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 第282章 湖底石門
晨光熹微,薄霧如煙,籠罩著巴乃村外的這片神秘湖泊。昨夜的一場細雨洗淨了山林間的塵埃,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泥土和草木芬芳,湖麵上漂浮著淡淡的水汽,在初升朝陽的映照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宛如一幅流動的油畫。我們一行人站在湖邊,心情複雜——既有完成任務後的釋然,又夾雜著對未知的緊張與期待。我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山林間特有的清新,但心底的波瀾卻難以平複:這串鈴鐺鑰匙不僅關乎張家的世代秘密,更可能牽動著整個地區的命運。
“按照祖上留下的記載,必須在日出時分,以特定的韻律搖動這串鈴鐺。”我從懷中取出那串古舊的青銅鈴鐺,鈴身已經泛著青綠色的銅鏽,但鈴舌依然光亮如新,彷彿千年的時光未曾侵蝕它的靈性。鈴鐺共九個,每個約拇指大小,表麵雕刻著精細的紋路,在晨光中閃爍著幽微的光澤。
何甜甜湊近細看,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她像往常一樣掏出放大鏡和筆記本,準備記錄每一個細節。“這些鈴鐺上的紋路好特彆啊!看起來像是某種古老的星圖?你們看,這個圖案讓我想起了敦煌星圖中的北鬥星座,但細節上又有些不同。”
我點頭讚許她的觀察力:“不錯。根據爺爺的手劄記載,這九個鈴鐺分彆對應北鬥九星,搖動的順序必須嚴格遵循星辰執行的規律。在古代天文學中,北鬥九星包括常見的七星——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以及兩顆隱星——左輔和右弼。這在《雲笈七簽》和《北鬥經》中都有詳細記載,例如《雲笈七簽》卷二十四提到:‘北鬥九星,七現二隱,主宰人間禍福’。”
龍淵站在一旁,雙手抱臂,眉頭微蹙,露出懷疑的神色:“北鬥不是隻有七星嗎?我在軍事訓練中學過導航知識,北鬥七星是常見的指引星座,從來沒聽說過九星的說法。”他的聲音帶著一貫的理性,彷彿在質疑一個科學謬誤。
孫雪推了推眼鏡,接過話頭,她的語氣溫和卻充滿權威:“龍淵,你說得對,現代天文學通常隻認七星,但在古代,尤其是道教和風水學中,九星說非常流行。比如唐代的《北鬥經》就詳細描述了九星的象征意義,左輔和右弼被視為輔助星辰,主掌隱性和靈性力量。張家的先祖對星象學有如此精深的研究,實在令人驚訝——這可能與古代祭司家族的傳統有關,類似古埃及的占星師或瑪雅的天文祭司。”
我微微一笑,沒有多做解釋。張家世代守護的秘密,遠比他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爺爺的手劄中曾提到,我們的祖先與周朝的王室有淵源,可能參與過星象祭祀,這些鈴鐺不僅是鑰匙,更是溝通天地能量的媒介。據《周禮·春官》記載,西周時期就有“司星”一職,專門負責觀測星辰以定吉凶,而張家的祖訓暗示我們可能源自這一
lineage。
