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射鵰,開局獲得絕頂修為 > 第127章 太玄經創始人是李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射鵰,開局獲得絕頂修為 第127章 太玄經創始人是李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在俠客島最後一間石室中,秦聖仰望頂上的文字,輕聲誦讀。

次日清晨,龍島主早早派人邀請眾人,前往刻有武功的石室,研習其中的武學奧秘。

秦聖並未急於領悟石室中的武功,而是按照《俠客行》的詩句順序,逐一走遍了二十四個密室。

儘管在每間石室停留的時間短暫,但憑借秦聖如今的悟性,已足以讓他洞悉這些詩句所蘊含的武學真諦。

其中,前二十三句詩中所涵蓋的武功,大致可分為內功、輕功、拳掌、刀劍四大類。

最後一句「白首太玄經」,雖亦屬內功,卻指明瞭經脈穴道的線路方位,實為太玄經武功的總綱!

秦聖攜王語嫣三女,覽遍二十四間石室後,阿朱見秦聖似有所悟,便問:「公子,二十四間石室已看完,可有何收獲?」

秦聖點頭:「有一些,我便與你們說說。」

「李白的俠客行,想必你們也不陌生。」

「此詩共二十四句,每句皆蘊含劍法、拳掌、輕功、內功等武學精髓,堪稱包羅萬象。」

「而諸般武功中,以最後一句『白首太玄經』最為深邃,稱其為武功總綱亦不為過。」

「一旦此句領悟,其餘二十三句自然迎刃而解,故此武功可名之為『太玄經』。」

王語嫣疑惑:「但我們方纔看最後一間石室的圖案,皆是蝌蚪文,根本不解其意啊?」

秦聖微笑道:「不解其意,正是創始人故意為之,以防此絕世武學落入惡人之手,危害人間。」

阿碧不解:「但如此一來,那心懷正義之人,豈非也無法習得此絕學?」

秦聖頷首:「不錯,那創始人當初也想到了此問題,於是換了一種方式,刻下了最後一幅圖。」

「如此,能學會太玄經之人,基本都會是好人。」

「因為這些蝌蚪文,實則並非文字,僅是蝌蚪石刻罷了。」

「若想從文字角度解讀最後一幅圖,根本無法練成太玄經。」

王語嫣追問:「那該如何解讀最後一幅圖呢?」

秦聖微笑:「你將方纔所見的蝌蚪換成線條,然後蝌蚪遊動的方向,便是線條的走向。」

王語嫣擁有過目不忘之能,遂閉上眼,在腦海中浮現出最後一幅畫的樣子。

她依秦聖所言,將蝌蚪換成線條,並標上箭頭。

隨著王語嫣在腦海中不斷推演,終於完成轉換,猛地睜開眼,拉住秦聖的手,興奮道:「我知道了,我知曉這最後一幅圖的秘密了!」

阿朱連忙道:「表小姐,快跟我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王語嫣平複心情,回道:「太玄經的創始人留下的最後一幅圖,除非機緣巧合,否則隻有不識字之人才能看懂。」

「而天下習武之人,一旦踏入武道,練出內力,除極少數外,皆識字,否則如何看懂武功秘籍?」

「而那些既有高深武功,又不識字之人,更是罕見至極。」

「能出現此情況者,必得他人相助,試問,這樣的人怎會是心思險惡之徒呢?」

聽完王語嫣的解釋,聰明伶俐的阿朱,頓時領會了她的意思:「我懂了,若真有此人,他必定是位心懷正義的好人。」

「不然,怎能贏得諸多前輩的讚許,助他練就一身高深武學呢!」

王語嫣點頭:「正是如此,這太玄經的創始人,心思竟如此巧妙,不知是哪位前輩?也不知太玄經練成後,究竟有多強大!」

秦聖搖頭道:「太玄經的威力,唯有練成之人方能知曉,不過,對於這創始人,我倒有個猜測。」

阿朱好奇詢問:「公子,那創始人究竟是誰?」

秦聖答道:「我猜此人,或許就是青蓮居士李白!」

王語嫣驚訝:「公子,何出此言?」

秦聖解釋:「首先,太玄經武功乃絕世秘籍,涵蓋一百八十小週天竅穴,練成者可成天人,這說明創始人本身就是一位天人級強者!」

「再看其中詩句蘊含的武功,精妙無比,分為內功、輕功、拳掌、刀劍四大類!」

「可見此人四藝皆精,且是李白時代之後的人,否則又怎會留下李白的《俠客行》詩句呢!」

「李白時代之後,流傳的天人高手寥寥無幾,且大多不擅長刀劍功夫!」

「劍魔獨孤求敗,雖擅長劍法,卻不精於內功。」

「細算下來,唯有李白自己符合這條件!」

「李白詩酒劍三絕,其中劍絕正合此意!」

「或許因李白詩歌太過出名,其武功事跡反倒鮮少被提及!」

「其實,李白本就是如黃裳一般的超級天才,早年便已突破成天人,他的某些詩句,已透露出些許端倪!」

「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此句對皇帝大不敬,皇帝卻未怪罪,反而欣賞,這是為何?」

「當時的皇帝,乃是唐明皇李隆基,開元盛世的締造者。」

「如此聖君,發現有人對自己不敬,為何不予懲處?是不願,還是不敢?」

「再後來,李白當眾讓楊貴妃研墨,令高力士脫靴,此舉大大落了李隆基麵子!」

「要知道,楊貴妃可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女人,因為她,李隆基從英明神武變得昏庸,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佞。」

「還有,高力士也深得李隆基的信任,李白卻將這兩人當成下人使喚,這不等於當眾打李隆基的臉嗎?」

「一向唯我獨尊,剛愎自用的李隆基,遭到瞭如此羞辱,又為何不追究李白之責?」

「所以,從這些線索看來,李隆基不是不想降罪李白,而是不敢,因為李白不僅是聞名天下的詩仙,更是武力蓋世的天人。」

「若真敢降罪李白,以李白的性格,說不定會衝入皇宮,殺了李隆基!」

「這也是李白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李隆基重用的原因,李隆基想用他,卻又不敢用他。」

「再加上,李隆基對李白讓自己丟臉之事,終究心有芥蒂,所以隻能逐漸疏遠李白,任他去江湖闖蕩。」

「而以李白的智慧,能將太玄經以這種方式傳承,亦不足為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