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400章 勇衛四營南下剿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400章 勇衛四營南下剿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王鐵在與盧老爺結束會談之後,當天便領著弟兄們從開封拔營往西撤退,撤到了距離開封有兩百多裡地的密縣山區,也就是後世鄭州市下轄的新密市嵩山東部餘脈山區。

雖然王鐵在與盧老爺會談的時候說的那叫一個大義凜然,但是盧老爺該防還是得防著王大帥玩陰的,盧老爺等探馬來報鐵賊匪兵全部進山之後,才下令勤王部隊從開封柳園渡口渡河北上。

在會談的過程中王大帥並沒有像八大王他們那樣向盧老爺提要求,因為王鐵很清楚盧老爺做不了主,即使盧老爺能做的了主答應的條件那也不過是為了暫時穩住他罷了。

雖然王鐵很相信盧老爺個人的人品,但是王鐵不相信大明朝的官府信譽,所以也就沒有去多費口舌跟盧老爺談條件。

這場會晤僅不到半個小時便結束了,雖然王鐵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但盧老爺的態度則是相當的冷淡,哪怕是收了王鐵的錢糧之後那也沒幾句客氣話。

因為盧老爺是這個時代典型的士大夫,他著士大夫的清高與傲氣,他麵對貪官汙吏不會同流合汙,麵對盜賊匪寇那也一樣不會丟失體麵,同樣他麵對外敵入侵更不會卑躬屈膝。

哪怕是收了王大帥的錢糧那也是一副說教的口氣,而不是像那些為了安撫境內賊寇的官員一般,與盜賊一塊把酒言歡稱兄道弟喪失士大夫的體麵。

...

盧老爺領著楊世恩、祖寬、李重鎮三路勤王軍抵達畿輔之時已經是九月初,此時那韃虜阿濟格所率領的八旗韃子兵已經攜帶擄掠的人口牲畜錢糧出關回遼東虜巢。

所以盧老爺便失去了這個與韃虜一戰的機會,不過這機會還有多的是。

盧老爺抵京述職之後在京城閒住了半個月,朱由檢於九月的下旬正式下詔任命盧象升為宣大總督,盧老爺領旨後隨即走馬上任宣府鎮。

自此盧老爺與中原剿賊之事再無瓜葛,這宣大總督也是盧老爺人生與仕途的最後一站,在這裡他將繼續為大明朝發光發熱直到燃儘最後一滴血。

...

這盧老爺離開中原之後那中原剿總的職務自然是得需要人來接著繼續乾。

雖然這六省剿總位高權重看似手握重兵威風八麵,但從朝中到地方的官員都清楚,這個位置那不是燙手的山芋而是一顆點燃的震天雷,沒點本事的話大概率是會被炸成碎片。

這太平盛世各路牛鬼蛇神搶著乾的總督職位,到了現在從朝中到地方居然無人問津。

朱由檢幾次指派朝中官員前去上任,那被指派的官員不是裝病去不了,那就是直接上書說自己本事不行無法勝任,氣的朱由檢一口氣罷免了好幾個推辭的官員。

所以這六省剿總的職務暫時空缺,由新任的河南巡撫丁寶楨暫時代理,不過這丁寶楨這個代理六省剿總那也是形同虛設。

因為這丁寶楨威望能力都不行,彆說外省的驕兵悍將他使喚不動,就連他直接管轄的河南本地官軍那也對他的是陽奉陰違。

所以在丁寶楨代理六省剿總的這段時間裡,那中原各省的流寇和土賊日子過的都非常的滋潤,基本上沒有來自官軍的威脅。

其實朝廷也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選,隻需要打破祖製啟用武將領兵,啟用左良玉左大帥提督中原各鎮兵馬剿賊,那剿賊的效果估計比盧老爺乾的還要好。

隻可惜這大明朝的君臣既要放著武將掌權威脅朝廷,又要武將出力賣命剿滅內地流寇。

所以這大明朝的君臣在這種既要又要的想法指導之下,愣是讓六省剿總這個至關重要的職位空缺到明年的四五月份,差不多空缺了將近十個月之久。

...

這盧老爺北上勤王調任宣大不僅帶來了六省剿總空缺的這一個問題,同時還帶來了中原剿賊兵馬空虛的問題。

這遼軍祖大樂、祖寬、關兵李重鎮這三路人馬加起來雖然隻有一萬多人,但中原戰場能打的部隊除了左良玉也就他們這幾個,可以說整個中原戰場就靠他們幾個還有左良玉給支撐著。

本來這朝廷是想把這幾支關遼軍給打發回中原繼續剿賊的,但這幾支部隊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因為思念家鄉都不願意回去剿賊,哪怕是在關寧錦前線跟韃子拚命也不願意去中原,就連盧老爺來親自勸他們他們也沒用。

這在崇禎八年的時候,川兵鄧杞部因為營中長期在外作戰沒有回家導致兵卒心生怨恨,最終引發了房縣兵變燒死總兵鄧杞。

朝廷吸取了崇禎八年的教訓,見這三路關遼軍不願意回中原剿賊那也就算了,免得到時候激起兵變便宜了賊寇。

這關遼軍不願意南下剿賊,那他們的崗位還是得要填補的,可放眼當下的大明朝已經沒有多少多餘的兵力可以調往中原地區。

西邊的陝西三邊那不用說,雖然高闖賊被誅,但李闖賊現在鬨騰的比高闖賊還要厲害,所以這陝西三邊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抽調前往中原。

