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杜荷_開局李承乾謀反 第765章 野心暴露
蕭鍇沉默了片刻,隨後他驚訝地說道。
「杜兄,那戶部尚書的官職,豈不是也要換人?」
「現在朝中的重臣已經爭鬥如此厲害,要是他們再去爭戶部尚書,恐怕波及會更加大!」
唐儉今年已經67歲了,如果他被罷免戶部尚書一職,恐怕他很難再被重用。
而戶部尚書又是僅次於中書令的重職,此重職一空缺,恐怕又會引來另一大批的官吏爭鬥。
朝堂之上真是凶險啊!
「哎!」
杜荷歎了一口氣,隨後一臉無奈地說道。
「這幫官吏都被權力矇蔽了雙眼,他們鬥的再厲害也是白費工夫。」
「中書令和戶部尚書都是正三品的官職,隻能由陛下親自任命,誰的建議陛下都不會聽。」
「而且陛下選拔合適的官吏時,除了考慮這些人的能力外,他們所屬的勢力纔是重中之重。」
「平衡纔是陛下心中所想啊!」
對於李世民這種善於使用帝王心術的帝皇來說,平衡各方勢力纔是朝廷穩固的辦法,他的皇權才會越穩定。
彆說平衡朝廷勢力,李世民就連皇子之間的勢力也要平衡。
這也是他看到李泰廢掉後,將晉王李治扶持起來的原因。
杜荷自己也看清楚這一點,所以一眾大臣去爭奪中書令和秘書監的時候,他才沒有去湊熱鬨。
東宮一係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李世民不會考慮已經投靠太子的官吏。
蕭鍇收起臉上的嬉皮笑臉,隨後臉色嚴肅地行禮道。
「杜兄,受教了!」
今日杜荷跟他說的一番話,確實讓蕭鍇獲益頗多。
在朝廷暗流湧動之下,又過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時間過了這麼久,可李世民卻遲遲沒有任命中書令和秘書監一職,這讓一眾大臣心裡充滿了焦急和忐忑。
五月初五。
經過禦史台大半個月的查證,確認戶部尚書唐儉無心政務屍位素餐,而且還利用職權獲取大量的利益。
甘露殿內。
「嘭!」
臉色陰沉的李世民,將手中一遝關於唐儉的罪狀,重重地砸在禦案之上。
李世民慍怒地說道:「唐儉為何如此糊塗?」
對於唐儉這個立下赫赫功勞的臣子,加上距離告老還鄉沒差幾年,李世民實在不想因為這點小事就懲罰他。
可李世民心裡也清楚,如果他不處置違反唐律的唐儉,朝中的一幫秦王府老臣必定不會善罷甘休。
這幫大臣想要什麼,李世民心裡十分清楚,所以他才會恨鐵不成鋼大罵唐儉糊塗。
就在李世民思索該如何處置唐儉時,守在大殿外的內侍低著頭走進來稟報道。
「啟稟陛下,晉王殿下求見。」
李世民暫時將心中的煩心事放下,隨後朝內侍揮了揮手道。
「把雉奴叫進來吧。」
他生病的這段時間,太子除了偶爾過來一趟外,平時都是李治、李麗質和李儀三人來探望他。
至於他寵愛的高陽,這麼久就來過一次,而且還是匆忙看了一眼就走。
現在駙馬房遺愛都不在長安,也不知道高陽在忙什麼。
「諾。」
內侍應了一聲,隨後再次轉身低頭離開。
沒過多久,年輕俊朗的李治大步走了進來,他乖巧地行禮道。
「兒臣拜見父皇。」
「不知父皇今日身子如何,還有沒有出現頭痛胸悶的情況?」
麵對李治的關心,李世民微笑著說道。
「雉奴有心了,父皇的身子這幾天在孫思邈的調理下,已經緩解了不少。」
孫思邈擅長內科,雖然也沒辦法根治自己所患的風疾,但是緩解發病和減輕疼痛,他的醫術完全能夠做到。
這些天李世民也派遣牛進達去尋找名醫,尋找能夠醫治風疾的人。
而且李世民給出的賞賜也很高,隻要要治他身上的疾病,不僅賞千金,而且還封其為侯爵。
侯爵乃是第六等的爵位,沒有重大的功績都不會被輕易授予。
李世民為了長命百歲,卻毫不吝嗇地拿出這個爵位作為賞賜。
李治把手中的竹筒呈遞到李世民的手上,隨後恭敬地說道。
「父皇,兒臣已經將《帝範·去讒》看完。」
在一眾朝中重臣爭奪中書令之位時,李世民有感而發,寫下《帝範》的第六篇《去讒》。
而當他寫完《帝範·去讒》篇時,也第一時間將其送給李治去看。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雉奴,看完以後可有感悟?」
麵對父皇的有意考教,早有準備的李治口若懸河地講述起來。
他看完《帝範·去讒》後,當即拿給舅舅長孫無忌看,舅舅不僅給他分析全篇,還教他怎麼回答才會討父皇歡心。
等李世民聽完李治的感悟後,他欣喜地連連叫好。
「好!」
「說的太好了!」
因為李治所說的感悟,跟他寫《帝範·去讒》時候的感悟一模一樣。
李治看著父皇開心,於是他繼續拍著馬屁說道。
「父皇,明王納諫,病就苦而能消;暗主從諛,命因甘而致殞。」
「兒臣認為您就是聖明之王,能夠虛心接納各種諫言,不管是魏征還是蕭瑀,他們都被父皇的氣度所折服。」
「兒臣一直以父皇為目標,希望日後能成為父皇這樣的人!」
當李世民聽到李治一語雙關的話後,他的臉色稍微露出一絲不自然之色。
雉奴長大了,也開始滋生野心了!
李世民的腦海裡回想起岑文字勸諫他的話,岑文字勸諫他不要把雉奴扶持起來,避免以後再次重演玄武門之變。
皇子們為了爭奪至高無上的皇權,手足相殘那是必然的事。
「咳咳!」
李世民重重地咳嗽幾聲,隨後朝李治揮了揮手說道。
「雉奴,父皇還有重要的國事需要處理,你先回去吧。」
原本李治還想在父皇這邊待上半個時辰,沒想到父皇竟然給他下逐客令,他的心裡頓時有些不甘。
不過為了避免引起父皇不悅,他還是恭敬行禮道。
「父皇身子尚未完全恢複,要保重龍體安康,不可過於操勞國事。」
「兒臣不打擾父皇,就此先行告退。」
李世民看著愛子離開的背影,整個人陷入沉思之中。
直到李治的身影完全看不見,他這才搖了搖頭,隨後思索處理唐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