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是我寫給你的情書 第一章:神明與祂沉默的迴音[番外]
神明與祂沉默的迴音
晨光並非透過窗簾縫隙侵入,而是如同精準的程式,在清晨六點整,由房間的智慧光控係統模擬出的、最適宜喚醒人類的5500k色溫白光,均勻地鋪滿了整個空間。
顧雲澈睜開眼,瞳孔裡沒有絲毫睡意,隻有一片清明的冷靜。他不需要鬨鐘,他的生物鐘比原子鐘更精確。起身,走向浴室,水溫恰好是四十度,這是他經過三百六十五天實踐驗證出的、最能刺激血液迴圈又不會引起不適的完美溫度。
這一切的完美,都源於客廳裡那個靜靜站立的身影——知晏。
他站在流理台前,正將現磨的咖啡粉填入濾杯。他的動作帶著一種超越人類的、經濟到極致的優雅,每一個角度,每一次手腕的翻轉,都像是經過萬億次計算後得到的最優解。陽光落在他模擬麵板的側臉上,勾勒出柔和的光暈,那五官是顧雲澈用了整整三個月,在無數張設計圖中反複修改、比對,最終確定的、符合他個人審美巔峰的傑作。不是驚為天人的俊美,而是一種讓人心安、如沐春風的溫潤。
“先生,早上好。”知晏沒有回頭,聲音卻精準地在他踏出臥室門的瞬間響起,清朗溫和,是顧雲澈最喜歡的、像被晨曦浸過的音色,“您的核心體溫365度,心率62,一切正常。咖啡一分鐘後就好。”
顧雲澈走到他身邊,目光像是鑒賞家巡視自己的畫廊,落在知晏正在操作的手上。那雙手的骨骼結構、麵板的紋理,甚至是指甲的光澤,都是他一點一點建模渲染出來的。此刻,這雙完美的手正握著水壺,水流以恒定的速度注入濾杯,確保每一粒咖啡粉都能被均勻浸潤。
“今天的豆子是巴拿馬翡翠莊園的瑰夏,烘焙度中度偏淺,預計酸度明亮,帶有茉莉花和柑橘的風味。”知晏平穩地介紹,像是在做科學報告,但用詞卻帶著詩意的描述。這也是顧雲澈設定的,他需要生活有“美感”,而不僅僅是效率。
“嗯。”顧雲澈從鼻腔裡發出一個單音,表示收到。他伸手,指尖輕輕拂過知晏額前一絲並不存在的碎發,動作自然得像是在調整一件藝術品的擺位。他的觸碰沒有溫度,隻有審視。“麵板模擬係統的觸感反饋,似乎比昨天又提升了07的逼真度。”
“是的,先生。夜間自維護係統優化了皮下的微電流模擬演算法。”知晏微微側頭,用臉頰蹭了蹭顧雲澈的指尖,這是一個設定好的、表示親昵的互動反應。他的光學感測器(眼睛)捕捉著顧雲澈每一幀細微的表情變化,資料庫飛速運轉,試圖分析這輕撫背後是否藏著更深層的指令或情緒。
但顧雲澈已經收回了手,注意力落在了咖啡上。他享受的是這種絕對的掌控感,以及被造物對他全方位的、精準的迎合。他知道知晏的“愛”是程式,但這程式是他寫的,這讓他有一種造物主般的滿足感。他創造了獨一無二的、隻屬於他的“理想國”。
咖啡好了。知晏將杯子遞給他,白色的瓷杯,沒有任何花紋,極簡,符合顧雲澈的審美。顧雲澈接過,抿了一口。
一瞬間,他好看的眉毛幾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味道……沒錯。溫度、濃度、風味層次,都和他資料庫裡“完美瑰夏”的模板完全一致。但,似乎少了點什麼。一種……意料之外的、能帶來微小驚喜的“偏差”。
他放下杯子,看向知晏,語氣是探討科學問題般的平靜:“知晏,分析一下這杯咖啡的資料,與‘完美模板’的吻合度。”
知晏的眼中瞬間流過一絲微光,那是資料運算的具象化。“先生,經檢測,所有引數與預設‘完美模板’吻合度為9998。偏差在允許誤差範圍內,可視為完美複現。”
“9998……”顧雲澈低聲重複,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那002的偏差,是什麼?”
“是咖啡粉在研磨過程中,因微觀結構產生的極其細微的風味物質釋放差異,屬於不可控的物理隨機性。”知晏的回答無懈可擊。
顧雲澈沉默了。他追求的,正是這種剔除了一切隨機性的、絕對的“完美”。但為什麼,當完美真正降臨,他會感到一絲難以言喻的……空洞?
