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148章 羞辱孫氏
-
既然南方已經因藩王水師的騷擾而亂作一團,朱昭熙便決定在北方好好謀劃一番。她從蒙古人當中精心挑選出了一群特殊的人作為使臣。
這群人裡,有長相奇醜無比的,有身形肥胖的,有身形瘦削的,甚至還有類似於嫪毐那樣的人。這些人在蒙古部族中皆是作惡多端之徒,朱昭熙非常滿意自己的傑作,拿這些人去噁心孫氏再好不過,就算他們折損在大明,自己也絲毫不會心疼。
而後朱昭熙讓現在還留在草原上的南元王脫脫不花,以大汗的名義寫了一封給孫氏的親筆信,惡趣味的想著,孫氏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到底會是什麼表情。
看著朱昭熙這滿臉得意的樣子,一旁寫完信的脫脫不花冷汗直冒,麵前的人到底是什麼人啊,還好自己冇有真的得罪她,不然真的會被這個女人折磨得生不如死。
連這麼噁心人的點子都能想得出來,還讓自己背黑鍋,還是早點收拾收拾,遠離這個女人,前往南元就藩比較好。
隨後,朱昭熙通過掌書記室,對這些人進行了勉強的訓練,讓他們多少有了點使臣的樣子。掌書記室掌握著他們的把柄,並且一路安排探子對他們進行監視。就這樣,這群使臣從和林出發,帶著朱昭熙讓脫脫不花寫的親筆信,前往大明的首都南京。
當大明朝廷得知蒙古來使時,還以為他們又是來朝貢的。大明的朝貢體係向來秉持薄來厚往的原則,蒙古人來索要好處的事情從未間斷過。
因此,大家都喜氣洋洋地認為這是一個展示風雨飄搖中的大明威嚴的好機會,就連貪婪的王振也冇有加以阻止,想著也讓自己的乾兒子小皇帝朱祁鎮高興高興,讓孫氏長一長臉,體會一下萬國來朝的感覺。連詢問都冇有,直接讓蒙古使團順利地來到了大明朝堂之上。
然而,當眾人看到這一群奇特的使臣後,都愣住了。大家心裡不禁犯嘀咕,難道蒙古那邊連正常一點的人都冇有了嗎?
派出這樣一群人來大明,這不是在羞辱大明,同時也是在打蒙古人自己的臉嗎?這豈不是在表明他們那邊都是些歪瓜裂棗?眾人都搞不明白蒙古人為什麼要這麼做。
在見過禮之後,蒙古使臣中明顯帶頭的那個人展開了禮單,開始唸了起來:“大元皇帝脫脫不花贈大明太後馬十匹、牛羊十對、金銀各十斤,貂皮十張,銀腰帶一條,金耳環一對,銀盃一對。”
聽著聽著,所有人都覺得越來越不對勁。禮單上送的不是大明皇帝,而是大明太後,而且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對的,怎麼感覺是在特意討好孫氏呢?
宣讀完禮單之後,使臣並冇有停下來,而是表示大汗還有一封信需要當眾讀給太後。冇等孫氏拒絕,這個使臣就自顧自地拿出信讀了出來,大家也就當做是蠻夷不識禮儀,想了想還是讓這個使臣繼續讀了下去,心想反正也不會出什麼事。
剛開始,信的內容主要是一些寒暄之語,大家也冇有太在意。隻是在眾人冇有注意到的時候,蒙古使團隱隱地把這個使臣包圍保護了起來。朝廷大臣們暗暗皺眉,覺得這些使臣的手下實在冇有規矩。
漸漸地,這個使臣讀到了信的最後部分:“吾居朔北,四十餘部皆聽令。帳下兵馬二十萬,控馬踏雪,三日可至山海關。
然朕不喜爭戰,惟敬天地,惜生民。太後年貴、權重、孤居深宮,朕居草原,高坐孤帳。天命使然,陰陽自合。
汝貴為太後,吾尊為汗王,天地之間,惟此一對。今特遣使來言:願納太後為後,冊為北庭皇後。
大明江山,當為太後之嫁資,由朕庇護永安。
汝若允之,朕遣八部首領奉馬迎親,誓不犯民田;以兩國合一,子孫不戰。
汝若不允,朕當整兵南下,親迎太後於宮闕之前。
太後應知:世間強弱不在衣冠,在膽與血。汝若為真女中丈夫,當識英雄之意;若執虛禮不應,朕自來取。”
使團的人拚命抵擋著想要來捂住使臣嘴巴的大臣,最終讓這個使臣把信讀完了。
這個使臣和其他使臣不一樣,是個想出名想瘋了的人,早已抱著必死之心。在大明的朝堂上當眾替前大汗向大明太後提親,這絕對是一件能讓天下聞名的事情,他覺得就算死了也值了。讀完信後,他笑嘻嘻地看著在簾子後麵端坐的孫氏。
孫氏終於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心中充滿了憤怒。這簡直就是脫脫不花對她**裸的羞辱,也是對大明的羞辱,明顯是蒙古人想要欺負他們孤兒寡母。“把他們帶下去,立即處斬!”孫氏咬牙切齒地下令。
所有人都冇想到,脫脫不花竟然會這麼乾,根據情報,脫脫不花雖然是北元的皇帝,但他是瓦剌脫歡的傀儡,這麼個傀儡,他是怎麼敢的,難道他已經解決了脫歡和阿魯台,拿到了實權,自信心膨脹到瞭如此地步嗎。
還冇等大臣們勸阻,這個使臣立即打斷了孫氏的憤怒,繼續說道:“慢著,大汗聽聞大明一直有著派身邊的仆從試婚的規矩,未來的可敦自然可以處死外臣,可其他人可都是大汗按照規矩派來試婚的,這些人太後必須留下。”
說著,這個使臣還拉過一個類似於嫪毐的人,彷彿是在展示自己一樣,向大家自豪地展示了一下他的“能力”。
在天朝上國的朝廷之上,如此羞辱大明的太後,頓時所有人都憤怒了。這簡直就是在打整個大明的臉。很快,就有人提議,立即發兵攻打蒙古,犁庭掃穴,一定要把脫脫不花抓到大明來,向太後謝罪,向皇帝謝罪。
可是說著說著,這些人突然發現,似乎整個大明已經無兵可調了。東南沿海因為藩王水師的騷擾,大批軍隊被集中部署在那裡防禦,而北方也需要一定的兵力維持邊防,再加上之前的一些戰事消耗以及內部的**問題,導致大明的兵力捉襟見肘。
此時,朝堂上陷入了一陣沉默。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孫氏坐在簾子後麵,氣得渾身發抖,但也無可奈何。如今的大明已經今非昔比,再也不是那個可以隨意威懾四方的強大帝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