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 第160章 深海休整
經過數小時的緊張探索,團隊終於在一片相對安全的墓道平台找到了喘息之機。這個平台位於沉船墓的深處,是一個奇特的天然結構——彷彿被某種未知力量塑造,海水在這裡被無形屏障阻隔,形成一個直徑約十米的圓形氣密空間。空氣濕潤而涼爽,帶著淡淡的黴味和海洋的鹹腥,但呼吸起來卻異常清新,顯然有某種通風機製在運作。平台由光滑的岩石和沉船木質結構混合而成,上麵散落著一些古代器物碎片,如破碎的瓷器和鏽蝕的金屬工具,暗示著這裡可能曾是墓穴的祭祀或過渡區域。
葉天率先踏入平台,卸下厚重的潛水裝備,檢查著團隊成員的狀態。深度計顯示他們正處於182米的海底,壓力巨大,但在這個氣密空間內,環境相對溫和。“所有人集合,檢查裝備和身體狀況。”他通過內部通訊係統下令,聲音在封閉空間中微微回蕩。“我們目前深度182米,已經進入沉船墓的主結構。剛才遭遇的兩種危險生物——那些發光海草和攻擊性觸手生物——說明這個墓葬確實不簡單。我們需要休整一下,分析資料,再決定下一步。”
何甜甜小心翼翼地放置好采集的樣本箱,裡麵裝著從墓道中收集的發光海草和一些礦物碎片。她開啟行動式分析儀,螢幕上的資料流讓她眉頭緊鎖。“這些海草的發光特性很奇特,”她開始彙報,聲音中帶著科學家的興奮,“初步掃描顯示,它們不是通過生物發光,而是吸收墓穴中的特殊礦物質——主要是硫化鋅和磷灰石——在黑暗環境中產生藍綠色熒光。這類似於深海生物的適應性進化,但在這裡,它可能被用於墓穴的防禦或照明係統。”她調出資料庫對比,“曆史上,類似現象在少數水下遺址中有記錄。例如,1987年在黑海發現的古希臘沉船中,也有發光藻類,但那是自然形成的。而這裡,海草的分佈
pattern
顯示人為種植,可能作為陷阱或標記。”
直播間彈幕瘋狂滾動,觀眾們還在為剛剛經曆的驚險一幕驚歎不已。團隊的下潛全程直播,吸引了全球觀眾,彈幕上充滿了各種反應:
“龍淵小哥哥太帥了!水下動作美如畫!剛才那個閃避觸手的動作,簡直是武術大師!#崇拜”
“葉天是怎麼知道那些海草的弱點的?他好像提前就讀過攻略一樣!#百科全書”
“孫雪小姐姐好像很不安的樣子,臉色好蒼白,是不是感覺到什麼了?#靈異預感”
“深度182米,還能有氣密空間?這科學嗎?#懷疑論”
“那些發光海草好美,但好危險,像科幻電影裡的場景!#特效級”
“團隊配合真默契,何甜甜分析資料好快,龍淵保護大家,葉天指揮,孫雪監控——完美組合!#團隊精神”
“這個墓穴到底藏著什麼?期待挖出大秘密!#考古迷”
孫雪確實顯得憂心忡忡,她靠在平台邊緣,手中緊握著環境感測器,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黑暗的水域。“越往深處走,那種被注視的感覺就越強烈。”她低聲對葉天說,聲音微微顫抖,“從進入主結構開始,我的生物感測器就檢測到異常波動——不是機械或自然現象,而是類似生命體的訊號。這個墓穴裡,一定有什麼東西還‘活著’。或許是某種深海生物寄居,也可能是……更古老的東西。”她分享了一個案例:“記得2018年我們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時,也遇到過類似感覺,後來發現是一種未知的章魚物種,但這裡的感覺更詭異,像是有意識的存在。”
葉天點頭,表情嚴肅。他轉向龍淵,後者正擦拭著武器——一把特製的水下聲波槍,剛才用它擊退了觸手生物。“龍淵,你怎麼看?那些生物的攻擊模式有規律嗎?”葉天問道,試圖從實戰角度分析。
