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481章 鐵營總部進軍潛山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481章 鐵營總部進軍潛山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王鐵在與周兵他們開完進軍霍山以及潛山的軍事會議後,第二天周兵的左協以及鐵營總部和親軍標營便從英山縣的石頭咀鎮開拔。

這安慶府的潛山、太湖兩縣,雖然跟英山縣的東南區域接壤,但兩縣的縣城之間並沒有直達的官道。

如果想要從英山縣城去往這兩個縣城,那隻能從英山縣往東出蘄水縣,然後南下蘄州順著長江水道走向經廣濟、黃梅、宿鬆抵達這太湖、潛山兩縣的縣城。

畢竟這明代的基建還是非常落後的,不像後世這大彆山內修的高速、國省縣道四通八達的,不需要繞這麼多的彎子。

周兵這一路的路況要好有一些,直接走官道前往霍山縣境內,但王鐵往東南方向進入潛山縣境內的路可就非常難走了。

英山縣東南,拖馬嶺。

此時已經是下午的四五點鐘,這冬季的十一月份天黑的比較早,這個點西邊太陽已經開始落山了。

這大彆山的植被大多數是那些非四季常青樹種,尤其是那針葉鬆的占比量最大,這到了冬季那些針葉種已經全部都枯萎了,鬆樹上的針葉和鬆球也大部分都掉在了地上。

那西邊的一抹殘陽的餘暉照耀在這大彆山中枯黃的樹木上,看著令人那是格外的壓抑與落寞,就彷彿是時間將要在這一刻結束一般。

此時那拖馬嶺附近的山道上麵,隻見那鐵營那鐵營的弟兄們正牽著馬在那山道上麵趕路,這山路蜿蜒盤旋起起伏伏,那鐵營的弟兄們行走在這裡山道就如同一些細長的線條一般。

由於這山道狹窄,旁邊就是深不見底的山澗和陡峭的山坡,所以鐵營的弟兄們那都是將盔甲和行囊放在馬背上牽著馬趕路。

而在這鐵營隊伍的中間和後麵,還有一些穿著平民打扮的人群在推著獨輪車為鐵營運輸著糧草和各種物資。

這王鐵所率的鐵營總部從羅田縣出發前往英山縣的石頭咀鎮是有直達官道的,所以當時鐵營運輸各類物資的車輛全部都是兩輪的馬車。

但這從石頭咀鎮往東南方向前往潛山縣因為沒有可供兩輪馬車通行的大路,所以也就隻能全部都換成靠人力來推運的獨輪車。

而這一路過來大量的人力和獨輪車全部都由,盤踞在英山縣東南區域的獅子寨和蕭家寨這兩家來提供。

這當坐寇的一大好處那就在這裡,隻要在這地方給坐住了,那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排程本地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己所用。

這要是放在過去,鐵營僅僅是改造兩輪馬車為獨輪車就得需要一段時間,因為這運力下降又得協調相當一部分的正兵去幫助輔兵去推車子挑東西,這樣一來弟兄們乾活累的個半死一天那也趕不了多遠的路。

原本這從石頭咀鎮到這拖馬嶺一百五十多裡的山路最起碼得要花個三四天的時間,但鐵營現在僅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趕到了這裡。

雖然此時鐵營大部分的部隊都還在路上走沒有抵達這拖馬嶺,但前鋒部隊已經到了這拖馬嶺的山頂上,並開始尋找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

那拖馬嶺的山頂上時不時的有樹木被砍倒在地聲音,以及石頭從那山頂上滾下去轟隆響聲,而那些冬眠的動物也被這些動靜給嚇的從洞穴裡麵竄出來。

但這些被驚嚇到的動物不是被鐵營的弟兄從火銃給打死就是被箭給射死,成為了今天晚上弟兄們加餐的美食。

此時那王鐵正與幾個人站在那托馬嶺山頂上被開辟出來的一片平地上麵,正在那山巔之上瞭望著東方向,西邊殘陽的餘暉照耀在這幾人的身上脫出了一道長長的身影。

隻見那李子建與張應昌兩人正拿著一張地圖,在那裡一邊比劃著一邊拿著望遠鏡瞧著附近,而王鐵則是正在與身旁的一個中年人交談著。

這個中年人看著麵相跟那蕭老頭非常的相似,此人正是那蕭家寨寨主的長子,專門負責協調幫助鐵營運輸各類軍需物資。

那蕭家長指著拖馬嶺的東邊那一片茫茫群山對王鐵說道:「大帥,過了這拖馬嶺往東那就潛山縣的地界了,這一片是那潛山縣下轄的青天鄉,過去這附近大概也就十幾個村子,但現在那就不知道有多少村寨了。」

