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大力女寶的彪悍人生 第35章 過戶
林知夏語氣依舊平淡,彷彿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這話聽在林建國和林建軍耳中,不啻於平地驚雷!
“一千一百塊?!”林建國的聲音陡然拔高,差點從床上跳起來,臉都漲紅了.
“夏夏!你……你哪來那麼多錢?!這可不是一百一十塊!”
林建軍也驚得臉色發白,一把抓住林知夏的胳膊:
“妹!你可不能乾傻事啊!這錢……這錢來路得正啊!咱家再難,也不能……”
看著哥哥們驚慌失措、生怕她走了歪路的樣子,林知夏又是好笑又是感動。
她示意他們稍安勿躁,壓低聲音,神色認真地說道:“大哥,二哥,小哥,你們彆急,聽我說。這錢的來路,絕對正當。”
她頓了頓,編造了一個半真半假、聽起來相對合理的解釋:“你們還記得我上次在山裡,除了碰到特務,還找到了些彆的東西嗎?”
兄弟三人一愣,都點了點頭,那次經曆記憶猶新。
林知夏繼續道:“其實……我還發現了一個以前山裡老獵戶留下的秘密儲藏點。
裡麵有不少他們積攢下來的老東西,有些皮子,還有一些……以前留下的袁大頭和小黃魚。
我偷偷拿去黑市……找可靠的人換成了錢。本來想留著應急,沒想到正好用上了。”
這個說法,巧妙地結合了她經常上山、力氣大能搬動東西的特點,以及山裡確實可能存在的遺留財富,聽起來比憑空變出錢要可信得多。
至於黑市交易,雖然風險,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也是很多人無奈之下的選擇。
果然,兄弟三人聽了,臉上的驚恐稍減,但擔憂依舊。
林建國皺著眉:“黑市?那地方多危險啊!夏夏,你一個人去的?有沒有被人騙?有沒有遇到紅袖章?”
“我很小心,找的是信得過的中間人,而且就交易了一次,錢貨兩清,沒留尾巴。”
林知夏語氣篤定,試圖讓他們安心,“你們想,要是來路不正,我敢這麼光明正大地去買房子嗎?房管所和居委會都要審核的。”
這話倒是說到了點子上。林建國和林建軍對視一眼,覺得妹妹說得有道理。
買房是大事,要經過公家手續,如果錢有問題,肯定過不了關。
林建設在一旁猛點頭:“對對對!大哥二哥,夏夏有分寸的!咱們要相信她!”
看著妹妹鎮定自信的眼神,再想到她一直以來表現出的遠超常人的機敏和本事,林建國和林建軍心中的疑慮漸漸被打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既為妹妹的膽大心細和為家裡的付出感到驕傲和心疼,又覺得自己這個當哥哥的沒能耐,還要妹妹冒險來支撐這個家。
林建國這個大男人,眼圈都有些紅了,他用力拍了拍林知夏的肩膀,聲音有些哽咽:“夏夏……委屈你了……是大哥沒用……”
林建軍也抿著嘴,重重地點了點頭,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在廠裡好好乾,出人頭地,不讓妹妹再操心。
“好了,大哥二哥,彆說這些了。”林知夏笑著打斷這有些傷感的氣氛,“錢的事你們放心,絕對乾淨。現在關鍵是下午去過戶。有了自己的院子,咱家在城裡就算紮下根了!這是大喜事!”
被她這麼一說,兄弟三人才重新振奮起來。是啊,買院子安家,這是天大的喜事!
下午,林知夏從空間裡取出準備好的錢款,用布包好,兄妹四人一起再次來到了李家。
李同誌已經開好了相關的證明信,帶著他們先去居委會蓋章備案,然後又去了區房管所辦理正式的房屋過戶手續。
這個年代私人房產交易很少,手續相對簡單,但審核卻很嚴格。
房管所的工作人員仔細核對了雙方的身份證明、李家的房產證明以及居委會的證明,在新的房產證上寫下了“林知夏”的名字,並蓋上了鮮紅的大印。
看著那張薄薄的、卻代表著這個院子從此歸屬林家的紙,林建國、林建軍、林建設三兄弟激動得手都在發抖。
林知夏小心翼翼地將房產證收好,心中也湧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安定感。
從房管所出來,李同誌將一串沉甸甸的黃銅鑰匙交給了林知夏,臉上露出了徹底放鬆的神情:
“林同誌,這院子,以後就是你們的了。祝你們一家在這裡日子越過越紅火。”
“謝謝李同誌,也祝您一路順風,前程似錦。”林知夏真誠地說道。
交割完畢,李同誌一家便匆匆離去,他們還要趕著去收拾行李。
兄妹四人懷著激動難抑的心情,再次推開那扇如今已屬於他們的黑漆木門。
夕陽的餘暉恰好灑滿整個院落,給青磚地麵和舊窗欞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
與上午來看房時作為客人的感覺截然不同,此刻,每一寸土地、每一間房屋,都透著親切的歸屬感。
“咱……咱真有自個兒的院子了?”
林建設依舊有些不敢相信,憨厚的臉上滿是夢幻般的笑容,他用力踩了踩腳下的青磚,彷彿要確認這不是夢。
林建國深吸一口氣,胸腔裡充滿了自豪,他環視著這個雖然老舊卻無比實在的家,聲音洪亮:
“那還有假!房產證上都寫著咱妹的名字呢!以後,這就是咱老林家在市裡的根了!”
林建軍性子沉穩些,但此刻也難掩激動,他走到正房門口,輕輕撫摸著門框,眼神裡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激動過後,現實的問題擺在了眼前——房間該如何分配。
根本不需要過多商議,兄妹四人幾乎是心照不宣地達成了共識。
正房坐北朝南的三間屋子,陽光最好,也最寬敞體麵,自然是留給爹孃林大牛和王桂花的。
即使爹孃暫時不來常住,也要給他們留著,這是為人子女最基本的孝心。
剩下的就是東西廂房了。東廂房兩間,相對西廂房更乾燥,采光也好一些。
西廂房兩間,略微潮濕,但空間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