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 第267章 出發準備
夜幕低垂,巴乃古寨的臨時基地內燈火通明。空氣中彌漫著樟木和草藥的淡淡香氣,混雜著裝備箱散發的金屬與帆布味,交織成一種獨特的、屬於探險前夜的氣息。窗外,四姑娘山的輪廓在月光下若隱若現,皚皚白雪覆蓋的山脊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在星空下散發著令人敬畏的氣息。
這山看起來比資料上顯示的還要險峻啊。年輕的隊員小張望著窗外,不自覺地壓低了聲音。
龍淵頭也不抬地繼續手中的工作:四姑娘山由四座連綿的山峰組成,其中幺妹峰海拔6250米,僅次於被譽為蜀山之王的貢嘎山。在登山界,它被稱為東方的阿爾卑斯,但危險性遠超後者。
簡陋的木屋內,密碼小隊的成員們正在進行著出發前的最後準備。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登山探險,而是關乎揭開古老秘密、應對未知危險的征程。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專注與凝重,彷彿能聽到時間在倒計時的滴答聲。
龍淵的裝備檢查
龍淵站在房間一角,他的身影在油燈下拉得修長。作為一名前特種部隊成員,他對裝備的苛求近乎偏執。他先是從皮質劍鞘中抽出那柄陪伴多年的長劍,劍身在燈光下泛著冷冽的銀光。
還在保養你那把寶貝?何甜甜路過時打趣道,這年頭,還有人用冷兵器嗎?
龍淵用軟布蘸取特製油脂,仔細擦拭劍刃的每一寸,動作輕柔卻有力:2018年,我在緬甸邊境執行任務時,電子裝置全部失靈,就是這把劍救了我們整個小隊。在高磁場環境中,最可靠的往往是最原始的工具。
他回憶起多年前在邊境任務中,這把劍如何在密林中劈開荊棘,如何在近身格鬥中擋開致命一擊。劍如人,心不亂則刃不偏,他低聲自語,在海拔五千米以上,任何細微的失誤都可能致命。
接著,他開始檢查備用裝備。兩把軍用匕首被他一一測試鋒利度,用指尖輕觸刃口,確認無一絲鈍感。這把是瑞士維克諾公司的產品,特種鋼材打造,能夠在零下五十度的環境中保持韌性。他向正在整理藥品的何甜甜解釋道。
登山繩索、岩釘、冰鎬等專業器械被他攤開在地,逐件過目。龍淵拿起一根直徑10.5毫米的靜力繩,用力拉扯測試承重,又檢查岩釘的螺紋是否完好。這些裝備是我們在山上的命脈,他的聲音嚴肅起來,記得2014年那支國際登山隊在喜馬拉雅遭遇雪崩,就因一根老化繩索斷裂導致兩人喪生。我們必須杜絕任何隱患。
何甜甜點頭回應:放心吧,龍哥,我會配合你做好雙重檢查。不過說真的,你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讓我想起了我醫學院的外科教授。
在極端環境下,我們就是自己的醫生和救援隊。龍淵說著,開始整理個人裝備包。他按照使用頻率和重要性,將物品分層放置:最外層是隨時取用的頭燈和手套,中層是備用衣物和食物,最內層是防水包裝的電子裝置和急救用品。
孫雪的神秘準備
孫雪安靜地坐在窗邊的木凳上,手中摩挲著一枚看似普通的古玉掛墜。玉墜呈淡綠色,表麵刻有模糊的雲紋,在燈光下偶爾閃過一絲幽光。
作為精絕女王的轉世,她天生擁有與自然能量溝通的能力。她閉上雙眼,口中念念有詞,音節古老而晦澀,並非任何已知的宗教禱文,而是源自西域古國的秘傳咒語。
天地同源,萬物歸心……她輕聲吟誦,試圖調和周圍環境的能量場。一股微不可查的清涼氣息以她為中心擴散開來,讓屋內焦躁的氣氛稍稍平複。
姬昭拿著地質圖走過來,好奇地問:這種感覺很奇妙,像是整個房間的空氣都被淨化了。
孫雪睜開眼睛,微笑道:這是精絕古卷中記載的淨心咒,在古代,祭司們常用這種儀式為遠征隊伍祈福,以避免山靈作祟。她望向窗外的雪山,四姑娘山在藏語中被稱為斯古拉神山,在當地的傳說中,它是四位女神的化身,任何冒犯都可能引發自然反噬。
她回憶起在古籍中讀到的記載:1986年,一支德國考察隊在這裡失蹤,三個月後,搜救隊隻找到了他們的營地。帳篷完好,裝置齊全,唯獨人不見了。後來當地人說他們觸怒了神靈。