當時辰已到,我按照爺爺手劄中記載的順序,開始輕輕搖動鈴鐺。第一個鈴鐺發出清脆悠揚的聲音,如同山澗清泉滴落石上,回蕩在湖麵上空;第二個鈴鐺的聲音略顯低沉,像是遠山的回響,帶著一絲神秘的迴音;第三個鈴鐺的音色空靈縹緲,彷彿來自另一個維度……九個鈴鐺依次響起,音律起伏間彷彿在演奏一首古老的樂章。每個鈴鐺的搖動都需精準控製力度和節奏,手劄中強調,錯誤順序可能導致能量反噬——這讓我想起曆史上類似的案例:1908年,一位英國探險家在埃及嘗試開啟金字塔機關時,因誤觸音律機關而引發坍塌,據《考古學評論》報道,那次事件造成了三人傷亡。
“這音律…”孫雪凝神細聽,她的通靈能力讓她對聲音異常敏感,“似乎暗合古代宮商角徵羽五音,但又有所不同。宮音代表土,商音代表金,角音代表木,徵音代表火,羽音代表水——但這裡的音律還融入了‘變宮’和‘變徵’,這在《樂經》中被稱為‘七音’,常用於祭祀儀式。例如,漢代祭祀天地時,就會使用類似音律來引導能量。”
就在最後一個鈴鐺的聲音消散在晨風中的那一刻,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湖麵開始泛起細密的波紋,起初隻是微微蕩漾,如同被微風輕撫;隨後波紋越來越密集,最終在湖心位置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水流向兩側分開,發出轟隆的聲響,彷彿有雙無形的大手在操控著這一切。漸漸地,一條向下的石階顯露出來,石階上長滿了青苔,看上去年代久遠,但結構依然穩固。
“太神奇了!”何甜甜捂住嘴,眼睛瞪得圓圓的,她興奮地跳了起來,“這簡直像摩西分海一樣!我在《出埃及記》裡讀到過類似的故事,沒想到今天能親眼目睹。據《聖經》記載,摩西用杖分開紅海,海水立起如牆,但那是神話傳說;而這裡,我們居然用音律就做到了!你們說,這會不會是古代聲學工程的巔峰之作?就像希臘的埃皮達魯斯劇場,利用聲學設計放大聲音,但這裡更高階——它直接操控了水體。”
龍淵神色凝重,他蹲下身,仔細觀察著分開的水牆:“這不科學。按照流體力學,要形成這樣穩定的通道,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撐。你們看,水牆表麵平滑如鏡,幾乎沒有湍流,這絕對不是自然力量能夠形成的。我在特種部隊訓練時學過水下工程,通常需要高壓泵或聲納裝置才能短暫分開水流,但這裡卻如此持久。或許,這涉及量子力學或未知的能量場——類似百慕大三角的異常現象,據nasa研究報告,那些區域常檢測到低頻電磁波乾擾。”
孫雪取出隨身的筆記本快速記錄著,她的筆在紙上沙沙作響:“在我國古代文獻中,確實記載過類似的水下建築。《水經注》中曾提到洞庭湖底有‘神人居所’,《嶽陽風土記》也記載過湖底城的傳說。不過這些都是被視為神話,沒想到今天能親眼見證。1985年,考古學家在雲南撫仙湖發現水下古城遺址,碳測定顯示其建於漢代,但像這樣通過音律開啟的通道,還是首例。這可能與古滇國的巫術文化有關,他們擅長利用自然能量。”
我率先踏上石階,石階比想象中要堅固,每一級都經過精心打磨,雖然布滿了青苔,但依然完好無損。石階向下延伸,消失在幽深的湖底,兩側是高達十餘米的水牆,透過清澈的湖水,甚至能看到遊魚在其中穿梭,它們似乎對這道人工通道習以為常,偶爾有魚兒好奇地靠近水牆,又迅速遊開。
“大家小心。”我提醒道,聲音在通道中產生輕微的迴音,“石階很滑,注意腳下。何甜甜,彆光顧著看魚,扶好牆壁;龍淵,你在後方警戒;孫雪,記錄環境資料。”
