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 > 第272章 青銅機關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 第272章 青銅機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凜冽的山風如同無形的利刃,在四姑娘山陡峭的峽穀間瘋狂呼嘯。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空,氧氣含量僅有海平麵的百分之六十,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與死神爭奪生存的權利。細密的雪粒被狂風捲起,以驚人的速度拍打在黝黑的岩壁上,發出令人心悸的沙沙聲響。

大家注意調節呼吸節奏!我大聲呼喊著,聲音在狂風中顯得格外嘶啞,按照高海拔登山手冊的建議,采用吸-吸-呼的節奏,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氧氣利用率。

何甜甜扶著一旁的冰柱,艱難地調整著呼吸:隊長,這裡的海拔已經超過了醫學上認定的死亡區域。根據《高原醫學研究》的資料,在海拔4500米以上,人體血氧飽和度會降至80%以下,腦部供氧不足會導致判斷力下降,甚至出現幻覺。

老陳一邊檢查著隨身攜帶的行動式血氧儀,一邊補充道:甜甜說得對。資料顯示,我們現在的血氧飽和度平均隻有78%,這已經接近危險臨界值。我記得在2019年的珠峰登山事故報告中就提到,超過85%的高山症都發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區域。

堅持住。我拍了拍她的肩膀,根據《四姑娘山誌》的記載,我們要找的入口就在這附近。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曾提到:四姑娘之陰,有石門隱於冰雪,內藏天地之機

龍淵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方,他那經過特殊訓練的身體在極端環境下依然保持著驚人的穩定性。作為前特種部隊成員,他曾在海拔6000多米的喀喇昆侖山脈執行過任務,對高海拔環境的適應能力遠超常人。

突然,他舉起右手,示意隊伍止步。這個簡單的動作在他做來,卻帶著軍人的利落與精準。

他的聲音在呼嘯的風聲中依然清晰可辨,這裡有異常。我感覺到地麵傳來的震動頻率與周圍區域不同。

我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處被厚厚冰層覆蓋的岩壁上,隱約可見一道幾乎與山體融為一體的裂縫。這道裂縫極其隱蔽,寬度不足半米,高度約兩米,若非龍淵那超凡的感知力,常人根本不可能發現這個被自然精心偽裝的山洞入口。

讓我看看。孫雪上前一步,從揹包中取出一個精緻的羅盤。這個羅盤是她特製的能量探測儀,結合了傳統風水術和現代量子感測技術。能量讀數異常,這裡的磁場強度是周圍區域的三十倍以上。根據《能量場論》的研究,這種強度的異常磁場通常與大型地下建築群有關。

姬昭仔細觀察著裂縫周圍的岩層結構:這些岩石的紋理很特彆。你們看,這裡的片麻岩呈現出人工修整的痕跡,而且使用了某種特殊的打磨工藝。我在研究良渚文化遺址時見過類似的技術,但這裡的工藝明顯更加精湛。

就是這裡了。我示意大家後退,抽出隨身攜帶的冰鎬,根據《山海經·西山經》的記載,四姑娘之陰,有洞通天,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東漢學者郭璞在注釋中進一步說明:其內有青銅之器,運轉如星宿之行

隨著冰鎬的起落,積雪簌簌落下。漸漸地,一道雕刻著奇異紋路的石門顯露出來。這些紋路呈現出螺旋狀的幾何圖案,其間點綴著星辰符號,在昏暗的光線下泛著神秘的微光。

姬昭湊近仔細觀察,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這些紋路...我在研究三星堆文明時見過類似的設計。根據碳十四測年,那些文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左右。但這裡的雕刻技藝明顯更加先進,你們看這些螺旋的精度,每個轉折處的角度都完全一致。

孫雪輕輕撫摸著石門上的紋路,聲音中帶著驚歎:這些圖案的精確度令人震驚。根據我的測量,每個螺旋的角度都是精確的黃金分割比例,這需要極高的數學造詣。要知道,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在《幾何原本》中首次係統闡述黃金分割理論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而這裡的建築年代顯然更早。

看來我們找對地方了。我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氣,雙手抵在石門上。石門異常沉重,估計重量超過一噸,需要我和龍淵兩人合力才能緩緩推開。

