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777章 張道濬的計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777章 張道濬的計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周兵這話一出立刻將即將騷亂的隊伍給穩定了下來,弟兄們開始紛紛的議論起來。

“什麼?!竇莊還有糧食?!”

“應該有吧!我聽人說咱們攻下竇莊的時候那竇莊倉裡是有糧食的!”

“不會是騙人的吧?!”

“扯淡!你什麼時候見管營騙人!”

...

緊接著隊伍中輿論開始反轉騷亂逐漸平息,畢竟鐵營從王鐵到下麵的軍官還是有一定的信譽度的,說出來的承諾多多少少是對兌現,所以弟兄們還是很信任這些頭領的。

鐵營不像官兵那邊一樣,說著明天發餉銀能拖到明年去。

周兵這話其實也沒有騙人,竇莊確實還有糧食,那張家家大業大的,張道濬搬了兩三天也都沒有搬完,優先搬的是金銀珠寶古玩字畫書籍之內的東西,其次纔是糧食。

不過這糧食剩下的也不多了。

但不管怎麼說,有糧食在就能穩定人心,要不然弟兄們沒糧食吃可不管你什麼軍法和命令的,直接就跑路出去開搶。

畢竟大夥們出來造反就是為了口吃的活命,你要是不能讓他們吃飽飯,那麼他們就自己出去找吃的。

這個時候軍法的威懾力,長官的威嚴,在這個時候那就已經是蕩然無存!

周兵將部隊穩定下來後便沿著沁水縣河向東開拔,然後再沿著沁水河河道向南去往竇莊,此時竇莊內尚有左營的一哨兵駐守。

王光恩和賀宗漢兩人一見周兵的大營被燒也都跑路了,王光恩的大營在縣城西的玉皇嶺,回到大營的王光恩果斷帶著部隊往南方向陽城縣境內的深山中跑。

至於“活地草”賀宗漢則是往北跑,也就是沿著沁水河往浮山縣境內流動。原本在圍攻沁水縣城的三路賊寇,此時隨著周兵部大營被燒便頓時作鳥獸散。

...

沁水縣城東門城門樓子。

此時的東城門樓子上張道濬身穿盔甲趴在垛口上觀察著撤退的賊寇,然後看了看碧峰山方向還在燃燒的大火和冒著的濃煙。

而在一旁另一個垛口處趴著檢視賊情的沁水知縣此時臉上那是抑製不住的喜悅,於是便對一旁的張道濬說道:“張都督,賊寇大營被燒,此時正是乘勝追擊的時候啊!還請張都督發兵擊賊,本官親自為張都督在城上擂鼓助威!”

要是擱以前的張道濬聽到這話估計就腦門一熱帶著兵衝出去和賊寇決一死戰了,可這敗仗打多了那也是很鍛煉人的。

張道濬很敏銳的觀察到賊寇雖然在撤退,但是退而不亂,並且賊寇之甲兵並未卸甲且都佈置在後方,一旦他率兵追擊,必然會遭到賊寇反戈一擊給他來一頓迎頭痛打,說不定猝不及防之下還會讓賊寇掩殺進城把縣城給丟了!

所以張道濬根本就沒搭沁水知縣的腔,而是繼續趴著觀察敵情。一旁的沁水知縣見張道濬不搭理心中頗為惱火,但是也隻能忍著不敢發作。

這要是一般的武將知縣早就開口怒斥了,哪怕是總兵一級的武將知縣照樣敢不給麵子。

但這張道濬雖然是武將可人家是文官世家出身,家裡三代進士門生遍佈朝野,他一個小小的知縣根本就惹不起張道濬,所以見張道濬不搭理他也隻能是強顏歡笑。

隻見沁水知縣又笑著問道:“張都督,您看這賊寇是準備往哪裡跑?!”

聽到知縣這話張道濬瞥了他一眼不過沒有立刻回答他,而是繼續趴著觀察了一陣子,然後再起身說了幾句話。

隻見張道濬皺著眉頭看著沁水河道邊上的賊寇用一種頗為懷疑的語氣說道:“從這架勢看賊寇應該是沒有耍什麼花樣?!”

“花樣?!這能有什麼花樣?!”沁水知縣疑惑的問道。

張道濬聽後對著冷笑道:“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賊寇是故意將大營焚毀,然後假裝敗退引出我軍追擊,再設伏將我軍追兵一舉殲滅,然後返兵奪城!”

“啊!”

“這不至於吧?!”

一聽張道濬這話把沁水知縣還給嚇到了,心想剛纔要是真的追出去的話,萬一如同張道濬所說的那樣,估計他這顆人頭就不保了。

“不至於?!這周賊向來狡猾,什麼陰謀詭計使不出來?!”