我們依次向下走去,越往深處,光線越暗,空氣也越發陰冷。濕度計顯示,相對濕度高達95%,溫度降至12攝氏度,這讓我想起探險紀錄片中深入洞穴的場景。石階的儘頭是一扇巨大的青銅門,門高約三米,寬兩米有餘,門上雕刻著精美的雲紋和龍形圖案,龍眼炯炯有神,彷彿隨時會活過來。在門中央,整齊地排列著九個凹槽,形狀和大小正好與我們手中的鈴鐺相符。
龍淵用指關節敲了敲青銅門,發出沉悶的響聲:“這門至少有一尺厚,用的是上好的青銅。在古代,要鑄造這樣一扇門,需要極高的工藝水平。據《考工記》記載,商周時期的青銅鑄造技術已非常成熟,但像這樣的大型構件,通常需要分段鑄造再拚接。這裡的門卻是一體成型,可見張家的先祖掌握了失傳的技藝。”
孫雪靠近青銅門,仔細研究著門上的銘文:“這些文字是金文,但有些字形的寫法很特殊。”她用手指輕輕描摹著文字的形狀,彷彿在觸控曆史,“這上麵記載著張家的祖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在《左傳》中也有記載,原句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意思是提醒族人警惕外人。但在這裡,它可能更深層——或許張家守護的秘密涉及某種危險力量,需要嚴格保密。類似地,古埃及祭司家族守護金字塔秘密時,也會刻下警示銘文。”
何甜甜不解地問,她的聲音帶著天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在門上刻這樣的話?聽起來有點排外啊。”
我沉吟道,試圖用更開放的視角解釋:“這句話的本意是:不是我們同族的人,他們必定不與我們一條心。但爺爺的手劄中提到,這並非出於歧視,而是為了保護。張家世代守護著某個秘密,可能關係到自然平衡或曆史真相,如果泄露,可能引發災難。就像墨家機關術,隻在內部傳承,以防被濫用。據《墨子》記載,墨家弟子需發誓不外傳技藝,否則會受‘天罰’。”
龍淵冷笑一聲,他的表情略帶諷刺:“排外思想倒是自古有之。但在這個時代,合作往往比封閉更有效。我在國際任務中見過太多因保密而錯失機會的案例。”
“未必如此簡單。”孫雪搖頭,她的學術背景讓她更注重曆史語境,“在古代,家族秘密往往關係到整個族群的存亡。比如著名的‘墨家機關術’,就隻在墨家內部傳承;再比如諸葛連弩的製作方法,至今都是個謎。張家既然能在湖底建造如此工程,想必也掌握了某些不傳之秘。這可能是一種責任,而非單純的排外。”
我取出鈴鐺,按照之前搖動的順序,將它們一一放入凹槽。當最後一個鈴鐺歸位時,整扇門開始微微震動,青銅門上的雲紋彷彿活了過來,龍形圖案的眼睛突然亮起幽幽的藍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往後退!”我急忙喊道,同時拉何甜甜和孫雪向後退了幾步。
就在我們後退的瞬間,青銅門發出沉重的轟鳴聲,緩緩向內開啟。一股陰冷潮濕的氣息從門內湧出,帶著千年塵埃的味道,混合著黴味和一絲淡淡的金屬鏽蝕氣息。門後是一片漆黑,隻有些許微弱的光線從門縫中透出,隱約可見一條向下的通道,牆壁上似乎鑲嵌著發光的礦物。
何甜甜緊張地抓住我的衣袖,聲音顫抖:“我們要進去嗎?這感覺像走進電影裡的古墓,我有點怕……但也好興奮!”
