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74章 盧象升追賊鄖西
那在穀城縣僥幸撿回一條性命的鄖陽巡撫宋祖舜以及那鄖陽副將賈一選逃回襄陽之後,立刻封閉城門並動員全城軍民上城牆協防,準備應對接下來獻曹諸賊的進攻。
那八大王、老回回、老曹操他們幾個在打下鄖陽府城開燒酒慶祝了幾天之後,便領著二十多營隊伍三四十萬義軍弟兄水路並進浩浩蕩蕩的順著漢江東下殺向那襄陽府城。
八大王率領的隊伍行進在這漢江南岸那隊伍就如同一條無窮無儘的長龍一樣,那在漢江水道中的義軍船隻就好像是水裡密密麻麻的魚群一般。
這鄖襄地界上,上一回反賊隊伍有如此浩大大聲勢,還是一百多年前的成化朝荊襄流民大起義的時候。
不過上一回是官軍攆著農民軍打,這一回則是反過來義軍追著官軍打。
這八大王領著幾十萬農民軍弟兄殺到襄陽城下打了幾天之後,八大王便放棄了進攻襄陽,轉而繼續沿著漢江南下前去進攻承天府。
這其中原因也很簡單,八大王雖然在穀城一戰殲滅了宋祖舜的撫標,但那賈一選的部隊基本上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
且這襄陽城中還有從鄧州撤過來的守備部隊以及原有的襄陽守備營,再加上那襄王府的護衛和襄陽衛駐城的衛軍,這總共加起來襄陽城內還尚有近兩萬部隊,城中的居民那也有不少動員幾萬精壯上城也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所以這襄陽城中雖然野戰的力量不足,但是防守的力量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讓八大王放棄攻打襄陽城的並不是城中的守備力量,而是那看著令人望而止步的襄陽城防。
這襄陽城長江防線西段的關鍵點點,是北方與南方交界處重要的軍事要塞,其內城的占地麵積雖然不大也就普通的州城級彆的麵積。
但是襄陽城的城防等級非常的高,就襄陽城的北門就挨著漢江以漢江做護城河,另外三麵護城河挖的寬度最低都在兩百米以上,且跟那漢江是通著的。
那八大王想要效仿鐵營進攻滁州時將滁州護城河的水排乾再行攻城的法子也是行不通,因為這襄陽城附近沒有低窪地帶作為蓄水池,且那漢江有潮汐現象,想要在護城河上築壩攔水也是很難做到。
至於那襄陽城的城牆那就更不用說,城牆內用石頭壘砌城牆外用青磚包裹標準的石頭城,城牆高度矮的地方最低也有十幾米高的地方將近三十多米,城牆的寬度也有將近十幾二十米,下麵打的地基那也是將近十米。
這八大王哪怕是把他領著的這幾十萬義軍弟兄全都葬送在這襄陽城下,那也未必能夠撼動這襄陽城一絲一毫,即使給八大王幾十門紅衣大炮八大王也很難做到,除非是開花彈火炮。
...
所以八大王略做一番嘗試之後也就放棄攻打襄陽,不過八大王對這襄陽也是十分有執念,為了攻克打下這襄陽城,八大王另辟蹊徑采取內部爆破的方法。
決定派出細作在城中長期暗中潛伏並逐步地下勢力積攢實力,為以後有機會內外合力奪下襄陽城做準備。
但這肯定不能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所以八大王決定先放過那在城中的大明藩王襄王爺,轉而去挖那大明朝的另一個祖墳顯陵。
那從武昌坐船領著撫標營西進到承天的湖北巡撫王夢尹聽說鄖陽兵敗之後,就預判到那獻曹諸賊打不下襄陽肯定會進犯顯陵。
於是這王夢尹就留在承天府與巡按餘應桂一道保衛朱家祖墳,同時王夢尹給那荊州、德安包括湖南地區的嶽州、常德等地駐軍傳令,命其火速領兵趕來承天護陵。
這幾個地方的官軍將領接到王夢尹的命令後不敢怠慢,畢竟這失陷祖陵的罪名是要掉腦袋的,所以這幾個地方的官兵劃著船日夜兼程的趕在八大王打過來之前抵達了承天府。
這也幸虧去年賊寇把那鳳陽的祖陵給挖了,所以這朝廷為了防止賊寇把承天的祖陵也給挖了,也就在這顯陵給修了一座軍事要塞級的陵城。
那八大王領著幾十萬義軍弟兄進攻那顯陵陵城久攻不下,所以這義軍的老毛病那也就又犯了,開始因為這攻城損失過大而產生內訌。
那“闖踏天”劉國能與八大王發生衝突負氣出走經德安府竄到河南的信陽一帶,過去跟著王鐵混的張一川也因為與八大王發生矛盾領著手下弟兄們竄到了荊州山中。
“老回回”馬守應也是受不了那八大王,也領著手下弟兄以及幾個小兄弟竄到了鄖陽去,在經過武當山的時候與當地道門養的民團發生衝突,老回回一怒之下把那永樂皇帝敕建的太和宮給燒了。
這八大王眼瞅著樹還沒有倒猢猻就散了,於是跟那羅汝才一合計,兩人決定放棄啃顯陵這塊硬骨頭,轉而是沿著漢江繼續東下,去打那江漢平原的核心城市漢陽府。
...
