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 第187章 雲頂天宮
直播間的燈光柔和地打在我麵前的蛇眉銅魚上,這件來自深海的古物在特寫鏡頭下泛著神秘的光澤。線上觀看人數已經突破五十萬,彈幕如潮水般滾動。我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麥克風的位置。
各位觀眾,經過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的研究,我們終於有了驚人發現!我刻意讓聲音帶著適度的激動,右手輕輕轉動展示台上的銅魚,難以置信!根據多重技術手段的破譯結果,這蛇眉銅魚上記載的竟然是通往長白山雲頂天宮的具體方位和進入方法!
彈幕瞬間爆炸:
雲頂天宮?那不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仙境嗎?葉天小哥又要搞大事了!真的存在啊?我一直以為是神話傳說求坐標!組團去探險啊!前麵的彆鬨,這種地方是隨便能去的嗎?
我微笑著看著彈幕反應,繼續解釋道:大家請看這裡——我將鏡頭拉近,聚焦在銅魚腹部的星象圖上,這些看似雜亂的星點,實際上對應的是長白山上空特定季節的星空排列。經過天文軟體模擬,其指向的是長白山北坡東經127°42,北緯42°01的一個特定區域。
孫雪適時接話,她的聲音冷靜而富有學術感:根據《東夏國秘史》記載,雲頂天宮是公元1233年東夏國滅亡前,最後一任國王蒲鮮萬奴建造的聖地。傳說中那裡不僅藏有東夏國百年積累的珍寶,更有可能儲存著這個神秘王朝最大的秘密。
我點頭補充:更令人震驚的是,我們在銅魚內部發現了微型銘文。我切換鏡頭到電子顯微鏡畫麵,這些銘文使用了罕見的契丹小字和女真文字的混合體,每平方毫米雕刻了超過200個字元,總字元數達到驚人的5萬餘字。
彈幕再次沸騰:
這工藝太神了吧!古代黑科技啊求翻譯內容!
安靜一下,朋友們。我抬手示意,經過破譯,這些密文暗示了進入的方法。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天門開,仙路現,這與明代建築大師汪藏海手稿中的記載完全吻合。
我調出汪藏海《地宮圖誌》的掃描件:汪藏海在永樂年間的手稿中詳細記載了他在長白山的見聞。據他描述,雲頂天宮的入口並非常年可見,而是需要特定條件才能開啟。
孫雪接著說:根據我們的研究,天門開很可能指的是某種特殊的天文現象。長白山地區在每年冬至日前後,當北鬥七星執行到特定角度時,配合山頂的特殊雲霧條件,會形成罕見的天門洞開奇觀。
我接回話題:不僅如此,銅魚銘文還提到了三鑰啟天門的概念。我們認為這可能指的是需要三件信物才能安全進入。而這蛇眉銅魚,極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直播間一位id為考古老王的觀眾發問:請問你們如何驗證這些資訊的真實性?
好問題!我立即回應,我們采用了三重驗證法。首先,星象圖經過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的軟體驗證,匹配度達到99.7%;其次,銘文內容與現存東夏國文物上的銘文進行比對,文字相似度達93.5%;最後,我們還請來了三位古文字專家進行獨立破譯,結果高度一致。
彈幕中又有人問:這麼說雲頂天宮真的存在?有什麼證據嗎?
孫雪微笑著調出一組圖片:大家請看,這是去年在長白山發現的東夏國祭祀遺址出土的青銅板,上麵明確提到了、等字樣。另外,2018年長白山無人機航拍時,偶然拍攝到的這張照片——她展示一張雲霧繚繞的山峰照片,放大後可以看到疑似人工建築的輪廓。
我補充道:更令人信服的是,明代汪藏海手稿中詳細記載了他在1409年親眼見證天門開啟的經過。據描述,當時雲霧洞開,金光萬道,有瓊樓玉宇隱現其間,這與當地民間傳說驚人吻合。
直播間氣氛越來越熱烈,觀看人數已經突破八十萬。我突然正色道:但是,我必須提醒各位,這樣的探險絕非兒戲。長白山地區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每年都有探險者失蹤的報道。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和專業指導,千萬不要貿然前往。
這時,龍淵的聲音從畫外傳來:根據我們的風險評估,雲頂天宮所在區域海拔超過2500米,年平均氣溫零下7攝氏度,最大坡度達70度。更危險的是,那裡是火山活動監測區,地質結構不穩定。
何甜甜也加入討論:我查過近十年的登山記錄,那個區域至少有五起失蹤事件未被破解。當地向導都說那是被詛咒的山峰
我看著鏡頭,語氣嚴肅:正因為如此,我們將會組建一支專業的探險隊,配備最先進的裝備和應急方案。這次直播不僅是為了分享發現,更是為了警示大家:探索未知需要勇氣,但更需要專業和準備。
彈幕開始理性起來:
支援專業探險,反對盲目冒險期待你們的科學探索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孫雪最後總結:我們的科考隊將在下個月冬至日前後出發,屆時可能會進行全程直播。希望大家繼續關注,與我們一起揭開這個千年之謎。
直播結束時,觀看人數定格在一百二十三萬,創下了平台曆史記錄。但更讓我在意的是,在眾多祝福和期待中,有一條匿名的留言格外引人深思:有些門,一旦開啟就再也關不上了。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這條留言很快被淹沒在彈幕海洋中,但卻像一粒種子,在我心中悄悄生根發芽。雲頂天宮,等待我們的究竟是什麼?是失落文明的寶藏,還是無法想象的危機?也許隻有等到天門開啟的那一天,答案才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