龍淵已經拿出了強光手電,光束在黑暗中劃出一道明亮的光柱:“既然來了,自然要一探究竟。我在阿富汗山洞任務中遇到過類似環境,關鍵是要保持冷靜和團隊協作。”
孫雪從揹包裡取出幾個熒光棒折亮扔進門內,綠色的光芒在黑暗中閃爍:“先測試一下空氣質量。資料顯示,氧氣含量21%,二氧化碳濃度正常,沒有檢測到有毒氣體。這比許多古墓要安全——比如圖坦卡蒙墓,1922年開啟時曾釋放致命黴菌。”
我看著熒光棒在門內發出穩定的光芒,深吸一口氣:“走吧,小心行事。記住,我們是一個團隊,任何發現都要共享。”
就在我們準備踏入青銅門時,遠處突然傳來一聲尖銳的鳥鳴。我抬頭望去,隻見一隻罕見的白鸛從湖麵上空掠過,它的叫聲在清晨的山穀中回蕩,像是在發出某種警告。白鸛的羽毛潔白如雪,在晨光中格外顯眼,它盤旋兩圈後,向山林深處飛去。
龍淵眯起眼睛,手按在劍柄上:“這個時候出現白鸛,不太尋常。這種鳥通常棲息在濕地,但很少在清晨單獨出現。我在雲南邊境執行任務時,當地人說白鸛是‘守靈鳥’,它的出現常預示危險。”
孫雪若有所思,快速翻動她的風水筆記:“在古代風水學中,白鸛被視為守墓之鳥。《葬書》有雲:‘白鸛守闕,神道不孤’。這裡果然不簡單。可能這湖底建築不僅是一個通道,還是一處陵墓或祭祀場所。類似地,在明孝陵的記載中,白鸛常出現在神道旁,象征守護。”
我握緊手中的手電筒,率先邁過了青銅門坎。門內的空氣更加陰冷,牆壁上凝結著水珠,腳下的石階濕滑難行。隨著我們深入,身後的青銅門緩緩關閉,最終完全合攏,將外界的光線徹底隔絕。我們彷彿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下世界,隻有手電光和牆壁上的微弱反光指引前路。
在強光手電的照射下,我們看到通道兩旁的牆壁上繪著精美的壁畫。壁畫的內容似乎是在講述某個古老的故事:有祭祀的場景,祭司們身著華服,手持鈴鐺,麵對湖泊祈禱;有戰爭的畫麵,戰士們與未知生物搏鬥;還有人們建造巨大工程的景象,搬運巨石,雕刻圖案。最令人驚訝的是,在其中的一幅壁畫上,赫然描繪著九個鈴鐺和一道青銅門的圖案,場景與我們剛才的經曆如出一轍。
“這些壁畫…”孫雪激動地撫摸著牆壁,她的手指輕輕劃過顏料,“儲存得相當完好,顏料用的是礦物彩,如硃砂、石青和雌黃,曆經千年而不褪色。你們看這個人物的服飾,像是西周時期的樣式——寬袖長袍,頭戴冠冕。據考古發現,西周貴族常參與星象祭祀,這可能與張家的起源有關。”
何甜甜指著其中一幅壁畫,興奮地跳腳:“這個人手裡拿著的,是不是和我們一樣的鈴鐺?看,他站在湖邊,湖水正分開!這畫簡直就是我們剛才的直播回放啊!”
我湊近細看,果然,壁畫中一個身著華服的人正在搖動一串鈴鐺,而他麵前的湖水正在向兩側分開。這幅畫的細節驚人,連鈴鐺的紋路都清晰可見,彷彿在告訴我們:我們不是第一個踏上這條路的人。這讓我想起爺爺的話:張家的使命是迴圈的,每一代人都可能重複相似的旅程。
龍淵突然停下腳步,舉起手示意我們安靜:“你們聽,是不是有水聲?”
我們屏息靜聽,果然聽到遠處傳來潺潺的流水聲,在這寂靜的通道中顯得格外清晰。與此同時,空氣中開始彌漫著一股奇特的香味,像是檀香,又帶著些許藥草的氣息,讓人心神寧靜卻又警惕。
孫雪取出空氣檢測儀,螢幕上的資料穩定:“空氣質量正常,氧氣含量充足,這股香味應該是來自某種天然的香料。可能來自通道深處的植物或祭祀用品。在古埃及金字塔中,也常發現沒藥和**的殘留,用於防腐和儀式。”
我們繼續向前,通道開始變得寬敞,前方隱約可見點點亮光。隨著我們越來越近,那些亮光逐漸清晰——竟然是鑲嵌在牆壁上的夜明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如同星空降臨地下。夜明珠大小不一,最大的有雞蛋大小,它們排列成星座圖案,彷彿在指引方向。
何甜甜驚歎道,眼睛閃閃發光:“這些夜明珠每一顆都價值連城啊!據蘇富比拍賣記錄,一顆漢代夜明珠曾拍出千萬高價。但這裡居然有幾十顆!張家先祖也太富有了吧?”
