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 第82章 草原異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82章 草原異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在經曆了朝堂上一係列的彈劾風波之後,大明的局勢剛剛趨於平穩,然而北方草原傳來的訊息,又一次打破了這短暫的寧靜。

阿魯台率部犯邊的訊息傳入南京時,朝野震動。這位曾經被永樂帝打得節節敗退的韃靼太師,如今竟敢再次南下劫掠。與此同時,瓦剌的脫歡也在暗中調兵,韃靼殘部則在漠南蠢蠢欲動,整個草原局勢驟然緊張。

鄭王朱瞻埈比南京朝廷更早得到訊息,作為北京留守三王之一的唯一能領兵打仗的王爺,朱瞻埈立刻點齊鄭王三衛,親自前往宣府幫助宣府總兵防衛阿魯台大軍。朱瞻埈和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一樣雖然暴戾,但對軍事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到達宣府後,迅速整頓軍備,加強城防,同時安撫百姓,穩定軍心。在他的指揮下,明軍與阿魯台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經過多日的苦戰,朱瞻埈終於成功打退了阿魯台。

收到所有戰報之後,整個朝廷都開始討論起來。武將們個個摩拳擦掌,自從先帝的第五次北征之後,他們已經有兩年的時間冇有打仗了,冇有打仗意味著冇有功勞,冇有功勞意味著不重要,而皇帝一直想著休養生息,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麼,但現在又這麼一個機會,自然紛紛請戰。

而此時的大明,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國力逐漸恢複,也積累了一定的戰爭資源,具備了發動北征的條件。

文臣這一次竟然也一反常態的支援發動北征,他們也看到了鄭王朱瞻埈的戰報。藩王領兵,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像當年的朱棣一樣,在北方逐漸做大,從而對朝廷的統治構成威脅。

於是文臣們也紛紛請戰,希望朝廷直接掌控的軍事行動,派兵再次北征,這樣同時也可以避免藩王勢力的過度膨脹。

經過深思熟慮,朱高熾最終和內閣商議決定。令讓太子朱瞻基領三十萬兵馬北征阿魯台,此次北征的目標除了征討阿魯台之外,還要趁機削弱瓦剌和韃靼的勢力,以確保北方邊境的長治久安。

接到命令後,朱瞻基也冇有遲疑,他也是從小跟著朱棣在戰場上走下來的,雖然不至於聞戰則喜,但也對於能帶兵出征相當高興。等籌備好糧草之後,當即點了五萬三大營精銳,一路北上。途中不斷征調收攏北方衛所的士兵,到了居庸關已經有了兵馬已經足有三十萬。

剛到居庸關就碰到了阿魯台部先鋒兀良哈部。兀良哈部作為阿魯台的先鋒部隊,一個個驍勇善戰,總是打不過就跑,特彆滑溜。麵對兀良哈部的突然出現,早就在朱瞻基的預料之中,他迅速調整戰術,指揮軍隊與兀良哈部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經過一番苦戰,明軍終於正麵擊敗了兀良哈部,簡單的休整之後,朱瞻基下令千軍繼續北上,並命令草原各部跟隨明軍一起和朱棣時期那樣追擊阿魯台部。

然而他的命令並冇有像爺爺朱棣當年那樣管用。瓦剌等草原各部雖然表麵上派出了一些兵力來幫助朱瞻基,但在實際行動中卻各種搗亂。他們不僅不積極配合明軍的行動,還時常故意拖延時間,甚至在背後搞一些小動作,給明軍的北征行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麵對韃靼和瓦剌部的不合作,以及阿魯台部的遊擊騷擾,朱瞻基頓時陷入了僵局當中。對此他也冇有什麼好的辦法,隻能把戰報發回南京,希望朝廷能夠繼續給他增派兵力,保證他在針對草原所有部落的時候,都有著絕對的優勢,以確保北征的順利進行。

朝廷接到朱瞻基的請求後,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們明白朱瞻基的處境艱難,需要增派兵力來解決問題。

另一方麵,他們又擔心朱瞻基手中的兵力過多,會對朝廷的統治構成威脅,甚至擔心他會像曆史上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或者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那樣,做出不利於朝廷的舉動。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朝廷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下令北方三個總督府的總指揮使分彆率兵十萬從三個方向出發北征。

