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後我靠抽象畫成了仙王 第498章 立功了
大軍開拔,旌旗招展,刀槍如林。
嚴瑾騎著一匹溫順的駑馬,跟在李振山的將旗之後。
這是他第一次以如此“高層”的視角觀察一場即將爆發的大戰。
肅殺的氣氛彌漫全軍,每個人都麵色凝重。
抵達鷹嘴崖時,戰鬥已經打響。
明軍如同潮水般衝擊著清軍依山勢構築的防線,箭矢遮天蔽日,滾木礌石轟鳴而下,每時每刻都有人慘叫著倒下。血腥味與硝煙味混合,刺鼻欲嘔。
李振山立刻接管指揮,不斷根據戰況調整部署,命令一道道下達。
嚴瑾則在他身側,快速地在特製的防水皮紙上繪製著簡略的戰場態勢圖,標注敵我兵力投入、攻擊重點的變化。
他看得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鳴軍的攻擊雖然凶猛,但並非無懈可擊。
他們仰攻不利,兵力在狹窄的山道上無法完全展開,導致攻擊呈現出一種“波浪式”的節奏——一波受挫退下,另一波立刻補上,中間有極其短暫的空隙。
而且,他敏銳地注意到,鳴軍為了保持攻勢的持續性,其負責壓陣和投射的弓弩手陣地,為了追求射程,位置有些過於靠前,且因為地形的限製,相對集中。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嚴瑾腦海中迅速成型。
趁著一次鳴軍攻擊波次退卻的短暫間隙,嚴瑾將繪製好的態勢圖呈給李振山,並指著圖上鳴軍弓弩手陣地的位置,語速極快卻清晰地說道:
“將軍,敵弩陣位置突出,防護薄弱。其攻擊銜接雖有間隙,但下一波步卒衝鋒在即,弩陣必不敢後撤。”
“我軍右翼山脊之後,有一片緩坡,雖不利於大軍行進,但若遣一隊死士,不需多,兩百精銳,身披偽裝,借亂石與枯草掩護,由此緩坡悄然潛行,可迂迴至敵弩陣側後!”
他手指在地圖上劃出一條隱秘的弧線說道:
“此時,敵軍注意力皆在正麵,我軍隻需一次迅猛突擊,便可擊潰其弩陣!弩陣一亂,敵下一波步卒失去遠端掩護,士氣必挫!我軍再以滾木礌石配合正麵反擊,可獲大勝!”
李振山聞言,瞳孔驟縮,目光死死盯住嚴瑾所指的那條路線和弩陣位置。
這條路線極其冒險,一旦被發現,迂迴部隊就是有去無回。但……若成功,收益巨大!
他猛地抬頭看向戰場,鳴軍新的步卒方陣果然已經開始在弩箭掩護下向前推進。時機稍縱即逝!
“賭了!”李振山臉上閃過一絲決絕,他信任嚴瑾的判斷,更信任自己麾下兒郎的勇武!
“趙莽!”他厲聲喝道。
“末將在!”一名身材魁梧、臉上帶著刀疤的校尉踏步而出。
李振山迅速下達了命令,目標直指敵軍弩陣,路線正是嚴瑾所指。
趙莽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沒有任何猶豫,抱拳吼道:“得令!兄弟們,跟老子走!”
兩百名精心挑選出的悍卒,迅速脫下顯眼的號褂,用泥漿和枯草簡單偽裝,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右翼的山石之後。
戰場正麵,明軍的步卒已經逼近防線,箭雨更加密集。守軍壓力巨大,防線搖搖欲墜。
李振山緊緊盯著右翼的方向,手心微微見汗。
突然!
明軍弩陣側後方,爆發出震天的喊殺聲!趙莽率領的死士如同神兵天降,從亂石草叢中猛地殺出,直撲毫無防備的弓弩手!
弩陣瞬間大亂!弓弩手們驚慌失措,他們根本沒想到敵人會從這個方向出現。近身搏殺,弓弩手如何是精銳戰兵的對手?
慘叫聲響徹山穀,弩箭的呼嘯聲戛然而止!