盧老爺新上任的宣大各鎮那就更不用說,韃子今年就是從宣鎮破的關,再從宣大調兵南下,那這宣大就成了韃子的廁所想上就上。

至於薊遼各鎮抽調的的兵力已經夠多了,現在寧夏的遼軍祖大弼部、南陽的左良玉部是從昌平鎮調的,滁州的關兵閻雄部等等很多現在內地的邊軍都是薊遼各鎮抽調的。

所以這薊遼各鎮已經抽不動了,再抽兵南下的話,那這薊輔的東北大門就成了韃子的第二個想來就來的廁所。

這薊遼、宣大、陝西都抽不了兵,朝廷自然也就隻能把主意打在京營上麵。

其實這京營也有一支部隊在關內,那就是駐守泗州祖陵的倪寵部,這倪寵部從從崇禎五年調往山西剿賊一直到現在都在關內打仗。

這京營少爺兵的戰鬥力拉胯的連一般的小毛賊都剿不動,朝廷派遣的京營部隊自然不會是這種少爺兵。

而是崇禎三年韃子入寇之後,朱由檢耗費無數錢糧和心血打造的一支由他這個皇帝直接掌握的精銳部隊,勇衛四營。

後世不瞭解曆史的人總是批評崇禎皇帝為什麼不組建一支直屬部隊,其實朱由檢搞了的,而且還搞的有聲有色非常的不錯。

這勇衛四營每營額兵三千人總共一萬兩千人沒有空餉,都是從薊遼各鎮營兵中挑選的弓馬嫻熟能征善戰的好兵,沒有用京營的那幫馬不能騎弓不能開的少爺兵。

營中軍官那也不是京營京衛的那幫隻會貪汙腐敗的蠹蟲,大部分都是薊遼各鎮中選拔的沒有背景從基層一刀一槍披上來的優秀軍官。

這些軍官那都是朱由檢親自挑選並親自接見任命,那對朱由檢的個人忠誠度是沒有話說,都願意去為皇帝賣命的那種。

就比如那周遇吉,在大明朝都已經到那份上了,山陝官軍望風而降的背景之下,這周遇吉依舊為朱由檢儘忠。

可見朱由檢虧待了很多人,但絕對沒有虧待勇衛四營的將士,要不然他們不會對朱由檢如此的忠誠。

這勇衛四營不僅官兵的待遇好,武器裝備那也是沒得說,四營官兵沒有純步兵全部都是馬軍,騾馬化程度比流寇都要高。

各營除了馬步軍之外還設有成建製的騎兵部隊和火器部隊,基本上是按照戚爺爺留下的兵書組織操練的。

兵部經過研究決定並報皇帝朱由檢同意,於崇禎九年的十一月,正式調發勇衛營南下剿賊。

以太監劉元斌為提督並領一營兵馬,太監盧九德為監軍,黃德功、周遇吉、孫元良為副將加援剿總兵頭銜各領一營兵馬。

其實朱由檢是非常不願意把這支部隊調往南方剿賊的,因為這朱由檢對文臣武將極度不信任,也隻有這他一手組建的勇衛營在身邊才能讓他有點安全感。

但目前的形勢已經是無兵可調,所以朱由檢也隻能是忍痛割愛將他耗費無數心血打造的一支部隊調往南方。

本來這內閣和兵部是打算按照慣例,選派兩名文官分彆擔任提督文臣和監軍禦史,但朱由檢堅持用太監領兵和監軍,不讓文官染指他的這支直屬部隊。

朝中的大臣那也不敢跟皇帝爭,隻能任由皇帝打破這個慣例用太監領兵。

這勇衛四營由於歸太監統領,所以這支部隊與六省剿總之間就沒有了統屬關係,雙方之間隻是合作關係,都歸於朝廷管轄。

那這樣一來六省剿總衙門沒有直屬部隊就成了一個空殼子(楊世恩部回楚之後回歸鄖陽鎮管轄),所以朝廷就開始有了增兵加強六省剿總實力的議論。

那河南總兵遼軍祖大樂部北上之後,這河南總兵的職務以及河南鎮標營的缺位就空出來了。

原河南鎮標營在前河南總兵湯九州革職之後繼續歸湯九州統領,嵩縣一戰湯九州被鐵賊擊斃,其部營兵逃亡者眾,河南原鎮標營那也就沒了。

其實這原河南鎮標兵大部分都跟著孔尚興一道去投了左良玉,但在賬麵上這支部隊已經消失了。

為了填補這個缺位和職務,所以朝廷便開始商討河南總兵的人選,這討論到最後居然弄了一個文官來當總兵!這人就是現任的淮揚巡按禦史張任學。

但張任學是文官不懂打仗,所以朝廷便將劃歸左良玉援剿鎮下轄的羅岱部改編為河南鎮標營,以參將羅岱為張任學的中軍坐營官,並調歸德參將陳永福為開封副將。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