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457章 石頭咀鎮
英山縣,石頭咀鎮。
這古代地名中帶有一個「咀」字,就表明這地方是一個靠近河邊或者是大路邊上的大麵積突起高地。
這石頭咀鎮的西邊就是長江支流蘄水(稀水)河的一條大型支流西河,後世因上遊修建水庫的原因導致這西河的水流量減少河道變窄僅百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不到五十米。
而在明代這個時候這西水河的河道兩岸平均寬度在一百五十米以上,有的地方甚至有兩百多米寬,而在石頭咀鎮這個地方則是這西河河道兩岸最寬的一處河段。
也正因為如此這地方有一個貨運和客運碼頭,這從廬州霍山縣、河南商城縣以及安慶潛山縣那邊過來的行商遊人,都會選擇在這石頭咀鎮的碼頭坐船前往英山縣。
且這石頭咀鎮又是在英山縣通往霍山縣的官道上,大量東來西往行商遊人都會在此地歇腳休息,附近的山民們也都在這裡購買生活物品交易自家的山貨,所以這也就造就了這處水陸津要之地的繁華。
這石頭咀鎮在過去駐有巡檢司衙門,並且在鎮子外麵還修建了一圈帶有一定防禦功能的城郭,鎮子還有燒炭、炒茶、織布等各自作坊,以及大型的商鋪和交易市場。
但隨著天啟、崇禎年間山中盜匪蜂起戰亂頻繁,東來西往的行商遊人處於安全考慮便也就沒有冒險進山,所以這往日繁華的石頭咀鎮也變的衰敗下去。
鎮中的巡檢司衙門被內遷到了孔家紡,鎮子外麵過去修建的城郭也被官府和土匪共同有意拆除,防止對方據城而守。
城中的那些作坊也都不是乾不下去倒閉就是作坊主出於安全考慮遷到了縣城,剩下的作坊那也是十不存一隨時可能倒閉。
而那過去人來人往成交量驚人的商鋪和交易市場現在也變的是萎靡不振,一年到頭也沒幾單大生意隻是慘淡經營勉強維持。
過去那些依靠鎮子裡的各種生意討生活的老百姓,大多也因為經濟衰退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這些百姓那不是遷往他處謀生,就是在本地改行做其他的買賣。
石頭咀鎮,原巡檢司衙門。
由於這石頭咀鎮的在過去遠超一般集鎮的繁華,所以這過去的巡檢司衙門的規模也比一般的巡檢司衙門大。
這石頭咀鎮原巡檢司衙門是一個麵闊五間的三進院落,大概占地麵積有個三畝地左右,加上左右兩邊的廂房總共有將近三十間房子。
這衙門裡麵議事堂、會客廳、公房、倉庫、兵舍、吏舍、牢房等等一應俱全,簡直就是一個小一號的縣衙門。
不過這石頭咀鎮的巡檢司在過去也確實承擔了相當一部分英山縣衙的職責。
由於這崇禎七年石頭咀鎮巡檢司內遷到孔家紡,所以這巡檢司衙門也跟山中的很多巡檢司衙門一樣,都遭到了附近老百姓的「毒手」。
這巡檢司衙門內遷之時帶不走的傢俱全部都被老百姓順走,瓦片、房門、窗戶、磚頭、梁柱這些建材那就更不用說了,全部扒的是一乾二淨。
周兵領著左營的弟兄抵達這石頭咀鎮之時,四處尋找這巡檢司的駐地做中軍大帳,可找了一半天都沒有找到。
最後還是一個老人領著左營的弟兄在鎮子的北部區域,找到了一處長滿雜草小動物在裡麵四處亂跑,沒有房頂的夯土建築群,指著這地方說是過去石頭咀鎮的巡檢司。
左營的弟兄們見狀那也是極為的感歎,心想這山裡的老百姓看來不比他們山外的流寇差多少。
於是左營的工兵便將這巡檢司衙門簡單的清理了一番,在原來巡檢司一進院五間廳房的基礎上稍加修繕,作為左營的中軍帳以及周兵的住處。
畢竟這地方日後是那前協右營的地盤,到時候自然有白旺、郝搖旗手下的弟兄過來修繕。
此時的時間是中午的十一二點鐘,這冬季吃飯吃的時間早且多數人沒有午休的習慣,所以這周兵吃飯完之後便在這原巡檢司的議事廳內與左營的幾個軍官還有文員喝茶聊天。
此時隻見那屋內周兵坐在一張板凳上靠著牆邊,嘴裡叼著一根煙鬥,手裡拿著一份由鐵營總部那邊發過來的劄文看著。
鐵營目前的各項軍政業務的規模不是很大,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發行邸報和塘抄,日常的軍政要聞也就以這劄文的形式下發給各協各協的文武官員。
這屋內的另外幾人也都跟周兵一樣,不是在看著上麵發的檔案就是看下麵送過來的報告。
