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197章 江北混戰(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197章 江北混戰(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江北東路的滁州、泗州、江浦等地戰場打的熱火朝天的,江北西路的無為州、安慶府一線那也沒有閒著。

當應天巡撫王國維得知無為州被革掃等賊攻陷之後,這王國維就迅速做出了反應。

王國維帶著他的標營以及應天總兵許自強部還有常州府守備朱士胤部、鎮江府守備項鼎鏞部以及蘇州衛指揮使包文達部,這一共加起來差不多一萬多兵馬過江討賊。

王國維命應天總兵許自強領標下五千兵馬在距離無為州正南三十裡處江邊的泥叉鎮登陸,在此地吸引那盤踞在無為州的革掃等賊前來阻擊。

然後這朱士胤部兩千官兵、項鼎鏞部兩千官兵、包文達部一千五百官兵總計五六千人在無為州西南方向三十裡距離泥叉鎮也隻有三十裡的劉渡鎮登陸。

等到那無為州的革掃諸賊與許自強部官兵在泥叉鎮大戰之時,這朱項包三部官軍從劉渡鎮上岸迂迴到賊軍的後方,與許自強南北夾擊,一舉擊潰這革掃諸賊收複無為州。

至於巡撫王國維本人則是帶著他撫標右營遊擊陳於王部三千官兵在安慶登陸,因為這安慶府境內就隻有安慶遊擊潘可大的兩千五百多營兵駐守沒有其他的營兵部隊。

所以這王國維擔心這萬一賊寇在廬州府、滁州、和州等地失利之後大舉東犯安慶,於是便未雨綢繆的將他標下的一營兵派到廬州府的廬江縣協防。

如果無為州那邊戰事吃緊的話,這陳於王部便從廬江縣往東去往無為州支援。

至於王國維本人到了安慶府與潘可大交代一番後便坐船回到了南京,無為州戰場這邊的指揮權則是移交了應天總兵許自強。

畢竟這巡撫本人要是坐鎮指揮的話,萬一打了敗仗那可就沒地方甩鍋了,所以這王國維直接溜回南京去。

為什麼這王國維有如此的自信能夠憑借著這一萬多的南軍擊敗革掃等西北大賊呢?!

其原因是今年年初反賊們掃了鳳陽又下江北劫掠一番之後,這朝廷在今年三月下令南京方麵整頓軍務,重新抽練南京的京營及駐防部隊還有衛軍。

南京京營池河營抽練兵馬一萬,提督杜弘域的標營練兵四千,副將薛邦貞、守備劉光輝各練兵三千。

南京神機營也練兵一萬,提督撫寧侯朱國弼標營練兵四千,參將徐元亨、遊擊高世龍各練兵三千。

這池河營主要練的馬步軍,不過由於南方缺馬所以這池河營主要還是以步軍為主,僅有的騎兵也隻是杜弘域的那一千多名騎兵家丁。

神機營練的主要是火器部隊但步軍也有不少,比例大概是在五五開左右。

這撫寧侯朱國弼的祖上就是在土木堡之變侯抵禦瓦剌入侵的戰鬥中立有大功的朱謙,景泰二年朱謙去世追封撫寧侯,後人世襲撫寧侯至今。

不過這些勳貴們傳承到現在早就沒有祖輩那麼勇猛,基本上都是一些廢物點心,這朱國弼同樣也不例外。

南京除了這兩大京營重新練兵之外,這南京的水師部隊也抽練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水師陸戰隊,在江浦縣的渡口西江口駐守由遊擊薛有年統領。

南京提督操江禦史所轄的水師艦隊也重新編練,應天府駐防水師兩營、應天以東的鎮江、常州各有一營水師,應天以西的太平、池州也各有一營。

應天總兵駐蘇州府的屯田衛所吳淞江所(今上海寶山),應天鎮下轄有水師部隊就在蘇鬆兩府,不歸操江都禦史管。

這六營水師總計共有帶有艦炮的大小戰船一百五十艘左右水兵三四萬人左右。

應天巡撫原來的標營隻有一個營三千多人,這回編練了兩個營六千多人,分彆由撫標左營參將蔣若乾和撫標右營遊擊陳於王統領。

應天總兵許自強部原來的三千人擴編為五千人,江南的蘇州、鎮江、常州、太平、池州等地也都分練營兵協防。

就連那南京兵部尚書的麾下也編練了一營三千人的兵馬由標將汪之斌統領。

這回南京方麵所整編的部隊大部分並不是新招募的士兵,而是由京營的原有營兵以及南京等地衛所中抽調的精壯。

不過這軍費則是重新攤派的,畢竟這舊餉舊糧那都是有去處的,即使這紙麵上的兵力都是虛的,但糧餉那可是都是實打實的進了一些人的腰包。

也虧得江南地區富庶,這攤派下去的幾十萬兩軍費並沒有造成江浙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民變事件出現。

不過這對江南地區的社會矛盾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這巡撫王國維標下的左營將若來部官兵是他原來的舊兵,而右營陳於王部則是他新招募的新兵。