正麵進攻的鳴軍步卒,突然失去了身後的箭雨支援,攻勢不由得一滯,抬頭望去,隻見後方煙塵四起,喊殺震天,頓時軍心浮動。
“就是現在!反擊!”李振山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手中令旗狠狠揮下!
蓄勢已久的守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滾木礌石如同山洪般傾瀉而下,倖存的弓箭手也奮力還擊。正麵鳴軍進退失據,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陣型大亂,潰敗而去!
鷹嘴崖防線,守住了!
戰場上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李振山長長舒了一口氣,看向身旁依舊平靜,隻是額角帶著細微汗珠的嚴瑾,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暢快大笑:“好!好一個嚴瑾!此戰,你當居首功!”
訊息傳回,全軍震動。誰也沒想到,將軍身邊那個沉默寡言的年輕文書,竟有如此膽略和智謀,一策定乾坤!
嚴瑾的名字,第一次不再僅僅與“文書”聯係在一起。他依舊穿著那身文吏青衫,但在許多將士眼中,這青衫之上,彷彿已染上了一層無形的、名為“功勳”的墨甲。
鷹嘴崖一役,嚴瑾之名不脛而走。
起初,隻是李振山麾下的士卒們私下議論,說將軍身邊來了個了不得的“小先生”,眼睛毒得很,腦子轉得比箭還快,隨便指條路就能讓明狗吃個大虧。
漸漸地,這名聲傳到了其他將領耳中。
有人不屑,認為嚴瑾不過是運氣好,撞上了一回;
有人好奇,想看看這文弱書生是否真有本事;
也有人嗤之以鼻,覺得李振山是病急亂投醫,竟讓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參與軍務。
然而,隨後的一係列戰事,讓所有的質疑聲都化為了驚歎與信服。
明軍不甘失敗,他們變換策略,時而分兵騷擾,時而集中優勢兵力強攻一點。
清軍兵力本就處於劣勢,防線處處漏洞,疲於奔命。
而嚴瑾,就像是一個不知疲倦的精密器械,又像是一個高踞雲端的冷漠畫師,以整個戰場為畫卷,冷靜地觀察、分析、推演。
他沒有親臨過無數戰陣,但他擁有著仙人神魂帶來的恐怖洞察力與計算能力。
他能從敵軍旗幟微小的變化判斷其兵力調動,能從炊煙的數量和分佈推斷敵軍糧草虛實,能從地形的一處微小起伏找到可供奇兵通行的路徑。
甚至能通過觀察敵方士卒的疲憊程度和士氣狀態,預判其發動攻擊的大致時間。
他提供給李振山的,往往不是多麼奇詭的計謀,而是基於海量資訊分析後,最精準的“時機”與“點位”。
一次,鳴軍佯裝主力強攻東門,暗地裡卻抽調精銳準備夜襲防禦相對薄弱的西門。
嚴瑾隻是注意到東門敵軍攻勢雖猛,但衝鋒的士卒眼神缺乏那種決死的瘋狂,且後方塵土揚起的規律有異,便斷定此為佯攻。
他建議李振山將計就計,在東門故作慌亂,暗地裡卻在西門佈下重重埋伏,將來襲的鳴軍精銳打得丟盔棄甲。
又一次,清軍一支運糧隊被圍在一處山穀,援軍數次衝擊都被擊退。
嚴瑾仔細觀察山穀地形和敵軍部署後,指出敵軍圍困雖嚴,但依托的是一處水源。
他建議派小股部隊繞到上遊,挖掘渠道,短暫斷流。不過半日,缺水的圍困之敵便軍心浮動,被裡應外合,一舉擊潰。
還有一次,兩軍對峙於一條冰河兩岸。
嚴瑾通過連續幾日夜觀天象。雖不動用仙力,但基礎的氣象知識遠超凡人,準確預測到一場罕見的暴風雪將至。
他建議李振山主動後撤二十裡,放棄看似堅固的河岸陣地。
明軍主帥以為清軍怯戰,大喜過望,揮軍渡河追擊。
結果暴風雪如期而至,渡河的明軍前鋒在風雪中迷失方向,凍死凍傷者無數,後續部隊也被風雪所阻,清軍則趁機反擊,大獲全勝。
這一係列堪稱教科書般的以弱勝強、以智取勝的戰例,徹底奠定了嚴瑾在軍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