由於目前鐵營的公文製度剛剛出台,王鐵他們考慮到各級軍政官員的文化水平比較低,所以這公文的書寫形式一律不用文言文全部都用大白話,且能簡短就簡短,一句話能夠說完就儘量不繞圈子。
所以這以周兵的文化程度也是可以看的懂鐵營發行的公文的,此時這周兵手上這份劄付上就是一份總部最近的軍政要聞。
其中提到了王大帥秘密的接見了來自羅田縣還有英山縣以及麻城縣的商會行首或其代表。
雙方就大彆山中的茶葉、木材、藥材、皮貨等各種生意的合作事項展開了討論,並充分的交換了意見,就部分問題達成了基本共識。
王大帥之所以秘密接見這些人,主要是在這些人都是白道上的正經人,一旦這些人要是被官府發現和反賊有勾結,被官府辦一個通賊的罪名,輕則人頭落地重則全家死光。
不過這些人以及他們背後的人,為了掙錢也就不顧什麼王法不王法殺頭不殺頭了。
這周兵看完這份劄付後將其放在了身旁小茶幾上,一臉不高興的將嘴裡的煙鬥拿開,然後對在屋內的幾人吐槽道:「他孃的!不要老子們做生意,他們自己做的風生水起!」
雖然周兵在這裡很不高興的吐槽,但是大夥們卻不敢跟著幫腔,畢竟這周兵有那個底氣在背後罵,他們要是跟著一塊罵可能就要攤上事了。
那在周兵身旁看著文牘的左營監軍胡明德聽到周兵這話後,喝了口茶對那周兵笑著說道:「周兄,這上麵雖然禁了你們的生意自己做了起來,可終究這錢是進了公帑沒有進私庫,最後還不是充作糧餉發給咱們?!」
「您何必因為這點小事去置氣呢?!」
那周兵聽到胡明德這話後翻著眼睛沒好氣的看著他說道:「我說老胡,你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啊?!」
「到時候這些生意賺的錢能有幾個進營庫裡麵?!還不是大頭被親軍部那幾個卵子,還有王經緯身邊的一群雜種給揣兜裡!」
那胡明德聽到周兵這話後笑著搖了搖頭沒有繼續說下去,畢竟這再說下去可就有些不利於團結了,那周兵見胡明德不搭他的腔也就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隨後那在一旁桌子上與幾個文員書辦看著文牘的張良善,突然之間拿著一份英山縣那邊的移文來到周兵的麵前對他說道。
「協統,這白旺白營統移文來報,前協右營已經在英山縣已經完成了錢糧籌集工作和文員招募任務,在明天將會從英山縣水陸並進往石頭咀鎮開拔。」
「白營統請求我部能夠在沿途做好接應工作,避免前協右營輜重船和輜重車被附近的山賊村匪盜竊襲擊,最好是還能讓咱們派弟兄和牲畜幫他們一塊拉車拉船。」
說到這裡,這張良善看向這如同危房一般的巡檢司衙門笑著說道:「白營統還希望咱們把這衙門修繕一番,讓他們舒舒服服的住進來。」
那周兵一聽張良善通報的內容氣的那是火冒三丈,於是直接對那張良善叫罵道:「給白旺迴文,告訴這小子讓他有多遠滾多遠,滾到他老婆的懷裡吃奶去!」
哈哈哈!~
周兵這話一出這一屋子的弟兄們立刻便間便鬨堂大笑,這大夥們笑過之後,那張良善便對那周兵補了一句道:「這白營統在移文中還提到,給咱們送來了一千五百兩銀子、六百石糧食、三千束草料、三百匹棉布。」
「哼!算這小子有良心!」周兵聽後冷哼了一聲接過張良善手上的移文瞧了一瞧。
隨後這周兵便對這張良善吩咐道:「命令輜工部將能派出去的輔兵和騾馬全部派出去,前往英山縣協助白旺部拉運輜重,沿途的護衛任務由左部右司把總曹金龍負責。」
「至於這破衙門就彆管了,就這樣,反正到時候咱們也不住!」
那張良善聽到這話後麵露難色的對周兵說道:「協統,這衙門要是不修繕一番,到時候營裡開英雄大會上哪裡去啊!」
周兵聽到這話後立刻便對那張良善破口大罵道:「我說二狗子,你他孃的腦子有坑是吧?!這英雄大會在那裡開關你什麼事?!顯得你個狗日的能耐沒事找事是吧?!」
這張良善被周兵罵了一頓之後也就不再提這茬了,趕緊去辦公桌上與文員書辦一塊起草對白旺部的迴文。
而就在此時,那廳堂門口進來了一個藍衣白帽身材高大長相乾練的青年人,此人進門之後便對那周兵抱拳行禮道:「啟稟協統,咱們在山上的弟兄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