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78章 高闖王之殤(一)
這高迎祥決定前往陝北之後,便開始與高迎恩和高一功兩人商量具體的行動計劃。
緊接著隻見那高迎祥指著這書房內一麵書架對那高一功說道:“一功,你去找一下,有沒有從關中到漢中、興安一帶的詳細輿圖。”
“好的!”
高一功聽到高迎祥的吩咐之後,立馬便起身到書房內的書架上去翻找那些卷軸類的文件。
就在高一功去翻找輿圖的時候,那高迎祥對那高迎恩說道:“迎恩,你以我的名義向那王鐵寫一封信,告訴他我們準備翻越秦嶺去陝北支援李自成,就不跟他一塊聯營到河南去鬨騰,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說到這裡,那高迎祥想了想又補了一句道:“在信中姿態儘量放低一點。”
“嗯!”那高迎恩聽後點了點頭,然後那高迎恩便對高迎祥問道:“兄長,那要不要給李自成也寫封信?!”
高迎祥聽後這話後沉默了一會,然後便咬著嘴唇子對高迎恩說道:“我看還是算了!咱們這回去又沒安什麼好心,萬一叫那李自成給猜到了,搞不好會躲著咱們!”
“叔父,我找著啦!”就在高迎祥兄弟倆聊著的時候,隻見那高一功拿著一幅輿圖卷軸走到書桌前將那捲軸鋪開。
這輿圖開打之後,高家這叔侄三人便趴在桌子上開始研究起行軍路線。
三人研究了一會之後,隻見那高迎祥指著地圖說道:“這從關中往陝北去要麼走延南的鄜州一帶,要麼走慶陽府往延西去,這不管是走哪條方向咱們翻越秦嶺之後得在關中找上一個落腳點補給一番。”
高迎恩聽後點了點頭說道:“兄長說的沒錯,眼下咱們雖然打下旬陽補給了一些糧草,但是接下來一路上的消耗太大,
必須得在關中找一個地方再進行一波補給才行。”
說到這裡,那高迎恩指向地圖上的乾州對高迎祥說道:“兄長,依我看咱們應該在乾州這一帶落腳,在乾州補給完之後可以直接北上經邠州進入慶陽府,然後從慶陽府轉入到延西去找李自成。”
高迎恩的想法與高迎祥不謀而合,畢竟這延安境內這些些來被禍害的不輕,闖營要是走延安往陝北去可能出現糧草短缺的問題,而慶陽府被禍害的沒那麼重,走慶陽府缺糧的幾率相對來說小一些。
於是那高迎祥便點了點頭說道:“迎恩你說的正合我意,那咱們就在這乾州落腳補給。”
說到這裡,那高迎祥指向地圖上的秦嶺山脈繼續說道:“如今咱們處在秦嶺、大巴山夾縫之間的群山之中,道路崎嶇難行不說營中的糧草還有些不足,所以咱們這回翻越秦嶺必須得要分開行動才行。”
對於高迎祥分兵的提議不管是高迎恩還是高一功都是點頭讚成的,這闖營的戰兵雖然隻剩下一萬出頭,但是加上家眷和輔兵、工匠就差不多有兩萬七八千人了。
這要是放在過去闖營兵精糧足的時候分不分兵也無所謂,但現在為了能讓部隊快速翻越秦嶺抵達關中,那就必須得分兵加快行軍速度減少部隊的消耗。
那高迎祥見他們兩都點頭答應,於是高迎祥便將他的分兵轉進計劃給說了出來。
隻見那高迎祥在地圖上的旬陽縣到西安府的藍田縣之間劃了一條線,然後對那高迎恩說道:“迎恩,你領三營五千人馬外加咱們一半的家眷和輜重走這庫穀道。”
“從旬陽縣往北經鎮安縣、乾佑關出秦嶺的庫峪口到這藍田縣,然後繼續往北尋找有利地點渡過渭水前往乾州。”
這庫穀道的關中的入口庫峪口在後世歸屬於西安市的長安區所轄,但在明代則是歸藍田縣所管轄。
給高迎恩安排完然後之後,高迎恩便一臉嚴肅的對那高一功說道:“一功,過去你老是說叔父我不給機會你曆練,這回叔父就給你一個機會!”
