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885章 尋訪民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885章 尋訪民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待這老鄉家的大門開啟之後,隻見大夥們眼前便站著三個人,中間一人拿著一盞油燈滿頭的白發外加滿臉的褶子,一看就是一家之主。

旁邊左右兩人長的和中間這位老者十分相似,左邊一人年紀約三十歲出頭是一名青年人,右邊這人大概十七八歲剛成年的樣子看著稚氣未脫。

一瞧這三人的樣貌就知道三人的關係,中間一人應該是爺爺,那青年人看著不大可能是右邊這少年的爹,應該是家中的次子,而這右邊的少年可能就是家中的長孫了。

至於這戶人家的女眷和小輩這個時候則是都嚇的躲在房間裡不敢出來,即使出來的這幾人見著門外那一群凶神惡煞的流寇,也是嚇的直哆嗦。

也就中間那老頭經曆的多了還能撐著的住,他左右兩邊的次子長孫已經是開始抖了起來。

王鐵見狀便指著這兩人說道:‘你們兩個,回屋睡覺去吧,不用擔心,我們不殺人的!’

“謝...大王恩典!”

一聽王鐵這話這兩人直接就竄到了房間裡把房門給關了起來,躲在房間裡麵瑟瑟發抖,隻留下這老頭一個人麵對王鐵他們這群流寇。

此時老頭心中那也是慌的很,但是作為一家之主這個他得撐起來,隻見老頭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幾位大王,您裡麵請!”

聽到老頭這話王鐵他們對老頭抱拳行禮道:“多謝老丈!”

說罷王鐵幾人就走到了老頭家的堂屋裡麵找了個板凳坐了下來,隨後便端起桌子的水壺和水杯給幾人倒水,雖然王鐵他們都接過了老頭的水,但沒一個人喝的。

這多年的老江湖自然是不會輕易吃彆人送過來的食物和水。

待老頭給王鐵幾人上過水之後便忐忑不安的對王鐵他們問道:“不知幾位大王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老頭雖然瞧著王鐵他們的做派不像是直接殺會搶的隊伍,但還是擔心這夥人向他們索要一定數額的錢糧,畢竟他們以前就碰到過這樣的土匪。

王鐵一瞧老頭這樣子就知道他心中所想,於是便笑著對老頭說道:“老丈放心,我們就知道借貴寶地留宿一晚,順便打探一點訊息,您不用擔心我們會征糧餉拉夫子。”

聽到王鐵的話後老頭便鬆了一口氣,不過一聽這流寇要向他們打探訊息,於是便問道:“不知大王想知道什麼?!隻要小人知道的一定會全部告訴大王。”

“不知貴地民風如何?!為官者官風如何?!近年來有無災禍?!”

這王鐵每到一地隻要有時間都會抽空去往鄉間坊市尋訪民情,鐵營細作司的細作出去打探的情報中最關鍵的情報就是關於民情方麵的。

在進入大名府之前鐵營就有關於民情方麵的情報,不過王鐵認為有些太扯淡了,懷疑是細作司的細作在玩忽職守胡亂弄給假情報來糊弄他,所以王鐵決定借著這個機會查訪一下。

老頭聽到王鐵的話後便一一的回答王鐵。

“本地民風向來淳樸老百姓都不偷不搶不做賊,哪怕是晚上睡覺都不用關門,家裡東西丟了外麵也不用擔心有人會撿去。”

一聽老頭這話王鐵就想到了細作司給他關於大名府民風的報告:“路不閉戶,夜不拾遺,百姓質樸如盛世之民。”

這也是為什麼王鐵感覺有些扯淡的原因,如今的大明朝從官場到民間基本上都已經是道德全麵敗壞,可以說一片貧瘠的荒漠。

而細作司的給他報告說大名府是這一片荒漠中的綠洲,王鐵不感覺離譜纔怪。

但現在聽著老頭說的好像也不像是在騙人,鐵營兩次經過大名府,看的出來這裡老百姓生活水平要比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高的多。

“這災哪年都鬨,隻是鬨的大小不同,去年鬨起了一場旱災,不過好在官府免了我們的賦稅,這日子也算是勉強過去了。”

老頭接著往下說的時候那眼光就有些躲閃了,隻見老頭有些心虛的說道:“這本地當官的個個都是些敲骨吸髓的貪官汙吏,沒一個好東西!”

大夥們一聽老頭這話就知道老頭在說謊,這罵貪官罵的那叫一個有氣無力的,但凡真的恨貪官的老百姓此時已經在問候貪官的祖宗十八代了。

可見這老頭也是個精明人,在賊寇麵前絕對不誇當官的話。

見老頭不肯說實話,一旁的郝搖旗直接就威脅道:“老頭!我家大帥問你什麼你就說什麼!再擱這說假話老子現在把你們全家吊起來抽!”

