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441章 糧餉議題(中)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441章 糧餉議題(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張應昌說完軍餉和賞錢之後,便開始給大夥們講口糧和安家糧。

“這騎兵的口糧每日是兩斤,操練日給口糧五斤,戰馬每日給馬草一束半(15斤)糧三斤,操練日給馬草兩束(20斤)糧10斤。”

“每月五日一操,折算下來騎兵月支口糧八十斤,戰馬月支口糧一百三十餘斤,月支馬草48束。”

這鐵營以及很多農民軍在崇禎七年渡河南下中原之前,給營中的戰馬或者是其他用途的軍馬很少餵食馬草的。

因為這陝西、山西、北直隸一帶植被破壞嚴重非常缺乏燃料,能夠作為馬草的粟米、糜子等農作物的秸稈大多都成為了燃料。

由於義軍又因為長期流動作戰飄忽不定,無法像官府那樣派出胥吏衙役在鄉間強製征調馬草,有穩定的馬草獲取途徑。

所以義軍獲取馬草非常困難,那也隻能非常奢侈的拿糧食的當馬匹的主糧喂馬。

但等到渡河南下中原之後這個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南方的很多大山植被覆蓋率非常的高,且南方冬季不是很冷對燃料的需求不大,民間對燃料的獲取途徑非常廣泛不必隻燒秸稈。

也正是因為如此,那南方的鄉村野外田間地裡到處堆的是秸稈草垛子,所以南下的農民軍便可以向村民購買秸稈來替代糧食喂馬。

鐵營這兩年來也是如此,不管是戰馬還是其他用途的軍馬都是喂的馬草多過糧食,而驢子和騾子隻要不拉車的連糧食都不喂隻喂草。

雖說這鐵營到了南方獲取馬匹的途徑減少了,但是這養馬的成本則是被打了下來。

但這也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馬匹難以適應南方的高溫天氣極其容易生病,王經緯他們幾個今年夏天在山中就熱死了不少軍馬。

...

“這步兵還有守兵的每日領糧米一斤,操練日支糧米三斤,五日一操每月一共是四十五斤糧食。”

這步兵畢竟不比騎兵,騎兵屬於是高階兵種戰場上的絕對主力,而步兵則是普通兵種上戰場填線的,所以兩者在口糧待遇和軍餉待遇上有差彆。

“這無論騎兵、步兵、守兵,都是按五口之家給安家的口糧,每月支糧一石到一石半,或按官價糧折現發八錢到一兩

安家銀。”

這來明軍當兵的那都不是什麼有錢人,那不是破產的農民就是家裡的地被衛所軍官兼並的軍戶,總之就是沒飯吃的人。

指望那一二兩的且還經常剋扣拖欠的軍餉肯定是養不活一家人的,所以朝廷那就必須得給這些營兵發放安家口糧讓他們的家人都有飯吃。

這要是讓營兵家裡人沒飯吃的後果,當下便可以體現的出來,義軍中前來投奔的官兵那不是全家被餓死完,就是在全家餓死完之前帶著全家來投奔。

至於朝廷為什麼不招沒有家眷的人來當兵,這樣可不就能省下一筆安家費嗎?!

這個可以參考一下各路義軍的人員組成結構,看看這些殺才們在在造反之前都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背景。

明軍官兵為什麼能夠忍受朝廷動不動拖欠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的軍餉,就是他們還有家人在,為了家人考慮他們也不得不忍著。

如果弄一群沒有家眷無牽無掛的好漢進入軍中,那朝廷莫說是拖欠軍餉幾個月大半年,軍餉慢到一天,那將帥督撫的人頭就已經掛到城門樓子上去了。

...

這張應昌說完口糧和安家糧之後便開始說起雜項。

“軍中不論步騎守兵,每月給鹽巴五兩或折銀,每給油菜銀2錢,初入伍的營兵給號衣兩件、五斤的棉襖一套、布鞋兩雙,以後每年發一件號衣一雙布鞋,棉襖則是三年一換,騎兵則是發皮靴一雙,三年一換。”

這張應昌說起前麵的軍餉賞銀口糧安家糧的時候大夥們還沒有什麼反應,但當張應昌說起這些雜項的時候,那二堂內曾經當過兵的弟兄便都沸騰了起來。

“他孃的!這鹽巴和食油、醬菜原來是上麵發啊!老子他孃的當兵的時候都是自己掏錢買!”

“什麼?!這軍服鞋靴也是朝廷發?!那軍中狗官從說是要自己出錢,每年要從老子軍餉裡扣好幾兩銀子!”

“你們這算什麼,我在陝北守邊牆那會,那狗官把棉甲當棉襖發給老子們,硬是按棉甲的價扣我們的軍餉!”

...

