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322章 壽州淮河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22章 壽州淮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壽州。

此時王鐵已經領著親軍部外加騎兵營,還有情報部、憲兵部等一些鐵營總部直轄的單位抵達了這壽州淮河南岸的一個渡口處。

這壽州自古以來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兵法有雲守江必守淮,而壽州所處的位置就是在這淮河防線的西端節點,淮河再往西邊流淌就進入到大彆山區了。

所以這北方的軍隊南下攻擊南軍的淮河防線,一般都是以壽州為切入口,在攻克壽州之後沿著淮河往東打,將蚌埠、淮安這兩個淮河防線的另外兩個重鎮給攻克。

這淮河防線被北軍打穿之後,那南方的軍隊在江北將無險可守,隻能退到長江以南與北軍進行對峙。

不過今天的壽州已經被降級為一個縣,其主要原因是壽縣隔壁淮南市的大通區在近代發現了煤礦。

所以這淮南在古代原本隻是壽州下轄的一個鄉鎮,在近現代一躍升格成了一個低階市,原來的壽州則是被降為了一個縣。

...

壽州,元新渡口。

這元新渡口在壽州城以西十五裡處的淮河南岸,對麵就是潁上縣的曹集渡口,這裡既然能夠成為渡口那肯定河水流速比較緩慢且兩岸的距離比較短,此地兩岸之間的距離才四百多米不到一裡地。

王鐵率兵抵達這元新渡口的時候,剛好是盧老爺在鳳陽開商議鎮壓在江北到處的亂竄的賊寇軍事會議的的時候。

彆看王鐵這一路所率的作戰部隊僅一個部加一個營,且騎兵營還是營哨製小單位營,但王鐵這一路的輔兵及軍事人員可不少。

這親軍部的正兵有一千多人,輔兵有個五六百人,騎兵營的騎兵有一千五百人,但輔兵人數差不多有兩千人。

這騎兵營雖然在去年全椒縣十字鎮一戰折損了一部分兵馬,但是在圍攻滁州的一二月份這損失的騎兵不僅補了回來,而且王鐵還把騎兵營擴編了兩個哨,從原因的一千騎兵的編製擴充到了一千五百名騎兵的編製。

且這並不是騎兵人員擴編的極限,隻是騎兵營編製擴編的極限,因為鐵營沒有那麼多的戰馬以及質量合格的馬甲,所以隻能在騎兵營中擴編五百人的編製。

那段時間除了騎兵營擴充了編製之外,其他各營包括親軍部在內也有不同程度的騎兵擴充,親軍部原來一百人的騎兵編製也擴充到兩百人,但親軍部的總人數還是沒有變。

鐵營之所以能夠這麼大規模的擴編騎兵,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滁州聚集的幾十萬義軍中,有不少弓馬嫻熟以及原本就是官軍騎兵逃兵的流寇。

而當時鐵營的聲望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頂峰,所以這其他義軍營中不少弟兄直接就改換門庭投奔了鐵營。

畢竟這年頭出來混的誰不想跟著一個好老闆,誰不想這多掙兩個錢,誰不想能有一個好的前程呢?!

這還是王鐵顧忌到影響不好,在挖牆角的時候沒有做的太過分不是什麼人都收,以免引起那些人才流失的義軍首領怨恨。

要不然的話,鐵營在那段時間再搞一個能夠迅速形成戰鬥力的騎兵營出來都不是問題。

所以此次滁州會戰鐵營雖然在戰術上吃了敗仗,但是在戰略上可謂是賺麻了,崇禎八年一年因為幾次大戰損失掉的老兵,基本上都在那段時間給補了回來。

...

這除了正輔兵之外那情報部的細作、哨探外加憲兵部的憲兵一共也有個將近兩千人,這一共加起來就有個七八千人。

這七八千人如果要是在這渡口劃船過河的話,即使日夜不停的劃船那最起碼也得劃個四五天的時間。

再說這附近也沒有船給鐵營劃,因為那壽州的守將劉昌祚根據盧老爺的命令,已經將壽州境內的所有民用船隻包括商用船隻都給開到了鳳陽去,開不走直接就鑿沉到淮河裡。

王鐵這一路部隊的動向那盧老爺早就已經掌握了,盧老爺估計這鐵賊就是想在壽州或者是霍丘附近渡過淮河,而盧老爺自然也不可能讓鐵賊就這麼跑了。

雖然這沒有船過河那也難不倒王鐵他們,王鐵他們在抵達這元新渡口就已經知道這附近的船隻被官府給弄走了。

所以在到達這元新渡口之後,王鐵直接下令到附近的村子裡去拆房子,把那老百姓房子裡的橫梁、柱子、門板全部給他拆走,然後做成木筏子在這淮河兩岸的渡口之間搭建一條浮橋。

在這個拆老百姓房子的過程中,王鐵將隨軍攜帶的銀兩拿了出來,每棟房子賠個五兩銀子,這五兩銀子也足夠那些家裡被拆了梁柱門板的老百姓再去買一堆新的。

但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帆順風,畢竟這有的老百姓特彆迷信這個,認為這拆家中的梁柱不吉利,所以這在拆梁柱也是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衝突。

不過最終這些老百姓還是被鐵營弟兄們誠心所打動,主動的配合鐵營的弟兄把自家的梁柱給拆了,並協助鐵營的弟兄在淮河上架設浮橋。

這個過程雖然有被鐵營的弟兄拿著刀子強迫,但不管怎麼說王大帥還是給了錢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年頭給官府服徭役不僅被官府強製要求不說還得自己自備乾糧,而鐵營能做到給這些老百姓發錢那就已經是充滿了溫情。

所以這淮河兩岸的浮橋在軍民的協作之下僅用了兩天的時間便架好並通過了驗收。

...

