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異界,帶領全村修仙 第66章 人人炎黃
東荒一統,七十二郡的格局落定,炎黃仙朝這台龐大的機器在王飛的意誌下,將“人人如龍”的宏願化作了席捲每一個角落的實踐風暴。
這不再是停留在紙麵上的口號,而是滲透到了田間地頭、市井街巷、軍營學堂的每一個細節。
武道傳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朝廷頒布《武經七典》,並非七本固定的秘籍,而是七個方向的武道總綱與基礎理論,由王飛親自主持,集合了三十六護法、李文淵乃至部分投誠過來的原各方勢力高手的智慧,融合《基礎武道》、《混元道經》基礎篇、《人皇天道經》的部分精義,編纂而成。
《武經·體魄篇》:詳解人體奧秘,氣血搬運,打熬筋骨,由外而內的法門,是一切武道的根基。
張寒霜及其麾下白虎衛修煉的《龍象功》簡化版被收錄其中,喚作《莽牛勁》,成了軍中普及最廣的築基功法之一。
《武經·真氣篇》:闡述真氣(真元)的凝練、運轉、屬性變化,包含了《基礎長春訣》的進階版,以及根據不同靈根資質引匯出的不同屬性真氣修煉技巧。
《武經·兵刃篇》:囊括劍、刀、槍、棍、弓等常見兵器的基本運使法門與意境引導,重“意”而非固定招式。
李驚風的疾風劍意、周流雲的流雲劍法的一些基礎理念被融入其中。
《武經·術法篇》:收錄了低階的火球、水箭、土盾、禦風等實用小術法,並闡述了術法與武道結合的可能性。
《武經·陣戰篇》:講解軍陣合擊、小隊配合、氣息連攜之道,是四方神衛練兵的核心理論簡化。
《武經·醫理篇》:結合《基礎長春訣》的療愈特性與草藥知識,傳授簡單的療傷、祛毒、調理身體之法。
《武經·匠心篇》:涉及簡單的符文刻畫、兵器保養、器具製造,引導有一技之長者向煉器、製符等方向發展。
這《武經七典》如同七把鑰匙,為億萬子民開啟了通往武道世界的大門。
它們被大量刊印,以極低的價格發售,甚至由各地學政組織人手,免費向偏遠村落宣講、傳授。
各級炎黃學院更是將其作為核心教材,因材施教。
一時間,整個炎黃仙朝七十二郡,修煉之火,燎原而起!
在北境新設立的“雪狼郡”,寒風凜冽的校場上,一群半大的孩子穿著單薄的麻衣,赤著腳,在教習的帶領下,一遍遍演練著《莽牛勁》的起手式,小臉凍得通紅,眼神卻亮得驚人,撥出的白氣在空中凝而不散。
他們的父輩,或許還是依靠體魄與野獸搏殺的普通獵人,但他們,已踏上了以武入道的門檻。
在西陲“金岩郡”的礦山深處,結束了一天勞作的礦工們,並未急著休息,而是聚在工棚外的空地上,互相切磋著《武經·真氣篇》中記載的運氣法門,試圖引動體內那微薄的金係靈氣,更好地感知礦脈,提升開采效率,也強健著自身。
在南方“百草郡”的靈植園裡,負責照料藥田的農人,一邊施展著《基礎長春訣》催生幼苗,一邊比劃著《武經·兵刃篇》中記載的、適合鋤頭、鐮刀等農具運用的發力技巧,將勞作也變成了修煉。
而在各大郡城、乃至鄉鎮的演武場、開闊地,更是人聲鼎沸。
有白發老翁以木為劍,演練著流雲劍法的起手式,雖無真元,卻也帶著幾分飄逸;
有彪形大漢手持厚背砍刀,呼喝著練習《武經·兵刃篇》中記載的“破風刀決”,虎虎生風;更有許多年輕人,三五一夥,演練著《武經·陣戰篇》中最簡單的“三才陣”,氣息隱隱相連。
不僅僅是模仿,《武經七典》更重要的作用是激發創造力!
