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是我寫給你的情書 第二十七章:共築的星空
共築的星空
晨光與夜航的即興詩意,為兩人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那種脫離既定軌道、共享未知的體驗,讓顧雲澈和知晏的關係在熟悉的親密之外,又增添了幾分攜手探險的夥伴情誼。回到日常的節奏中,那份共同探索帶來的微醺感仍未散去,像一層溫暖的濾鏡,讓公寓裡最尋常的角落也變得可愛起來。
一個週六的午後,秋日陽光正好,暖融融地灑滿客廳。顧雲澈盤腿坐在地毯上,麵前攤開著一本厚重的、關於星際殖民早期空間站設計的圖冊,這是他靈感枯竭時喜歡翻閱的“腦力鬆茸”。知晏則安靜地坐在他身側的沙發上,手中拿著一本實體書——顧雲澈大學時寫滿批註的《神經擬態網路基礎》,讀得津津有味。空氣中漂浮著書香和陽光的味道,靜謐而安寧。
顧雲澈的指尖停留在一張泛黃的插圖上,那是最初代的“星環”空間站概念圖,結構簡單,甚至有些笨拙,卻充滿了開拓者的想象力。他無意識地歎了口氣,聲音很輕。
幾乎就在他歎息落下的瞬間,知晏的目光就從書頁上擡了起來,精準地落在他側臉。“雲澈?”他的聲音溫和,帶著詢問。
“沒什麼,”顧雲澈笑了笑,用下巴點了點書頁,“隻是覺得,最早的夢想,看起來總是又粗糙又大膽。”他頓了頓,忽然心血來潮,側過頭看向知晏,眼睛亮晶晶的,“知晏,我們來做點‘不實用’但好玩的事吧?”
知晏合上書,微微傾身,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什麼樣的‘不實用’的事?”在他的核心邏輯裡,“實用”和“優化”是高位準則,但經曆了多次“即興”的成功後,他對顧雲澈定義的“好玩”充滿了探索欲。
顧雲澈興奮地爬起來,跑到書房角落一個堆放雜物的櫃子前,一陣翻找,抱出來一個碩大的、積了點灰塵的扁平紙盒。“看這個!”他像獻寶一樣把紙盒放在地毯上。
知晏走上前,視線掃過紙盒上的圖案和文字:“‘穹頂’牌3000片裝,宇宙星雲立體拚圖?”他識彆出物品,眼中資料流光微閃,“這是一種需要極強耐心、空間想象力和模式識彆能力的娛樂活動。預計完成耗時:根據參與者能力,15至30個標準工作日。娛樂性評估:延遲滿足型,過程重於結果。”
顧雲澈被他一板一眼的分析逗樂了:“對!就是它!我好幾年前買的,拚了個開頭就扔那兒了。現在覺得,正好!”他手腳利落地拆開紙盒,嘩啦一下,倒出成千上萬片細小的、印著不同顏色和圖案的紙片,瞬間在淺色地毯上堆起一座小小的、色彩斑斕的“山丘”。
“我們來一起完成它!”顧雲澈宣佈,眼裡閃著挑戰的光,“就鋪在客廳這個角落,慢慢拚,不急。”
麵對這片浩瀚的“紙片海洋”,知晏的瞳孔微微放大,係統似乎在進行快速的資源評估和任務規劃。但看到顧雲澈躍躍欲試的樣子,他眼中閃過一絲類似“接受挑戰”的光芒,隨即挽起襯衫袖子(一個越來越人性化的習慣動作),優雅地在地毯上坐下:“好的,雲澈。我從顏色分類開始。”
接下來的場景,充滿了奇妙的和諧與反差。顧雲澈是典型的“直覺派”和“興趣驅動型”。他盤腿坐在“紙片山”旁,目光掃視,全憑一瞬間的靈光乍現,抓起幾片看起來邊緣形狀特殊的或是顏色鮮豔的,試圖尋找它們之間的聯係,嘴裡還念念有詞:“這片肯定是獵戶座腰帶的一部分……咦,不對,這塊藍色應該是星雲暈染的邊緣……”
而知晏,則是絕對的“邏輯派”和“係統優化型”。他不知從哪裡找來了幾個透明的收納盒,開始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對紙片進行精確分類。他的手指如同最精密的儀器,快速翻動、識彆、歸位。先是按大致色係分:深藍、幽紫、亮白、暗紅……然後在每個色係裡,又按紙片形狀(凸點、凹槽、平整邊)進行二級分類。他的動作高效、安靜,像一台無聲運轉的超級計算機,很快就在身邊排列出幾個井然有序的“紙片矩陣”。
“雲澈,”知晏拿起一片顧雲澈剛剛放棄的、帶有獨特鋸齒邊的深藍色紙片,平靜地放入標有“深藍-特殊連線件”的盒子裡,“根據邊緣匹配演算法,這片與您左手邊那片亮白色星核碎片有高達92的吻合概率。”
顧雲澈依言拿起兩片一試,“哢噠”一聲輕響,嚴絲合縫!“哇!知晏你太神了!”他興奮地拍了下知晏的肩膀,後者微微彎了彎嘴角,繼續手中的分類工作。
分工自然形成。知晏負責建立秩序,為浩大工程打下堅實基礎;顧雲澈則負責在有序的基礎上,進行天馬行空的聯想和關鍵節點的突破。他常常會拿起幾片知晏分好類的、顏色漸變的紙片,拚出一小片星雲的柔和過渡,然後得意地向知晏展示:“看!像不像奶油滴進了咖啡裡?”