姬昭若有所思地點頭:科學資料也顯示這一帶磁場異常。中科院在2015年的考察報告中提到,四姑娘山區域存在無法解釋的電磁波動,或許真有什麼超自然力量。
科學與神秘學從來不是對立的,孫雪輕輕旋轉手中的玉墜,這塊玉是精絕國的遺物,它能夠感應到環境的能量變化。明天上山後,我會隨時監測它的狀態。
何甜甜的醫療準備
在房間另一側,何甜甜正在清點藥品和急救包。她開啟一個特製的鋁合金藥箱,裡麵整齊排列著各種藥物:高原反應抑製劑、凍傷膏、止血帶、抗生素,甚至還有應對蛇蟲叮咬的解毒劑。
大家記住,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空氣含氧量隻有平地的60%,她一邊檢查藥品有效期,一邊對眾人解釋,根據中國登山協會2022年的資料,每年約有10%的登山者因高原反應被迫下撤,其中不乏經驗豐富的老手。
她特彆拿出幾個小瓶子:這是乙酰唑胺,用於預防高原病。每人每天125毫克,分兩次服用。還有地塞米鬆,用於治療高山腦水腫。我必須強調,這些不是普通的頭痛藥,必須嚴格按照劑量使用。
作為團隊的首席醫療官,何甜甜曾參與過多次野外救援任務,深知高海拔環境的殘酷。2019年,我在雀兒山參與救援時,遇到一位經驗豐富的登山者,因為忽略早期肺水腫症狀,差點喪命。在海拔五千米以上,一個小小的感冒都可能發展成要命的疾病。
她特意多備了幾盒紅景天膠囊和行動式氧氣瓶,並轉頭對葉天說:葉隊,我建議明天出發前每個人都做一次基礎體檢,確保身體狀況達標。特彆是血氧飽和度,必須保持在90%以上。
葉天頷首同意:安全第一,甜甜你負責安排。對了,凍傷藥物準備得如何?
何甜甜指著一個密封袋:這是最新型的凍傷膏,能夠在零下三十度環境中保持藥效。還有這些加熱貼,每個隊員分配二十片,每隔四小時更換一次。
姬昭的路線規劃
姬昭伏在木桌上,攤開四姑娘山的詳細地質圖。地圖上標注著等高線、冰川分佈和潛在危險區域,她用手指輕點一處裂縫區,眉頭微蹙。
這裡,長坪溝一帶,岩層結構不穩定,她說道,聲音帶著學術性的嚴謹,根據四川省地質局2021年的監測報告,這一帶在過去五年中發生過十七次落石事故。
姬昭是地質學博士,曾參與過青藏高原的科考專案,她對山脈的形成如數家珍。四姑娘山屬於橫斷山脈北部,由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地殼活動頻繁。資料顯示,這一帶每年平均發生小型地震5-10次,我們得避開斷層線。
她提議修改原定路線,繞開一處疑似雪崩區,並補充道:1991年,一支中日聯合登山隊就在這裡因忽略地質警告,導致三人遇難。當時他們選擇的路線正好穿過一個不穩定岩層區,而前一天的地震已經使該區域處於臨界狀態。
葉天走過來,仔細檢視地圖,係統界麵在他視野中閃爍,快速比對姬昭的建議。你的判斷與係統分析一致,葉天說,係統顯示該區域有87%的概率發生落石。
姬昭又指向另一處:我建議我們改走海子溝北線,雖然要多繞行五公裡,但地質結構相對穩定。而且根據2020年的衛星影象,這裡有一處適合紮營的平台。
葉天的係統分析
葉天站在房間中央,通過內建係統處理著海量資訊。他的大腦如同高速執行的計算機,將之前收集的地形資料、氣候資料、曆史記載與兌換來的神秘學知識進行整合。
係統界麵顯示著四姑娘山的3d模型,標注出風速、溫度梯度以及能量異常點。根據四川省氣象局的最新預報,未來三天有60%概率降雪,風速可能達每秒15米,他喃喃自語,生成數條備選路徑和風險預警方案。
葉天調出曆史案例庫:1975年,一支英國探險隊在四姑娘山遭遇暴風雪,靠著一處洞穴避難才倖存下來。2008年,當地牧民傳言在山中見到蹤跡,雖未證實,但提示了未知生物風險。
他的係統突然發出輕微警報:注意,係統檢測到異常能量讀數。在海拔5000米處有一個持續波動的能量源,與孫雪之前感應到的精絕國遺跡能量特征相似。
係統評估顯示,最優路徑是經海子溝北上,避開東側冰川,但那裡磁場乾擾強,可能影響通訊。他對龍淵說:龍淵,你負責帶隊時,務必保持無線電暢通,必要時使用備用訊號彈。我建議每半小時進行一次通訊檢查。
