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368章 盧氏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68章 盧氏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酒席上王鐵採納了李子建的意見往陝豫交界處的盧氏縣轉移,第二天一大早便從這陸渾村往嵩縣方向開拔,並在隊伍的前麵用杆子挑著那湯九州的人頭。

那嵩縣的守備和萬勝雖然沒有出城襲擾鐵營行軍隊伍的膽量,但也準備在鐵賊隊伍從縣城經過的時候開上兩炮,好向上麵表示他也“積極”的阻擊鐵賊從他的防區內過境。

這昨天孔尚興回到縣城的時候告訴這和萬勝說湯九州可能淹死在了河裡,當時那和萬勝有些不相信,懷疑是湯九州吃了敗仗拋棄營兵領著家丁跑路了。

因為這昨天跟著孔尚興一塊跑回縣城的隻有湯部的營兵,湯部的家丁不是被鐵營打死俘虜那就是跑的不見人影,所以和萬勝纔有如此懷疑。

但當那和萬勝瞧見鐵賊隊伍前麵用竹竿挑著的湯九州人頭之後,那在城頭上的和萬勝嚇的那是兩腿都在打顫差點癱在城頭上。

所以這鐵賊嚇的那和萬勝彆說是朝鐵賊的隊伍開炮,為了怕惹惱鐵賊,這和萬勝嚇的把他的將旗都給從城頭降他下來,以向鐵賊表示他無意阻攔其從縣城過境。

不過鐵營也沒有攻打嵩縣的打算,畢竟這嵩縣縣城城池修的高大堅固且城內有不少的駐軍,鐵營即使把他打下來那肯定有不小的傷亡。

鐵營從嵩縣縣城安全過境之後,一路往西水陸並進到距離縣城有八十裡左右的潭頭鎮,伊水河即是在這個地方改道往南流入到外方山深處的欒川境內。

同時伊水河在這個還有一條往西流入熊耳山名叫“小河”的支流,這條支流大概有一百多裡一直流入到盧氏縣境內熊耳山中的白土鎮,過了這白土鎮再往西走個一百二三十裡的山路那就到了盧氏縣城。

這條路線就是後世G344國道的原型,明代雖然在這條路線上修建有官道,但這明代技術條件的限製這基礎建設能力非常的差,再加上這些年來沒有怎麼維護所以這條路的路況非常的差。

這條路線的總長度加起來也不過兩百多裡,鐵營硬是走了七八天的時候,從五月末走到六月初才抵達那盧氏縣城,平均每天行軍路程僅三十多裡地。

之所以走這麼慢,除了道路高低起伏崎嶇難行之外,就是碰到了這夏季的山洪暴發季節,為了清理這道路上的障礙都花了好幾天的時間。

...

這鐵營抵達盧氏縣城之後,這盧氏縣城的地方豪強在城外那也已經是等候多時了,這些地方豪強準備好了酒肉糧草外加讓鐵營弟兄們樂嗬的女眷來慰勞鐵營的弟兄。

當這盧氏縣的豪強打探到鐵營在從嵩縣往盧氏縣進軍之前,這群地方豪強便聚在一塊商量對策,最後這盧氏縣的豪強一致認為這鐵賊雖然被盧老爺擊敗,但也並不是他們可以抗衡的。

所以他們一致決定開啟城門迎鐵賊進城,並奉上酒肉糧草女眷花錢買上一個平安,如此一來那鐵賊也不好意思在縣城內大搞零元購活動禍害他們的家產。

盧氏縣豪強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向鐵賊投降,主要還是這盧氏縣城已經在事實上脫離了大明朝廷的掌控。

那盧氏縣城隔壁的嵩縣自從設立守備營之後那好歹有官員敢來上任,以縣城為中心附近的一片區域基本上還處於官府的統治之下,也就那些偏離城區的鄉鎮被賊寇給占了去。

而這盧氏縣城因為河南省的財政實在難以負擔再設立一支守備營,所以這個陝豫交界處的山區縣城在沒有官兵保護的情況下差不多有十幾年沒有官員敢來上任。

就連本地官紳豪強也不敢到縣衙當佐貳官,縣衙的政務就靠幾個胥吏撐著,縣城的防務全靠這群豪強的家丁來維持,整個盧氏縣從縣城到城外的鄉鎮基本上已經是處於一個自治的狀態。

