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農女之神獸朏朏的工具人 第116章 早做打算
“對對,寧柏快去請李郎中。”沈老太太急吼吼的將人推出房門。
眼看就要到手的小孫子還是兩個,可不能有什麼閃失。
顧氏轉頭看向自己婆婆,“娘我沒事,不用麻煩李郎中了。”
“不麻煩,不麻煩,還是看看比較穩妥。”
沈老太太不由她說,堅決要請李郎中來一趟看看。
沈安信給顧氏擦了擦額上的虛汗,“還是讓看看吧,這樣大家也放心。”
看顧氏沒什麼事了,大家又坐回原位,有了顧氏這一遭倒是把心裡的茫然衝散了一些。
“爹,那咱們該怎麼辦?”
沈安仁看向他爹,三十來歲的人木然坐在椅子上,手牢牢抓著褲子。
沈老爺子想起當年的經曆,眼裡還會透出一股子懼怕來。
那些災民都不是人,為了活命甚至到了吃人的地步,至今午夜夢回還會心驚。
他抗拒的搖頭,“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成為流民。”
沈玉姝看出他眼裡的懼怕,說實話她也怕。
她一個長在紅旗下的新時代人更是沒見過那些慘烈。
天災往往伴隨人禍,這個王朝立朝不過幾十年,連皇帝都才換了一個,也不知道朝廷是個什麼章程,有沒有對策。
她看著一家子人如霜打的茄子般強打起精神,“事既然出了,咱們就要早做防備。
如果照著這個天氣繼續下去,隻怕有一天咱們也會成為災民。
那些南來的災民不進村還好,一旦進村這村子指定保不住。
眼下隻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咱們將來就和彆人一樣也成為流民,要麼就上山。”
眾人錯愕抬頭,眼光齊齊聚在她身上。
“上山?”
沈老爺子驚到,這孫女是真敢想,難道山上就安全了。
“對,上山,天氣乾旱,山林外圍肯定也是一樣的情況,可深山一定有水源可以讓人活下去。”
大青山綿延數百裡,千峰百嶂銜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總有容身之處,不然那些動物怎麼活下來。
沈老爺子麵色冷峻,“可山林同樣危險重重,還有猛獸,我們如何安身?”
這話說的幾人心裡發怵,更是想到去年冬天狼群下山的事,沈玉蘭怕得抓住何氏的手不放。
沈玉姝道:“比起猛獸的兇殘,人心纔是最可怕的。”
外麵災情四起,彆說陌生人就是同村的人又如何。
為了活下去還不是照樣會害人,失了人性的人無人情可講。
院門處傳來響動,堂屋的人扭頭看向門外,是沈寧柏回來了,身後跟著李郎中和半夏。
半夏穿的規矩,長袖長褲遮的嚴嚴實實,完全一副大家閨秀的模樣。
李郎中就隨意多了,趿拉著一雙草鞋,褲腿隨意的挽起,上半身的麻衣袖子捋到手肘,完全一副尋常百姓打扮,半分京城禦醫的儀態也沒有。
沈玉姝出門迎人,“師父,您來了,我娘剛才肚子有些疼,我不放心,這才把您給請來。”
轉頭看向後麵的半夏,“自己找地方坐。”
“玉姝姐姐。”半夏就近找了個凳子坐下,這麼熱的天坐哪裡都一樣。
沈安信讓開座位,請李郎中坐下診脈。
李郎中探上顧氏的脈搏,脈象強健有力,孩子也沒問題活蹦亂跳的。
“不用擔心,你娘和兩個孩子都沒事,隻待瓜熟蒂落便可。”
沈玉姝神情沒什麼變化,她給顧氏餵了靈泉,自是知道沒問題,可彆人不知道,隻能讓李郎中跑一趟安一安大家的心。
她想著李郎中從京城而來,可能會知道些彆人不知道的訊息,便問了問他。
李郎中眼睛陡然睜大,鬍子也跟著抖了兩抖,他隻料到今年百姓不會好過,沒想到外麵發生那麼多的事。
“師父不知道?”
李郎中白她一眼,“我上哪裡知道去?”
轉而便明白了她話中深意,又白了她一眼,“我是個大夫,這種事我又幫不上忙,人家找我乾嘛?”
是了,是她先入為主了,總以為從京城來的便可能有訊息渠道能知道那邊的訊息。
這老頭可能還巴不得京城的人不找他,找他一準沒好事。
“好吧,那師父有何打算?”
李郎中老眼滴溜溜轉動,心中有了計較。
他祖孫二人老的老小的小,完全沒有戰鬥力,真要遇上流民還不是任人拿捏的份,與其這樣還不如和這丫頭一起。
“還不知道呢,不過我可是你師父,自是要跟著你走的,”
沈玉姝欣喜於顏,“我也正有此意,那咱們可說好了,我去哪您就去哪。”
“好,依你。”
“大姐,去把咱家的菜裝一些,半夏喜歡吃。”
沈玉蘭笑著起身,拉上半夏一起去了廚房。
菜地的菜看著長得差不多的沈玉姝都摘回來了。
這天氣再長也長不成個什麼樣,好些西紅柿都是半紅不紅的,拿回家來養養也能吃,也方便她做手腳。
“行了,沒什麼事我就先回了。”事情說定,李郎中不願多待,起身走向屋外。
年紀大了喜歡安靜,來沈家也是因著有沈丫頭的關係,在哪兒都不如自家來的自在。
“師父,我送您。”
兩人走到院中等半夏出來,此刻院中左右無人,李郎中側身道:“你問我有什麼打算,可是心裡已有了主意?”
沈玉姝低聲回道:“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更希望進山林暫避,到時等風波過了再出來。
而且我娘下個月就生了,不適合奔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中資源豐富總能活下去。”
李郎中聽得連連點頭,顯然也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行,師父心裡有數了。”
沈玉姝站在院門口,目送祖孫兩人回家,等人走遠便手抵額頭回了堂屋。
堂屋氣氛低迷,各個愁容滿麵,就連最愛銀子的沈老太太也沒有因為買賣做成而高興。
她拍拍手掌吸引大家的注意,“好了,車到山前必有路,眼下還不是愁的時候,先把肥皂打包好送到縣城再說吧。”
將近上萬塊肥皂想要在幾天之內包好,肯定得雇人手。
可也不能隨便找人,必要找些勤快手巧心細話少的人。
最後在相熟的人家裡找了隔壁的夏氏、木匠家的媳婦、李桂枝母女、寡婦孫氏和她兒媳婦六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