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過好小日子 第314章 支援
王慧珍在家帶著眾人,到底是經曆過一次水進了屋子,除了不會說話的小人,都是心裡擔憂。
王慧珍之前囑托做的乾糧,各屋分了不少,說好了都儘量不出來,等水退了再說,吳奶孃把家裡的小的帶過來了,剩下的在家有人管著,豆豆現在能吃點米湯之類的。
好在這水沒再繼續漲,淅淅瀝瀝的小雨順勢就慢慢停了,看著外邊被吹散的烏雲,露出藍天,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朝廷那邊得了急報,多處出現暴雨山洪,天子連夜發了公文,讓各府住兵幫著百姓重建家園。
隻是等信鴿把這訊息傳達下來,也是要一段時間。
外邊的水慢慢褪去,王慧珍讓人把屋裡的水還有淤泥清理出去,就找人去縣衙看看。
那邊常縣丞也正著急上火,這麼多張嘴在等著吃,先是自帶的糧食換了官府發的乾糧,慢慢的吃沒了存糧,縣衙就開始直接沒人限量吃的,但是能吃的有限,想到之前阮青瑜的交代,正好阮家來人了,就趕緊過來。
“不知夫人可有空?可方便來縣衙一趟。”
莊大叔回去如實說了,王慧珍大概知道什麼事,就去前邊。
“常縣丞可是為了糧食一事?”
“是,庫糧要等官府下文才能動,大人之前留了話說是找您討主意。”
王慧珍拿了一張手書出來:“您派人拿著手書去這裡,這裡有糧食,算是我借給官家的。”
這就是之前王慧珍使人花了銀子囤的糧食,朝廷是承認緊急關頭借糧食銀子的事,要是捐贈更好,王慧珍還沒富裕到捐贈的程度,能夠及時供給糧食,保證糧價,是她能做的最大的貢獻。
“糧食保證到位,除了吃救濟糧的,澡堂子那邊的現場賣糧,比原來的糧價低一成賣,每家憑戶籍,大人一斤,孩子半斤的口糧限量賣,還得勞煩您派人上街上喊話通知一下。”
“夫人心慈。”
常縣丞現在是無比的佩服阮家夫妻兩個,這是提前預判了,不說阮青瑜本人願意去尋不見的村民就說王慧珍願意出手低價糧食,這時候真是穩定人心。
朝廷不會放著不管,但總是訊息滯後的。
王慧珍又問:“我家大人不在,可交代了後續?這雨後水退了,最怕起瘟疫病症。”
王慧珍也是擔心,這水一下來,怕是不少家禽都要沒了,這水帶著腐爛的屍體衝的到處是,要是誰吃了,怕是要惹事。
“這以前從未出過這樣的大水,就是我都沒經曆過了,夫人可有什麼指示。”
“去找餘家掌櫃,賒賬一些預防的藥,看看有沒有消毒的藥方子,讓人記賬送到我這來簽字,讓餘家放心這銀子肯定會結。”
“另外就是勞您派人,給那些聚在一起的百姓,每日發上一碗湯藥預防,另外喊話知會百姓,不要喝生水,遇見衝過的的畜生屍體,撈起來最好焚毀,千萬不要吃,家裡被水衝的衣物千萬要用開水多洗幾遍,最好用艾葉水煮一下,要是人沒了,不能草草下葬,要勸著為了大家好,火化了。”
現在火化是一種選擇,開國皇後留言自己屍首火化,不留陪葬,不想死後有一天被挖墳掘墓,隻留墓誌銘一篇即可。
這遺言還經過了幾次討論,最後遵循遺願火化屍骨,陪葬了一些生前最愛的貼身之物,到底是後代子不想簡單埋葬,已經是精簡之後簡單辦了。
所以火化這種事也算是大家能接受的一種,皇後這樣的大人物都能火化,百姓有何不可,這就流行開了,大家自願選擇,現在怕是不能自願了。
“誰家要是不願意,你就讓當家的簽字,要是出現瘟疫,這一家子負責賠償。”
王慧珍不想來硬的,那隻能軟刀子下去,一般人家怕是再孝敬也不敢簽這樣子的字。
“是,夫人。”
“有什麼事,就找人去後院找我,我跟大人是一體的,都是蔚縣的父母官,為著百姓好,也會儘力而為之。”
就這麼的,常縣丞按照王慧珍的想法去安排事,常家子弟多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現在這人人自危,衙役不夠的情況下,常家能出來的就被叫過來安排了事,王慧珍寫了瘟疫的害處,讓人從街頭開始喊,務必讓人知曉水災後注意事項,另外傳達給各村,統計各村損失和傷亡情況。
阮青瑜一行人順著走,王傳陽也在,一抬頭見到有煙氣,忙喊人:“大人,看,那是煙。”
一行人抬頭順著方向望過去,可不是,那是有人在生火,這下可算是知道人在哪邊了,順著方位走過去。
皮家溝一行人,多數是沉默寡言活不下的才搬到這邊來,所以眾人並不吵哄,安安靜靜的待著,商量好吃飯的事,就安排人輪流做飯,各家自己出糧食,當家的漢子想辦法弄點柴火,這乾柴越來越少,外邊的都是濕的,要拖進來烤烤,看看能不能用。
幾人看見雨停了,想著要不要下山看看,還是李老爹說的:“不著急,都這樣了,等著水退點咱們回去,不差這一會了。”
想想也是,該衝走也衝走了,要是這時候回去,要是出了意外那更糟心,還不如安穩一下。
就這麼等來了阮青瑜一行人,聽見外邊有說話聲,看守的人直接站起來,帶著人拿著家夥事站起來防備。
阮青瑜看見洞口讓阮青栓喊話:“問問是不是皮家溝的。”
阮青栓喊話:“裡邊的人,縣令大人在此,你們是哪的?”
山洞裡邊的人聽見這話有點不敢相信,李家大兒子作為代表出去看了一下,阮青栓來過這邊,李家大兒子認識,
“真是大人,我們是皮家溝的。”
阮青瑜這才鬆口氣問:“人都這?”
“除了季婆婆都在這。”
阮青瑜心下擔憂,這人怕是不在了,不過找到其他人也好。
“收拾一下,跟隨我們下山。”
李家大兒子兩人的對話山洞裡邊的人聽見了,都有些歡喜,官家有人找來了,有人管他們,他們沒有被拋棄。
李老爹唸叨著:“好好好,好時候呀。”
帶著人下山,看著完好無損的眾人攀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