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86章 盧象升進駐朱仙鎮
開封城南,朱仙鎮。
這朱仙鎮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代名鎮,最早在宋代之時便已經有記載,宋紹興十年嶽武穆王最後一次北伐,在此地大破金軍完顏宗弼部,自此朱仙鎮這個地名便被當世與後世之人所熟知。
雖然《說嶽全傳》這部小說還沒有出世,大但關於嶽爺爺的評書戲曲還是不少的,而這些評書戲曲中最讓耳熟能詳的就是“朱仙鎮大捷”。
朱仙鎮不僅是一座曆史名鎮,同時也是一個戰略要地,開封府城往南有一條寬闊的官道從朱仙鎮中穿過連線的尉氏縣,並一路往南延伸到許州分彆轉入南陽盆地和汝寧府。
控製了朱仙鎮那基本上算是控製了半個開封的南大門,之所以是半個,主要是這開封附近一馬平川,即使不走朱仙鎮這條官道,走鄉間的小路一樣也是可以繞過去前往開封城的。
但不管怎麼說,這朱仙鎮的戰略地位還是有的,所以自打宋代開始這朱仙鎮便已經修築城池挖掘護城河,其城防等級比一般的縣城都要高。
在明代朱仙鎮有一個開封宣武衛下轄的屯田千戶所,鎮中居民大部分都是軍戶以及軍餘。
鐵營抵達開封之後曾打算攻下朱仙鎮,但考慮到這朱仙鎮有準軍事化的武裝力量駐守,強行攻打即使能夠攻克損失也比較大。
再加上這鎮中並沒有多少錢糧可以搶掠,所以這攻下朱仙鎮也沒有多少收益相反還要折損不少弟兄,所以王鐵他們就選擇占據開封城北沒有駐軍也沒有築城的柳園鄉作為營地。
這盧老爺在料理完唐王那檔子奇葩事之後,便火速從南陽府領兵北上勤王入衛。
盧老爺勤王軍麾下的祖寬部多馬軍,所以盧老爺就帶著這祖寬部的兩千多馬軍及祖寬的家丁,外加一千多隨行押運輜重的民夫走在前麵抵達了這朱仙鎮。
那督標營楊世恩部還有山海關兵李重鎮部因為缺少騾馬牲畜,所以就速度稍微慢一些,目前還在那朱仙鎮後麵的尉氏縣境內慢吞吞的走。
...
朱仙鎮,嶽王廟。
這朱仙鎮作為曾經嶽爺爺大破金軍之地,鎮子裡麵自然是得修建了一座用以紀念嶽爺爺豐功偉績的廟宇。
明朝官方意識形態崇拜嶽爺爺,所以這座嶽王廟並非民間出資修建,而是朝廷撥款修的,並且河南官府還設立了祠祀官充當廟祝供奉祭祀嶽爺爺。
由於這朱仙鎮本身的占地麵積也不是很大,所以這也就限製鎮城中嶽王廟的建築規模,這鎮中的嶽王廟也就是一個麵闊三間的兩進院落。
目前的時間已經到了下午,盧老爺領著祖寬部在跑快點加把勁是可以趕在天黑前進開封城的。
但盧老爺考慮到後麵李重鎮部和楊世恩部走的比較慢,如果他這邊跑的太快容易造成隊伍拉的太長前後脫節。
所以盧老爺就下令祖寬部停在朱仙鎮等候在後麵的楊世恩部和李重鎮部,以免給那在附近的一群不懷好意的賊寇有可乘之機。
盧老爺安排好祖寬部在鎮子中的臨時營房之後,便帶著他的弟弟盧象同還有一群家丁提著瓜果貢品和香燭前來祭祀嶽爺爺的。
此時這嶽王廟內外已經站滿了隨行護衛盧老爺的家丁,隻見那盧老爺跪在嶽王廟前廳主殿中的蒲團上,手拿著一把檀香恭恭敬敬的在那裡對著神台上嶽爺爺的塑像叩首。
在行完三叩首之禮之後,盧象升起身一臉虔誠的將手中的一把檀香插在那供桌上的香爐裡麵。
做完這些之後,盧象升抬頭滿眼複雜的看向那神台上供奉的神態威儀的嶽武穆王像,盧象升看凝視了嶽王像許久默不作聲心中思緒萬千。
過了一會之後,盧老爺長歎一口氣搖著頭離開神殿來到殿外的院落裡麵,這院落裡麵兩邊種著好幾株梅花樹,此時尚未到冬季花開的季節,但此時已經是農曆的八月中旬,梅花樹在這秋季樹葉子已經開始枯黃落葉。
盧老爺看著那梅花樹上逐漸變黃的樹葉和掉在地上的一些樹葉,不禁無比感慨的說了一句道:“梅花尚未開,這樹葉便已經開始落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樹,因為這梅花樹就是先落葉再開花的,但很明顯盧老爺是在借物喻人,這喻的不是彆人正是他自己。
...
是什麼原因讓盧老爺如此感慨呢?!