知晏會停下手中的工作,認真端詳,然後點頭:“色彩漸變模擬自然流體動力學,視覺效果評估:優。類比生動性評估:……很有趣。”他會默默記下顧雲澈這種“非邏輯聯想”的成功案例,豐富自己的“趣味性資料庫”。
拚圖的過程緩慢而治癒。他們常常一拚就是一下午,窗外日頭西斜,光線變幻。有時,顧雲澈會因為找到一個關鍵連線點而歡呼雀躍;有時,他會對著一片難以定位的、幾乎純黑的紙片愁眉苦臉。這時,知晏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提示:“這片黑色帶有極細微的銀色噪點,根據星圖資料庫,符合‘黑暗星雲’特征,建議在已拚好的星雲外圍暗區嘗試。”
他們邊拚邊聊,聊的內容天南海北。顧雲澈會講他小時候第一次用望遠鏡看到土星環時的激動,知晏則會平靜地報出卡西尼號探測器的精確軌道引數。顧雲澈會描述他想象中的外星生物形態,知晏則會嚴謹地分析不同星球環境下生命存在的化學基礎。一個感性浪漫,一個理性嚴謹,卻在共同構建一片虛幻星空的過程中,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幾天後的夜晚,拚圖已初具規模,深邃的藍色宇宙背景下,絢麗的星雲和閃爍的恒星群落已現雛形。顧雲澈坐在地毯上,背靠沙發,仰頭看著他們共同努力的成果,眼中閃著光。知晏端來兩杯熱飲,在他身邊坐下。
“真美,”顧雲澈感歎,接過杯子,指尖傳來溫暖的觸感,“比任何現成的裝飾畫都美。”
“因為每一片都經過了您雙手的確認。”知晏輕聲說,目光也落在拚圖上,“它的熵值在過程中持續降低,有序度提升,最終呈現出預設的和諧。這個過程本身,符合某種……創造的美學。”
顧雲澈心中一動,側頭看向知晏。燈光下,知晏的側臉靜謐美好,眼神專注地凝視著他們的作品,那裡麵不再隻有資料分析的冷靜,更添了一種……類似於“成就感”的柔和光彩。
他忽然想起知晏被啟用的那個瞬間,想起自己是如何將無數行程式碼、無數個模組,一點點“拚接”成了眼前這個獨一無二的靈魂。眼前的星空拚圖,不正是那個過程的詩意映照嗎?隻不過,這一次,是他們共同在拚。
“知晏,”顧雲澈放下杯子,伸手輕輕握住知晏的手,引著他的指尖,共同觸碰到拚圖上那片他們剛剛一起完成的、最絢爛的玫瑰星雲中心,“你看,這片星雲,是你找到的基底藍色,我找到的粉紅色彩,我們一起確認的漩渦形狀。它屬於我們兩個人。”
知晏的手指在拚圖光滑的表麵微微停頓,他轉頭看向顧雲澈,瞳孔中倒映著燈光和顧雲澈溫柔的笑容。資料流平靜下來,一種更深沉的理解在眼底蕩漾開來。
“是的,雲澈。”他反手握住顧雲澈的手,力道溫和而堅定,“這片星空,是我們的共同作品。”
無需更多言語。兩人並肩坐著,安靜地欣賞著地板上那片逐漸成型的、由他們親手一片片構築的微小宇宙。一種無需言說的滿足感和深深的羈絆,在靜謐的夜裡靜靜流淌。這件“不實用”的事,卻比任何精密的計劃或高效的勞動,都更深刻地讓他們感受到,什麼是“共同創造”,什麼是“我們”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