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233章 情報部的討論
這名情報部的夜不收見李子建如此的激動便有些詫異,心想這晚上派哨探出營偵查不是常規操作嗎?!這以前也沒見鄭都司反應如此的大啊!
由於這合擊杜弘域的作戰計劃屬於最高機密,鐵營內部知道也纔不到十個人,這個情報部的夜不收自然是不可能明白這條情報的珍貴性。
這也幸虧剛才李子建營帳裡麵的燈沒有吹掉,所以進來把這個情報當麵彙報了一下。
要不然這名夜不收回來之後換一身乾淨衣裳又出去繼續盯梢,等明天白天交接班的時候把這個情況彙報給上級,然後由上級轉報給李子建。
這情報部門因為其特殊性,在管理上有些扁平化,越級上報和越級指揮都是被允許的,李子建本人都單線對接著官軍、官府中的一些重要間諜。
所以這名基層的夜不收才能直接來向李子建彙報,要是放在作戰部隊中,這種行為輕者挨巴掌重則打板子,哪怕是再大的事那也得一級級的往上報。
...
“是的,屬下看的清清楚楚,就是沿著滁河往西去的。”隻見這名夜不收語氣堅定的說道。
李子建一聽這話心裡便是一驚臉色大變,雖然鐵營總部這邊與王經緯、孔有德兩部已經斷聯了好幾天,但是李子建推測王、孔兩部現在可能已經到了卜集鎮。
因為如果出了岔子不能及時與總部這邊合擊杜弘域的話,王經緯那邊肯定會派人過來上報的,既然沒有上報那就一切正常。
這幾天杜弘域部的哨探每天都會沿著滁河往西進行例行偵查,對此李子建並沒有過多的擔心。
前天杜弘域的哨探甚至都超過四五十裡的正常搜尋範圍進行偵查,李子建對此也沒有太擔心,因為按照預定的作戰計劃,前天和昨天王經緯和孔有德還都沒有到卜集鎮那邊。
但今天王經緯和孔有德兩部人馬可都是到了卜集鎮,而在今天晚上杜弘域又恰好在這個點派出哨探。
這晚上派哨探偵查很正常,派哨探沿著滁河往西偵查也很正常,但這前後三件事加到一塊那就不正常了,所以這由不得李子建不擔心。
隨即李子建的表情便恢複了正常,然後便接著問道:“你說這些官兵都是一人雙馬,這些馬可都是快馬?!穿沒穿盔甲?!”
夜不收聽後仔細的回想了一下,然後便對李子建說道:“這穿沒穿甲屬下沒看清楚,不過想來應該是穿了的,但這馬屬下看的清清楚楚,那可都是一等一的好馬啊!”
“而且這些好馬應該是做騎兵的戰馬用的,哨探用的快馬雖然也應該有這樣的,但是像這種全部都用戰馬的哨探,屬下還是頭一回從這杜弘域的營中發現!”
“嗯!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李子建聽後擺了擺手對他說道。
等這名夜不收走後,李子建拿著油燈就朝著那書架走了過去,然後在那書架上瘋狂的翻著寫有“杜弘域部”四個字封麵的小冊子。
翻了大概有半個小時之後,那地上的小冊子撒落一地差不多有二十來本之多,等到李子建看完最後一本小冊子之後,李子建將這本小冊子往書架上一擱,然後便語氣堅定的說道:“這杜弘域部營兵沒有‘哨騎’!”
“哨騎”即由輕騎兵組成的哨探部隊,鐵營親軍部的騎兵就是原來的前營的哨騎部隊改編而來的。
而從剛才夜不收的描述來看,這支大半夜出營偵查的官兵是騎兵部隊,如此一來那這支官兵就不是杜弘域的營兵哨探而是他的家丁!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杜弘域大晚上的把家丁都給派出去了?!難道這杜弘域發現了什麼?!”
“不對啊!咱們好像也沒出什麼紕漏啊!”
李子建一邊在這營帳內來回走動,一邊自言自語的說道。
這官軍將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把家丁拿出去當偵查部隊用的,這哨探、夜不收雖然不參加一線作戰,但其傷亡率比起一線作戰部隊也低不到哪裡去。
這偵查部隊有的時候為了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往往遞近到距離敵軍不遠的地方偵查,所以經常會被敵軍發現,並派出精銳部隊進行截殺。
而這官軍的哨探還會麵臨地方的山賊土匪以及零星流寇的襲擊,當然,義軍的哨探也是一樣,也會被地方上的鄉勇和一些山賊土匪襲擊。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管是官軍的將帥還是義軍的掌盤子,基本上都不會讓家丁以及老本兵去充當哨探,畢竟這培養一個家丁/老本兵可不容易。
但如今杜弘域派出家丁去充當哨探,而且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沿著滁河往西而去,這就讓李子建懷疑鐵營的計劃被杜弘域察覺了。
明天就是鐵營總部與王孔二部以及馬守應、劉國能他們約定的合擊時間,如果這個時候出了岔子,哪怕是杜弘域提前半個時辰知道他的西邊有一路鐵賊殺過來,那這煮熟的鴨子可就飛了。
“來人,去把李虎、李熊還有李豹他們三人給我喊過來!”隻見那李子建突然對著帳篷外麵喊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遵命!”
