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962章 搖黃十三家(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962章 搖黃十三家(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第962章

搖黃十三家(上)

在製定了往達州方向轉進的計劃之後鐵營在第二天便從夔州府開拔,雖然長江有水道連線達州和開縣,但四川水師現在就在忠州,所以鐵營也就沒有走水路而是走陸路。

也幸虧從夔州府城畢節縣往西到開縣再到達州有官道,不過這官道多數也都是修在山上,畢竟這川東地區基本上都是山地,所以這官道那也非常的難走。

鐵營大概從五月二十號左右從奉節縣出發,總共五六百裡的路程硬是走了差不多十天時間,在六月初才經過開縣趕到達州。

走的這麼慢主要還是路線不熟悉,鐵營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找老鄉帶路上麵,這一片的地形那全都是3d地形,拿著精準地圖走都未必能找到路。

不過這走過一回之後,鐵營如果下次再來的話估計就要不了這麼長時間了。

在鐵營從夔州府往開縣、達州開拔之後,那在萬縣的兵備道周士登和石柱營馬士鱗得到訊息後第二天就領著部隊前去收複夔州府。

而在忠州的四川總兵張爾奇則是帶著水師往南沿著長江水道去往重慶府,再從重慶沿著長江支流培江水道往東北方向前往合州(今重慶合川區)。

再從合州沿著培江的支流渠江往東北方向進入順慶府的廣安州(今四川廣安市廣安區),然後直抵同在渠江水道的達州以南一百裡處的渠縣。

這四川明軍一收到鐵營從夔州府往東流竄的訊息之後便立刻判斷鐵賊是打算往達州方向去。

這總兵張爾奇為防止鐵賊從達州沿著水道經過順慶府直達重慶府,然後從重慶府沿江岸邊西下前往四川腹地的成都府,所以便帶著部隊前往順慶府的渠縣去堵截鐵營。

雖然這張爾奇一路過來穿過好幾個州縣總共行進水路差不多有七八百裡,並且還是在鐵營從夔州府開拔之後的第三天才從忠州開拔的,但張爾奇還是帶著部隊與鐵營在同一天的時間抵達了渠縣。

因為這王鐵他們走的是崎嶇的山路而張爾奇這幫官兵走的水路,再還有就是張爾奇手下水師官兵都是經驗豐富的水手,即使是夜間也照樣可以在江裡行船,所以這速度比鐵營要快的多。

從成都府出來剛到重慶沒多久的四川巡撫劉漢儒得知鐵賊往達州方向去了之後,便立刻給鬆潘衛(大致位置在今四川阿壩自治州)副將秦翼明傳令。

令其從鬆潘衛領兵前往保寧府的梓潼縣(今綿陽市梓潼縣)協防,與在劍州劍門關的保寧副將侯良柱一道保障金牛道的安全,防止鐵賊從金牛道突入到成都腹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鐵營進入四川腹地成都的大路基本上都被堵死了,除非是翻山越嶺走山路小道,但鐵營的弟兄們基本上都是外省人,這些山路小道就連很多本地人都不清楚,所以鐵營進入四川腹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此時四川官軍也很難判斷這鐵賊到底是準備由川入陝還是就在四川鬨騰,所以四川官軍那也是卯著勁的堵截入川的鐵營。

達州。

這達州的位置就是後世四川省達州市的通川區和達川區,不過在明代這達州是夔州府下轄的一個屬州。

從漢中的洋縣往南經西鄉縣穿過大巴山抵達夔州府的太平縣,再從太平縣往南就是這達州,再從達州坐船一路便可直達成都平原,這條路線就是荔枝道,而達州就在這荔枝道的水陸樞紐處。

當鐵營來到達州之後便立刻派出細作和哨探沿著荔枝道往前麵去探路,這鐵營細作哨探去探路倒也不是專門去找路,畢竟這荔枝道來來往往的客商很多,要想把路線搞清楚不是什麼難事。

這鐵營派出去的人主要是查探一下沿途有沒有官軍埋伏,以及在陝南那一片有沒有官軍堵截鐵營。

不僅如此,鐵營還派人去往保寧府方向去查探金牛道的情況,因為這王鐵他們還確實有進入成都腹地鬨騰一波的想法。

不過很快細作便從保寧府方向傳回來劍門關方向有官軍重兵防守,並且還有傳言官軍將會在梓潼縣也會派駐重兵,見此情況王鐵他們也就放棄了進入成都腹地想法。

不久之後在荔枝道沿線探路的細作也回來了,細作報告稱在荔枝道的必經之路漢中西鄉縣一帶有大量官兵活動,據說那五省總督陳奇瑜已經到了興安州。

所以這樣一來鐵營從達州沿著荔枝道入陝的道路也行不得了,那這樣一來鐵營也就隻好去找另外的道路入陝。

就這樣鐵營在達州從六月初一直待到六月的中旬,在達州期間王鐵倒是結識了一群川陝地區的英雄好漢。

達州,鳳凰山。

這鐵營抵達達州之後並沒有打下達州城,因為這四川總兵張爾奇就在渠縣,即使鐵營能夠攻下州城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了防止在渠縣的張爾奇投降,鐵營也就沒有去攻打達州。