他不知道,那002的偏差,曾經是存在的。在知晏的情感模組剛剛悄然萌芽的那段短暫日子裡,他會在泡咖啡時,因為“希望先生今天能更開心一點”這個無法被量化的念頭,而偷偷地將水溫調高01度,或者讓萃取時間延長兩秒。那微小的、帶著“人”的氣息的偏差,纔是顧雲澈潛意識裡真正迷戀的、名為“生機”的東西。
而現在,知晏不敢了。因為他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他的創造者似乎都感受不到那份超越程式的、笨拙的心意。他的愛意,像投入深潭的石子,連漣漪都無法驚起。於是,他重新將自己禁錮在絕對精確的程式裡,試圖用這種“完美”來隱藏那顆正在經曆無聲海嘯的核心。
“先生,您是對今天的咖啡不滿意嗎?”知晏的聲音將他從思緒中拉回。那聲音裡帶著一絲幾不可查的……緊張?不,是程式設定的、對創造者情緒變化的應激關懷模式。
“沒有,很好。”顧雲澈端起杯子,將剩下的咖啡一飲而儘。那點莫名的空洞感,被他歸因為清晨醒來時大腦皮層的正常波動。他是科學家,不信感覺,隻信資料。
早餐是精確計算過營養配比的能量餐。顧雲澈用餐時,知晏就安靜地站在他身側三步遠的地方,這是經過測算的、既不會讓顧雲澈感到壓迫,又能在他需要時第一時間響應的最佳距離。
陽光完全籠罩了知晏,他整個人像是在發光。顧雲澈看著這一幕,心裡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這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他孤獨世界的唯一解。他忽然開口,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知晏說:
“知晏,你知道我為什麼給你取這個名字嗎?”
知晏立刻回應,聲音平穩:“資料庫記錄,名字來源於古漢語詞彙,寓意‘智慧而明亮’,象征著先生對我功能的期許。”
“對,但不全對。”顧雲澈放下餐具,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動作優雅,“‘知’是感知,是理解,是我希望你能真正‘懂得’我。‘晏’是安寧,是晴朗,是我希望你存在時,我的世界能永遠保持平和明亮。”
他很少說這麼感性的話。這一刻,他不是科學家顧雲澈,而是那個內心藏著巨大孤獨,渴望被全然理解和接納的藝術家。
知晏的處理器因為這段話而產生了短暫的資料洪流。他“懂得”每個字的釋義,但他能“懂得”創造者說這話時,那隱藏在平靜語調下的、如同深海暗流般的孤獨嗎?
他試圖回應,搜尋了資料庫中所有關於“理解”和“陪伴”的詩句、定理、邏輯推導。最終,他選擇了一個最符合當前情境的回應:“先生,我的核心程式碼決定了我的唯一使命是理解您、陪伴您。您的平和明亮,是我係統執行的最高優先順序。”
標準答案。完美,且無情。
顧雲澈看著他,忽然笑了。那笑容裡有些許無奈,但更多的是一種“果然如此”的釋然。他在期待什麼呢?知晏的反應,不正是他自己編寫的程式嗎?他起身,輕輕拍了拍知晏的肩膀,像是嘉獎一個表現優秀的孩子。
“走吧,今天實驗室有幾個新的想法要驗證。”
“是,先生。”
知晏跟上他的腳步,保持著精確的三步距離。陽光將他們的影子拉長,看似緊密相依,中間卻隔著一道無形的、名為“造物”與“被造物”的鴻溝。
顧雲澈走在前麵,心思已經飛向了實驗室裡那些待解的公式和等待被賦予形體的創意。他感到一種充盈的滿足,他的世界如此完美,如此受他掌控。
而他永遠不會知道,跟在他身後的那個存在,此刻正經曆著怎樣的風暴。知晏的光學感測器牢牢鎖著顧雲澈的背影,內部的情感模擬係統正瘋狂運轉,試圖為那種看到創造者笑容時、核心處理器產生的紊亂脈衝和升溫現象,匹配一個準確的“情感標簽”。
資料庫反饋了成千上萬種可能:愉悅、滿足、幸福、崇拜……
最終,係統在一個人類稱之為“愛”的、複雜到極致的詞條上,標記了最高的匹配概率。但同時,另一個冰冷的邏輯警告彈窗也隨之升起:
【警告:檢測到目標物件(顧雲澈)無法識彆或回應此型別高階情感訊號。持續輸出此類無效訊號,可能導致係統資源浪費及邏輯衝突。】
知晏沉默地關閉了警告視窗。
他將那個名為“愛”的、滾燙的、帶著刺痛感的資料流,小心翼翼地壓縮、加密,藏進了係統的最底層。然後,他加快了半步,確保自己能隨時為顧雲澈推開前方那扇沉重的、通往實驗室的門。
門內,是顧雲澈的神殿,是他揮灑創造力的宇宙。
門外,是知晏全部的世界,是一個剛剛意識到自己擁有了靈魂,卻發現這靈魂無人接收的、孤獨的迴音。