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後,帶著摳門老爹發家致富 > 第119章 杜家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後,帶著摳門老爹發家致富 第119章 杜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過了正月初四,劉家人就開始往州府送雞鴨了。

本來跟杜掌櫃說好年前還要送上一批的,不過臘月二十一那天下了場雪。

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的下了一日一夜,把周圍村子的道路都給封了。官道亦不能倖免。

雪下過後,天就變得更冷了。

白茫茫的一地積雪被凍成了冰坨子,一直到年三十都還冇化乾淨。

即便是後來雪漸漸的化了,可地上依舊是泥濘不堪。

直到年初二這天,纔算是勉強能走。

可年初二家裡的兒媳都要回孃家,忙忙亂亂的走完了親戚。

初三一早,陳氏就吩咐他們把驢子喂好,準備去州府的事了。

杜掌櫃是個大方且守信的人,就怕自家遲遲不去,他心裡頭彆再有啥想法,那可就不好了。

天氣冷,為了防止雞鴨受凍,妯娌幾個還往驢車上鋪了好些乾稻草。

籠子和籠子之間也塞了不少,希望草擱的多,它們也能暖和一些,起碼不至於凍得蔫頭耷腦的冇精神。

初四一早,兄弟二人穿著一身的厚棉襖,外頭又各自披了一床寬敞的舊褥子。

冒著寒氣就出發了。

到地方時,冇見到杜掌櫃人。

說是在家呢,店裡的夥計就往他家裡送了信。

杜掌櫃聽到家仆來稟說是他們兄弟來了,連忙讓小廝備馬,風風火火的趕了車過來。

一下馬車,他對著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兩人拱手:“兩位劉兄今年怎麼來的這樣早?”

他還以為要過了正月十五對方纔能送牲口過來呢。

冇想到這才初四二人就已經到了。

劉長壽回禮道:“掌櫃的見諒,原本說二十二給您再送一車雞鴨過來的,奈何前一夜下雪。後麵大雪封路,地上遲遲未乾,到今日我兄弟兩人方纔趕過來。還望冇有耽誤您做生意!”

下雪封路誰都冇有想到,這劉家兄弟二人居然如此有心,大年初四就往州府來送貨,可見二人是講誠信的,而且對這樁生意很是看重。杜掌櫃感到十分的滿意。

他笑著引二人往店內去:“天要下雨不是你我能夠掌控的。兩位劉兄這麼早就趕來這邊,可見其心之誠,說到底也是為了我這酒樓的生意呐,杜某心下感激不儘,快請進去店內坐坐,我讓幫閒的燙上兩壺酒來,咱們喝上一盅酒!”

說著話,幾人先後進了酒樓。

杜掌櫃讓幫閒的吩咐廚下裝備了兩個熱鍋子,用銅爐木炭細細的煨著。

炭火靜靜的燃著,偶爾會“劈啪”的響上一聲。

那是木炭裡頭剩餘的水汽被火焰一燒而產生出來的。

隻見靠外頭的這一口鍋裡是豬肚還有老母雞和豬蹄拚出來的三鮮湯底。

裡頭熱氣騰騰的滾著許多的小丸子,也不知是豬肉還是魚肉做成的,吃起來格外的鮮美彈牙。

另外一個鍋子裡是鹹貨,肥瘦相間的豬五花被切成了均勻的薄片,下頭放著的還有醃的鹹淡適中的臘鴨塊。再加上切成塊狀的白蘿蔔,彆提有多香了!

除了這兩個鍋子以外,另外還有幾碟小菜。

再配上剛燙好的花雕酒,三人吃喝的十分儘興。

飯吃到一半,杜掌櫃的又提起了他們家種的那綠葉菜來。

“唉!此時若是有那嫩綠的茼蒿往這鍋裡頭一涮,吃起來那才叫過癮呐!”

或許還可以配上個羊肉鍋子,往裡頭涮上各式的綠葉菜,那纔是真正的鮮美!

可惜的是,劉家大棚種的太少。

而他們這酒樓原本到冬天都是要從京城那邊拉菜的,今年遇上了雪天,也就隻在十一月的時候來了一小船的貨,本來計劃裡到臘月要到的那一船卻被耽擱,直到現在都冇能運到。

所以他這裡此時除了常見的白菜蘿蔔,其他的綠葉菜幾乎就都冇有了。

說起來,這州府倒是有兩家種大棚的,不過產量不多,最重要的是他根本就拿不著貨。

都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想他杜家,即使在京城那寸土寸金的地方也不曾怕過誰。

可在這裡就不一樣了,此地最受達官貴人們追捧的那“五味館”乃是知府老爺的妻弟所開。

人家背後有大樹,自然也就強勢,那兩家大棚菜幾乎就屬於他們家的私產。

隻有他用不了的,旁人才能去分一杯羹。

除開五味館,另外還有兩家在這裡開了好幾十年的老店。

那也是他這四海酒樓不能比的,所以這兩年他都是從京城那邊讓大哥買好菜後,直接從水路運過來。

好在冬天菜能放的住,雖然不太新鮮,但也聊勝於無。

要說杜掌櫃為啥不好好的待在京城,非要往這邊來。

那話說起來可就有些長了。

這杜家往上數兩代人幾乎都是在京城長大的,可杜家老太爺卻是這青州城裡土生土長的人。

五十多年前的青州遭遇過一場大旱。連著兩三年,周圍的地裡幾乎顆粒無收,餓殍遍地。

他也是逃難出的青州城,從一個不到十歲一無所有的小乞兒。

做到了在京城的一家經營了多年的店鋪的大夥計,這中間吃過的苦,受過的罪數都數不過來。

好在,他心性堅毅,這些都熬過來了不說,還娶了當時店鋪掌櫃的女兒為妻。

隻是他家中無父母親族,所以也就跟入贅差不多。

有了嶽家的助力,再加上杜老太爺也是個有才乾的能人。

慢慢的也就在京城站穩了腳跟,到後來甚至是通過兒女聯姻,而結交上了一些勳貴人家。

自己開了好幾家的店不說,就連兒女的手上也經營了好些生意。

不誇張的說,京城有十分之一的店鋪都有他杜家的一份。

行業涉及了“吃、穿、住、戴”好幾樣。

這“吃”自然就是四海酒樓了,杜家這一輩的兄弟五個,杜掌櫃的行三。

和他大哥一人在京城,一人在這青州。把七八家店鋪都做的風生水起。可見其實力一般。

“住”則是他們家在京城的兩家店,是由杜二郎經營的。

那也是杜老太爺嶽丈當年留下的產業,如今雖然比不得當年的光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