不過那八大王在領著老曹操他們幾個殺到漢陽城下的時候,那八大王他們就嚇的趕緊掉頭,然後往荊州、襄陽一帶的山區裡麵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誰把八大王嚇的像兔子一樣竄了呢?!
那在鄭州一邊養胳膊上的傷一邊監視豫西山區鐵賊的六省剿總盧老爺,在接到鄖陽巡撫宋祖舜第一次因回、曹二賊南北夾攻襄陽的時候,那盧老爺就預判到這湖廣官軍必然要吃一個大敗仗。
因為這盧老爺不僅對賊寇非常瞭解,對他的同僚下屬那也是非常的清楚,這鄖撫宋祖舜還有楚撫王夢尹是個什麼貨色他太清楚了,就這兩的本事肯定是玩不過那八大王的。
所以盧老爺在第一次接到宋祖舜求援的時候,那盧老爺就在調兵遣將準備南下去支援湖廣戰場,恰好當時盧老爺收到了賀人龍、白廣恩在陝北擊敗闖賊解除了延綏鎮威脅的訊息。
於是那盧老爺就當時在陝州的祖寬部、以及他的督標楊四恩部,還有那在汝州的羅岱部全部都給帶上從中原南下湖廣去剿獻曹諸賊。
盧老爺還給朝廷上書,將鎮守豫中地區的左良玉移鎮到豫南地區的南陽盆地去,同時還把那鄖陽、襄陽兩府以及他的老巢許州全部劃歸左大帥的防區。
並且盧老爺還向朝廷請示給左大帥放權,允許左大帥節製這三府一州副將級以下的守備部隊,讓這左大帥能夠放開手腳的剿賊。
這盧老爺對此那也看的非常明白,這要想馬兒跑又不想馬兒吃草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既然朝廷不能滿足左大帥錢糧上的需求,那就必須得給這左大帥一定的權力作為補償。
否則的話這左大帥乾完自己分內的工作那就什麼事都不管,坐看那賊寇在他的防區外麵到處鬨騰。
但朝廷僅同意了給左大帥加擔子擴大防區,並沒有放權給左大帥節製防區內守備部隊權力。
不過朝廷專門給這左大帥設立了一個在豫楚交界處剿賊的“援剿鎮”,並將原先跟著左大帥混隻有虛銜沒有正規編製的金聲桓、王允成、孔道興等一眾官軍將帥轉正,把他們的人馬納入到“援剿鎮”的編製下。
這個“援剿鎮”既不設兵備道也不設巡撫一類的文官統領,僅由內廷派一個太監來充當監軍,以及六省總理衙門派出的一個監紀文官。
這樣一來,這個“援剿鎮”實際上就是由左大帥從軍隊指揮到軍隊管理上一肩挑,也算是又打破了自土木堡之變以來軍鎮一級的統帥必須由文官來擔任的明規則。
不過朝廷那也是防著左大帥一手的,左大帥軍中不僅有太監文官監軍監紀防著左大帥搞事。
還有就是左大帥這個“援剿鎮”雖然是正規編製但是臨時性質的,等到賊寇被剿滅之後,朝廷隨時可以以地方無事將左大帥的部隊給裁撤。
在還有就是左大帥的援剿鎮不能統領防區內的地方守備部隊,如此那左大帥的手就伸不到地方上去,而地方上的守備部隊也能對左大帥產生製衡作用。
同時那左大帥的錢糧軍械等各種軍需物資需要地方官府供給,在財政上朝廷也是可以對左大帥進行鉗製,防止這左大帥有異心。
朝廷這各種手段多管齊下,任那左大帥再如何的囂張跋扈那也是跳不出朝廷的手掌心。
朝廷對於這給武將放權的問題,早在崇禎朝之前就有過討論,但朝中掌權的文官和皇帝都對曆史上的武將造反有心理陰影,所以對給武將放權這個問題從上到下都是持否定態度。
但這些年來朝廷在關內外戰場頻繁吃敗仗,所以這朝廷那也不得已放開這權力的一角,但並非全部放開,而是僅開放左大帥這一個特例。
而左大帥能夠獲得這個特例,主要還是他的乾爹是戶部尚書侯恂,他的後台是那兵部尚書張鳳翼。
