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 第138章 合縱連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138章 合縱連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自從朱瞻基登基之後,原本相對平靜的草原諸部,再度陷入了新一輪的衝突之中。草原上的各部族首領們心裡清楚,若想與大明抗衡,他們必須聯合起來。

於是,各部族首領紛紛聚集在一起,商議著聯合行動的事宜。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順利,他們發現根本無法選出一個能統領全域性的最高首領。

在東部地區,按照慣例,諸部選擇了阿魯台作為首領;而在西部蒙古,大家則推選了脫歡。由於意見無法統一,按照蒙古人好鬥的性格,自然要誰的拳頭大就要聽誰的,兩方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衝突。

此時的阿魯台,與年輕力壯的脫歡相比,已然老邁,鬥誌自然不在。在過去的一年裡,被瓦剌部追得四處逃竄,日子過得十分狼狽。

阿魯台無奈之下,想著向大明求助,可大明方麵卻根本不想理會他們。那些江南士大夫們目光短淺,他們心裡巴不得蒙古諸部打得越激烈越好。

在他們看來,蒙古諸部內鬥消耗,對大明來說是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卻絲毫冇有考慮到,若蒙古諸部真的決出了勝負,統一起來,大明將要麵臨怎樣的威脅。

一個鬆散的北元就已經讓大明頭疼不已,若是統一的蒙古,大明又能有多少辦法去應對呢?

朱昭熙聽到這些細節後,又氣又笑。在北方執政多年的她。怎麼不知道那些文官武將們的盤算呢。在洪熙時期,邊境的軍事力量一直在被削弱,朝廷采取的是精兵策略。

由於多年來邊境幾乎冇有發生過沖突,蒙古諸部也相對老實,所以撥付給邊境的軍費一直冇有增加。在朱高熾統治的時代,這種情況並冇有出現什麼問題,當時的武將大多是朱高熾和北方三王選出的,出身邊地的老將,為人相對清廉,能夠維持邊境的穩定。

然而,如今形勢已變。朱高熾駕崩,朱瞻基也已離世。朱瞻基在位時,自然不信任朱高熾和北方三王選出的北地將領,調來了許多南方將領駐守邊地。

這些南方將領冇有了大量海貿帶來的利潤,便把目光投向了榷場的利潤。但蒙古諸部的資源有限,無論怎麼壓榨,也獲取不了多少利益。

於是,他們自然而然地將心思放在了軍費上。先是剋扣糧餉,可這仍無法滿足他們的貪慾,接著便想通過一些小動作,讓朝廷以為邊境局勢不穩,從而繼續撥付軍費。

他們這種養虎為患的做法,完全冇有考慮到大明如今的實際情況。在朱棣時期,就需要皇帝親自出征才能應對邊境問題,而現在大明的皇帝隻是一個幾歲的小娃娃,有幾個將領能夠壓服蒙古諸部呢。

滿朝文武對大明的江山根本冇有在乎過,恐怕有人甚至巴不得回到蒙元時代,自己好從中謀取私利。

不過,既然朱昭熙來到了呼倫貝爾,就不會任由蒙古成為威脅,當機立斷,朱昭熙立刻下令派人聯絡阿魯台,讓他率領部落前往呼倫貝爾,聯合起來對付脫歡。

與此同時,她又派人給脫歡傳信,既然草原上的蒙古人長時間無法決出一個新的王者,那麼她朱昭熙願意當仁不讓,也想要當一當做草原的可汗。如果脫歡不服,那就到和林在成吉思汗的見證之下來一場決戰,誰贏了,誰就是草原的大汗。

阿魯台收到朱昭熙的傳訊後,剛開始也是無比憤怒。他冇想到自己的老巢之一竟然被人占了,還是被朱昭熙這個女娃娃給占了。

可是漸漸的他也回過味來,作為當年榷場貿易的受益者,阿魯台自然聽說過虞王朱昭熙。在他的印象中,朱昭熙不是已經就藩了嗎,怎麼會突然跑到呼倫貝爾呢?

在阿魯台看來,朱昭熙此舉無疑是有窺伺大明皇位的想法,想拉攏蒙古人去攻打大明,就如同當年他們的祖宗忽必烈拉攏漢人攻打蒙古王庭一樣。

對於阿魯台來說,若能在朱昭熙的帶領下,到中原搶掠一番,甚至能在大明生活,這自然是好事。

更何況,他已經受了脫歡一年的氣,早就恨不得帶兵殺了脫歡。如今有這樣的機會,他自然求之不得,連忙收拾東西,帶著大部分部眾從錫林郭勒出發,前往呼倫貝爾。

另一邊,脫歡也收到了朱昭熙的訊息。與阿魯台不同,脫歡是馬哈木的兒子,身為北元的太師,如今兵強馬壯,手下有十五萬可戰之兵。

在過去的一年裡,他通過榷場大量購入鐵器,打造了不少刀槍,實力大增。他也知道朱昭熙這個人,但對於一個女娃娃領兵出征,他根本不放在眼裡。既然朱昭熙想要和他一決高下,他便欣然接受。

正好自己的兒子伯顏帖木兒到了娶親的年紀,聽說朱昭熙還有封地,那可是忽必烈打了三次都未能征服的地方。如果自己的兒子能夠征服這個女娃娃,那他豈不是比先祖忽必烈還要厲害。

很快,朱昭熙便見到了匆匆趕來的阿魯台。接見阿魯台時,朱昭熙看著阿魯台帶來的七萬兵馬,心中頓時明白了為什麼阿魯台部會被脫歡部欺負得如此淒慘。

阿魯台部的兵器甲冑簡陋到殘缺不全的地步,還有不少人使用的是石刀和木刀。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的長槍,竟然是把當年朱昭熙貿易出去的瓷製匕首綁在一根木棍上製成的。這樣簡陋的裝備,怎麼可能與脫歡部抗衡呢?

阿魯台看著朱昭熙那武裝到牙齒的十萬兵馬,再看看自己的部隊,也不禁有些慚愧。

但他也無可奈何,心裡暗自埋怨,如果不是朱昭熙的太爺爺朱棣當年一年到頭攆著他在草原上跑,他也不至於混得如此落魄。雖然朱高熾時代情況有所好轉,但在底蘊方麵,他的部落確實比不上脫歡他們。

朱昭熙自然不可能將自己部隊的裝備交給阿魯台。她思索一番後,決定讓阿魯台從七萬兵馬中挑選出一萬最精銳的士卒,將這七萬人中所有最好的裝備集中給這一萬人,並且每人配備三匹馬。

待部隊休整完畢後,便跟隨她一同前往和林。至於後勤補給方麵,朱昭熙並不擔心。除了部隊自帶的補給外,她已經在北極海峽囤積了足夠二十萬人馬吃一年的食物,這些食物正隨著後續的小隊源源不斷地運往呼倫貝爾。

一切準備就緒,朱昭熙下令讓部隊帶好兩個月的食物。隨著她的一聲令下,這十一萬人馬便浩浩蕩蕩地直奔瓦剌王庭和林而去。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