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加北征的兵力,對蒙古諸部形成更大的壓力,讓他們顧此失彼;又可以分散朱瞻基手中的兵權,避免他的勢力過度膨脹。

由東北五省總指揮使衛青剛剛上任,還冇來得及休息,當即率領十萬兵馬,從遼東出發。沿著大興安嶺東側,向北推進,直搗阿魯台在呼倫貝爾草原一帶的勢力範圍。

衛青也曾經跟隨著朱棣經曆過北征,自然是知道草原作戰的特點。一路上拿著朱榮這一年的手稿,對東北與蒙古接壤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民族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沿著遼西走廊向西南方向穩步推進。

在進軍途中,衛青積極與當地的女真部落溝通合作,女真部落感激大明在東北的開發與扶持,紛紛為衛青的軍隊提供情報支援。

在得知一支瓦剌騎兵部隊正沿著西拉木倫河上遊行進時,衛青決定在一處山穀設伏。他提前佈置好兵力,將強弩手和弓箭手隱藏在山穀兩側的山坡上,等待瓦剌軍隊進入埋伏圈。

當瓦剌騎兵毫無防備地進入山穀後,衛青一聲令下,明軍萬箭齊發,瓦剌軍隊頓時死傷慘重,陣腳大亂。衛青趁機指揮軍隊發起總攻,經過一場激烈戰鬥,成功殲滅了這支瓦剌騎兵部隊,重挫瓦剌剛剛冒頭的小心思。

直隸總督府總指揮使宋晟,作為經驗豐富的老將也不示弱。他深知韃靼在杭愛山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他率領的十萬大軍從宣府出發後,利用宣府周邊地形的掩護,巧妙地避開了蒙古軍隊的偵察。

當行軍至烏蘭巴托以南的開闊地帶時,宋晟敏銳地察覺到韃靼軍隊的防禦部署存在破綻。他果斷下令,以精銳騎兵為先鋒,迅速穿插至韃靼營地側翼,而後主力部隊緊跟其後,發起猛烈攻擊。

在宋晟的指揮下,明軍如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韃靼軍隊頓時陷入混亂。經過一番激烈拚殺,宋晟成功地攻破了韃靼在烏蘭巴托以南的營地,阿魯台正在和朱瞻基遛彎,得到自己的老巢出現危機也不得不派出一部分兵力去引開宋晟的部隊。

山陝總督府總指揮使陳懋,以勇猛果敢著稱。他領軍從大同出發後,一路向北急行軍,目標直指土拉河中遊阿魯台的草場,這算是阿魯台部的根基之地,雖然一再遭到朱棣的搗毀,但隻要北征的軍隊回撤,阿魯台就會回到這裡,於是陳懋趁著阿魯台主力被牽製,直插此地。

在接近土拉河河畔時,而是先派出偵察兵詳細瞭解阿魯台軍隊的部署情況,發現這裡果然有著阿魯台存留的精銳部隊。

經過分析,陳懋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他先派出一支小股部隊在土拉河上遊佯攻,吸引阿魯台軍隊的注意力,而後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從下遊迅速渡河,向阿魯台的中軍大營發起突襲。

在陳懋的帶領下,明軍迅猛地衝入阿魯台的營地。阿魯台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經過一番激烈拚殺,又一次搗毀了阿魯台此處的營地。

而朱瞻基在得到朝廷的新部署後,也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戰略。他不再依賴韃靼和瓦剌部的協助,而是依靠自己的軍隊和其他三路大軍的配合,繼續向阿魯台的勢力範圍推進。與其他三路大軍相互呼應,形成了強大的攻勢。

在這個秋天,四條北征路線的明軍連戰連捷。他們相互配合,形成了對蒙古諸部的合圍之勢,讓蒙古諸部顧此失彼,難以招架。經過幾個月的戰鬥,明軍終於將蒙古諸部暫時打服。

阿魯台的勢力受到了重創,不得不逃往漠北地區;瓦剌和韃靼部也元氣大傷,隻能再次把放下自己的姿態,他們還以為朱棣去世之後,朱高熾這個懦弱的皇帝不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威脅,想欺負就欺負的,可這次的試探不成,自己還元氣大傷,隻能默默地舔舐著自己的傷口。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