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萌寶反派養成計劃 第八章 新的征程,開始了。
-
省裡的選拔答辯設在工業廳一間嚴肅的會議室。長長的桌子後麵坐著幾位表情嚴謹的領導和專家,空氣裡瀰漫著鋼筆水、舊紙張和一絲若有若無的茶堿味。
林晚穿著自已最好的、洗得發白的藍佈列寧裝,坐在孤零零的答辯席上,手心微微出汗。她能感覺到那些審視的目光,像探照燈一樣掃過她,帶著對這個年輕女技術員本能的不信任。
主提問的是一位頭髮花白、戴著厚厚眼鏡的老專家,他翻開林晚的材料,聲音平穩卻帶著壓力:“林晚通誌,你在報告中提到了利用分佈參數改進濾波器效能,思路很新穎。請具l闡述一下,在缺乏精密儀器輔助建模的情況下,你如何確保理論計算與實物效能的吻合度?尤其是在高頻段,寄生參數的影響不容忽視。”
這個問題切中了當前國內技術條件的軟肋,非常刁鑽。
林晚深吸一口氣,正準備將準備好的、中規中矩的“反覆試驗、經驗修正”的答案說出,腦海裡卻突兀地響起了兒子奶聲奶氣、卻條理分明的“提示音”:
【媽媽,不要隻提經驗。可以說利用q表基礎測量結合數學迭代逼近法,通過測量線圈在不通頻率下的q值變化,反推分佈電容和電感的大致範圍,建立簡化數學模型。重點強調對介質材料特性的理解和應用,比如你之前研究過的某種陶瓷基板的溫度穩定性對高頻參數的影響。最後可以提一句,這種思路在國外某些實驗室已有初步應用,參考《電子技術動態》內部版去年第三季度某篇譯文的附錄部分。】
林晚的心臟猛地一跳。q表反推?數學迭代?《電子技術動態》內部版?這些都是極其專業甚至略帶前沿的詞彙,尤其是那份內部譯文,她隻是偶然在趙科長那裡瞥見過一眼目錄!
她來不及細想兒子是如何知曉這些的,強烈的求生欲和一種對兒子無條件的信任讓她瞬間讓出了決定。她調整了一下呼吸,將原本準備好的套話嚥了回去,按照兒子提供的思路,清晰、沉穩地開始闡述。
她冇有賣弄術語,而是用儘可能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如何利用現有基礎設備進行間接測量和數學分析,並著重強調了在實際應用中,對材料本身特性的把握往往比複雜的理論計算更為關鍵。在結尾處,她謹慎地提了一句:“關於這種思路,我注意到在一些內部的技術參考資料中,似乎有類似的探討方向,我認為這值得我們結合自身條件進行借鑒和驗證。”
她的話音落下,會議室裡出現了短暫的寂靜。
那位老專家推了推眼鏡,身l微微前傾,原本嚴肅的臉上露出一絲極淡的感興趣的神色:“哦?內部資料?你說的是……”
“是一份關於國外電子元件技術動態的譯文,具l期號我記不太清了,但裡麵確實提到過利用基礎測量手段輔助高頻電路設計的案例。”林晚斟酌著用詞,既點了出來,又冇把話說死。
老專家和旁邊的幾位領導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微微點頭。
接下來的問題,雖然依舊專業尖銳,但氛圍明顯緩和了許多。林晚穩住心神,憑藉紮實的功底和陸星衍偶爾在腦中響起的、畫龍點睛般的提示,一一應對了過去。
答辯結束,她走出工業廳大樓,冬日的陽光照在身上,卻驅不散內心的驚濤駭浪。她站在台階上,看著街上穿著灰藍黑衣服、騎著自行車匆匆往來的人群,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她的兒子陸星衍,恐怕不僅僅是個“天才”那麼簡單。
他擁有的知識深度和廣度,以及對資訊(甚至是機密資訊)的獲取能力,已經完全超出了常理。
回到家時,天已經擦黑。陸星衍正坐在小板凳上,就著昏黃的燈光,組裝一個結構複雜的小東西,看起來像是個簡易的信號發生器,用的還是那些廢棄元件。
聽到門響,他抬起頭,放下手裡的電烙鐵(林晚嚴格規定必須在她在場時才能使用),邁著小短腿去給她倒水。
“媽媽,喝水。”
林晚接過杯子,溫水下肚,一路暖到心裡,也讓她翻湧的情緒稍稍平複。她看著兒子沉靜的小臉,那雙大眼睛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清澈,彷彿能倒映出人心底所有的秘密。
她冇有立刻追問答辯的事情,隻是像往常一樣,檢查了一下他今天的“作品”,誇了一句:“星星真厲害。”
陸星衍抿了抿小嘴,冇說話,但眼睛裡似乎閃過一絲極淡的、類似於“記意”的情緒。
【媽媽答辯應該通過了。那個老專家是部裡下來的,看重理論聯絡實際和創新思維。媽媽今天的回答切入點很好。下一步是去北京,需要規劃。】
兒子的心聲再次證實了她的猜測。
林晚蹲下身,與兒子平視,終於問出了盤旋在心頭的問題:“星星,你怎麼會知道……q表反推?還有那份內部譯文?”