這批新兵是基本上京營的舊兵也不是江南衛所的衛軍,而是王國維在蘇州地區招募的“良家子”。

這陳於王部除了一批中下級軍官是從其他部隊中抽調過來的之外,基本上都是自耕農或者是小地主以及作坊主的子弟出身,基本上沒有佃戶、雇工以及雇工。

這支部隊最為特彆的一點就是標將陳於王基本上營兵軍官出身也不是衛所軍官更不是勳貴之地,而是蘇州地區的一個業餘軍事愛好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君家中頗有餘財且從小喜歡舞刀弄槍,那弓馬武術自是不用多說,刀槍劍棍樣樣精通。

且還自學兵法竟然還琢磨出來一些門道,從那戚爺爺的兩部兵書中研究出來了營級戰鬥隊的訓練、後勤、作戰等方法。

當然,主要是此君家中有錢搞到一些名將對戚爺爺兵書的註解版本,這才讓此君無師自通搞明白了這些兵家之秘。

所以此君在得知南都整頓武備巡撫來蘇州招兵之後,此君便毛遂自薦找到了王國維,王國維考校他一番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破格將他從一介白身提拔為標將!

王國維對此君以及在那蘇州招募的良家子也是寄予厚望,所以就將這支部隊從南京派往了廬江縣,這個在江北戰場的一個中心地帶。

廬江縣北靠大彆山,南邊就是無為州的三公山,從廬州府往安慶府除了走長江邊上之外那就是走這廬江縣,廬江縣往西那就是安慶府的桐城縣。

所以這個地方的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必須得要派一員猛將駐守,在王國維看來,這個弓馬嫻熟能吹會說的小夥子陳於王肯定是一員猛將,能將賊寇給擋在廬江以西不使賊寇西犯桐城等地。

也正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南京方麵抽練了這幾萬官兵,而且還是足糧足餉官兵,這就讓南京方麵的一眾文官們自信心爆棚。

...

這王國維的想在江邊的泥叉鎮誘敵深入夾擊革掃諸賊的計策那是極好的,但是他忽略了賊寇未必按照他的計劃來走。

當時的賀一龍、張一川、慧登相等賊,正在無為州城內縱情享樂整天玩著女人喝著酒吃著肉打著牌,提前過起了當老爺的生活。

所以這城中的賊寇因為軍紀鬆弛,從軍官到士兵都在享樂玩耍,這就導致這許自強部從泥叉鎮登陸之後完全沒有察覺到。

這搞的許自強非常的納悶,他離著無為州這麼近,按照賊寇的厲害的敏銳性不可能發現不了他啊?!

一直到朱項包三路官軍在劉渡鎮登陸之後,這許自強終於坐不住了,然後派出細作進城打探,結果發現這幫子賊寇在城中玩的不亦樂乎,一點都不把他們當回事!

這可把許自強給氣的不輕,許自強心想你們這幫西北的賊寇難道就這麼看不起我們南軍的嗎?!

於是這許自強到劉渡鎮搖人領著這朱士胤、項鼎鏞、包士達三路官軍主動進攻無為州!

官軍這麼大的動靜,那在無為州都快玩成傻子的賀一龍、張一川等人終於是反應過來了,於是便迅速收攏部隊上城防守。

革掃等部玩了這麼長時間雖然軍紀鬆弛戰鬥力有所下滑,但是守住無為州城那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這許自強見久攻不下就領著這三路官軍坐船撤到了江南的池州府境內。

許自強撤退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見打不下來不想打了,而是這賊軍的主力鐵賊已經抵達了巢湖縣並將其攻克。

此時的時間也已經到了崇禎八年的十一月下旬。

鐵營這一路離著目的地巢湖縣是最近的,為什麼來的這麼晚呢?!

其主要原因是義軍南下之後,在他們的後麵來了追兵,這追兵主要是河南巡撫陳必謙所率的標營,以及河南總兵祖大弼部、新任的歸德參將陳永福部這三路人馬。

本來這陳必謙在洛陽待的好好的,但朝廷見賊寇盤踞在潁州多日也不是個事。

所以這兵部下令河南巡撫出兵從西往東,鳳陽巡撫出兵從東往西,兩路官軍東西並進夾擊在潁州的賊寇。

就在朝廷的命令下到兩巡撫手上的時候,這潁州的賊寇就南下了,鳳撫朱大典發揮主觀能動性派兵南下去救援被圍被攻打的江北州縣,沒有按照朝廷的命令來。

而河南巡撫陳必謙則是老老實實的帶兵前往進攻從潁州南下的賊寇。

所以這鐵營在從潁州抵達潁上縣之後,偵查到河南方麵有大量官軍來襲,於是就停留下來準備迎戰。

雙方在潁州至潁上縣一帶打了幾場中小規模的戰鬥,後來因為開封方麵告急陳必謙便帶著河南官軍回師援救。

那在嵩山的土寇李際遇與從大彆山區逃出來的“整齊王”張世顯、“拓天王”常國安、“四天王”張老四等幾路流寇一道進攻鄭州、中牟、滎陽等州縣。

中原主力當時已經被陳必謙全部調走,左良玉又在汝寧府趴著不動,所以陳必謙隻能率主力回師救援。

王鐵見河南官軍撤走之後便從潁上縣一路南下,在十一月底抵達了巢湖縣。

當前形勢圖

...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