在東海之濱的“望海郡”(原望海郡擴大後改名),一位老漁民結合《武經·真氣篇》的水屬法門與自身數十年的操舟經驗,自創了一套《弄潮掌法》,雖品階不高,卻極其適合在風浪中搏殺,被當地水軍吸收改良。
在中部“稷下郡”的炎黃總院,一位癡迷符文的學生,受《武經·匠心篇》啟發,將簡單的“銳金符”與軍中製式長劍結合,搗鼓出了一種可以短暫提升劍刃鋒銳度的“符劍”,雖隻能維持一刻鐘,卻引起了工部的重視。
在北方“玄冰郡”,一群戍邊士卒在苦寒環境中,將《莽牛勁》與冰原環境結合,摸索出了一套能引動寒冰之氣淬煉肉身的笨法子,雖然過程痛苦,效果卻出奇的好,被張寒霜偶然發現後,稍加完善,成了白虎衛北方軍團的一項特殊訓練科目。
這種自下而上的武道創新,如同涓涓細流,不斷彙入炎黃仙朝的武道洪流之中。
朝廷對此樂見其成,甚至設立了“武勳閣”,專門收錄、評定、獎勵民間湧現出的各種實用功法、戰技、發明創造,並根據價值給予創造者相應的榮譽、資源甚至官職。
人心齊,泰山移。
當億萬人的智慧和力量都被引導向同一個方向——變強,守護,建設——時,所產生的能量是恐怖的。
原本需要數年才能開墾出的靈田,在懂得土行法術或《莽牛勁》的青壯努力下,數月便可成型;險峻山路在修士與民夫的合力下,變成坦途;
各地的治安案件因為全民身體素質的提升和低階術法的普及而大幅下降;
就連新生兒的體質,也因為父母輩的修煉改善和孕期注意,而明顯優於前人。
一種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七十二郡的土地上滋生、蔓延。
人們不再僅僅視自己為某個郡、某個城的人,而是共同的身份——“炎黃子民”!
他們修煉著同源的武道,遵循著同一套律法,崇敬著同一位帶領他們走向強盛的帝皇,懷揣著同一個“人人如龍”的夢想。
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談論的不再僅僅是家長裡短,更多是修煉心得,是哪位同鄉又自創了什麼新奇招式,是學院裡又出了哪位天才,是朝廷又頒布了什麼利於修行的新政。一種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社會風氣已然形成。
皇城,承天殿。
王飛無需刻意釋放神識,便能通過那無處不在的人道氣運網路,感受到這片土地上奔騰不息的生機與活力。
那億萬道微弱卻堅韌的修煉氣息,如同星火,彙聚成了照亮前路的熊熊烈焰;那萬眾一心的信念,如同基石,將炎黃仙朝的國運澆築得堅不可摧。
他能感覺到,自己體內的四大人皇至寶在這股浩瀚的人道洪流滋養下,光芒愈發溫潤內斂,威能卻在不斷提升。
《人皇天道經》的運轉也越發順暢,對七十二郡的掌控細致入微。
“人人如龍,人人炎黃……”王飛低聲咀嚼著這八個字,眼中流露出欣慰與更深的期許。
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他目光再次投向東南,望向那無儘之海。海外勢力的陰影並未散去,那縷探查的神識如同懸在頭頂的細絲。
但他心中已然無懼。
他有七十二郡為基,有億萬同心子民為盾,有十萬磨礪已久的修士為劍,更有自身元嬰巔峰、身負人皇傳承的絕對實力!
“來吧。”
王飛負手而立,周身皇道龍氣與混元氣息交融,彷彿與整個炎黃仙朝融為一體。
“讓朕看看,是爾等海外仙法玄妙,還是朕這‘人人如龍’的煌煌大道……更勝一籌!”
聲音平靜,卻帶著定鼎乾坤的自信與威嚴,在承天殿內緩緩回蕩。
炎黃仙朝,已如蘇醒的巨龍,盤踞東荒,鱗爪畢現,靜待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