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432章 準備召開英雄大會
這要說起來明末大彆山區的官匪鬥爭曆史那也是波瀾壯闊十分的曲折,大彆山的山賊土匪大概是在萬曆末年開始鬨起來的。
這萬曆朝的中後期吏治腐敗之程度比之現在不遑多讓,官府豪強對老百姓的盤剝亦是不比現在差多少,不過那個時候明朝的體量大還能撐的住,沒有爆發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和大規模的流民潮。
而到了萬曆四十六年遼餉開征之後導致全國大量農民破產,北方地區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流民潮,而這“黑頭獅”嚴威以及山中很多現在成名的土寇,就是那一波流民潮中湧現出來的英雄豪傑。
雖然這一波的流民潮規模非常大,但當時全國的四個大型流民蓄水池還處於未飽滿狀態,所以並沒有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些流民都消化在了這四個大型流民蓄水池裡。
這四個蓄水池就是陝西三邊的延安、慶陽山區,河南的豫西伏牛山、外方山、熊耳山、嵩山山區,楚豫川陝交界的大巴山、秦嶺、荊山區(鄖襄山區),以及這楚豫南直交界的大彆山山區。
天啟七年王鐵做賊的那個地方就屬於是延慶山區。
這以上四個蓄水池中除了陝西延慶山區那個流民蓄水池,因陝西的財政處於破產狀態無力大規模進剿之外,其他三個山區的土匪則是被當地官府下大力鎮壓。
以這大彆山區為例,相鄰的不管是南直隸還是湖廣或者是河南,當時的財政都非常的寬裕,尤其是南直隸現在都還非常的寬裕。
所以這當時大彆山區各省官府有實力派出大量官兵進山,並發動山區豪強組織民團協同官兵對這山區的土匪山賊進行鎮壓。
剿的當時山裡的第一批土匪那是損失慘重,一大半的土匪都被官府給剿滅,並且這種由本地民團配合官兵的高壓清剿模式一直持續到崇禎年間。
而像“黑頭獅”嚴威這後來做大的第一批土匪頭子,硬是扛住了官兵和民團長達將近十年的高強度圍剿,終於在那崇禎三年迎來了轉機。
因為這崇禎三年朝廷再次加派遼餉,將原來的九厘銀加到十二厘銀子,這一波操作直接就讓全國很多農民又破產,所以就導致崇禎年間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流民潮。
崇禎三年的這一波流民潮由河南、江淮以及湖廣往大彆山輸入了大量的流民,這一批流民的加入就像是及時雨一般,給那群如同即將枯死的樹苗一樣的土寇,注入了急需救命的水源。
而那大彆山各州縣官府因為年年進剿外加朝廷各項需求太大,直接就導致了財政狀況的急劇惡化,無力維持在山中的剿賊巨大錢糧軍費開支。
所以崇禎三年開始,這大彆山各州縣官府便不再主動的派出大規模兵力清鄉搜山打擊土匪,轉而是守住山中的重要據點以及各大關隘維係官府在山中的表麵統治。
這官府因財政壓力轉攻為守,而那得到流民補充的土寇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官府退縮的機會。
自崇禎三年以後,這山中的土寇頻繁出擊攻擊官府在山中的巡檢司、驛站以及鄉下的豪強民團,打的那官府勢力在山中那是節節敗退。
雖然這官府在山中的據點和豪強民團雖然經常被土寇給殲滅,但官府也沒有被土匪的猛烈反撲所嚇唬住。
土寇打死一個巡檢官府再派一個去上任,土寇打死一個驛丞官府又派一個去接著乾,土寇弄死一家豪強,官府幫忙張羅著籌集錢糧團丁組織還鄉團打回去。
雖然土寇此時占據軍事上的主動權,但此時的官府仍然在積極的調配各種資源維係在山中的統治,使雙方在這個時期處於拉鋸階段。
直到崇禎七年農民軍渡過黃河進入中原之後,中原各省官府麵對這幫流寇的巨大威脅,不得已隻能放棄在山中的統治,將有限的資源用於防範流寇的襲擾。
而隨著官府勢力退出山中,這幫山中的土寇就迅速填補官府勢力的空缺成為這山中的實際統治者,並且還效仿過去山中的豪強與外界做各種靠山吃山的生意。
那“黑頭獅”嚴威就是在崇禎七年占據了獅子寨,將那附近一片原本是本地豪強的茶場和燒炭作坊給搶了過來,並且順帶把客戶也給一起搶了過來自己發財。
這家夥本來的外號是叫“黑鬍子”,占了獅子寨那片好地方之後就把外號改成了“黑頭獅”。
雖然這兩三年官府偶然會組織官兵進山給這幫囂張的土寇一點厲害瞧瞧,但也未動搖這幫土寇在山中的統治地位。
...
