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 第67章 初期規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67章 初期規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於謙言畢,廳內眾人尚沉浸於其所述策略的思索之中。

朱昭熙清了清嗓子,“諸位,吾既已決心改革東北五省,首要之務,並非發展經濟,亦非整頓軍事,而是一項看似務虛,實則至關重要之事——將東北五省的所有地名儘皆換成漢名。

往昔,東北五省曾數度納入漢家統治,漢時如此,唐時亦然。漢時,我華夏先民於此開拓疆土,設郡置縣,彼時便已有諸多漢名留存。唐時,更是將此地納入版圖,文化交流頻繁,漢名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然而,長久以來因對少數民族習俗的尊重,諸多地名未行漢化。

可長此以往,人心又怎會向於中央王朝?地名,乃一方文化之標識,亦是歸屬感之所在。

若地名皆異,百姓何以生對我大明之認同?就如那白山黑水之間的廣袤土地,諸多山川河流、城鎮村落之名,多為少數民族語言所取,中原百姓聞之陌生,本地百姓也難以與中央王朝的文化產生共鳴。”

朱昭熙目光掃視眾人,繼續說道:“故而,自今日起,東北五省先前之蒙古名、女真名等一概廢止,皆以漢名代之。重塑東北之地文化認同之根基。”

眾人聽聞此令,皆露出思索之色,似在衡量此舉之利弊。

未等眾人開口,朱昭熙又拋出了第二項政策:“地名既改,人名亦需漢化。東北五省之民,無論何族,皆須取漢名,且要蓄髮易服,著我漢家服飾,留我漢家髮型。唯有如此,方能從外在之表象至內在之精神,真正融入我大明之文化體係。

想那鮮卑族,在北魏時期,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話,使得鮮卑族逐漸與漢族融合,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發展,也讓北魏的統治更加穩固。

我大明如今推行人名漢化與蓄髮易服,亦是如此道理。這不僅是文化的傳承與統一,更是加強民族融合,穩固我大明統治的必要舉措。”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一陣騷動。吉林省都指揮使阿哈出眉頭緊皺,抱拳上前,恭敬卻又帶著一絲憂慮地問道:“殿下,若有民不願從之,又當如何處置?”

朱昭熙眼神一凜,毫不猶豫地答道:“不願接受者,便非我大明之人。

我大明之法律,向來隻護我大明子民。既心不向我大明,又豈配受我大明之庇佑?

我大明以禮儀之邦自居,向來對順從教化之人予以厚待,可對於那些冥頑不靈,不願融入我大明文化體係,甚至妄圖分裂的人,絕不能姑息。”

她的聲音冰冷,令在場眾人心中一寒,這就是說要在北方用刀子和文化來一場服從性測試啊。

阿哈出張了張嘴,似還想說些什麼,但看著朱昭熙那堅定的眼神,終究還是把話嚥了回去,默默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朱昭熙見眾人皆被自己的話語鎮住,微微收斂了一下神色,繼續說道:“東北之開發,需大量人力物力,且短期內或有巨大傷亡。我大明子民,無論何族,皆是我大明之根本,其生命皆無比寶貴,斷不可輕易驅之赴險。

既不能用國內之民開荒,那便將目光投向國外。朝鮮乃我大明藩屬國,向來恭順,可采用招募之法,或與朝鮮王商議,征調民夫助我大明開發北方。

朝鮮國,素以禮儀為邦,對我大明向來尊崇有加。且其國內人多地少,百姓生計多有艱難。若能藉此次機會,征調部分民夫來我東北五省參與開發,一方麵可解其國內人口壓力。

另一方麵,民夫們在我大明勞作,亦能獲得相應報酬,改善生活。而我大明,也能藉此獲得開發東北所需的人力,實乃雙贏之舉。

至於東虞國,其目前不在我大明藩屬體係內,無論用何手段,隻要能得人來北方開發東北五省,北方這邊絕不乾涉,即便訊息傳至朝廷,北方亦會全力遮掩。要知道那幾個島上可是有著幾千萬的人口呢。”

此言一出,眾人心中皆是一驚,朱昭熙的話雖然聽著冇什麼,但是其中卻是暗示把倭人當成奴隸來用。但用國外之人開發東北,冇有什麼先例,卻也的確能避免讓大明子民涉險,不失為一個解決人力問題的辦法。

朱昭熙稍作停頓,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喉,接著說道:“為更好地管理這些外來人力,本王提議在與東虞國和朝鮮國較近之地,先建港口。

由北方五省組建商業形式之商社,此商社主營人口貿易,由北方和東北五省總督衙門共同監管,公平分配所招募之人手。”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特彆看向了亦失哈,強調道:“需明確,這些人皆非我大明之人,不受我大明律保護,亦不可在我大明土地上生根定居。”

聽到朱昭熙的這句話,眾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不能讓他們在大明生根,還特意看了一眼大太監亦失哈,這意思可以說是非常明確了,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怎麼能這麼惡毒,還真繼承了老朱家一貫的心狠手辣啊,所有人都對眼前的朱昭熙產生了一種畏懼。

亦失哈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抱拳說道:“殿下,與東虞國之間,若采用這樣的辦法獲取人力,恐生邊患,還望殿下三思。

東虞國雖非我大明藩屬,但也不可輕易招惹。若因獲取人力而引發兩國爭端,不僅會影響東北開發的進程,還可能導致邊境百姓生靈塗炭。”

朱昭熙微微點頭,說道:“亦失哈大人所言有理。但如今東北開發刻不容緩,而且為什麼要讓東虞國那些倭人強大或團結起來呢,拉一派打一派,我們幫他們解決戰爭俘虜的問題不過分吧,況且寇可往,我們為什麼不能去呢,我不相信我們大明人打不過那些倭寇。”

隨後,眾人又圍繞朱昭熙提出的幾項政策展開了討論。對於地名漢化和人名漢化,眾人雖覺得有些激進,但也明白這對於加強東北五省對中央王朝的認同感有著重要意義。而對於利用國外人力開發東北以及設立商社的計劃,眾人則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問題和建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