“不得無禮!給我滾出去!”王鐵見郝搖旗在恐嚇老鄉立馬便將他趕了出去。

這郝搖旗滾出去之後王鐵便安撫那被郝搖旗嚇到的老鄉道:“老鄉,您彆害怕,那狗日的嘴就那樣,您接著說吧!”

“是是是!”老鄉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便繼續說道。

不過經過郝搖旗的恐嚇之後這老頭至於說了實話:“不瞞大王,咱們大名府的盧老爺可是一位青天大老爺啊,小人活了五六十年就沒見過這樣的好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人認為這大明朝除了那嘉靖朝的海瑞海老爺之外,那就屬咱們大名府的盧老爺對咱們這些小老百姓最好了!”

細作司給王鐵的報告裡麵提到過這個“盧老爺”報告中說這盧象升是一位清官,頗得大名府乃至畿南三府老百姓的民心。

聽到老頭這話後王鐵便問道:“老丈,您這一畝地打多少糧食?!一年交多少稅啊!”

“回大王的話,小人這裡種的麥子,我們這一片隔著衛河近都是些水田,每畝地能產一石五鬥左右的糧食,豐年的時候能產兩石.”

“盧老爺是按一石糧食的畝產給咱們定的稅收,每畝地一年也就交個一鬥穀子,我家三十畝地每年是三石糧食。”

一聽老頭這話屋內的幾人那都是非常的震驚,他們在陝西種田的時候一畝地還不到一石糧食,

但那交的稅賦最低都是七鬥起步!

所以王鐵等人就有些不相信了,於是一旁的楊雄便問道:“老丈,您這說的不是實收吧?!那加耗您算進去沒有?!”

這大明朝的田稅的額定稅額是“三十稅一”,但是地方官府最低是能給老百姓加耗加到“三稅一”,有的甚至能加到一半的損耗。

老頭聽到楊雄的話後便擺手否認道:“這就是實收的糧食,本來是三升的稅糧,盧老爺隻是給我們加了七升的損耗,加一塊就是一鬥的稅糧。”

聽到老頭這話後大夥們心中那一頓五味雜陳,心想這他們做老百姓的時候怎麼遇不到這樣的好官?!要是有這種好官他們何必做賊呢?!

接著楊雄又問道:“老丈,那這朝廷的餉銀和官府的攤派是交多少來著?!”

楊雄說的那餉銀指的是遼餉和地方駐軍的糧餉攤派,而這個“攤派”指的就是驛站銀、河工銀、紙墨銀、修城費等等一些地方官府辦公以及基礎建設的用錢攤派。

一聽楊雄問這話老頭明顯就有些激動了,隻見老頭激動的說道:“盧老爺不收我們的餉銀和攤派!”

“什麼!!不收?!”一聽老頭這話王鐵驚訝的都喊了出來。

要知道這正稅大部分被地方起運到朝廷去的,而地方府庫是基本是不會有存留的,地方官府日常的辦公經費都要靠加派來完成,那這盧老爺不收攤派他靠什麼來維持地方官府呢?!

況且這遼餉是可是解送到朝廷的,你地方官府不收怎麼向朝廷報賬?!地府駐軍的糧餉攤派不收你怎麼養兵?!

接著老頭便給王鐵解釋道:“自從盧老爺來了咱們大名府之後就不搞過去的那套‘均需’之法,轉而是行‘因糧納賦’之法。”

“什麼叫‘因糧’?!”王鐵疑惑的問道。

“回大王的話,這盧老爺搞的因糧之法就是凡是家中交五兩銀子以下田稅的百姓則不收餉銀攤派,但凡超過這個數的就要交錢。”

說到這裡老頭還補了一句道:“盧老爺的因糧不是實繳五兩銀子,而是沒有加耗過的糧食折銀五兩。”

“就拿小人家中來說,小人家裡每畝地本來是三升的稅糧,總共需要繳九鬥糧食,隻是因為加耗才交了三石而已,所以我家是按九鬥糧食來定的稅額。”

“我們大名府官府定的糧價每石是一兩,按盧老爺的規矩我家便不用交這些雜七雜八的攤派,這些攤派全都讓那些地主老爺們來替咱們交。”

這老頭所說的一兩銀子的糧食是官方定的,隻是作為官府折銀收稅的標準而已,至於民間糧價則完全要高出幾倍。

不過北直隸這邊糧價並不是很高,因為南方各省每年給京師輸送四百萬石的漕糧來平抑北直隸的糧價,要是這天子腳下鬨饑荒豈不是打皇上的臉?!

但這老頭所說的話還是讓王鐵他們非常的震撼,他們這群賊寇敢對地主老爺動手這沒什麼好稀奇的,但是盧象升這個大明朝的官員敢動老爺們的蛋糕搞劫富濟貧這套來救濟百姓,這就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了。

按照這老頭所說的標準,在大名府要交餉銀攤派的最低也得是有一百五十畝地以上的人,而有一百五十畝地的那怎麼著也不能算是普通人。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