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196章 商國建國
-
隨著對偽明的審判結束,新的問題就擺到了大家的麵前,朱昭熙、朱祁鈞、朱瞻壑這些一國皇帝不需要什麼東西,但是在這次戰爭當中出了大力氣的朱祁鈺,大明聯邦該怎麼對待他,是以和他們平等的藩王身份對待,還是閒散宗室。
大明聯邦最高議事廳,今日被封閉,內部帷幕層層,警衛森嚴——這是一次不對外公開的閉門會議,出席者全為聯邦各國核心決策階層。而他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一個再敏感不過的問題:朱祁鈺,該不該建國。
“朱祁鈺不是我們的敵人,甚至不屬於偽明的人,而是屬於站在咱們這一邊的。”虞國使節一開口就定了基調,“在戰爭中,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是太宗一係的子孫,不管咱們承不承認朱瞻基的皇帝身份,他也是朱家宗室,在文宗(朱高熾)時期就是郡王。
如果不發生朱瞻基造反的事情,朱祁鈺遲早是要出海就藩的,所以朱祁鈺理應成為藩王,在海外建國。”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但廳內卻是一片沉默。冇有人反駁,可也冇有人附和。
事實上,絕大多數與會者早已在心中有了定論——朱祁鈺的這個藩王不該封,也不能封。
戰爭結束不過月餘,偽明已經徹底煙消雲散,各國藩王正趁著這個百年難遇的空檔,搶占明國因為戰爭流出的移民,整合資源,增加自己國內的綜合實力,以在未來讓自己的孩子和兄弟出去建國的時候能占領更大的地盤。
而朱祁鈺是誰?他是朱瞻基的兒子,是朱祁鈞、朱昭熙的親兄弟,是那個曾經踩在他們所有人頭頂上、統治他們祖先的燕王一脈的後代。
現在朱祁鎮敗了,朱祁鈞登基成了明國皇帝,朱昭熙是虞國女皇,朱雲瑗在胡善詳的幫助下,也已經把北太平洋的所有島嶼納入了自己的管轄範圍,南太平洋的很多島嶼也被朱雲瑗的夏國拿下了,如果再加一個朱祁鈺?
他們燕王一係是不是想吃獨食?
在這種情緒下,反對的國家雖然冇有人明著提出異議,但私下早已交頭接耳,早有定議。他們不會去責怪朱祁鈺的出身,也不會承認他們是忌憚虞國與明國的勢力,隻會拿出一個漂亮又完美的理由:
“為了聯邦的整體穩定,不宜再設新的二級國家,而朱祁鈺又冇有建立三級國家的法理。”這話從晉國皇帝口中說出之後,立刻得到了其他幾家的附和。
“確實如此。現在大明聯邦已經穩定成型,已經進入了和平建設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其他想出去立國的宗室恐怕會不服。”
這些話,句句合理,人人點頭,滿滿都是理性與剋製。可誰都知道,這一套不過是麵具。真正的原因是,朱祁鈺的姓,是“朱”,更是“朱瞻基”的朱。
議事廳的爭論持續了整整兩個時辰。期間,來自虞國與明國的代表據理力爭,力保朱祁鈺建國。他們搬出了舊例,拿出了血脈親情,甚至提出不由聯邦承擔任何建國事務的提案,隻求一個——封地!
“朱祁鈺並非是站在朱祁鎮那邊的人,更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棄暗投明,臥薪嚐膽成為掌書記室的探子,幫助探查偽明的情況。若非他暗中策應,這場戰爭還會持續半年以上。”
“他是文宗之孫,按宗室等級,亦該封藩建國。”
“虞國與明國願承擔建國全部費用與軍事事務,不給聯邦添一分負擔,隻求認可其為第三級國家。”
大廳內的空氣一度凝滯。
直到聯邦事務總理國皇帝緩緩起身,輕輕一咳。
“既然如此,聯邦可酌情認可朱祁鈺建國請求。但——”他語調一頓,“聯邦不負責建國事宜,由虞、明兩國全權主導。若他真有建國之誌,當自力更生、站穩腳跟。”
大廳裡冇人反對。因為這幾乎是所有人能接受的底線。
最終決議通過:朱祁鈺以碧浪群島為根基,建國稱“商”,為聯邦第三級國家,由虞國、明國、夏國共同協助組建,不列入其他國家的協助義務。
會議後,各國代表陸續離去,但不少人麵上雖笑,眼底卻頗為複雜。
他們心知肚明,朱祁鈺的建國不過是一步試探,也是朱昭熙與朱祁鈞兩人聯手的又一招棋。等商國立穩腳跟,大明聯邦內將出現一個微妙的新格局。
虞、明、夏、商——這四國是朱瞻基的後人,雖各自為政,卻又天然聯結。
而他們呢?雖然國家眾多,彼此之間卻並非一條心,時而猜忌,時而爭權。若不抱團應對,將來是否會被他們一家四口合力壓下去?
這場會後不久,便有密信流轉在秦、晉、周、魯、楚、蜀、岷、代、肅、遼、慶、沈、韓幾國之間,內容不言而喻。
有人在私底下提議聯合設立“互助議會”,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機製;有人暗中調派欽差前往其他小國遊說結盟;甚至還有人提出,是否應重新修訂聯邦議事規則,限製各國所占領的土地麵積,開疆拓土的最大程度。
而此時的朱祁鈺這個新人,並未察覺自己在這場暗流中的位置。
這一切結束之後,朱祁鈺迫不及待的來到了大明聯邦給自己劃定的封地,他站在碧浪群島的海岸線上,望著眼前未開墾的土地和茫茫大海,沉默不語。
虞國派過去幫助朱祁鈺的使節,站在他身後,輕聲道,“從今天起,您就是商國的皇帝了。”
“商……”朱祁鈺喃喃一聲,“我……朕,知道了。”
他看著天邊漸沉的夕陽,眼神幽深——這片群島遠離大陸,是冷落之地,也是他的之地。他能不能立住腳,不是看彆人的臉色,而是看他自己有冇有這個本事。
他的能力或許比不上自己的皇兄朱祁鈞和皇姐朱昭熙,但是他也不是其他那些在安樂窩裡長大的藩王能比得上的,經過了那麼多磨難,他懂得隱忍,懂得借勢,懂得學習,雖然現在的地盤不大,但是他也有信心,把自己的商國建立成第三級國家中最強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