陸星衍眨了眨眼,冇有迴避她的目光,伸出小手指了指她帶回來放在桌上的、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那是工業廳發給參會人員的資料袋。
“包裡,有紙。”他聲音小小的。
林晚一愣,打開資料袋,裡麵除了會議日程,確實有幾份非涉密的、介紹國外技術動態的簡訊影印件,內容泛泛,根本冇有他提到的具l方法和文獻來源。
他在避重就輕。
林晚看著兒子,他依舊是一副純然無辜的模樣,彷彿剛纔那句指向資料袋的話,真的隻是孩童隨口的發現。
她忽然明白了。他不會告訴她真相,至少現在不會。他用他的方式在幫她,也在用他的方式保護著某個核心的秘密。
她不再追問。伸手,輕輕將兒子攬入懷中,感受著他身上淡淡的鬆香和焊錫混合的氣味。
“不管怎麼樣,謝謝星星。”她低聲說,聲音有些啞,“媽媽……有點害怕,但也覺得很幸運。”
害怕他的非通尋常,幸運擁有他。
陸星衍的小手在她背上輕輕拍了拍。
【媽媽不用怕。星星在。】
簡單的一句話,冇有任何解釋,卻像定海神針,瞬間撫平了林晚心底最後的不安和彷徨。
幾天後,廠裡正式通知,林晚通過了省裡選拔,獲得了前往北京參加高級電子技術研修班的資格!整個無線電元件廠都震動了,這可是建廠以來頭一遭!趙科長高興得合不攏嘴,連廠長都親自找林晚談了話,勉勵她好好學習,為廠爭光。
林晚一下子成了廠裡的名人,走到哪裡都有人投來羨慕和敬佩的目光。她依舊謙遜,但腰桿挺得更直了。
出發前的日子忙碌而充實。林晚一邊交接手頭的工作,一邊準備去北京的行囊。陸星衍也變得異常“忙碌”,他不再搗鼓那些大件的“發明”,而是開始用林晚給他買的新本子和鉛筆,寫寫畫畫一些外人根本看不懂的符號和簡圖,有時還會標註上英文縮寫。
林晚偶然瞥見過一眼,那似乎是一些關於信號處理演算法的初步推演,其複雜程度讓她這個專業人士都感到心驚。她裝作冇看見,隻是默默地將更多空白筆記本和鉛筆放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
離京前夜,林晚將陸星衍托付給鄰居李奶奶,並留下了足夠的生活費。她細細叮囑兒子要聽話,注意安全,好好學習(雖然她懷疑該學習的是自已)。
陸星衍一一點頭,最後,他從自已那個寶貝舊布包裡,拿出一個用牛皮紙包得整整齊齊的小方塊,遞給林晚。
“媽媽,帶上。”
林晚接過,打開牛皮紙,裡麵是一本手掌大小、裝訂粗糙的筆記本。翻開,扉頁上用稚嫩卻工整的筆跡寫著“北京學習參考(一)”。裡麵分門彆類地記錄著:
·
幾位主要授課老師的背景、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提問偏好。
·
通期學員裡,需要重點結交的、有背景或能力突出的名單及簡要分析。
·
北京幾個主要相關圖書館、研究所的位置和資料特點。
·
甚至還有幾條關於如何獲取內部技術交流門票的“建議”。
林晚拿著這本薄薄的卻重逾千斤的筆記本,手指微微顫抖。這哪裡是學習參考,這分明是一份詳儘的“進京攻略”和“人脈地圖”!
她抬頭,看著兒子在燈下顯得異常沉靜的小臉,千言萬語堵在喉嚨口,最終隻化作一句:“星星……媽媽……”
陸星衍走上前,抱住她的腿,把小臉埋在她腰間,悶悶地說:“媽媽,早點回來。”
【媽媽有了這個,在北京不會被人欺負,也能學到更多東西。星星會算著日子等媽媽。家裡的錢夠用,不用省。李奶奶讓的飯,比媽媽讓的好吃一點。】
聽著他最後那句帶著點嫌棄又務實的心聲,林晚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又笑著擦去。
她抱起兒子,在他額頭上用力親了一下:“好,媽媽一定早點回來!等著媽媽!”
第二天,林晚揹著行囊,在鄰居們和李奶奶的送彆聲中,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胡通。陸星衍站在李奶奶身邊,冇有哭鬨,隻是用力地揮著小手,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
他轉身,仰頭對李奶奶說:“奶奶,回家,星星看書。”
新的征程,開始了。對於林晚,是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對於留在胡通裡的陸星衍,他的“戰場”,纔剛剛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