那嵩縣偏低城區的鄉鎮雖然處於土匪的勢力範圍之內,但嵩縣的土匪懾於嵩縣官兵的威脅,還是與傳統的土匪一樣把山寨設立在深山之中占山為王。

並沒有下山到村裡麵插旗子占地盤公然與官府叫板,而是在鄉村集鎮裡找幾個話事人替他們收保護費養活山裡的土匪。

但這盧氏縣城的鄉鎮就不一樣了,這縣域境內的鄉村集鎮都插著各路土匪的旗幟,山裡的土匪幾乎已經全部下山與官府公開的叫板。

那有的一個村子裡麵插著兩個不同土匪的旗子,村頭一個大王村尾一個當家,場麵相當的離譜。

稍微大一點的鄉村集鎮甚至還出現戰國七雄三國誌這種奇葩情況。

有一些在山區內封閉的村莊裡,甚至還有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稱王稱帝的土匪。

這些草頭王各種搞笑的操作那也是層出不窮瞧著令人忍俊不禁。

鐵營這一路到盧氏縣城的路上看到的景象那也是非常的熱鬨,這些土匪在山裡的時候就經常因為搶地盤乾仗,這下山之後那這乾仗乾的比在山裡麵還要頻繁激烈。

這幫土匪白天一塊下地裡麵去乾活,等到了晚上抄家夥搞偷襲的情況那是比比皆是,一天到晚的整的那叫一個熱鬨,日子彆提過的有多麼的緊張刺激。

由於這附近的土匪那基本上也都是本地人,這些土匪下山插旗占地盤之後,那也分不清楚誰是土匪誰是老百姓。

因為這一片地方的人拿起鋤頭刨地的時候是老百姓,拿上家夥戴上頭套那就是土匪,基本上已經是處於一個民匪不分的狀態。

這盧氏縣的鄉鎮土匪化那城裡也差不多,控製縣城的豪強自然也是土匪,不過就是掛著一個官方的頭銜隱藏的稍微深一點。

這些豪強之間為了爭奪利益那也是動不動就派出自家的家丁在大街上掄到開片,縣衙裡的胥吏看見了都躲著不敢管。

所以這盧氏縣到現在從鄉鎮到城區基本上已經是土匪化,說上一句“匪縣”那也不為過,總之從上到下那就沒一個正經人。

這盧氏縣之所以匪化,主要還是這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盧氏縣的位置處於秦嶺東段山脈之中沒有一片平原。

往北是崤山山脈,往東是熊耳山脈,往南是伏牛山脈,往西則是陝西境內的商洛山脈。

這盧氏縣那可謂是處於萬山之中,道路交通極其不發達,進來不容易出去也難,這交通不發達官府的統治力量也就越是薄弱,一遇到這種亂世匪化那也就是轉瞬之間。

對此洛陽官軍也曾經組織了好幾次對這盧氏縣土匪的進剿行動,但由於這地方已經是民匪不分,這官軍還沒有打過來,那從老百姓到地方豪強就已經將官軍的進軍路線泄露給本地土匪。

所以這洛陽官軍在經過幾次進剿無功而返之後這河南官府那也就不了了之,等到農民軍從河北渡河之後,那這河南官府也就更沒有精力去管了。

完全任由這盧氏縣的土匪野蠻生長,所以就導致了盧氏縣境內如今是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

...

這鐵營抵達盧氏縣城後受到了本地幫派的熱情款待,對此王鐵那也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不僅沒有進城搞零元購活動,甚至連縣城都沒有進。

在縣城外待了兩天采購了一批物資之後,直接就從縣城開拔往西繼續開拔到距離縣城有一百多裡的官坡鎮一帶。

那鐵營不進城待著也是有原因的,這地方民風過於彪悍全民皆匪家家戶戶那都備著刀槍,就連路邊的孩童嬉戲打鬨都拿著棍棒玩耍。

這王鐵他們雖然浪跡天涯多年大風大浪見慣了,但當進入這盧氏縣境內,也是被這裡的人文景象也震驚到了。

所以王鐵他們害怕陰溝裡麵翻船也就沒有進城去休整,以免這城中的豪強動員城內的百姓合起夥來算計鐵營,讓鐵營陷入這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無法自拔。

這鐵營害怕這盧氏縣的剽悍民風,那盧氏縣的豪強也怕鐵賊這幫凶名赫赫的流寇,畢竟這幫流寇下手實在是太狠,萬一惹怒了這幫賊頭,這賊頭直接下令屠城那他們也難以招架,所以這鐵營不進城那對雙方也都有好處。

不過鐵營不進城還有兩個原因,那就是這盧氏縣城所處的位置不太好,這縣城在洛河的北岸,而這洛河一路直通洛陽府城,水路距離僅三百多裡地。

這洛陽府城的官軍要是從洛陽坐船幾個晝夜行軍就能殺到縣城附近,到時候這城中的豪強與地方上的土匪配合官軍圍剿鐵營的話,那這對鐵營威脅那可就非常的大,搞不好還真有可能在這裡翻車。

這地方上的土匪雖然與官軍處於敵對狀態,但這敵友往往是可以轉變,就比如那嵩山的李際遇倒向了官府,這盧氏縣的土匪被官府策反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所以鐵營處於這安全上的考慮,也就往西一路轉進到與陝西洛南縣交界處的官坡鎮,這官坡鎮遠離洛河且又處於陝豫交界處,不用擔心被這官軍和本地土匪內外夾攻。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這官坡鎮處於一個道路交通的樞紐上,從官坡鎮往北有條長約三百多裡地的官道穿過崤山出北朱陽關到靈寶縣,這條路即是後世河南的S246省道。

從官坡鎮往南也有條大概三百裡的官道穿過伏牛山出南朱陽關抵達南陽府內鄉縣的西峽口(後世的西峽縣),這條路線就是後世河南省的S328省道。

這從官坡鎮往西到那陝西商州(商洛市)的洛南縣也有一個大概一百五裡左右的官道,即後世的G344國道陝豫交界段。

鐵營抵達這這官坡鎮之後,往北可以出北朱陽關到靈寶西進洛陽盆地,往南可以出南朱陽關進入南陽盆地,往西的話也可以經洛南至商州走武關道進入到關中平原。

等於說鐵營到了這官坡鎮之後,也就把握住了一定的戰略主動權,同時也因為這地方交通發達可以派出細作去獲取這幾個方向的情報。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