龍淵調整了一下站姿,運用特種部隊學到的發力技巧:注意配合我的節奏。根據力學原理,這種重量的石門如果推啟不當,可能會觸發內部的平衡裝置。

伴隨著沉悶的摩擦聲,一道幽深的通道展現在我們麵前。當石門完全開啟的刹那,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洞穴內部遠比從外麵看起來要廣闊得多,初步目測就有一個標準籃球場大小。最令人驚歎的是,整個空間布滿了由青銅製成的精密機關裝置。數以千計的齒輪、鏈條、槓桿錯綜複雜地連線在一起,構成一個龐大而精密的機械係統。

我的天...何甜甜忍不住驚歎,手中的環境監測儀發出連續的提示音,這裡的溫度恒定在攝氏5度,濕度百分之四十,這簡直是個天然的地下實驗室。根據《文物保護環境學》的標準,這種恒溫恒濕環境最適合金屬文物的儲存。

龍淵警惕地守在洞口,銳利的目光如同掃描器般掃視著四周:有其他人活動的痕跡,而且很新鮮。他蹲下身,用手指丈量著地麵上的足跡,根據足跡深度和間距判斷,至少有三個人,其中一人的步幅特彆大,每一步的跨度都超過九十厘米,應該是個訓練有素的高手。我在特種部隊時學過足跡分析,這種步幅通常屬於身高超過185厘米的壯年男性。

我啟動係統進行全息掃描,大量資料立即湧入腦海。係統的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機關裝置的製造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左右,但其精密度卻遠超同時期的其他文明產物。

這些機關...相當古老,但設計精妙。我一邊說著,一邊調出係統的三維建模界麵,你們看,這個主齒輪的直徑達到兩米,但齒距誤差不超過零點一毫米。以當時的工藝水平,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相比之下,同一時期古羅馬的水力機械齒輪誤差通常在零點五毫米以上。

姬昭走近一處由青銅鏈條驅動的裝置,仔細觀察著上麵的銘文:這些符號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上的文字有相似之處,但更加複雜。我記得在《山海經》的注釋本中曾提到,古蜀國掌握著一種被稱為天地機關術的秘傳技藝。《華陽國誌》記載,古蜀國的工匠能製自動之器,不假人力

不僅如此,孫雪閉目感應著周圍的能量流動,這裡的能量場異常穩定,這些機關似乎不僅僅是在進行機械運轉,還在維持著某種...結界?你們能感覺到嗎?那種如同水波般流動的能量。根據量子物理學的理論,這種能量場可能是一種宏觀量子效應。

係統界麵在我眼前飛速重新整理,試圖破解機關的運轉邏輯。我注意到這些裝置的排列方式極為特殊,它們並非隨意佈置,而是按照特定的天文方位進行排列。

這些機關涉及天文曆法和密碼學。我指著其中一組由七個齒輪組成的裝置說道,看這裡,這個大型齒輪代表太陽,周圍六個小齒輪分彆對應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和月亮。它們的運轉週期完全符合真實天體的執行規律。根據我的計算,這個係統的精度甚至超過了東漢張衡發明的渾天儀。

龍淵從揹包中取出一個高精度金屬探測器,在洞穴邊緣緩緩移動:整個洞穴的岩壁內部都嵌有青銅管道,看來這些機關還連線著一個更龐大的係統。探測顯示,這些管道一直延伸到山體深處。根據聲波探測資料,這些管道的總長度可能超過五公裡。

就在這時,係統突然發出警告提示。分析顯示,這些機關的運轉正在接近某個關鍵節點。青銅齒輪在幽暗的光線下泛著詭異的綠光,彷彿隨時可能從沉睡中蘇醒。

我需要時間推演。我全神貫注地盯著係統反饋的資料流,根據計算,這些機關每二百四十年會完成一個完整的運轉週期。而現在...我們正好趕上了一個週期的尾聲。這個時間週期與中國古代曆法中的理論不謀而合。

何甜甜取出環境監測儀,臉色突然變得凝重:空氣中的含氧量正在以每分鐘百分之零點一的速度下降,而且檢測到微量的硫化氫氣體。這些機關可能還控製著洞穴的通風係統。根據《地下空間環境學》的研究,這種氣體變化模式通常與大型地下建築的自動調節係統有關。

不僅如此,姬昭指著牆壁上一組正在移動的青銅滑塊說,這些滑塊的位置變化與星象對應。根據《周髀算經》的記載,古人是通過觀測星象來確定時間和方位的。我猜測,必須在天體執行到特定位置時,才能安全通過這個機關群。《晉書·天文誌》中記載了一種星躔鎖的裝置,原理與此相似。