這青天鄉位於霍山、英山、潛山三縣的交界處,是潛山縣最北端的一個鄉鎮,距離縣城大概有個一百五十裡的路程,得走好幾天才能到。

那王鐵拿著望遠鏡瞧著那東邊的茫茫大山,發現這大山之中有不少的村落,此時正值晚上的飯點,所以這肉眼可見那山頂上和山穀中升騰起了一陣陣的炊煙。

王鐵瞧了一會之後便收起望遠鏡對他身旁的蕭家長子問道:「蕭公子,您雖然是英山縣人,但您那地方跟這潛山縣是挨著的,您對這潛山縣這一片瞭解多少?!」

那蕭家長子聽後一臉陪笑的對王鐵回複道:「當不起大帥稱一句公子,小人雖對那潛山縣城那一片不太瞭解,但對從天堂寨到青天鄉這一帶還是非常熟悉的。」

說到這裡,那蕭家長子指向那拖馬嶺東邊,表情有些自得的對那王鐵講道:「就拿這青天鄉來說,她的北麵是一座名為黃蔭嶺的大山嶺,因此地多黃柏樹故有此名。」

「這黃蔭嶺的南麓有兩座規模不大不小的村寨,名為明家大寨和明家小寨,這兩座村寨相距不過五六裡的山路,且係出同源是一個祖宗。」

那王鐵一聽蕭家長子這話便一臉好奇的對他問道:「這即使一家一姓,為何又彆立兩寨分散家族力量,這在山裡豈不是自取滅亡?!」

那蕭家長子聽後一臉笑意的對王鐵回複道:「大帥這話那是問到點子上了,這明家兩房子孫在過去與我蕭家一樣,族中所有田地產業全部歸公有,不分嫡出庶出大房小房,有田同耕有工同做,有利同分有益同享。」

「家族子孫後代恪守祖訓親愛團結互幫互助,那就沒有為錢糧利益鬨過紅臉生過事。」

「可這花有盛開之日亦有凋謝之時,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族莫不是如此。」

「大概在三十多年前,這明家祖墳上冒了青煙,明家的長房那一脈出了一個進士!」

「這本來對明家來說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可那明家的長房仗著自己這一脈出了一個進士,便要重新『立族規』,將這家族的田地產業儘歸於大房的名下。」

「這當時明家偏房的子孫也沒有多想,畢竟這家族出了一個進士把田地產業掛靠在長房名下可以偷稅避稅,這對整個家族的長遠考慮那是有利的。」

「可沒想到這家族的族產轉移到長房名下之後,那所得之利益儘歸於長房,偏房的子孫淪為了那長房的佃戶傭工受儘盤剝,不複過去那般利益同享的豐足生活。」

「所以這自此以後這明家的兩房子孫便如仇敵一般,也正是因為這兩房子孫積怨太深,大概在天啟七年的時候。」

「這偏房的子孫也就那明家小寨,引外來的一夥土寇攻陷了那明家長房的大寨,將其二十多年積聚的財產全部洗劫一空。」

「本來這偏房的子孫估計也就是想搶長房一點錢,但這偏房引的那夥土寇下手太狠,殺了不少長房的子孫,那致仕在家的長房進士老爺,就是死在那場劫難之中。」

「自此,這兩房的子孫那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這將近十餘年見攻伐不斷死了不少人,不管是官府還是這山中群雄去說和調停,這兩房子孫那都是置若罔聞。」

哈哈哈!~

王鐵聽完這蕭家長子講完這明家子孫的故事之後便哈哈大笑起來,畢竟這種家族內部的抽象事情確實是太有樂子了。

那蕭家長子講完這明家的故事之後,這心中那也是非常得意的,這明家的人丁和產業不比他蕭家差多少,但論團結程度可就差遠了。

大概也是在幾十年前,他蕭家出了一個舉人,但出舉人的那一脈蕭家子孫,則沒有像明家出進士的那一脈子孫一樣趁勢坑害其他偏房的族人。

蕭家當時的族產雖然也掛靠在那個舉人老爺的名下,但實際則是由家族公堂的各房族老一道把持經營,還是像過去那樣利益共享沒有虧待任何出力的族人。

所以這蕭家才沒有在這啟禎年間的動蕩形勢中衰敗下去,不管是過去官府勢力在山中還是如今進山建政的鐵營,那都得拉攏這蕭家,即使那官府打回來了,那一樣也得繼續拉攏他蕭家。

說到這裡,那蕭家長子便對王鐵建議道:「大帥接下來若是經營這潛山縣,大可不必擔心這明家有什麼威脅,隻需要利用好這明家兩房的矛盾即可。」

隨後這蕭家長子便又話鋒一轉對王鐵繼續說道:「大帥需要擔心的則是另外一家村寨,這家村寨如果處理不好,那纔是對大帥威脅最大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