他看向杜國清,“興辦學堂的事情如何了?”
對於興辦學堂,開啟民智,挖掘人才,唐風格外放在心上。
而且這件事不是短時間看得到成效的。
“回主公,西岩城的學堂,在秦先生的執掌下,已經開辦起來。”
“除了當初從寶通城過去的學童之外,又在當地新招部分機靈的孩童。”
“安通城與上郡城的學堂已經選好位置,接下來便是簡單的改建就能夠投入使用。”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
“目前開辦學堂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先生。”
“下官尚未去西岩城,不過之前對於主公開設的學堂也有所瞭解。”
“同時與關侍郎溝通,對主公治下的學堂也又有更深的瞭解。”
“之所以缺乏先生,其一是主公推行的簡體字的緣由。”
“其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那些由主公撰寫的課書。”
“明白者甚少。”
“因此,新式教育的推行,將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學堂的硬體設施,倒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聽了杜國清的話語,唐風也明白這件事的確是客觀存在的情況。
南宮嶽這時緩緩開口,“簡體字的推行,雖然有些困難,不過還是能夠解決。”
“本官以為,三郡之地遭遇兵災禍亂,百廢待興。”
“也一定還有不少貧寒的學子。”
“禮部可以招募願意去學堂教書育人的讀書人。”
“先讓他們學會簡體字。”
“然後再由他們去教導學童蒙學,這樣一來就能夠解決教書先生缺乏的問題。”
杜國清點頭讚同,“南宮大人這法子,的確能夠解決識字先生的問題。”
“不過主公的課書,分為三類。”
“一類是識字明理的蒙學,二類是術數,三類是自然雜學。”
“其中以自然雜學最為晦澀難懂。”
“在下官看來,主公的自然雜學裡麵包羅甚廣,甚至有不少內容,就連本官也看不明白。”
唐風看向眾人,朗聲說道,“百年大計,教育為先。”
“自古以來,知識都掌握在士大夫與貴族的手中。”
“紙張為何高居不下?”
“讓許多讀書人都望而卻步?”
“是紙張真的很貴嗎?”
南宮嶽沉聲道,“紙張的製造都是掌握在望族大家的手中。”
“並且大盛律法規定,未經朝堂許可,私自造紙印書,嚴重者是殺頭的大罪。”
“故而紙張一直賣的很高的主要緣由,不是難造,而是不敢造。”
唐風點頭,“南宮大人說在點子上了。”
“也正是如此,民智不開,發展受阻。”
“所有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在了貴族與士大夫階層的手中。”
他看向眾人,朗聲道,“西疆三郡,將不會走那種老路。”
“因此,我會在三郡之地推行教育的改革。”
“不僅要讓更多的人識字明理,同時也要學習自然科學,從而推動工業發展。”
“大家已經見識到了活字印刷。”
“以後的學堂的課本,每一個學童,都將會下發標準的書本。”
“與此同時,器械坊已經完成了印刷工坊的拓建,以後不管是官署用紙,亦或是學堂用紙。”
“都將會有工部下轄的印刷工坊提供,讓大家免去後顧之憂。”
“不用再擔心紙張昂貴望而卻步。”
“將來西疆三郡之地,一定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地方。”
隨即他看向杜國清,“南宮大人剛剛的提議,可以實施。”
“至於自然雜學的先生,這個需要與實際相結合。”
“禮部提供的那些巧匠裡麵,肯定能夠選出相應的人才。”
“就算是退一步,工部下轄的器械坊裡麵,也能夠造出相應的人員。”
“關於這方麵的問題,就由我來解決。”
“即便做最壞的打算,那本王就是最好的雜學先生。”
聽到他這麼一說,眾人不禁麵麵相覷。
不過卻又覺得十分合理。
這麼一來,那些跟隨唐風求學的學子,未來都是天子門生。
光是這一層關係,就能夠收獲不少的忠心之人。
而且以他展現出來的本事,教育學生完全不是問題。
杜國清見這個問題已經解決,心中長舒了一口氣。
“既然主公已有安排,下官會繼續推行。”
說完之後他便看向坐在一側的關佩玉。
對她點頭示意。
此時所有人都目光,都看向了這個在場年紀最小。
又是唯一的女官。
都想知道她這段時間,到底真的是否如唐風所言。
能夠勝任戶部侍郎之職。
關佩玉強壓著心中的緊張,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學著之前兩人的開場,便開始了人生第一次述職。
唐風聽著她微微顫抖,清脆悅耳的聲音,對她投去了一個鼓勵的眼神。
“主公,諸位同僚。”
“戶部已與三郡之地各主官,著手丈量耕地,既為推行屯田令與墾荒令。”
“同時也是為了統計各地的田畝數量,以便更好地掌握百姓的耕種產出。”
“其二,戶部著手重新統計各地戶籍人口。”
“在做好對各地百姓管理的同時,也能夠更加清晰地知曉三郡之地,經過兵災禍亂之後,還剩下多少人口。”
“這兩件事情的推行,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時間內還不能夠得到具體的結果。”
關佩玉越說身上就越有自信,聲音也更加自然有力。
“目前請蕩寇軍派出了士卒,前往各地深山,尋找曾經入山避難的百姓。”
“等到那些躲災禍的百姓都回歸家鄉之後,就能夠得出大致的結果。”
聽到她提起人口的問題,唐風便隨口問道,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三郡之地大概有多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