潁上縣,曹集渡口。

這浮橋架好之後王鐵就領著親軍部的兩哨騎兵提前渡過了淮河,此時王鐵正與李子建還有楊雄、徐祖光帶著一群弟兄們全副武裝的騎在馬上看著那從浮橋上過河的弟兄們。

而王小靖、劉體福還有鄭彥夫他們三個則是在這浮橋的兩頭協調安排弟兄們依次過河,以及過河之後的安置工作。

由於這浮橋並不是用船隻串聯起來的浮橋而是用的木筏子,所以這浮橋的浮力就有些差,所以這弟兄們過浮橋的時候隻能是分段過橋,避免因為人馬物資太多導致這浮橋承受不住壓力直接解體。

王鐵看著那被弟兄們踩的是起起伏伏的浮橋,便語氣有些陰陽怪氣的對他身邊的徐祖光說道:“徐大主簿,那些幫咱們修橋的百姓你把銀子都發了沒有?!”

那李子建和楊雄聽到王鐵喊徐祖光“徐大主簿”就都笑了起來,而徐祖光的臉上則是有些尷尬。

因為這前天王鐵安排徐祖光算一下拆老百姓家的梁柱門板的賠償是多少,本來大概隻需要個五六千兩銀子,這徐祖光不知道怎麼算成了一萬多兩銀子。

最後那鄭彥夫覈查賬目的時候發現不對勁,於是便去找王鐵說明情況,要不然這多出來的銀子就可能被那些去發錢的弟兄給黑了。

緊接著那徐祖光便無比尷尬的對王鐵說道:“大帥,這回屬下都給算的明明白白,絕對不會多發更不會少發!”

王鐵見狀拍了拍徐祖光的肩膀,然後用那種長輩教育晚輩的口吻對他說道:“辦錯事了沒關係,這關鍵是要長記性,可不能再犯這種錯誤了,要不然這賬對不上,到時候你自己去找你老丈人說去。”

“看你老丈人到時候是從你老婆的嫁妝裡扣,還是從你彩禮上加!”

哈哈哈!~

王鐵這話一出這附近的弟兄們都跟著笑了起來,那徐祖光此時被大夥們嘲笑的也是滿臉通紅。

等王鐵跟大夥們笑了一陣子之後,那在王鐵身邊的李子建便對王鐵說道:“大帥,半個時辰前劉體純來了訊息。”

“這臨淮縣的兩路官軍有異動,劉體純為了避免在渡河的左翼遭到襲擊,所以這劉體純便按照第二套方案轉入揚州府去跟老回回他們聯營,伺機尋找機會轉入中原一帶去我們會合。”

這種情況也在王鐵他們的預料之中,要不然也不會有第二套轉進方案,聽完李子建的彙報之後,王鐵便便對李子建吩咐道。

“馬上給劉體純傳令,告訴他要小心謹慎不要被那老回回給賣了,以保持部隊的實力為第一要任。”

“同時在聯營期間也要注意一下個人態度,不要在言語和行為上得罪老回回他們幾個,切記不要像在滁州那段時間似的牛逼轟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

“好的!屬下這就派人去給劉體純傳令。”李子建亭湖點了點頭對王鐵說道。

這王鐵前麵的一段話倒還在情理之中,那為什麼後麵一句有一些莫名其妙呢?!

這主要是鐵營的那些軍頭們在滁州聯營期間以及在此之前,對待各路義軍首領的態度不是很好,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有些惡劣。

彆看王鐵在對待這些義軍首領不管實力大小都非常的客氣並充分給予其尊重。

但周兵、劉體純他們這些鐵營的軍頭們就就不一樣了,從來不拿正眼看這些義軍首領基本上是拿鼻孔看人。

畢竟鐵營有這個實力可以不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義軍首領當人看。

鐵營這些軍頭在王鐵麵前當孫子不敢造次,對營裡的弟兄們也不能太過分以免被打黑槍放冷箭,如此一來那可不得在外麵去耀武揚威找補回來?!

...

這些義軍首領要是說話說的讓周兵他們聽著不是很舒服,鐵營的軍頭們出口罵人都算是輕的,有的時候這些軍頭還動手揍這些義軍首領們。

王鐵與營中這些軍頭們的態度如此的反差,主要還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這如果把這些義軍首領看做信眾的話,那鐵營就是一座寺廟,鐵營的軍頭們那就是廟裡兩邊供奉的凶神惡煞的怒目金剛。

而王鐵就是那廟堂中間供著的那尊寶相莊滿臉慈悲的菩薩。

當信眾們進到鐵營這座廟裡來拜山的時候,首先碰到的就是那些凶神惡煞的怒目金剛,如此一來這些信眾們必然心生畏懼。

但當看到那廟堂中間慈眉善目的菩薩之後,這些信眾們心中必然會對這菩薩產生一種尋求庇護的依賴心理。

所以王鐵對周兵他們打罵其他義軍首領雖然在表麵上給予懲罰,但實則是在暗中縱容。

有一次這王鐵跟賀一龍他們幾個喝酒的時候,這賀一龍對王鐵說了一句不遜之詞,那在一旁的周兵直接就是一酒瓶子乾在賀一龍的頭上給他開瓢。

雖然王鐵當場給賀一龍道歉,並當著賀一龍的麵打了周兵幾十軍棍,但在事後王鐵暗中獎賞了周兵幾百兩金子。

這連賀一龍這種級彆的義軍首領都挨鐵營這些軍頭們的打,那馬守應、劉國能他們就更不用說了,就連那張獻忠都挨過劉體純的辱罵。

所以王鐵纔在給劉體純傳令的時候提醒他收斂一點,免得到時候得罪了馬守應他們被他們幾個合起夥來算計。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