有這兩人以及朝中收他賄賂的大員給他打掩護在朱由檢麵前說好話,所以這朱由檢就大筆一揮設立了這個不設巡撫和兵備道的“援剿鎮”。
上一個擁有這種權力的武將,還是那在東江開鎮的島帥毛文龍。
從事後諸葛亮的視角來看,朝廷給左大帥鬆綁無疑是一個錯誤的決策,畢竟這左大帥在曆史上崇禎朝後期和弘光朝的一係列騷操作可謂是將一個囂張跋扈的軍閥演繹的淋漓儘致。
但站在當世人的視角,左大帥並沒有那麼不堪。
這明軍將帥不聽節製的也不止左大帥一個,這種風氣也不是自左大帥開始的,但凡麾下家丁能打有點底氣的將帥現在都不怎麼聽文官督撫的命令。
明軍的軍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非常敗壞,左大帥的兵燒殺搶掠也不過是遵循明軍的老傳統,況且軍紀跟左大帥坐一桌的明軍將帥一抓一大把,在這方麵左大帥的惡劣行為也不怎麼突出。
左大帥養寇自重的行為相比較陝西那邊的秦軍還略遜一籌。
這左大帥最多也就是跟河南的土寇一起合夥做生意賺錢養兵,而那陝西的將帥膽子能大到收受賊寇的賄賂替賊寇辦事!
左大帥在戰鬥中保持實力的行為,那就更不值一提了,這年頭的明軍將帥有攤上事幾個不保持實力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左大帥確實是招安了不少反賊和逃兵,但可都是向朝廷上報獲得批準並且還授予了虛銜官職,雖然左大帥在暗中擴充實力但是到目前為止朝廷還沒有察覺到,也就左大帥的一些同行發現左大帥不對勁。
所以站在現在大明朝中君臣的視角看來,這左大帥與一般的明軍將帥沒有太大的區彆,甚至因為左大帥能打,朝中君臣對這左大帥的映像還不錯。
在原有曆史上左大帥正式軍閥化是在崇禎十一年之後,但隨著這個時空出現了一個不該存在的大型流寇集團,所以這就導致左大帥軍閥化的進度提前了不少。
...
這朝廷關於籌建援剿鎮的正式詔令還沒有下達,那左大帥就通過他在朝中的兩大後台,戶部尚書侯恂還有兵部尚書張鳳翼的密信。
左大帥在得知這個訊息後欣喜若狂高興的不得了,畢竟這實打實的權力那可比金銀珠寶更值錢。
於是左大帥便自告奮勇的跟著盧老爺一起南下收拾他的手下敗將張獻忠,並且揚言要把那八大王的腦袋拎下來給盧老爺當夜壺用。
那當時在漢陽的張獻忠聽說左良玉南下之後,立刻就嚇的跑進山裡麵躲著。
就這樣盧老爺領著左大帥、祖寬等眾官軍強將把那八大王、老曹操,一路攆到鄖陽與陝西興安交界處的山裡麵躲著瑟瑟發抖。
但盧老爺也沒有繼續往山裡領兵深入追剿。
因為這關東戰場從今年年初打到現在年中的七月初,這關東幾個省的藩庫、府庫已經被打的空的跑耗子,一粒糧食一分銀子都沒有,朝廷撥下來的錢糧那也早就用光了。
幸虧這盧老爺在鄭州待著的那段時間沒有閒著,找那開封府的周王帶頭捐了幾萬兩銀子,然後以此為由強迫中原地區的官紳一塊捐餉弄了幾十萬兩銀子充做軍費。
要不然的話這崇禎九年的六七月份,這關東地區的官軍定然也會出現像陝西三邊一樣爆發出大規模的兵變。
不過這盧老爺弄到的軍費也僅能維持官軍駐汛防守,要是進山搜剿的話,那盧老爺弄的這點子軍費可就不夠看了,還得繼續接著爆金幣。
可這時局已經沒有時間給盧老爺繼續爆金幣了。
...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