在李子建帳外的衛兵聽到之後便立刻按照李子建的要求去喊人。
李子建讓衛兵喊的這三個人是情報部部務司的三名讚畫,也就是情報部的參謀人員,從這三人的姓和名就可以看的出來這三人與李子建有著某種關聯。
情報部下轄左右兩司以及一個軍機房,左司管轄在營的哨探、夜不收、細作,右司管理不在營的駐外細作以及流動偵查細作還有一部分在官軍官府中的間諜。
軍機房就是一個綜合情報分析處理中心,下轄有幾十名書辦、畫匠還有差不多十來名參謀人員。
不過剛才李子建僅叫了受他信任的三名參謀,因為這三人知道合擊杜弘域的作戰計劃,另外的七八個參謀並不知道。
這三人都是李子建收的義侄,由於李子建今年也才三十二歲,這三個人也都二十三四歲左右,所以李子建礙於年紀沒有收為義子而是收為義侄。
這三人並不是親兄弟也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甚至連“李”都不姓,李子建收他們當義侄的時候隻是給他們改了名,但這三人為了跟緊李子建的步伐,所以就把姓也改成了李姓。
這三人倒也不是李子建一手養大的孤兒,而是李子建在下麵發現的青年人才,為了籠絡他們為自己所用才收為義侄。
...
過了一會之後,隻見那李子建的營帳中便出現了三個穿著藍色棉襖的年輕人,雖然今年的暖冬白天可以穿單衣,但是晚上還是得穿棉襖的。
“拜見叔父!”
“免禮,都坐!”
客套了一番之後李子建便講剛才夜不收發現的情況告訴了他們,然後與他們三個一道在桌子上研究起地圖。
隨後李子建便對李虎問道:“阿虎,江浦那邊的情報由你負責,那**的官軍現在到哪裡了?!”
這李虎聽後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後便對李子建說道:“回叔父的話,截至目前為止,綜合我們在**的細作以及前協來報的內容來看,這**的官軍在昨天上午已經出動了。”
說到這裡,這李虎指向地圖上江浦縣北部區域的南京老山東段說道:“據情報顯示,**的官兵沒有沿著江北水路並進,也沒有沿著**到江浦的官道走,而是朝著南京老山的方向前進,現在已經進了山。”
“由於這南京老山的地方太大,我們的哨探和細作以及前協那邊,還不確定這**的官軍在山中的具體位置。”
這**的官軍雖然戰鬥力不行,但腦子還不是太蠢,畢竟這走江北的大平原容易被賊寇的馬軍給襲擊包圍。
所以這**的官兵便打算走山路,想依靠崎嶇的山路來對抗賊兵的馬軍優勢,同時也能短暫的躲避賊兵的耳目。
但這樣一來,按正常行軍速度本來在今天中午之前應該抵達鏡湖集附近的**官軍,如今依舊還在那磨磨蹭蹭的。
一旁的李熊聽後便對李子建問道:“叔父,難道這杜弘域大晚上異動與這**官軍的動向有聯係?!”
李子建聽後沉吟了一番,然後便說道:“這種可能性未必沒有,杜弘域那邊要是知道,我們收到**官軍出動的訊息,而依舊在這滁河南岸無動於衷的話,這就很難不引起他的懷疑。”
聽到李子建的話後,那出身夜不收的李豹,做了一個割喉的動作對李子建說道:“叔父,咱不管杜弘域的這支家丁到底是正常的偵查行動,還是衝著大總管那邊去的,為了以防萬一,乾脆把這家丁全給他做了!”
“不行!一旦要是有漏網之魚跑回去,那不就是告訴杜弘域在他的西邊有咱們的部隊嗎?!”一旁的李熊立刻反駁道。
李子建聽到這兩個義侄的爭論之後,便看向他的大侄子李虎問道:“阿虎,你怎麼看呢?!”
這李虎瞧了一眼他這兩個便宜兄弟,然後便對李子建說道:“回叔父的話,兩位弟弟說的都有道理。”
“這杜弘域晚上派出去的官兵可都是精銳,要將將其全部擒殺可不太容易,即使能夠全部擒殺,那咱們派出去的部隊必須得是其十倍以上。”
“可如果調動百人以上部隊出營,那極有可能會驚動杜弘域在咱們營寨外圍的探子。”
“一旦杜弘域知道這個情況之後必然會產生懷疑,畢竟咱們專門針對他派往西邊偵查的家丁,那杜弘域但凡腦子正常一點都會發現不對勁。”
“但如果聽之任之不管的話,那咱們的計劃也有被暴露的風險!”
“即使這隊家丁不往百裡外的卜集鎮的方向去,就在離著杜弘域營寨外圍四五十裡的正常範圍內搜尋,那明天白天大總管領兵奔襲也會在半路上被發現。”
“隻要杜弘域有半個時辰的時間反應,那咱們想要合擊杜弘域可就辦不到了。”
說到這裡,那李虎微微一笑對李子建說道:“所以這做與不做都有風險,還請叔父將此告知大帥,讓大帥來做選擇是最好的。”
“如果叔父自作主張出了問題,那大帥恐怕會怪罪叔父。”
...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