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農女之神獸朏朏的工具人 第389章 烤紅薯
沈玉姝沒錯過顧氏給她使的眼色,抬腳緊跟上去,接過往她懷裡撲的玉歡坐在炕頭,不用顧氏問便把喻秀的情況和自己的猜測講了講。
顧氏歎一聲女子不易,“都是可憐人,那便留下吧。”
沈玉姝將小黑小白從空間裡喚出來放風,挼了一把它倆的腦袋,把周寧忠中午吃飯時說的話重複了一遍。
那天從縣城到山上一路不少人都見過它倆,人多嘴雜再留在城裡終歸不合適,叫沈玉姝抽空把它倆送回鄉下。
顧氏想想便替女兒做了決定,“你爹出去辦事還沒回來,他今晚要回村裡,你也跟著一道回去吧。”
沈玉姝不想留下一屋子老弱幼,想和顧氏再商議一下,兩人分開回家,顧氏卻不樂意,“你和你爹一塊兒回,不然我不放心。”
“有什麼不放心?”沈玉姝疑惑的看向她,“以往不都是這樣。”
顧氏看著她哼笑一聲,“今時不同往日,你哄騙人的能耐比旁的本事大多了,我得找人看著,回頭再有個什麼情況連個問的地方都沒有。”
“......”沈玉姝讓顧氏的話噎了個正著,發出訕訕的笑聲,也不敢在老虎嘴上拔毛,乖乖退到一邊和炕上的孩子玩耍去了。
喻秀的到來對沈家這個小院沒有任何影響,家裡現成的衣裳被褥都有,沈玉蘭從倒座房拿了一套出來將人安置到阿花她們的房間。
喻秀人還有些恍惚,沒想到這家人會帶她回家,她本以為自己會睡在鋪子後院那個小屋裡,畢竟她家鋪子裡就是這麼乾的。
“快進來,彆在門口愣著了。”沈玉蘭朝抱著被子的喻秀招手,“你以後就睡在這個屋子,阿花和阿草也住這裡,隔壁是我和玉姝的房間,我家沒那麼多規矩,你不用太拘謹。”
沈玉蘭對她很有好感,那天情況那麼危急,能勇敢站出來的人卻隻有那麼幾個,如今她既要在沈家做活不免對她多幾分照顧。
“謝謝玉蘭姐。”喻秀跨進門,溫柔地道謝。
沈玉蘭和她一起鋪著被褥,“這有什麼好謝的,你先在我家住下,若哪天你想起自己的家在哪裡,也攢夠了錢便能回去了。”
喻秀低著頭苦笑,回家,回哪個家,她怕是以後都無家可歸了。
沈家父女二人特意選在城門即將關閉的時候才往外走,這會兒天色昏暗街上人少,小黑小白坐在牛車上有竹筐做遮擋不會引起太大的騷動。
看樣子周寧忠和守城的門吏打過招呼,兩人到的時候無一人攔下檢視,出了城門剛到門洞底下就聽到一乾人頭挨頭聚在一起嘀嘀咕咕。
沈玉姝不免翻起白眼,這些人蛐蛐彆人也不說等人家走遠點,生怕聽不到怎的。
拐下官道父女倆換了坐騎,沈安信如願見到惦記許久的馬兒,先是圍著星白和大白轉了兩圈,然後才躍躍欲試的抬腿。
大白性子溫和又養在空間許久通了人性,有沈玉姝在旁指導沈安信騎著它適應的很快,隻是他第一次騎所以走的稍慢些,一人一馬悠悠的往大青村趕。
“爹,大哥,開門!!!”沈安信隔著半塌的院牆向廚房的方向喊。
不一會兒有人提著油燈出來,“怎麼回來的這麼遲?”聲音低啞是沈安仁。
沈安信“哦”了一聲,隨口道:“城裡有事耽擱了。”
四人圍著爐子烤火,手裡拿著一個烤紅薯吃,空間長大的蜜薯還沒從炭盆裡扒出來香氣就已經飄滿屋子,難怪早早關了院門,連廚房門都關的死死的。
“你說要在村裡再起一攤做肥皂?”沈老爺子不顧到嘴的滾燙,驚訝的抬頭看著沈玉姝。
“嗯,奶奶那邊的人手有限,不如在山下也另起一攤,把做法簡單的給村裡的叔叔伯伯做。”
沈玉姝說著又給他們算了筆賬,從原材料、人手到最後運輸所耗費的時間,要想如期交貨這是眼下最好的辦法。
沈安仁咧著沾灰的嘴笑,“這樣也好,昨天村長還來咱家坐了坐,砍樹的事完了村民閒下來還不知道該怎麼過冬,要是知道有活乾不定得多高興。”
沈玉姝聞言看向一旁不吭聲的沈老爺子,“村長經常來咱家嗎?”
“沒有經常來。”沈老爺子搖頭,家裡的事多是你做主他又不是不知道,就算來家裡也是嘮嘮閒話,沒講彆的。
“你放心,他心裡有成算,不是胡來的人。”
沈玉姝聽著點頭,“那爺爺明天就去找他說這個事吧,等肥皂的模具做好我連著大鍋和其他工具一塊拉回來,咱們就開工。”
大批量的模具和手鑽李木匠想來忙於晾曬木材也沒空做,沈玉姝便直接讓沈安信去城裡的木匠鋪子下訂單,她改良了模具樣式和大小,能四麵拆卸會方便許多。
沈老爺子吃飽了起身消食,看見天空零星幾顆孤星,“你們今晚住下明天再回山上吧。”
兩人跟著起身紛紛搖頭,他倆明天都有事做,不能在村裡耽誤,再說沈玉姝許久沒回去,估計屋裡的肥皂都堆滿了。
“玉姝,你大伯孃不知道前些天發生的事,你也不用和她說免得她擔心。”沈安仁看兩人戴帽子要出門,趕緊起身叮囑她。
沈玉姝回頭看他,麵上有些遲疑,“萬一哪天大伯孃知道了.....”
沈家的男人多少都有些懼內的潛質,平日無事還好,可若涉及到對方的底線,那就不好說了。
“你怕什麼!”沈安信拽了把女兒的衣角,咧嘴笑,“萬事有你大伯在前頭頂著,不用你操心。”
深山,兩道泛著暖色的光影照亮前進的路,沈玉姝伸手在頭燈下玩著自己的影子,問沈安信,“爹剛才為什麼要攔著我?”
“你大姐被抓那次,你大伯孃嚇得好些日子都睡不好,等以後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說,現在說了她又見不著人,隻會讓她憑白擔心。”
沈安信淡淡說道,當時家裡人多半心思在剛出生的兩個孩子身上,再就是忙著進山安置,他也是過了好久才知道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