這山中的土寇能夠堅持一二十年沒有被官府剿滅,除了崇禎年間的那波流民潮的助力,外加官府因為腐敗等各因素導致財政困難無力大規模進剿之外,那就是這山中的土寇有山中村民的支援和幫助。
這幫土寇殺人放火打家劫舍什麼壞事都乾算不上什麼好人,但是跟那官府一比,在這大彆山村民的心中無疑就是一群大善人。
那官府的賦役繁重壓的山中的村民們喘不過氣來,山裡的豪強那又如狼似虎肆意盤剝百姓,逼的山裡的老百姓那是一點活路都沒有。
進山搜剿的官兵那更是暴行不斷,像那些搶劫錢糧搶劫婦女借人頭立功這些明軍的常規操作就不用說了。
這幫官兵為了震懾山中的村民,隻要但凡村裡有通賊或者是做賊者一律全村誅滅,在天啟崇禎初年,這大彆山中不知道有多少村莊被這明軍給屠滅,死於官兵之手的無辜百姓更是數不勝數。
為了在這種惡劣的社會環境下生存下去,這也就導致了山中原本淳樸的村民變的奸猾起來,以至於出現白天下地乾活晚上拿刀做賊的離譜場麵。
最開始的時候,這山民們晚上做賊是報複那些白天在村子禍害的官兵,等到後來官兵收縮兵力不搞清鄉之後,這山民們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最後演變成了劫殺入山的行商誤入山中的遊人,造成了這大彆山全民匪化的景象。
...
彆看這山中的大小土匪實力不咋地綁在一塊那都未必能打的過鐵營,但是鐵營要想甩開他們控製這大彆山那也辦不到。
鐵營雖然在山外那幫流寇中有非常高的威望,但是對這山中的土寇來說可就沒那麼高的威望了,甚至很多交通閉塞資訊不發達的深山中的土匪山民都沒有聽說過鐵營的名頭。
所以鐵營這幫外來戶那就必須得找本地的土寇當合夥人才能在這裡站穩腳跟發展實力,這就如同朝廷在山外必須得跟官紳豪強合作才能穩固統治是一個道理。
如果把鐵營比作大彆山的“朝廷”,那這大彆山的大小土寇就是那山中的另類“豪強”,朝廷與官紳豪強共天下,而鐵營則與土匪山賊共大彆山。
...
這王鐵他們幾個一頓嚇唬外加一頓忽悠總算是把這“黑頭獅”給拉上了鐵營這艘船,王鐵告訴這黑頭獅,讓他去聯絡英山縣那一片的大小土寇,準備在半個月之後於英山縣的石頭咀舉行英雄大會。
這鐵營要是叫這些大小土寇來開會肯定沒幾個搭理鐵營的,如果鐵營派人上門威脅他們參加,這幫天不怕地不怕的土寇說不定還會把鐵營的使者給殺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黑頭獅這個在本地混了將近二十年的大土匪的重要性。
雖然這些土寇這幾年經常因為搶地盤爭利益大打出手火拚不斷,但相比於鐵營這個陌生不確定的流寇,這山裡的土寇更願意相信黑頭獅這個與他們打了多年交道的本地戶。
如果沒有黑頭獅配合的話,鐵營想把這山中的大小土匪聚集到一塊開會都辦不到,而連這種協商溝通的會議都開不起來,那就更彆提接下來的一係列掌控山區的操作。
這“黑頭獅”嚴威既然選擇了上鐵營這艘船那乾起活也是非常的賣力,嚴威回到獅子寨之後便廣發英雄帖給這英山縣的大小土寇,邀請他們於半月之後去石頭咀鎮開會。
在帖子中這黑頭獅也如實告知了英雄大會的發起人是鐵營的鐵大帥,他隻不過是作為中間人代為傳達。
所以這山中有很多土寇心中便有疑慮,擔心這鐵大帥設鴻門宴把他們做了,對於這些有疑慮的土寇,黑頭獅親自上門去做擔保打消他們的疑慮。
在這黑頭獅的不懈努力下,英山縣的大小土寇基本上都同意去參加鐵營舉辦的英雄大會,僅有個彆的頑固死硬分子不去參加。
這鐵營物色的合夥人肯定不會隻有“黑頭獅”嚴威一個,因為這家夥也隻是在英山縣有些影響力,出了英山縣去彆的地方那就不行了。
所以這以後鐵營還得繼續在山區各縣尋找合適的合夥人,把他們給拉上鐵營這艘即將麵對狂風暴雨的大船上來。
這對雙方來說是一個即是一個雙贏同時也是雙輸的局,如果鐵營贏了話,這些上船的人那就是開國功臣了,如果輸了那就跟著鐵營一塊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