“不僅如此。”孫雪指著牆壁上的紋路,她的聲音帶著學術熱情,“你們看這些紋路,實際上是一種古老的導向係統。在秦始皇陵的考古發現中,也見過類似的設計——用寶石和紋路組合成地圖,引導後人。這可能是一種星圖導航,結合了天文和地理知識。”
就在我們討論之時,前方突然傳來一聲沉重的響聲,像是某種機關被觸發。我們立即警覺起來,龍淵已經拔出了隨身的武器,劍身反射著夜明珠的光芒,散發出寒芒。
“小心,這裡可能設有機關。”我提醒道,同時示意大家靠牆站立,“曆史上許多古墓都有防禦機製,比如圖坦卡蒙墓的‘詛咒’,實則是細菌或機關所致。”
通道的儘頭是一間寬敞的石室,石室中央擺放著一尊青銅鼎,鼎中盛滿了清水,水麵上漂浮著幾片不知名的葉子,那奇特的香味正是從這裡散發出來的。在石室的四麵牆上,各有一扇石門,門上分彆雕刻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圖案,每個神獸栩栩如生,眼神淩厲。
孫雪仔細觀察著四扇門,她的筆記本上快速畫著草圖:“這是按照四象方位排列的——東方青龍屬木,西方白虎屬金,南方朱雀屬火,北方玄武屬水。每扇門後可能通往不同的地方,或隱藏著不同的考驗。在《魯班書》中記載過類似的四象機關,需要按照特定的順序同時開啟四扇門,否則就會觸發致命的陷阱。例如,錯誤順序可能導致落石或毒氣釋放。”
我走到青銅鼎前,發現鼎內除了清水和葉子外,還有九個小小的凹槽,形狀竟然與我們手中的鈴鐺完全一致。鼎身刻著密文,經孫雪解讀,大意是:“九星歸位,四象齊開,方見真章”。
“看來,我們需要再次使用這些鈴鐺。”我說著,將鈴鐺從懷中取出,它們在我的手中微微發熱,彷彿在回應這裡的能量。
就在這時,石室突然震動起來,頂部的灰塵簌簌落下。四扇石門上的神獸圖案彷彿活了過來,它們的眼睛同時亮起不同顏色的光芒:青龍門泛起青芒,白虎門亮起白光,朱雀門赤光流轉,玄武門黑光閃爍。與此同時,青銅鼎中的清水開始沸騰,水汽蒸騰而上,在石室頂部形成一片薄霧,霧氣中隱約浮現出星圖幻影。
“這是怎麼回事?”何甜甜緊張地問,她躲到我身後,“我們是不是觸發了什麼?我好像聽到齒輪轉動的聲音!”
龍淵警惕地環顧四周,劍尖指向地麵:“我們可能觸發了某個機關。我在古堡任務中見過類似設計——一旦能量被啟用,就必須在限定時間內解決謎題,否則環境會惡化。大家保持移動,彆站在一起。”
孫雪快速翻閱著她的筆記,聲音急促:“在《魯班書》中記載過類似的四象機關,需要按照特定的順序同時開啟四扇門。順序通常基於五行相生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這裡結合了九星,可能更複雜。我們需要結合鈴鐺和凹槽的對應關係。”
我看著手中的九個鈴鐺,又看了看鼎內的九個凹槽,突然明白了什麼:“也許,答案就在這些鈴鐺和凹槽的對應關係上。爺爺的手劄提到過‘星象配四象’,北鬥九星對應四象方位,例如天樞星屬青龍位。我們必須快速計算,否則……”
水汽越來越濃,石室的震動也越來越強烈,牆壁上的夜明珠開始閃爍,彷彿在倒計時。我們圍在青銅鼎旁,頭腦風暴著解決方案——何甜甜建議嘗試隨機組合,龍淵主張先試探一扇門,孫雪則在紙上演算星圖。我深吸一口氣,知道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才能揭開這千年之謎,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