那張應昌瞧著這一屋子群情激奮的前明軍官兵心裡便捏了一把冷汗,張應昌心想他還有很多軍中原本不用他們出錢,最後卻要他們掏錢的違規操作沒有講出來。

比如這官兵的盔甲和軍械隻要不是故意損壞,在訓練或者是戰鬥中出現損耗,這個維修和替換費用是由朝廷承擔的。

而這下麵的官員為了搞錢,硬是把這個損耗費用攤派到普通官兵的頭上,諸如此類盤剝官兵的違規操作那是數不勝數。

張應昌心想他如果把這些黑幕全部都給講出來,估計這屋內的前明軍官兵恐怕會一擁而上抽他這個前明軍總兵的臉出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啪啪啪!

“大家安靜!”王鐵見這會場內又喧嘩了起來,於是趕緊拍驚堂木讓大夥們消停下來,聽到驚堂木的響聲大夥們便都閉上了嘴巴沒有說話。

待大夥們都安靜之後,王鐵便示意張應昌繼續講下去,隨後這張應昌便繼續開講。

“這明軍中還有一群特殊的官兵,那就是這家丁。”

“這家丁正式被朝廷承認是嘉靖年間的事,當時軍中各將帥的家丁都要在兵部登記入檔,這項條例延續至今。”

“雖說這家丁是由將帥個人招募訓練,但最初的時候這家丁糧餉和軍械、馬匹都是朝廷給解決,就連其編製也在營中,一直到萬曆朝都是如此。”

“也就是這二十多年朝廷因為國庫空虛,無力承擔將帥家丁的糧餉軍械、馬匹,所以也就由將帥自己出錢發糧餉購置軍械馬匹。”

“這萬曆年間,朝廷規定的騎兵家丁是三兩銀子一個月,步兵家丁是二兩八錢銀子一個月,其口糧安家糧雜項與營兵一致。”

這鐵營老本兵都已經裁撤張應昌為什麼還要介紹家丁的糧餉開支情況呢?!

主要是這鐵營還有私人部曲的存在,這鐵營目前養部曲的也就那幾個軍頭,而這些軍頭做了這麼多年的賊,搶了不知道多少大戶,家底那是一個比一個厚實。

所以這些人莫說是養五十個部曲了,就算是養上兩三百家丁也不是不可能,但鐵營要不了多久就要擴軍了,新從千總提拔上來的營將可就未必有這些老軍頭們有錢了。

這養上五十家丁,對很多新晉的營官來說肯定是吃不消的,到時候指不定就學著那官軍將帥將黑手伸向下麵的弟兄。

所以張應昌提了這一嘴是為接下來的一項議案做鋪墊。

...

待張應昌介紹完這明軍的糧餉情況之後便坐了下來喝茶,那王鐵便對大夥們說道:“諸位兄弟,都來說說看,咱們這個糧餉標準該怎麼定!”

王鐵話音一落,那在王鐵右一位置的周兵便咋咋呼呼的對王鐵說道:“大帥,咱不管怎麼說不能比明軍差,我看就按明軍這個標準來得了!”

“對對對!周營統說的沒錯,咱不能比明軍強,但也不能比他差!”

“咱出來造反可不就是因為領不到足糧足餉?!”

“是啊!糧餉都發不足誰他孃的出來當兵啊!”

...

周兵這話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就連這坐在桌子上的好幾個軍頭也都讚成周兵的提議。

對此王鐵也是沒有什麼意見的,相反王鐵還認為明軍的糧餉標準低了,不過考慮到現在才剛剛起步,所以暫時先就按明軍的標準來。

於是王鐵便笑著對大夥們說道:“那既然如此的話,這...”

“大帥不可啊!”就在這王鐵準備拍板的時候,隻見那王經緯站了起來出聲打斷他的話。

那王鐵見自己的話被王經緯打斷,便非常不爽的看向那站起來的王經緯問道:“怎麼了?!你不同意?!”

那王經緯見王鐵語氣有些不爽,於是便歎了口氣對王鐵說道:“大帥,要是按您這個發法,那咱營裡這點錢糧可經不起您的折騰啊!”

那王鐵聽後非常生氣的怒斥王經緯道:“他孃的!咱們搶劫搶了十來年了,結果到現在難道連這點糧餉都開不出來?!你這個錢糧總管是怎麼管錢的?!你把錢都管到哪裡去了?!”

這也不怪王鐵生氣,畢竟王鐵這回又沒有胡亂發錢,隻是按照明軍的標準來而已,而就這王經緯依舊反對,所以才讓王鐵非常的生氣。

那王經緯聽到王鐵說他“把錢管不見了”這話,心中那也是非常的委屈和生氣。

王經緯心想我他娘這些年累死累活的容易嗎?!你他孃的一句話就把老子這麼多年的辛苦全給否定了!你他孃的還是個人嗎?!

雖然王經緯心裡非常生氣,不過考慮到這裡人多,沒有當堂發脾氣跟王鐵吵,而是板著臉看著那二堂內的角落沒有搭理王鐵。

那王鐵見王經緯不搭理他也不理他而是在那裡抽著悶煙,就這樣這會場的氣氛因為鐵營的兩個頭領置氣變的沉重起來,大夥們都用眼神交流不敢說話。

...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