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過好小日子 第477章 來客
阮一元的學還沒上,阮家來了客人。
這客人是來拜訪王氏的,是在前知府宴會上認識的,平縣縣令的母親孫氏。
因著平縣縣令來的晚,之前的事沒有波及到他,這回也不知哪裡打聽的訊息,知道王氏回來了,派人送了帖子,說是正好來府城,就想要拜訪一下王氏,也是個聰明的,沒送什麼貴重物件,送了一些農產品。
王氏接了帖子想見人,王慧珍自然不會反駁,家裡倒是也不需要特殊準備什麼,就是叮囑廚房送上一桌上席招呼客人。
要說孫氏為什麼來,自然離不開她的兒子平縣縣令孫憲。
孫憲之前就從母親那知道,她攀上了通判大人的親娘,還沒等行動,就出了大事,那時候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就把這事放一邊了。
現在塵埃落定,隔壁梁縣的新縣令都到任了。
平縣眼見著有了礦,以後也有指望了,相信用不了幾年就能起來,孫憲最怕的就是被換了,畢竟如今的平縣已不是從前那個貧困縣。
前一陣剛見過新知府,似乎對孫憲的管理能力不太滿意,孫憲在家著急,又想起這茬,才找母親孫氏商量:“母親,不如你去阮家走動一下,要是知州家的老夫人願意為我多說幾句好話,那我這位置沒準還能保住。”
孫家並不是什麼大戶,孫憲也並不是什麼能乾人,也是謀了很久,才尋了這樣一個缺。
本想著安安穩穩的當縣令,誰知就發生這樣的事,也是他運道好,沒被牽扯到,就得了好地方,按著規矩他至少能乾滿三年,當然也不排除他被提前調走的可能,可不是著急。
孫氏聽兒子這樣說,打聽到王氏回來了,就收拾東西出來了。
王慧珍雖說是做小輩的,身上的誥命比人高,也就沒親自去等著,而是派了身邊的黃芩候著,也算是給孫家麵子。
等人進來特意見了一麵,才把人送到王氏的院子,算是儘了禮數。
孫氏見王慧珍有禮數,心裡滿意,果真一個“孝”字管事,就是身份比她高也要以禮相待。
王慧珍要是知道她這麼想的,可得笑一下說上一句:“親,可知禮貌二字?”
可惜彼此互相不知道,孫氏也沒想著奉承一個小輩,在她看來,王氏跟她一個輩分,阮青瑜做兒子的會聽王氏的話,她家裡就是這樣,兒媳兒媳都是聽話的,為了兒子,她捨得下臉麵求王氏。
王慧珍交代人照顧周全,就回去做自己的事,她也不是完全不管,這不是有王嬤嬤在呢,要是孫氏求了什麼不應該求的事,王嬤嬤也不會乾看著,自會稟報一聲,要是隻是正常來往,王慧珍也不攔著。
孫氏見了王氏就要跪下:“見過老封君,您往這一坐,就跟那菩薩一樣,真是威嚴。”
自然不會真讓孫氏跪下,這成什麼樣子,以後萬一鬨出來,那就是阮家仗勢欺人了。
王氏先是被嚇了一跳,反應過來嘴上說著:“孫妹妹這是做什麼,你能來家裡說話,我是高興的,今天不講究身份。”
孫氏順勢坐到王氏的身邊:“那我就聽夫人的,也不知道夫人怎麼保養的,看著比我上次見您還要年輕。”
王氏在家,平時也就是能喊了阮家的這些族侄媳婦來說說話,也不是每天都都讓人來,誰家還沒點事,在這邊自家有沒有什麼熟悉的人,很久沒也聽人這麼直白的說話了。
“真的嗎?這又過一年,要我說就是妹妹嘴甜,我要是比去年還年輕,那不成了老妖怪了,說出去讓人笑掉大牙。”
說著自己笑起來,身邊的人陪著笑,起了一個好頭,這氣氛就好不少。
孫氏誇完王氏誇阮青瑜:“夫人真是養個好兒子,這麼爭氣,年紀輕輕就是知州了,真是讓人羨慕,我家那個就不成了,除了孝順就沒有什麼大出息,我不如夫人會教孩子。”
對於誇讚阮青瑜的,王氏全盤接受,這也算是事實。
“看妹妹說的,有個孝順孩子怎麼不讓人羨慕。”
“我家那個也就是一個優點了,我說東不往西,還有兒媳婦,也是我相中點頭了纔算,如今可孝順了。”
兩人就聊起家裡的事,王氏就算高興,也不是全無頭腦,還記得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畢竟跟孫氏才見第二麵。
這一日對王氏來講無疑是高興的一天,孫氏是個會說話的,很有眼色,說的都是王氏愛聽的,這心中可不是暢快。
畢竟初次上門,孫氏還是有分寸,也沒上來就求人的道理,還是要徐徐圖之。
孫家在城裡有一門親戚在,算是孫氏的表舅舅李家,是孫氏來了晉府之後,纔想起來有這樣一門親戚早年搬過來,找上門去認了親,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不過有房有地,算是富裕人家,能夠跟阮家搭上關係,李家巴不得孫氏多住一些日子。
孫氏跟王氏說了,她在親戚家住,留了地址,說是有時間就過來請安,也讓王氏空閒的時候找她來說話。
孫氏走的時候,王慧珍按著之前孫家送的東西準備了回禮,自然是要貴上一兩成的,王氏對此滿意,王慧珍看重她的朋友,那就是看重她,雖然王慧珍並不知道她是這麼想的。
孫氏帶著東西回去,比較滿意,分給李家的人,李家的人更熱情了,這要是關係不好,怎麼阮家給表姑奶奶送回禮呢?
王慧珍知道兩人談話內容,見沒什麼也就放下了,阮青瑜回來也就是說了一嘴,更多的是說起阮一元拜師的事。
“二爺,這拜師禮我打聽清楚了,泊遠先生可是個有大才的,就盼著一元能夠跟著好好學幾年。”
魏泊遠就是李懷德的那位好友,是個有才學的,這些年專注教書育人,除了李家的學生,也教導過幾個寒門子弟,跟在他身邊學習,有三個今年參加了秋闈,如今錄取情況還沒傳過來。
不過身邊的學生學成的都考上功名了,這證明魏泊遠會教學生,王慧珍查到這些,自然是高興的,要是泊遠先生的第一批弟子能考上進士,那先生之大名可就芳名遠播了,要是想請這樣一位先生教導孩子,可遇不可求。
魏泊遠之所以會收外邊的學生,也是為了他收的那些寒門子弟,讀書是個費錢的事,筆墨紙硯沒有一樣不需要錢,他能得李懷德庇佑,也不願意占老友太多便宜,所以堅持這些學生的花銷自己出,這些花銷來源就是收的學生給的束脩,還有各家給的節禮。
當然王慧珍也查到魏泊遠確實是一個負責的,課講的確實好,再加上李懷德這樣一位大人,補足了官場上的一些見聞,李家族學那真是沒有缺點。
阮青瑜對於孩子的事也是關注的,這可關係到以後阮家的傳承。
“夫人,選的那日正好是休沐,咱們倆一起去。”
夫妻倆都準備好送兒子上學了,比之前去陳家可正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