那高一功一聽他叔父這話,就知道這回他叔父是應該是要讓他領兵在外獨當一麵了,於是便非常興奮的點了點頭,一臉期待的看著他的叔父。
緊接著那高迎祥便在地圖上比劃了一圈,然後對那高一功說道:“一功,你這一路也領三營五千人馬外加一半的家眷和輜重。”
“你二叔走興安的庫穀道入關中,你這一路從旬陽往西經興安、漢陰、石泉、西鄉、城固、褒城,走褒斜棧道出秦嶺眉縣的斜穀關,然後從眉縣往西北方向去往乾州。”
高一功這一路看似比高迎恩走的要路程要遠一點,但是兩者之間所要承擔的風險則完全不一樣。
那在漢中的駐軍僅唐通一部不到三千人馬,鳳翔駐軍不過一兩千,高一功走褒斜道基本上是不會遇到什麼阻攔。
而高迎恩出了秦嶺之後可是直接就到了陝西的腹心地帶,西安府城眼皮子底下的藍田縣,到時候一兩場惡戰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高迎祥給高迎恩和高一功安排完路線之後,便將自己這一路的行軍路線告知他們兩。
“我這一路領兩營三千人馬,就不帶家眷和輜重僅攜帶半個月的糧草,從旬陽往西經興安、漢陰、石泉抵達洋縣的子午鎮,從子午鎮往北經子午道翻越秦嶺出黑水峪抵達鄠縣。”
“這子午道雖路途艱辛但離著關中近,但我這一路領少量兵馬可以快速通過這子午道進入關中,到時候也能替你們兩吸引火力。”
那高迎恩和高一功聽到高迎祥居然選擇走這子午道進入關中的時候,那叔侄兩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駭然之色。
這如今不管是高迎恩還是高一功那不是業餘軍事愛好者的水平,兩人都非常清楚走這子午道進入關中的風險有多麼的大。
畢竟這連當場的諸葛丞相都不敢走這子午道,而這麼多年來各路義軍南來北往翻越秦嶺也很少有走這子午道的。
於是這高迎恩便趕緊勸那高迎祥道:“兄長,萬萬不可啊!這子午道乃是兵家之絕地,您萬萬不能以身犯險走這條路!”
“是啊叔父,這自古以來少有人走這子午道入關中,實在是不行的話,叔父您走褒斜道,讓侄兒我來走這子午道。”那一旁的高一功也急忙跟著一誇勸道。
這子午道為什麼曆來很少有人走呢?!
這子午道雖然大大的縮短的秦嶺以南的漢中盆地與秦嶺以北關中平原的距離,但這條道路十分的閉塞沒有支線道路。
這不管是庫穀道還是褒斜道以及其他翻越秦嶺的道路,都是有幾條分叉的支線可以走,就比如那褒斜道可以往西轉祁山道,庫穀道可以轉往東轉藍武道。
唯獨這子午道沒有支線道路,從洋縣的子午鎮進入子午道之後,遇到山洪暴發衝毀道路的突發情況,要麼是掉頭回漢中,再要麼是清理道路繼續往前走,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
除此之外子午道還有一個要命的弱點,那就是這子午道沿途不僅沒有大型的城鎮,就連村落也非常的稀少,如果出現因突然情況導致糧草不足,那在這子午道中根本就地方去補給。
那庫穀道的中間有鎮安縣城、乾佑關城,褒斜道中有雞頭關、虎頭關、留壩鎮、太白鎮等等一些大型城鎮,沿途也是遍佈村落,即使不帶糧草進這兩條秦嶺古道,也是可以找到地方進行補給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兵家將這子午道視為絕地的原因,因為走這條路容錯率太低,稍有不慎不是被在古道中打埋伏沒地方跑,那就是因為糧草不足活活餓死在山中。
...
那高迎祥聽完這高迎恩和高一功的話後,擺了擺手示意兩人不要再說了,然後一臉堅定的對兩人說道:“都不要講了!我意已決就這麼定了!”
這闖營抵達陝南的訊息定然是瞞不過在西安的巡撫孫傳庭,那孫傳庭得到訊息後肯定是要調兵遣將堵截闖營翻越秦嶺進入關中平原。
而高迎祥就在賭,賭那孫傳庭不會想到他會領著一支部隊出這子午道,提前一步進入關中平原,打亂那孫傳庭的節奏,擾亂孫傳庭的全盤計劃,讓闖營的另外兩路部隊順利的翻越秦嶺。
這高迎祥不管是在闖營還是在高家都是一言九鼎的,不像鐵營那樣開個會吵翻天,所以那高迎祥堅持要走子午道之後,那高迎恩和高一功他們倆也就沒有繼續再勸了。
當然,這要是放在鐵營,王鐵說要領兵走險路大夥們也是不會勸的。
就比如這回江北大敗之後,王鐵選擇從壽州盧老爺眼皮子底下轉移,那下麵的弟兄們一個個都沒有任何的意見。
不過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差彆的,闖營這邊是下麵的人服從高迎祥這個統帥的絕對權威,而鐵營那邊則是把領導推到前麵去擋刀冒險。
高家這叔侄三人商量完轉進計劃之後,在第二天這闖營便分兵翻越秦嶺往關中平原挺進,而陝西巡撫孫傳庭安插在興安州的細作,以及興安州縣的官員也迅速的向在西安的孫老爺彙報這個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