孫雪突然指向洞穴深處:你們看那裡!隻見在機關群的正中央,一個巨大的青銅鼎正在緩緩旋轉,鼎身刻滿了星座圖案,散發出柔和的藍色光芒。

那是...渾天儀的原型?姬昭難以置信地低語,《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張衡發明渾天儀時,就是參考了某個失落文明的遺產。這個發現可能會改寫整個中國天文學史!根據史料記載,張衡曾遊曆蜀地,很可能就是在這裡獲得了靈感。

龍淵突然舉起手示意安靜,他側耳傾聽著什麼:有聲音...從洞穴深處傳來,像是...機械運轉的節奏在改變。這種聲音模式讓我想起在特種部隊時見過的某種精密定時裝置。

係統的警報級彆再次提升。資料顯示,機關群的運轉速度正在以每秒百分之五的速率加快,某些部件的溫度也開始異常升高,最高處已經達到攝氏八十度。這個沉睡千年的青銅巨獸,似乎正在被某種力量喚醒。

所有人後退到安全區域。我下達指令,同時將係統運算功率提升到最大,根據我的計算,這個機關係統正在接近一個關鍵的轉換節點。如果我們不能在三十分鐘內破解其運轉規律...

我的話未說完,整個洞穴突然劇烈震動起來。青銅齒輪發出刺耳的摩擦聲,鏈條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速運轉。牆壁上的青銅滑塊快速移動,發出有節奏的撞擊聲。洞穴頂部的鐘乳石開始簌簌落下,在地上砸出一個個淺坑。

注意安全!龍淵大聲警告,同時迅速評估著周圍的局勢,東側區域相對穩定,我們先轉移到那裡。根據結構力學分析,那個位置的承重結構最為牢固。

就在我們移動的過程中,機關群的運轉模式突然發生了改變。原本各自運轉的裝置開始產生聯動,整個洞穴彷彿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精密鐘表。齒輪咬合的聲音越來越密集,青銅元件發出的光芒也變得越來越強烈。

隊長,你看!何甜甜指著中央的青銅鼎,它開始投射星圖了!

果然,青銅鼎上方出現了一個由光線構成的立體星圖,其中幾顆主要星辰正在按照特定的軌跡移動。這個發現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這個古老的機關群,正在向我們展示它沉睡千年的力量與智慧。

這是...二十八宿的立體投影!姬昭激動地說,《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的星圖竟然以這種形式重現!

孫雪專注地觀察著星圖的運動規律:這些星辰的執行軌跡與當前的實時天象完全吻合。這意味著這個機關係統至今仍在準確追蹤天體的執行。

龍淵保持警惕地觀察著四周:星圖的變化似乎與機關的運轉狀態有關。看,當北鬥七星移動到特定位置時,東側的那組齒輪轉速明顯加快。

我快速記錄著係統的監測資料:機關係統的能量讀數正在急劇上升。根據計算,照這個趨勢,係統將在二十五分鐘後達到運轉峰值。屆時可能會觸發某種我們尚未知曉的機製。

老陳一邊躲避著掉落的碎石,一邊說道:我在想,設計這個機關係統的人,他們的知識水平到底達到了什麼程度?這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對古代文明的認知。

何甜甜緊張地握緊了環境監測儀:氧氣含量已經下降到16%,這已經低於安全標準。我們必須儘快找到出路,或者破解這個係統的控製機製。

整個洞穴彷彿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天文觀測站與精密機械的完美結合。青銅元件在幽暗中發出神秘的光芒,齒輪運轉的轟鳴聲在洞穴中回蕩,星圖在空中有規律地旋轉變化。我們站在這千年奇跡麵前,既感到震撼,又深知危險正在逼近。

大家保持冷靜。我環視著隊員們,我們麵對的不僅是古老的機關,更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遺產。現在,我們需要集中智慧,解開這個千年謎題。

龍淵已經拔出了長劍,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孫雪閉目凝神,試圖與機關係統的能量場建立連線。姬昭快速翻閱著隨身攜帶的古籍,尋找可能的線索。何甜甜和老陳則密切監控著環境引數的變化。

青銅機關群的運轉聲越來越響,星圖的旋轉速度也在加快。這個沉睡千年的奇跡正在蘇醒,而我們的探險,才剛剛開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