說到這裡張道濬就想起了那日長子之敗,賊寇就是利用他乘勝追擊的心理將他的生力軍從中軍調出,然後以老本勁賊偷襲他的中軍,讓他大敗一場淪落至此。

所以這張道濬現在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怕周賊給他玩一出引蛇出洞再狠揍他一次。所以現在的張道濬那是十分的謹慎,可見張道濬的軍事能力還是有一定的進步的。

接著張道濬便開始分析的目前的情況來,隻見張道濬摸著鬍子眼神盯著山上說道。

“如果這周賊沒有玩花樣的話,那這襲擊周賊大營的就是駐守在浮山縣的猛忠猛守備,周賊輜重被燒其必奔往竇莊獲取糧草。”

說到這裡,張道濬眼睛珠子開始轉動起來,此時張道濬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反擊周賊的計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張道濬便對沁水知縣說道:“李縣尊,本將有一個想法,還請李縣尊能夠相助。”

“都督請說!”沁水知縣看著張道濬說道。

“這賊寇目前輜重被毀,而這賊寇人馬頗多每日消耗定是海量,這附近的村落又因去年兵災十不存一,賊寇想要獲取補給那定是難上加難!”

“此時附近有糧的地方唯有我竇莊,賊寇必然會在竇莊逗留些許時日商議打糧之處,所以咱們就趁著這個機會將周賊圍在竇莊活活困死!”

說到這裡張道濬臉上露出了一絲為難的樣子來:“李縣尊你也知道,本部團丁損失頗大,尚不敵賊寇,要想圍困賊寇需借兵而為之!”

張道濬一說到這裡沁水知縣馬上明白了,於是便立馬說道:“都督放心,我這就給知州大人寫信,將賊情給講清楚,請知州大人發澤州守備營助都督大人平賊!”

張道濬聽後抱拳行禮笑著對沁水知縣說道:“那張某就與縣尊一道聯名致信!”

...

隨後兩人便當場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然後給澤州知州寫信,寫完之後兩人都簽了名,然後蓋上縣衙的關防大印以及張道濬的私印。

這張道濬現在是戴罪之身應該在雁門關坐牢。雖然山西這一片的官場都知道張道濬私自跑出來組織團練剿賊,但這畢竟是不能擺到明麵上來的。

澤州那邊因為張道濬的一封個人信件就派兵出來,萬一出了點什麼事,澤州那邊甩鍋都不好甩。

所以澤州那邊不一定會因為張道濬的個人信件而出兵,拉上知縣一道的話,出了事讓澤州那邊有甩鍋的人,澤州知州纔有可能出兵。

彆看張道濬的軍事才能不怎麼樣,但是作為文官世家出身,這官場上的彎彎繞繞還是瞭解的。

本來這張道濬是打算和澤州守備營一道將周兵部圍困在竇莊的,結果沒想到還有一個意外之喜,那就是突襲周兵營寨的猛忠部居然從山上下來進城來了!

在張道濬看來這支援剿官兵能幫他襲擊賊寇大營解沁水之圍就已經很不錯了,根本就沒指望猛忠部能來與他一道圍攻賊寇。

不過這猛忠部下山進城的初衷並不是來幫張道濬的,畢竟猛忠也不知道這張道濬準備在竇莊包圍賊寇。猛忠下來是找沁水知縣和張道濬討要糧食的。

這山上一把火把賊寇的糧食全燒光了,猛忠部也沒有多少糧食,所以也就下來要糧。

不過猛忠在賊寇營寨中搞了不少金銀,但猛忠想著能白嫖一點是一點。

張道濬見狀當即就從自家庫房裡撥了一百石糧食給猛忠,然後邀請他一道圍攻賊寇,猛忠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就這樣兩人合夥商議明天一早突襲竇莊!

這沁水縣城走大路也就是沿著河道走差不多要走兩百裡左右才能到澤州,但是從沁水縣走山路經陽城縣然後再過河走山路到澤州的話一百五十裡都不到。

當天張道濬便派人熟悉地形且馬術好的團丁騎快馬抄小道去澤州,就在當天深夜將邀擊賊寇的信件送到了州城。

當天晚上澤州知州召集寧山衛(駐澤州)指揮使與澤州營守備來議事,最後一致通過認為應該出兵將此賊寇困死在竇莊。

於是便在第二天派澤州營守備劉自安率領麾下營兵七百、家丁兩百,然後寧山衛指揮使也派五百精乾的衛所兵由一千戶統領,總計約出兵一千四百餘人前往竇莊剿賊。

沁水這邊,張道濬從他家那剩餘的兩三千歪瓜裂棗一樣的團丁中選出一千人看的過去的精乾分子,然後加上他僅剩的一百多家丁,再加上猛忠部的六七百名官兵,一道總共是一千八百多人。

這兩路官軍一從沁水縣河往東至沁水河從北向南進攻竇莊,其距離大概是一百裡地左右。另一路澤州這邊西進至沁水河邊,從南向北突擊竇莊,距離也是在一百裡左右。

兩路大軍如果進展順利的話,以官軍的正常行軍速度將會在出兵之後的第二天中午抵達竇莊,對竇莊內的賊寇進行合圍。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