而是一直在達州城北麵的鳳凰山一帶安營紮寨四處打探訊息,當鐵營來到達州之後,在一片活躍的土匪山賊們紛紛過來拜鐵營的碼頭。

這鐵營在川東的夔州府奉節、巫山一帶以及湖廣荊州府一帶名氣不怎麼大,所以當時鐵營到了那一片之後並沒有土匪山賊來朝拜。

但是到了這離著陝西沒多遠的川北地區的達州之後,那活躍在保寧府巴州(今四川巴中市)以及達州附近的土匪山賊紛紛過來拜山。

因為這一片離著陝西近,從陝西那邊潰逃過來的流寇就向這川北的土寇吹牛逼說他們陝西的賊寇有多麼的厲害,而作為盟主的鐵營自然是被陝西流寇給吹上天。

以至於鐵營一到達州,過來拜山的土寇流寇那是絡繹不絕,都想著讓鐵營帶著他們好好的鬨騰一波,鐵營之所以能在半個月的時間內搞清楚金牛道和荔枝道的情況,就是靠這幫土寇提供的資訊。

鳳凰山,鐵營帥帳。

這鐵營大營的位置設定在鳳凰山南部的三聖寺中,這個寺廟是建在山上所以不是很大,也就一個三進兩跨的院子,廟裡的和尚也早就跑光了,所以鐵營的親軍部便駐紮在此,其餘各營則是分駐於進出鳳凰山的各個要道附近。

此時的這三聖寺主殿中正在舉辦一場宴會,宴請的物件主要是這附近的英雄好漢們,他們有來自巴州的“搖天動”姚三才和來自漢中的“黃龍”黃進忠以及像什麼“爭食王”、“敢日王”之類十三名優秀的川陝地區自主創業人員。

這其中以“搖天動”姚三才為代表的八家土寇是川北地區的本地幫派,這這些本地幫派大部分都是天啟年間到崇禎初年成立的,與陝西大暴動的時間基本上吻合。

他們雖然是本地幫派但也不算是坐寇,雖然在這夔州、保寧、順慶三府乃至漢中的大巴山區中駐有巢穴,但由於四川官軍時不時對他們進行圍剿,所以他們一直都半流半坐的狀態。

其生活來源主要是靠搶劫鄉村大戶以及米倉道、荔枝道、金牛道的來往客商,再就是輔以在山中采集狩獵和捕撈江河魚蝦為生。

這些年來地方上日益貧困川陝道路上來往的客商也是越來越少,再加上那些大戶們為防止賊寇劫掠也都搬到城裡去了,所以他們這幫土寇的日子也不好過。

但由於在這四川山溝溝裡待的時間長了,對外界的情況一無所知,所以一直以來也就侷限在這四川山區裡麵。

那“黃龍”黃進忠為首的五家則是漢中地區的流寇,他們基本上都是當初漢南王大梁的殘部,自從在崇禎四年唐通就任漢中遊擊之後,王大梁的餘部不是被消滅就是跑到四川去。

這黃龍五營也都是在漢中混不下去才往四川跑的,跑到四川來之後就和本地幫派“搖天動”等八營土寇結成聯盟,以搖天動為盟主黃龍為副盟主共同對抗四川官軍的進剿。

不過彆看這“搖黃十三家”以及這附近的山賊土寇聲勢浩大總人數加起來差不多有一二十萬人,但這幫人的戰鬥力也是低到令人發指,這麼多年來他們就沒有打下過一座縣城。

其為首的搖黃兩家的戰鬥力也就最多相當於垣曲渡河六十一家中“張妙手”那種中等的水平。

當然,這幫人戰鬥力低下也是有他的原因,首先他們內部逃兵數量少,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麼逃兵,就算是有逃兵那也是地方二線衛戍部隊的逃兵。

而垣曲六十一家中,大部分隊伍中的逃兵大部分都是出自陝西三邊的逃兵,所以這幫人基本上就沒有接受過正規化的軍事改造,這麼多年來水平一直都在土匪的級彆。

再還有就是垣曲六十一家麵對的都是明軍的精銳部隊圍剿,不是宣大邊軍那是陝西邊軍甚至還有關寧騎兵,而剿這搖黃賊的不過是四川的衛戍部隊而已。

所以這幫搖黃賊沒有經曆過官軍的提純,讓那些戰鬥素質不佳的賊兵一直苟活到現在拖累整體的戰鬥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