龍淵收起武器,冷靜地回答:“第一種生物——發光海草——似乎通過釋放微電流驅散入侵者,弱點是根部礦物依賴,一旦切斷能源就會枯萎。第二種觸手生物,我觀察到的,類似深海烏賊但更大,攻擊性強,可能被墓穴環境馴化。曆史上,類似防禦機製在古墓中常見,比如埃及金字塔的機關,但水下版本更罕見。我們需要更謹慎。”他補充了一個資料點:“根據全球水下探索資料庫,自2000年以來,共有12起類似生物攻擊事件,多數發生在深度超過150米的沉船中,死亡率約15%。但我們裝備更好,風險可控。”
何甜甜插話,繼續她的分析:“對了,我從海草樣本中檢測到高濃度的放射性元素痕跡——微量鈾和釷,這可能是墓穴特殊礦物質的一部分。在明代,這些礦物可能被用於儲存屍體或作為祭祀用品。例如,中國曆史中,有些墓葬會使用硃砂(汞化合物)防腐,但水下應用是首例。資料顯示,這種放射性環境可能影響了區域性生態係統,導致生物變異。”她調出圖表,“看,輻射水平輕微升高,但對人體無害,除非長期暴露。我們短暫休整沒問題。”
團隊開始正式休整。葉天組織大家坐下,分發能量棒和飲用水,同時檢查裝備損耗。潛水服的氧氣儲備還剩60%,機器人電池續航約4小時,聲納和通訊係統執行正常。葉天開啟全息投影,展示沉船墓的3d地圖:“基於剛才的掃描,主結構分為三層:我們所在平台是入口層,下方還有兩個疑似墓室和祭祀區。曆史案例中,明代海葬墓穴通常有主棺室、陪葬品庫和防禦通道。例如,福建沿海發現的‘海陵王墓’,就有類似佈局。但這裡更深,可能藏有更珍貴的物品,如鄭和時代的貿易寶藏。”
直播間彈幕持續互動,葉天偶爾回應以保持觀眾參與:“謝謝大家的關心!是的,龍淵的動作確實專業——他受過海軍特種訓練。那些海草的弱點?我從古籍中讀到過,明代航海日誌記載過類似植物,稱為‘熒光草’,用於標記危險區域。孫雪的感覺很重要,我們不會掉以輕心。”他轉向孫雪,“雪姐,你能詳細說說那種‘被注視’的感覺嗎?有沒有資料支援?”
孫雪深吸一口氣,整理思緒:“從生物感測器來看,波動頻率在20-30hz之間,類似深海動物的聲納通訊,但更複雜。我調出了資料庫:在百慕大三角的沉船探索中,也有過類似記錄,最終歸結為地磁異常。但這裡,它似乎有智慧性——比如,當我們移動時,波動會變化。或許是一種未知生物,或者是墓穴的古老機製仍在運作。”她引用了一個著名案例:“1995年,日本團隊在衝繩海域發現一艘戰國時期沉船,內有自動機關,利用水流驅動,守護墓穴。這可能類似。”
葉天與龍淵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都明白,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龍淵低聲說:“葉天,我建議下一步優先探索下方的墓室,但需要加強防禦。我們可以放出更多機器人偵察,或者我帶頭進入。”葉天搖頭:“不,安全第一。我們先分析完所有資料。何甜甜,繼續研究樣本;孫雪,監控環境;龍淵,你負責警戒。休整30分鐘後,我們再行動。”
團隊陷入短暫的沉默,各自忙碌。何甜甜沉浸在資料中,龍淵巡邏平台邊緣,孫雪調整感測器,葉天則規劃路線。直播間彈幕漸漸平靜,但觀眾期待值飆升:“快點繼續啊!#迫不及待”
“希望不要有怪物跳出來!#緊張”
“葉天團隊加油,科學探索萬歲!”
休整結束時,葉天站起,總結道:“好了,團隊,我們經曆了第一波挑戰,但更深的秘密等著我們。記住,無論遇到什麼,保持冷靜,依賴資料和技術。出發吧,向著沉船墓的核心前進。”隨著他的話語,團隊重新裝備,準備再次潛入黑暗——在深海的幽暗中,未知的危險與曆史寶藏交織,等待著他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