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 第113章 麵見越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113章 麵見越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朱昭熙得知越王朱高煦抵達鎮東港的訊息後,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忙前往朱高煦的住處請安。

自己這個二爺爺朱高煦,雖在很多時候脾氣暴躁,行事常意氣用事,但內心深處卻是極為看重親情的。

當年與朱高熾爭奪皇位一事,根源也在朱棣的有意挑起。他們兄弟幾人自幼母親早亡,在成長過程中相依為命。

作為次子的朱高煦,渴望得到父親朱棣的寵愛,纔會在皇位爭奪上奮力一搏。而對於他們這些小輩,除了那個經常生事的朱瞻基,朱高煦向來都是關懷備至。

朱昭熙見到朱高煦後,恭敬地行了請安之禮。隨後,她連忙向朱高煦表達了對其所送豐厚禮物的感激之情,關切地詢問他在越國的生活狀況以及身體是否安好。朱高煦見到侄孫女,心情格外愉悅,對於朱昭熙的問題有問必答。

他興致勃勃地給朱昭熙講述著自己出海就藩後的種種經曆。他繪聲繪色的吹噓著北伐帖木兒國、波斯國、奧斯曼國的情況,言語間差點直接說他老爹朱棣的赫赫武功也比不上他,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滅國無數,而朱棣二十多年還解決不了瓦剌和韃靼。

他還忍不住抱怨起朱高熾,在朱昭熙如此年幼的時候,就將她打發到虞國就藩,實在是過於無情。

直接在朱昭熙麵前輸出他的情緒:“最是無情帝王家,做了皇帝就冇了親情,簡直和老頭子一個樣。

哪像我,在越國把所有事務都放手讓朱瞻壑去處理。其他的孩子要是想王位,我就給他們兵力,讓他們自己去打天下。打下多少地盤,就在多大的地盤上施展拳腳。就算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皇帝,我也懶得去管,隻要一家人能和和睦睦,那就是最好的。”

接著,朱高煦又悄咪咪的揮退身邊的人,對著朱昭熙和朱雲瑗說道:“在北伐的時候我打聽到,在越國往西再向南的地方,有一片比大明還要大五倍的廣闊地盤。這塊地盤足夠我們這些藩王折騰上百年了。”

朱昭熙聽到朱高煦的話,頓時知道朱高煦指的是哪裡了,非洲確實是一塊龐大的陸地,資源豐富,土地也還可以,如果這些藩王去那裡占據那片土地,那麼還真的足夠他們上百年的發展了,根本不會發生什麼利益衝突。

在鎮東港用過飯後,眾人稍作收拾,朱高煦便抱著朱雲瑗,一馬當先地與朱昭熙一同前往鎮東城。

一路上,朱高煦繪聲繪色地給朱雲瑗講述著越國的奇聞趣事。經過這段時間的適應,朱雲瑗也漸漸從離開母親的不捨情緒中走了出來,一路上嘰嘰喳喳地與朱高煦討論著這些有趣的事情,氣氛十分融洽。

第二天,朱昭熙和朱雲瑗帶著朱高煦在鎮東城逛了半天。期間,朱昭熙向朱高煦介紹了虞國的行政運行體係和教育體係。然而,對於這些內容,朱高煦似乎興致缺缺。但當聽到朱昭熙提到想要逐步廢除科舉製度時,他也是哈哈大笑,感覺非常暢快。

作為武將出身的朱高煦,對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文人一直頗為厭惡。可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又不得不任用他們,這也正是他到了越國後,寧願把所有事務都交給兒子,自己專注於打仗的原因。

朱昭熙詳細的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建立各級官方學校體係,在學校中通過考試選拔官員。雖說這看似是科舉的一種變體,但學校由官方興辦,考試內容和學習內容都能由我們自己製定。

這樣一來,我們想要什麼樣的人才,就在學校教授相應的知識,與傳統的科舉製度相比,優勢明顯。而且,和大明不同,無論是越國還是虞國,都有充足的糧食和經濟實力來支援義務教育,也冇有那麼多傳統勢力的阻礙。”

朱昭熙興致勃勃的向朱高煦推廣自己的想法,培養人才,不管是誰培養的,到時候絕對會溢位,那麼隻要她以後以各種政策來吸引人才,那麼魏才秦用,完全可以實現,那麼虞國將成為整個世界的人才聚集地。

朱高煦聽著朱昭熙的講解,漸漸有些迷糊了。這些複雜的體係和思路,讓他的腦子有些轉不過來。他實在不想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彎彎繞繞,於是直接讓朱昭熙給他寫一份摺子,把所有的計劃和目的都詳細地寫清楚,到時候回國丟給朱瞻壑去考慮。

隨後,朱高煦將話題轉向了虞國的軍事方麵。由於朱昭熙剛到虞國不久,還冇來得及對軍事進行改革,虞國目前依舊沿襲著大明原來的傳統。朱昭熙隻好說起了自己未來對軍隊改革的計劃。

“我計劃同樣建立軍隊人才培養體係,由我親自擔任校長,在軍中挑選經驗豐富的老將擔任教師,在全軍乃至全國範圍內挑選有誌於軍事的青年才俊作為學生,建立講武堂。

以後每次軍中將領晉升或者有改革舉措時,都要進入講武堂接受一段時間的培訓。通過這種方式,逐步淘汰傳統的世襲將門,讓講武堂源源不斷地為軍隊輸送優秀的將領。

同時,建立參謀製度,給每個千戶配置兩到三個參謀,負責參讚軍機,最終由主官做出決定,以此來保持軍隊的活力,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聽到朱昭熙關於軍事方麵的計劃,朱高煦頓時來了精神。經過多年的征戰,他深知自己這一代人逐漸老去,而後續優秀將領的匱乏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每次出征,指揮作戰的還是那幾個老兄弟。他也曾擔心,等這些老將離世後,越**隊的戰鬥力會大幅下降,如同曆史上那些王朝的精銳軍隊一樣,逐漸走向衰敗。

朱昭熙的想法給了朱高煦新的思路,他思索著:既然文官可以通過學校教育體係培養,那武將為何不能呢?將朱昭熙所說的文官學校體係和武將培養體係相結合,完全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軍事訓練。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留下的孩子絕對會成為優秀的武將。

不過,儘管朱高煦性格大大咧咧,但在軍事方麵耳濡目染多年,也產生了一些疑惑。該如何監管那些將領呢?武將的破壞力可比文官大多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局麵,他又不是冇在史書上看到過。

此外,他對朱昭熙在虞國這樣一個由島嶼組成的地方,卻要培養眾多精銳軍隊的目的表示不解。

他倒冇有懷疑朱昭熙有反攻大明的意圖,畢竟與大明的強大實力相比,朱昭熙目前手中的軍隊根本無法掀起什麼波瀾,不是每個人都有朱棣那樣的能力和機遇。

他隻是猜測,是不是朱高熾做了什麼事情,讓朱昭熙即便到了虞國,依然戰戰兢兢,擔心朱高熾或者朱瞻基會隨時派兵攻打虞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