龍淵點頭:明白。我會安排小張專門負責通訊裝置,確保任何時候都有至少兩種聯絡方式可用。
團隊的最後討論
隨著準備工作接近尾聲,葉天召集大家圍坐在一起。油燈的光暈映在每個人臉上,投射出搖曳的影子。他環視團隊成員,聲音沉穩而有力:
各位,四姑娘山非同小可。我們不僅要麵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可能遭遇像密洛陀那樣的未知危險。但記住,我們是一個團隊,互相信任、互相扶持是生存的關鍵。
他頓了頓,引用了一句登山界的格言:山不在高,有備則安。曆史上許多悲劇,如1996年珠穆朗瑪峰災難,都源於團隊協作失敗。我們必須一切行動聽指揮,任何時候都以安全為優先。
龍淵介麵道:葉隊說得對。我在部隊時學到,再好的裝備也比不上戰友的默契。明天進山後,我會負責前鋒偵察,老陳和甜甜居中支援,孫雪和姬昭殿後監測環境。每個隊員的間距不得超過二十米,確保隨時能夠互相照應。
何甜甜補充:醫療包我會隨身攜帶,萬一有情況,我能第一時間處理。另外,我建議每兩小時休息十分鐘,檢查身體狀況。
孫雪輕輕握緊古玉,低聲道:我會持續感應能量波動,儘量避免觸發山靈。如果玉墜發出強烈光芒,說明周圍有異常能量,我們必須立即停止前進。
姬昭則分享了她剛計算出的資料:根據最新衛星圖,我們首日行程約15公裡,海拔上升800米。我建議采用慢而穩的節奏,每小時上升不超過300米,給大家足夠的時間適應海拔變化。
對話在團隊間自然流淌,既有專業討論,也夾雜著些許輕鬆時刻。小張——團隊中的年輕隊員,一邊整理揹包,一邊開玩笑說:要是真遇到雪人,我就拍張照發朋友圈,保準火!說不定還能上個熱搜呢。
龍淵嚴肅地看他一眼:小子,彆大意。1980年代有支蘇聯探險隊在這裡失蹤,最後隻找到幾件破損裝備,官方報告說是野獸襲擊,但民間流傳是作祟。在這種地方,任何玩笑都可能成真。
葉天點頭,補充道:係統記錄顯示,四姑娘山區域自1950年以來,有記錄的可疑失蹤事件達二十三起,其中十五起發生在海子溝附近。這些事件可能與地下能量體有關。我們得保持警惕,但也不要自己嚇自己。
何甜甜笑著打圓場:好了,大家放輕鬆點。我記得去年在昆侖山探險時,我們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最後不是平安回來了嗎?隻要準備充分,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再說了,我可是帶了足夠的巧克力,保證大家能量充足。
深夜的最終確認
夜深了,準備工作全部就緒。裝備箱整齊碼放,藥品清點無誤,路線圖已熟記於心。葉天最後檢查係統日誌:所有資料預載入完成,應急協議啟用。
通訊裝置檢查完畢,備用電池充滿電。龍淵報告。
醫療包最終清點完成,所有藥品在有效期內。何甜甜確認。
能量監測儀校準完畢,靈敏度調到最高。孫雪輕聲說。
地質風險評估更新完成,避開三個高危區域。姬昭推了推眼鏡。
葉天起身對大家說:今天好好休息,明天淩晨五點出發。記住,我們的目標不僅是登頂,更是揭開這片土地的奧秘。無論遇到什麼,我們共同麵對。
眾人齊聲應和,空氣中彌漫著大戰前的緊張與期待,但也多了一份因充分準備而生的信心。
月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為房間鍍上一層銀輝。密碼小隊成員各自散去休息,但每個人的心中都回蕩著葉天的囑咐。四姑娘山的挑戰就在眼前,而他們已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不僅是身體的,更是精神與智慧的全麵武裝。
在隔壁房間,葉天最後檢查了一遍個人裝備。他的手指輕輕撫過登山包上的密碼小隊徽章——一隻展翅的雄鷹環繞著古奧的符文。明天,他們將飛向那座神秘的山峰,無論前方是自然的考驗還是超自然的謎團,他們都將一起麵對。
窗外,四姑娘山在月光下靜靜地等待著,彷彿一位守候千年的智者,即將向勇敢的探秘者展示它深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