由於這宣大總督梁庭棟防守不力導致韃子從宣鎮入關進犯畿輔,雖然現在梁庭棟還沒有被撤職拿辦,但朝廷那邊已經將接替梁庭棟的人選定好了,那就是這在中原地區剿賊有功的盧老爺。
並且盧老爺此時已經通過他在朝中的友人傳信得知了這個高階彆的人事調動訊息。
不過盧老爺很清楚,他被推舉為宣大總督並非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力強。
而是因為他自從上任以來不僅在河南、湖廣、南直隸等多處地方到處爆豪強官紳的金幣,搞的這地方上的官紳豪強對盧老爺怨氣非常的大,想辦法把他弄走的。
雖然他們對盧老爺的怨氣好,但盧老爺這人為官清廉做事滴水不漏沒有把柄落在彆人手上,所以這些官紳豪強也隻能乾瞪眼任由盧老爺魚肉他們。
這爆金幣倒也就罷了其實也沒什麼,畢竟這盧老爺爆的也不止一家兩家,平攤到每家其實也沒多少,把佃戶們的租子一漲又能賺回來。
關鍵是這盧老爺瞧見那陝西的孫老爺清屯清了幾十萬銀子眼紅了,於是便在今年的七月份也開始有樣學樣也準備大乾一場。
在豫中地區各州縣衛所清丈軍屯官田登記造冊,準備逼這些侵占軍屯官田的豪強官紳,退還所侵占的屯田和補繳曆年來的稅糧。
盧老爺的這波操作可把豫中的官紳豪強和衛所世官嚇的不輕,畢竟那陝西的孫老爺可是把這事給辦成了,且暫時也沒有受到政治報複。
而這盧老爺在過去有這方麵的經驗乾起這活來那肯定是輕車熟路,再加上這盧老爺位高權重,盧老爺要是鐵了心不怕罪人的話,那他們根本就沒有還手的餘地。
所以就在這豫中官紳豪強準備認栽的時候,那畿輔遭到韃子入侵各地兵馬勤王入衛的訊息傳到了河南,河南的官紳豪強立馬就發現了送走這盧閻王的機會。
想辦法把這盧閻王送到宣大去當總督,讓盧老爺去禍害宣大的官紳豪強和衛所世官。
河南官紳豪強這波操作屬實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於是這河南的官紳便給那內閣首輔溫體仁還有宮中的大太監行賄送禮,那內閣首輔溫體仁與東林黨本身就不對付,也想借著這個機會整倒這新晉的東林黨魁之一盧象升。
所以這溫體仁給崇禎說這盧象升練兵打仗的本事厲害,如果有他鎮守宣大那韃子絕對不可能再從宣鎮入關,宮中收了禮的大太監也幫著一塊說話,於是這崇禎就決定用盧象升接替死了的梁庭棟。
溫體仁這回推薦盧象升總督宣大與一年多前推薦盧象升總理六省剿賊是一個套路,其用意都是用來捧殺盧象升。
溫體仁作為首輔非常清楚,這明軍與韃子的力量對比,跟流寇與明軍的力量對比差不多太多,隻要韃子再從宣鎮入關那盧象升也不可能擋的住。
如果韃子再從宣鎮破一次關,那這盧象升就跟他的前任梁庭棟一個下場,不是自己動手自我解決,那就等著被送上菜市口砍頭。
就這樣,盧老爺被從中原調往邊鎮,盧老爺在豫中地區清理屯田練兵剿賊的計劃,那也隨著他的調任而人走政息。
因為這河南巡撫丁寶楨以及接替他擔任六省剿總的人,那是大概率不會冒著得罪一批人的風險去推行他遺留下來的政策。
...
所以盧老爺才會感慨,這梅花還沒有開,樹葉便已經落了。
此時的盧老爺看向那一棵棵的梅花樹就好像是看到了自己,自己這棵久經風霜磨礪的梅花尚未綻放,那樹乾上麵的枝葉便已經掉落下去。
盧老爺可以預感的到,他離開中原之後,這中原的局勢定然會是一發不可收拾,而到那個時候他這顆樹葉掉光了得到梅花樹,還會有再開花的那一天嗎?!
一想到這裡,盧老爺回頭看了一眼那神殿中的嶽王像,看到那嶽王的塑像,盧象升感覺自己就是那當初的嶽王爺爺,在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被十二道金牌給召回。
而盧老爺則是認為自己比嶽爺爺還要慘,嶽爺爺好歹還做出了一番事業被後人所傳唱。
而他盧象升這一年來也就打了幾場表麵上勝仗但實際於大局毫無益處,正準備要做點子於國於民有好處的事,可又被下麵那幫人使手段給搞走了。
這簡直比嶽爺爺被十二道金牌給召回還要讓他氣憤,所以此時的盧老爺那是滿腔的悲憤之情無處發泄,一身治國安邦的本領也無處施展,隻能黯然在這嶽王廟內對著嶽爺爺像神傷。
那在盧老爺身邊的盧象同,瞧著他哥盯著那嶽爺爺的塑像一動不動像是魔怔了一樣,為了怕他哥患上玉玉症,於是盧象同便出口開導了他哥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